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宇宙尘颗粒微小,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陨石类似,属地外来物,其研究被包括在宇宙地质学的范畴内。研究宇宙尘不仅对天体演化,而且对地球地成、壳幔演化、地层、岩石及矿产的形成机理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国内外宇宙尘的发现及其研究 1876年J·缪雷(Murray)在深海软泥中首次发现宇宙尘,以后国外在不同的岩层中也相继有了零星报道。本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上有关宇宙尘的研究就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极陨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因在南极发现了大量的陨石样品,我国天体化学和陨石学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如:①在南极已收集了近万块南极陨石样品,使我国已成为南极陨石拥有大国;②大量的陨石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格罗夫山地区为我国发现的新的陨石富集区,填补了我国在南极陨石领域的空白;③发现了许多我国奇缺的陨石类型,如火星陨石、CR型碳质球粒陨石等;④开展了较深入的CAI研究等.这些都将为我国天体化学和比较行星学的发展展示广阔的前景.提出了一些南极陨石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3.
宇宙尘系重要的太阳系物质.笔者在利用双目镜、扫描电镜研究河东煤田中部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沉积岩时,发现了沉积的宇宙尘.可见到的表面显微构造特征有:无规则全晶质构造、晶间孔构造、熔蚀构造、瘤状构造、气孔和空腔构造、球粒构造、皱纹构造和碎裂构造等八种类型。由电子探针测定的化学成分得知,本区宇宙尘有玻璃质、硅酸盐质和铁质三种。它们均与已报道的宇宙尘的化学成分相似。但铁质宇宙尘中的Ir含量高达1.09%,这种“指纹元素”的大量存在,进一步证明了它们确系地外星球物质。  相似文献   

4.
对鲁西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火山碎屑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山碎屑物质以晶屑最为常见,常见的火山碎屑岩有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还对在太原组煤层中发现的宇宙尘形貌及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经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比,认为研究区宇宙尘为Si质玻璃球。提出了研究区石炭纪曾发生过火山地质事件、天体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5.
林巍  申建勋  潘永信 《地球科学》2022,47(11):4108-4113
探索地外宜居环境和生命信号是深空探测的重要科学目标.天体生物学在宇宙演化的背景下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分布和未来,是由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化学等多学科融合形成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随着人类深空探测的不断进步,天体生物学的研究内涵在不断拓展,其研究方式也更趋于多元和交叉.概述了天体生物学的内涵和发展态势,研判我国天体生物学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过去十年,中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嫦娥工程与月球采样返回,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一系列深空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的发展;南极格罗夫山陨石库的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充足样品;高精度同位素分析平台的建设,保障了陨石及地外返回样品的分析研究需要;此外,国内还涌现了一批优秀行星科学与天体化学青年人才.与此同时,通过对各类陨石的研究,在太阳星云起源与演化、火星与月球等类地行星形成与宜居性研究、小行星岩浆作用和含水蚀变及后期撞击历史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于9月4日至25日在南京联合召开了空间化学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十五个有关单位的代表,共51人。这次讨论会既有理论基础知识讲座,又有研究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有关同志介绍了元素起源、天体演化、太阳系起源、比较行星学、小行星物理、行星环起源等有关学说的内容和进展;代表们汇报和交流了在空间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些工作成果.主要内容有宇宙尘、慧星、太阳观测、星际分子云、地球外物质辐照历史、宇宙线化学及陨石的宇  相似文献   

8.
宇宙尘包括行星际空间尘埃和彗星、流星、陨石等小天体在陨落过程中,由于增温、气化熔融、冷凝降落的尘埃粒子。对他们的研究可为天体演化、地球形成提供大量信息,也可为航天及宇航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宇宙尘的研究与月岩和陨石的研究一样,能够为探索地球起源和天体演化提供有用的数据。因此,多年来一直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叶连俊等曾报道过我国燕山地区兴城附近震旦系地层中所发现的十亿年以前的宇宙尘。但是,由于当时受分析技术条件的限制,还缺乏充足的成分数据。近年来,随着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已有了较为详细的有关报道。最近在太平洋西部海域及我国南海和胶州湾海域沉积物中也找到了几种宇宙尘。本文系其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共举行了有关矿物学内容的专题学术讨论会11个,即1.应用矿物学——从显微到宏观的Fe和Mn生物成矿作用;2.矿物谱和热力学:3.流体包裹体;4.矿物物理;5.高压矿物学;6.同步辐射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7.矿物反应动力学;8.矿物微结构:9.矿物学;10.碱性岩和碳酸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11.陨石、小行星、慧星和宇宙尘.现对其中几个进展较快、水平较高的专题讨论作一简要介绍.一、同步辐射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由于具有高强度、宽的能量范围和极佳的准直性,同步辐射(SR)在许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 有关陨石的记载   陨石亦称陨星、流星.陨者,落也.陨石泛指宇宙天体在运行中撞击陨落进入地球引力范围,穿过大气层未被完全烧毁而降落到地面的残块或整块的太空物.陨石是不可多得的天体标本,带来许多宇宙空间的珍贵信息,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研究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情报.航天、军工、科研、博物馆等单位都逐步开展了对陨石的普查、收集、研究、陈列展示及科学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长期以来对地外物质(陨石、彗星、小行星和宇宙尘)系统而精细的研究、Apollo和Luna登月计划的实施和对月球样品的综合研究、大气外观测和一系列空间探测器对行星探测所取得的大量科学资料,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与前景。航天技术与空间探测的迅速发展,获得了大量而系统的行星际空间科学数据,如银河宇宙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地球外源物质之一的宇宙尘(还有陨石和月岩样品),从默里和雷纳在深海沉积物中发现以来大约经历了近一百年的历史.由于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对宇宙尘的研究近百年来取得了不少进展,欣尼德特和帕金曾给予较全面的评价.但是,由于分析技术适应不了如此细小球粒(直径约100μ~1mm)中各矿物相或包体(0.Xμ~Xμ)研究的要求,因此限制了对宇宙尘中存在的矿物及其成因更深入广泛地研究.随着电子光学显微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宇宙尘的研究能为太阳系和银河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有意义的信息,近年来受到宇宙化学家和天文地质学家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了科学界一个很活跃的领域。在铁质、硅质和玻璃质小球中难熔亲铁元素Ir、Os等及亲铁元素Ni、Co、(Cr)及微量元素Sc的测定,在硅质和玻璃质小球中稀士元素的测定对于球粒来源的判别是非常重要的依据。然而由于宇宙尘样品很少,一般的化学分析方法很难给出可靠的数据,本工作是采用灵敏度高,取样量少,且具多元素分析能力的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上逑各种小球中难熔亲铁元素和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宇宙尘中难熔亲铁元素、亲铁元素的含量高于地壳样品。从硅质和玻璃质两种球粒以及几种地壳样品与碳质球粒陨石型稀士和Sc的归一化模式图可以看出:地壳样品由于经历了化学分馏,稀士模式成斜线型,而硅质和玻璃质宇宙尘的归一化稀士模式成较平坦的未分馏型。事实表明中子活化分析是研究宇宙尘的较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行星科学起源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是伴随人类月球和行星探测工程快速诞生的学科,与全球板块活动理论同时期建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行星科学已细分为行星地质、行星化学、行星物理、天体生物学等成熟的分支。其中,行星地质学使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模拟对比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了解天体的地质演化;行星化学起源于传统地球化学和陨石学,主要目的是了解天体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行星地质和化学从跨越天体的角度研究地质过程和地球化学的本质,为探索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尤其是地球早期演化、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学与天体化学委员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空间地质学委员会于今年5月22—26日在长沙召开了《全国第三届陨石学、空间化学与地质学学术讨论会》。在会议上宣读了65篇论文,反映了我国陨石学、空间化学与地质学的研究工作领域扩大了,研究程度加深了,研究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对当前国际上共同关注的一些重大课题,在许多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与见解。 1.我国听收集到的地外物质的研究我国已收集有近百次陨石的样品。每年能获得  相似文献   

17.
刘文彬  伏万军 《沉积学报》1994,12(2):101-104
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灰褐色含油砂岩中发现的宇宙尘为硅质宇宙尘,该宇宙尘粘附于伊/蒙混层粘土矿物表面,近于理想球体,直径为6μm,具镶嵌结构?这一发现在我国白垩系尚属首次?在化学成份上该宇宙尘与已报导的宇宙尘相似,对已发现的宇宙尘氧化物成份的研究表明,地球物质中TiO2/SiO2,TiO2/FeO,FeO/SiO2分别为0.01,0.17,0.1?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白垩纪灰褐色含油砂岩中发现的宇宙尘为硅质宇宙尘,该宇宙尘粘附于伊/蒙混层粘土矿物表面,近于理想球体,直径为6um,具镶嵌结构。这一发现在我国白垩系尚属首次。在化学成份上该宇宙尘与已报导的宇宙尘相似,对已发现的宇宙尘氧化物成份的研究表明,地球物质中TiO2/SiO2,TiO2/FeO,FeO/SiO2分别为0.01,0.17,0.1。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共开展了5次科学考察,收集到超过1万块陨石,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品;嫦娥工程的立项和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是陨石学与天体化学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挑战;高精度原位微区分析平台建设的完成,则为地外物质样品的分析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保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量南极陨石的分类工作,培养和锻炼了陨石学研究的青年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化学群陨石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包括陨石中前太阳颗粒的发现和研究、陨石中的灭绝核素、太阳星云在不同条件下的凝聚过程、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的岩石学成因与同位素定年、陨石的冲击变质与高压矿物、以及中国第一个陨石坑的证实等。  相似文献   

20.
1有关陨石的记载 陨石亦称陨星、流星。陨者,落也。陨石泛指宇宙天体在运行中撞击陨落进入地球引力范围,穿过大气层未被完全烧毁而降落到地面的残块或整块的太空物。陨石是不可多得的天体标本,带来许多宇宙空间的珍贵信息,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研究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的科学情报。航天、军工、科研、博物馆等单位都逐步开展了对陨石的普查、收集、研究、陈列展示及科学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