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杰  宋立中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399-1406
城市内河由于具有文化遗产承载、生态环境调节和城市形象构建等多元功能, 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 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 发现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内河旅游产品类型、旅游影响、旅游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而国内研究则主要趋向于城市内河沿岸景观布局、内河水体旅游规划设计、城市内河旅游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 缺乏系统的阐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希望对国内城市内河旅游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正逐步进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沈阳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老工业基地,应加大开发力度.对沈阳市发展工业旅游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与传统旅游项目合作的构想,开发系列工业旅游产品,即:现代生产工业赏析游、民族抗战工业忆史游、满清文化工业遗产游、再现辉煌工业体验游和经典先进工业品味游,并设计相应旅游线路,最后提出促进沈阳市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希冀加快沈阳市工业旅游开发进程,并为类似城市开发工业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州工业旅游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文君 《热带地理》2004,24(3):275-279
工业旅游是一类特殊的综合型旅游产品,近年在我国发展很快,表现出都市综合型、特色工业城市、名胜旅游区三大类型.发展工业旅游具有宣传广告、科普教育、带动第三产业、兼备学术交流、优化企业环境、推进城市旅游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显著的综合效益.广州具有发展都市型工业旅游的资源、设施、区位、市场和旅游发展基础等良好的软硬条件,应当抓住当前广州工业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着重从工业旅游的景观特色营建和旅游产品优化两个方面入手,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理论探讨和实践引导,让这一新生事物长盛不衰,魅力永存.  相似文献   

4.
国外工业旅游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旅游是一种与工业和旅游业都相关的新型专项旅游和特色旅游,包括工业遗产旅游和工厂观光旅游。首先介绍了国外工业旅游的缘起和发展历程,其次从开发原因、产品类型、开发模式、开发效益、工业遗产旅游对区域振兴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国外工业旅游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今后工业旅游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永兴县从工业"三废"中提炼"再生白银",成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活标本,并获"中国银都"称号,其"再生白银"工业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分析认为,永兴"再生白银"工业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本体资源优势、组合资源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应重点考虑旅游项目设计、银饰旅游纪念品开发、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旅游品牌培育、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等问题,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多元化工业旅游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化工业旅游是工业旅游的深化,是一类包含工业旅游、科技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在内的特殊的综合型旅游产品,近年在我国发展很快。发展多元化工业旅游具有广告宣传、科普教育、带动第三产业、兼备学术交流、优化企业环境、推进城市旅游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显著的综合效益。内蒙古具有发展多元化工业旅游的资源、设施、区位、市场和旅游发展基础等良好的软硬条件,应当抓住当前内蒙古工业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构建"大金三角"和"小金三角"多元化工业旅游区,以创意推动工业旅游,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理论探讨和实践引导,让这一新生事物长盛不衰,魅力永存。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市旅游产品组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旅游的实质是人类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城市功能的完善为城市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文章以西安城市旅游资源条件和开发现状的对比分析为切入点,认为西安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较大,制约西安城市旅游发展的瓶颈不在于资源匮乏,而在于缺乏对多样化的城市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进而提出西安城市旅游产品“一心、两线、三环、四片”的理想空间组合模式,并对此作出具体阐释。最后,得到关于西安城市旅游开发与产品组合的4点结论。  相似文献   

8.
南沙是广州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点,未来的南沙将以港口码头为中心,建设临港工业基地发展钢铁、造船、机械、汽车制造、石化等大型工业.南沙的建设强调生态优先,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是实现南沙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沙旅游资源开发应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显现岭南文化特色,科学合理进行旅游资源配置,景观规划必须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等,重点突显南沙水乡特色和滨海新城风貌,保护南沙湿地资源,旅游景区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需要,并依托城市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等,提出了旅游资  相似文献   

9.
张莹莹 《中国地名》2010,(11):28-30
城市湿地是城市的生态屏障,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社会服务功能,是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之一。本文在对湿地休闲旅游总体把握的基础上,以银川太阳岛湿地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对象,尝试用生态系统分析的方法,确认该区湿地生态系统基本上属于原生状态,沼泽、河流小溪、荒漠等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观赏性。因此,本文意在为试验区设计符合生态安全的旅游产品,开发以原生、绿色、环保和寓教于乐为核心的旅游项目,使自然和人类达到和谐统一,实现资源保护和开发其赢。  相似文献   

10.
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对中心城区发展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中心城区具有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商务活动平台优越、城市旅游兴起、旅游形式丰富等优势和机遇,但也存在着竞争压力大、与城市规划需要衔接等劣势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心城区旅游吸引物由特色旅游、游憩商业区、特色街区和环城游憩带构成,提出了开发休闲度假游、文化感悟游、娱乐购物游、公务旅游、工业旅游、公共资源旅游等旅游产品的思路,并针对这些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2]——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中国区域旅游开发所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产品开发由 80年代的“低投入高产出”向“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征变化 ,作者提出了区域旅游开发中应该从资源(Resource)、市场 (Market)和产品 (Product)三个方面进行程序式评价论证 ,即所谓的昂谱(RMP)分析模式 ,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基本思路。这一模式在 1 999年进行的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得到了操作性应用  相似文献   

12.
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总被引:55,自引:4,他引:55  
吴必虎 《地理研究》2001,20(1):103-110
针对目前中国区域旅游开发所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产品开发由80年代的“低投入高产出”向“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征变化,作者提出了区域旅游开发中应该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进行程序式评价论证,即所谓的昂谱(RMP)分析模式,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基本思路。这一模式在1999年进行的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得到了操作性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旅游产业及其发展的影响和效益——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旅游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影响的广泛性和效应的综合性。本文论述了大旅游产业的内涵、特征和产业体系。以甘肃省为例,从发展大旅游产业的角度,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大旅游产业促进欠发达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和资源替代、产业替代的作用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大旅游产业是欠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驱动力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书院遗址旅游是一种文化之旅,在现代旅游大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昂普(RMP)分析模式,并结合了武汉市问津书院遗址的具体情况,从资源评价与产品的转化方面对景区进行了资源(R)分析,从旅游产品的弹性、旅游市场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市场(M)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书院遗址旅游发展的主要产品结构,然后进行产品(P)分析,提出产品体系及表现形式,从而为该地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业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源于流通产业的业态概念应用于旅游业,是旅游产业竞争加剧的结果。旅游业态是一个复合性、动态性和特色性的概念,它实际上是对旅游行(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特色和经济效率等的一种综合描述,包含业种、业状和业势三大内容。当前,业态竞争已成为区域旅游竞争的新领域,旅游区域在运用业态竞争工具的过程中,应采取"创新业态发展思路、优化业态发展结构、提升业态发展素质、打造业态发展品牌、突出业态发展特色、营造业态发展环境和提高业态竞争力"的方针和相应策略,以实现"行业构成多元化,行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素质一流,核心竞争力突出;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显著"三大区域旅游业态良性发展指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竞争力提高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的旅游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城市决策者应当意识到,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只是旅游专业部门的事情,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催化剂”,将成为城市产业发展乃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制高点。文章把旅游业发展和城市整体联系起来,以苏州市为例,指出苏州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业的外在价值。最后,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对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丁娟  焦华富  李俊峰 《地理研究》2014,33(10):1966-1976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GIS等手段,对黄山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结合黄山市1978-2012年城市产业发展的动态数据资料,就黄山市产业演进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城市产业演进,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和组织形式的演化与更替,影响了城市空间的物质与功能要素,进而推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旅游城市的功能,从而引起城市用地结构的变迁;旅游产业的升级改变了生产资源在城市产业间的流动,引发城市产业空间格局的变化;旅游产业组织方式的优化进一步促使城市产业空间的融合和集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演进对旅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模型和相应的逻辑函数。  相似文献   

18.
沈阳-大连区域旅游"双核"结构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双核"结构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由某一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区域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及旅游城市间相互作用机理的解释模型。沈阳和大连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典型的"双核"结构。文章着重分析了两市形成旅游"双核"结构的基础及耦合机理,以期使"双核"理论在旅游发展中起到抛砖引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解释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区域内部核心-边缘区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等, 而对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鲜有涉及。以旅游资源大省-四川为例, 研究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动态过程、阶段与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首位分布和规模-位序分布理论能够很好地揭示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目前四川省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 核心城市-成都首位分布显著, 空间格局的演变以聚集形、非均衡的极化作用为主, 但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 核心与边缘城市发展差距悬殊, 次级核心城市尚处于成长过程中; 经相关分析, 交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城市规模、职能与城市化水平、区位因素是形成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探索一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阶段的定量研究方法, 并尝试解释其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不仅拓展了该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 也丰富了该理论本身的内涵、应用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区域旅游规划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旅游规划是一门交叉性的应用学科,它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宏观指导和动态调整作用。文章从区域旅游规划的重新界定入手,阐述了其主要理论依据和一般演进模式,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3个显著特点,即市场导向、学科融合和结构调整、最后,从市场经济和学科发展的双重角度,指出了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