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雨雷达作为探测云、雨的工具,已在气象台站得到较多的应用,目前对测雨雷达的使用已由对降水回波的定性描述逐渐走向对回波的定量测量和分析。为了适应对降水进行定量的测量,在雷达上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如Pin二极管的高频衰减器、对数中频放大器、视频积分处理器及荧光屏上的多层显示等等。现就这几种技术在测雨雷达中的应用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测雨微波辐射计与雷达联合观测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定量地测量降水,为人们所关切。雨是大气中的热辐射源,因此微波辐射计可以作为检测降水的工具;微波辐射计在测量某方向上大气中降水的总量,已取得了成效,但是对于降水分布测量尚有缺陷。雷达测量雨的反射回波,并能探明降水的分布。但是由于雨滴谱等参数的不定性,给探测雨强方面带来较大的误差。若将微波辐射计和雷达联合测雨,必能提高测量雨强分布的精度。为此我们研制了测雨(3cm)微波辐射计,将  相似文献   

3.
713测雨雷达测定区域降水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983年7月14日、1984年8月30日和9月1日三次降水回波资料,初探了雷达探测区域降水量的可能性。试验表明:雷达测量能满足一定精度。若采用雷达—雨量计系统联合探测降水的方案,精度可进一步提高。如用Apple—Ⅱ微机与713测雨雷达联接组成的天气雷达探测与资料处理系统,还能实时提供区域降水量信息。  相似文献   

4.
分组Z—I关系及其在淮河流域雷达测雨中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刘娟  徐胜 《气象科学》1999,19(2):213-220
本文使用713雷达及其数字化终端,对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进行了定量测量降雨的试验。用最优化处理方法,按DBZ值大小分组统计,得到了这一地区Z-I关系的序列。然后,用这组关系得到降雨的雷达估算值。试验结果表明,距雷达50-100km之间的区域雷达定量测雨的精度较好。和雨量计测值比较,雷达估算的单站一小时雨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6%,单站过程雨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0%。雷达定量测雨可以作为常规雨量站网的补充,准实时地提供多种雨情信息。  相似文献   

5.
713雷达数据判读与地学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713型气象雷达为我国自主设计的固定式测雨雷达,目前我国西北部和中部地区的一些气象局仍在使用。文章简要介绍了713雷达的平面位置显示器(PPI)和距离高度显示器(RHI)两种数据的结构和格式,在充分解析后,采用Visual Basic.NET2005开发语言,完成了对两种雷达回波数据的准确判读。并结合GIS二次开发组件MapX,采用常规天气雷达数据产生回波图像的算法,提出并实现了极坐标系下的雷达平显回波图和高显回波图的地学线型与面型可视化,最大限度恢复了雷达数据中存储的回波信息,为准确分析区域降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降雨估算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RG3-M型自动采集翻斗式雨量计,经过严格科学设计,在平凉野外布置试验场,采用与天气系统移动方向一致的两次层积云资料,验证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测雨能力。试验表明:雷达原始数据滤波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降雨估算精度的高低,特别是对R(Kdp)和R(Kdp,Zdr)影响明显,滤波后数据点的空间平滑是必要的;发展了用雨量计反演雷达测雨参数方法,此方法改进了不同地区、不同雨滴谱分布情况下雷达定量测雨能力;同时表明X波段雷达受降雨衰减的影响比较严重,这些试验结果可作为下一代测雨天气雷达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培昌 《气象》1979,5(1):30-33
目前,国产711测雨雷达已普遍使用。如何在探测中积累有价值的探测资料,是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涉及的面较广,在《测雨雷达观测手册》中不可能做详尽的具体规定,因此主要还是应根据各测雨雷达站的任务、服务侧重点以及准备研究、总结的问题而自行考虑。本文从测雨雷达观测记录要求,711测雨雷达的探测特性,雷达气象的基本知识,以及摄取各种尺度天气系统回波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测雨雷达观测手册》中要求探测的内容有:回波性质、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回波底高、回波移向移速、回波演变情况、强中心位置等。这些项目可以  相似文献   

8.
713雷达的双线偏振改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介绍了将713天气雷达改为双线偏振雷达的方法。即在713雷达上增加一只大功率微波开关,将天线馈源改为双通道,提高雷达发射机的脉冲重复频率和加设必要的数据处理系统后,使713雷达具有双线偏振探测能力。文中对各主要部件的技术指标亦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测雨雷达探测到的降水回波,由于降水质点的大小、密度及其相对位置的迅速不规则的变化,其相应的回波强度也迅速地上下变化着,这种现象称为回波的涨落。回波的涨落影响了雷达对降水的定量测量,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回波的涨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视频积分处理器,对回波信号进行积分平均处理,使得雷达测定降水趋于定量化。视频积分处理器是应用电子学的方法,将雷达探测范围区分成径向距离为1—2公里的许多小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从713雷达性能及干冷大风性质方面,简单地分析了713雷达不易探测到干冷大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庆 《四川气象》2003,23(2):50-52
从713雷达性能及干冷大风性质方面,简单地分析了713雷达不易探测到干冷大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概述1.1功用713雷达是一种对云、雨等气象目标进行探测和定位的装置。其工作的基础在于:当云、雨等水汽凝结物受到雷达天线辐射的电磁波作用时会产生电磁波的散射现象.发射机用来产生高功率的射频脉冲信号,经天线收发开关和债线系统传输至天线,由天线辐射到空间。为保证雷达对远距离降水目标的探测和具有足够大的测雨机率,发射机应采用低重复频率、宽脉冲宽度和高峰值功率工作。1.2发射机主要技术参数领率范围:5400±30MHz,脉冲宽度:2μs,脉冲功率:250kw,重复频率:200Hz。1.3组成1.4基本工作过程触发脉冲产生器在主控台…  相似文献   

13.
对2004年11月14~15日,梧州气象台利用713C型测雨雷达多次协助人工增雨的作业过程的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测雨雷达的组网与拼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气象业务的实际应用出发,阐明了以呼和浩特713天气雷达为主站,集宁、东胜711天气雷达为子站进行数字化天气雷达组网、拼图的意义和作用。论证了组网拼图的必要性及研制实施过程中的依据和方法,提出了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及投入业务应用和建立广域的中西部测雨雷达组网拼图的设想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骆坚  岑江山黄帆 《广西气象》2005,26(A01):182-184
对2004年11月14~15日,梧州气象台利用713C型测雨雷达多次协助人工增雨的作业过程的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省以泰山713雷达和各地市711雷达组成的雷达探测网,其探测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省。在我省的气象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雷达工作者多年的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泰山713雷达在监测灾害性天气工作方面效果较好,对于一般性降水则探测不太理想;②就同一气象目标,同一时间的观测资料看,泰山713雷达与各地市711雷达探测结果不同。本文从泰山713雷达与各地市台711雷达不同的拔海高度入手,利用较先进的参考大气模式作为电磁波在大气中的折射模式,通过对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路径的计算与分析,基本上从理论上弄清了上述问题的原因,为我省雷达回波资料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1 国产711雷达与713雷达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由713天气雷达对某一固定地点气象回波进行离散取样,在苹果Ⅱ型微机上实现信号“时域”和“频域”上涨落谱的高分辨图形显示的方法,并且探讨了这些显示结果的某些实际应用。如对雷达视频积分器效果的直观检验等等。此外对713天气雷达视频积分器独立取样问题也做了探讨,得到了对应不同多卜勒速度方差情况下713天气雷达的独立取样时间。  相似文献   

18.
星载双频测雨雷达航空校飞试验降水反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琼  杨虎  商建  郭杨  尹红刚  卢乃锰 《气象学报》2013,71(1):159-166
2010年9月6日到10月20日,在江苏东台黄海附近进行了中国首次星载双频(Ku和Ka波段)测雨雷达的外场校飞试验,获得了宝贵的机载雷达数据。利用所探测的有效降水资料,对机载雷达的降水探测能力进行了性能分析。对比机载测雨雷达和同步星载测雨雷达(Precipation Radar,PR)探测的反射率因子廓线可以发现,机载雷达反射率因子廓线在1.55 km高度的探测结果和PR较为一致,尤其是融化层一致性更好,表明机载雷达有探测降水垂直结构的能力。为了进行Ka波段机载雷达的降水反演,利用卫星数据模拟器(Satellite Data Simulator Unit,SDSU)计算了k-Z_e和R-Z_e关系的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衰减订正以及雨强的反演。结果表明,Ku和Ka波段反演的雨强廓线基本一致,证实了反演系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余志敏  王慕维  郭玲 《气象》1986,12(10):23-27
本文介绍了拼图网格的设计、雷达观测报码的编制方法以及雷达回波拼图的计算机处理等。指出应用这种拼图技术制作雷达回波综合图,可充分地利用713型雷达定量探测的降水回波信息,是气象、航空、水利等部门警戒和预报强对流天气和暴雨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两次降水过程的微降雨雷达探测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温龙  刘溯  赵坤  李杨  李力 《气象》2015,41(5):577-587
垂直指向微降雨雷达(MRR)能够测量从近地面至高空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雨滴谱分布特征,对认识降水微物理结构,改进雷达定量降水估计精度有重要作用。为评估MRR探测的雨滴谱分布、降水和雷达回波精度,利用南京地区夏季观测的两次降水过程,将MRR与业务S波段天气雷达、二维视频雨滴谱仪、常规雨量筒观测进行层状云降水和对流性降水下的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RR垂直探测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S波段雷达观测在中低层(<4 km)平均差异<1 dB, 但高层(>4 km)出现显著低估,且该现象随降水强度增强更明显,这主要是雷达回波衰减导致。MRR在回波强度<35 dBz时对降水率的探测精度较高,但在>35 dBz时低估降水。其中,层状云降水的降水率比对流性降水更接近雨量筒观测。常规雨量筒对0.1 mm以下的降水无探测能力,而MRR探测敏感度较高,对于微弱降水率的估计效果也很好。由于MRR最大探测范围的限制,相对于2DVD而言,MRR探测的最大粒子直径低估、最小粒子浓度高估,但在中间段的探测效果和2DVD雨滴谱观测一致性较高。总体而言,MRR是一个有效的降水探测仪器,其探测结果在层状云降水过程中优于对流性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