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石英类似物——八氯丙烷(Octachloro-propane),进行高温(0.7T)、中速(1.7×10~(-4)sec~(-1))和纯剪形变实验,获得了一个可能的糜棱岩形成过程,它包括:(1)前麋稜岩阶段;(2)原糜稜岩阶段;(3)糜稜岩阶段;(4)超糜稜岩阶段。全文论述了物质形变过程甲,颗粒规模的显微结构和显微构造的特征、颗粒变化及形变机制,讨论了模拟的糜稜岩形成过程的地质意义及其动态分析恢复和动态重结晶的演化细节。  相似文献   

2.
一、台站简介房山地震台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城关镇西南2km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9°41′,东经115°37′,高程70m。该台地处八宝山断裂带的南段,该断裂全长100余公里,总体走向北东45°,倾角50°~60°,倾向SE45°。属于怀柔—八宝山—大灰厂—房山—保定断裂带的北端,在孙河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汉中天台山矿区地层复杂,岩石软硬相间,裂隙发育,构造以线状褶皱伴以走向断裂为特征,总体走向北东60°,岩矿层倾角一般为80°左右。区内主要岩矿层有石英岩、炭质千枚岩、磷矿层、含锰白云岩、白云岩、大理岩、结晶灰岩、绢英片岩、片理化闪长岩等。矿区钻孔设计均为斜孔,轴夹角一般为20°左右;钻孔倾角要求分段上漂,每百 m 最小4°,最大8—12°;设计方位一般为330°或150°。在孔深300m 内,钻孔极易跑方位和倾角,常因此报废工作量,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除采取一般防斜治斜措施外,设计了“孔底重力纠斜器”(以下简称纠斜器)。经1984年在该矿区的9个钻孔中,实际  相似文献   

4.
王坪西沟矿床位于外方山地区汝阳县南部,查明(Pb +Zn)金属储量为63. 28万吨,达大型规模.矿体定位于近东西向破碎带内,近平行排列,在矿区内延长500~1700 m,宽3~l6 m,倾向一般为345°,局部倾向南,倾角65°~85°,局部直立.  相似文献   

5.
新疆洪古勒楞蛇绿岩中含长二辉橄榄岩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古勒楞蛇绿岩中的含长二辉橄榄岩产于斜辉辉橄岩和堆晶岩之间,并与斜辉辉橄岩顶部的糜稜岩化带平行分布。含长二辉橄榄岩以其具有地幔橄榄岩特有的变晶结构和Ng(100)高温变形组构,以及含斜方辉石等特点而区别于堆晶岩。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锶同位素等力面,含长二辉橄榄岩具有介于地幔橄榄岩和堆晶岩之间的某些过渡特征。含长二辉橄榄岩中新生矿物的出现,提供了基性熔体渗入的证据。斜辉辉橄岩顶部的糜稜岩化带可能是岩浆房底部基性熔体下渗的通道。笔者认为,含长二辉橄榄岩为基性熔体渗入到先前已亏损的斜辉辉橄岩中,并与之重新平衡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杨木沟钼矿床位于秦岭印支造山带北部,四海平-丰北河角鹿岔北东向岩浆带与东西向岩浆断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迷魂阵杂岩体的东南侧,是秦岭地区北东向构造岩浆带中近年来重要的矿产勘查成果之一.工业矿体产于迷魂阵杂岩中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中,矿体集中分布于构造蚀变带f1与f2之间及上下盘附近,宽约140 m、长约1 000 m范围内,矿体产状280°~320°∠50°~75°,矿体产状与节理构造密集带基本一致,反映了节理构造密集带对矿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林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的研究,该矿床为中低温潜火山热液裂隙充填型金矿,赋矿围岩为中生代侵入岩及潜火山岩。矿体受西林断裂控制,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或南东,倾角25°~55°,赋存于宽几十米至200 m的构造破碎带内。带内岩石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为矿体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其勘查成果为西林断裂带内找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上河湾地区出露的白垩系营城组第三岩性段火山岩中有两种产状的辉绿玢岩脉侵入:其一,沿着NE30°~35°走向的追踪张节理侵入,岩脉边界呈锯齿状,岩脉宽度1~5 m,倾角75°~88°;其二,岩脉沿NE40°~45°走向的一组剪切节理侵入,岩脉边界光滑平直,围岩接触面上发育倾角平缓的线理或擦痕,运动方向总体呈现左行,脉体倾角75°~88°,岩脉宽度2~10 m。无论哪种产状的脉体都发育片理化现象,且从脉体的边缘向中心减弱。辉绿玢岩总体化学成分与基性玄武岩相当,后期变化表现为次生方解石(碳酸盐化)和雏晶黑云母(钾质流体)交代现象。辉绿玢岩脉的侵入记录了早白垩世营城组后期至少存在一次NE-SW(NE40°左右)的挤压构造应力场作用,同时伴有基性岩浆侵入活动,与区域上佳-伊断裂的活动有关;而且岩脉侵入后叠加了与岩脉走向近垂直的挤压片理化作用。本区辉绿玢岩的地质特征研究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原生构造裂缝及其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1白马洞断裂特征贵州白马洞断裂是黔中重要的深大断裂,为纳雍-玉屏深大断裂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75°80°,长度60 km,倾向变化大,在白马洞一带破碎带宽度较大,一般2080°,长度60 km,倾向变化大,在白马洞一带破碎带宽度较大,一般2040 m,最宽100 m。破碎带由灰色、黑色、褐黄色片理化断层泥、构造角砾岩、碎裂白云岩、黑色蚀变硅化角砾岩、细粒状黄铁矿、构造透镜体组成,沿走向、倾向收  相似文献   

10.
大坝的安全一般受岩体稳定条件的控制。影响岩体稳定的地质因素较多,其中软弱结构面的影响极为重要。软弱结构面即夹有软弱物质的结构面,例如夹有泥质充填物的裂隙,夹有断层泥、糜稜岩、角砾岩的断层破碎带等。软弱夹层为软弱结构面的一种,即除夹有软弱物质这一特征外,在产状上大致和岩层产状一致,并和成岩作用有一定关系。含有泥质物的软弱夹层一般俗称为“泥化夹层”。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工作区位于江南古陆北缘、扬子江准地槽以南,幕阜山花岗岩体的北缘,具体属方山背斜的南东翼,位于白路冲断裂带上。区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和白垩第三系。地层呈NE30°至40°走向,倾角25°至45°,有 NNE 及 NE 向断裂和层间破碎带,以及少量 EW 向的构造  相似文献   

12.
李建波  王志勇  宋志杰  曾涛  雷恒聪 《地质学报》2023,97(10):3237-3251
苏尼特左旗变质核杂岩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其发育一走向近EW、倾向S的低角度伸展型拆离带,主要由下盘的二叠纪—三叠纪侵入体、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带)、脆性拆离断层面及上盘的古生代和元古宙岩石组成。韧性拆离带内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质糜棱岩,宏观尺度普遍发育面理与线理,产状为145°~194°∠34°~55°与185°~228°∠15°~39°。显微尺度下石英强烈定向成拔丝状、并具亚颗粒旋转重结晶现象;长石形成不对称的旋转碎斑系及核幔构造。剪切带内不对称长石碎斑、云母鱼、S-C组构等指示上盘向SW方向剪切。以拆离带内强变形糜棱岩及下盘哈拉图岩体为测年对象,两个花岗质糜棱岩与下盘不变形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44.4±1.8 Ma、244.0±2.4 Ma与229.4±2.1 Ma;锆石(U-Th)/He的年龄为212.5±13.1 Ma、214.1±13.2 Ma。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与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苏尼特拆离带变形起始时限为244 Ma以后,变形峰期时限为224 Ma并持续至214 Ma。苏尼特左旗变质核杂岩韧性拆离带在244~224 Ma与224~213 Ma两个时期的冷却速率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3.
刘武生  贾立城 《矿物学报》2011,(Z1):271-272
1矿床地质概况达拉地铀矿床位于伊犁盆地南缘东部褶隆区的达拉地向斜中。向斜呈近NS向展布,呈波状起伏,长3.25km,宽0.5~0.9km。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总体向北倾伏,倾角约10°,向斜两翼不对称,东翼和南东翼倾角45°~60°,局部达85°,西翼和西南翼倾角20°~45°。达拉地向斜向西与察布查尔向斜相连接,两向斜间为一鞍状背  相似文献   

14.
煎茶岭韧性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超)显微构造观测和构造岩石组构分析等方法厘定了煎茶岭地区北西西向和北东向两条韧性剪切带,前者出露于研究区的北部,后者出露于研究区的南部,两者交汇于煎茶岭,无论沿走向还是顺倾向均呈舒缓波状。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系列、构造片岩、荚片构造、S-C面理、旋转碎斑系、A型褶皱、亚颗粒、位错弓弯、位错列、位错网等宏观和(超)显微构造特征,结合构造岩中石英光轴优选方位型式等证明两韧性剪切带呈共轭产出,至少经历了三期活动:中元古代晚期,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为压扭性右行剪切,北东向脆韧性剪切带为压扭性左行剪切,σ1≈282°∠24°,古应力值约59.1MPa;加里东期,前者为张扭性右行剪切,后者为张扭性左行剪切,σ1≈344°∠78°,古应力值约86.5MPa,超基性岩体以岩墙扩展式侵入到韧性剪切带内,预测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深部还存在一定规模的超基性岩体,是今后寻找与超基性岩有关矿产的重要靶区;海西期,随着脆性程度进一步增加,北西西向韧脆性剪切带经历了压扭性左行剪切,北东向韧脆性剪切带经历了压扭性右行剪切,σ1≈120°∠20°,古应力值约116.3MPa,花岗斑岩体以气球膨胀式侵位。韧性剪切带对金镍矿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玉树地震地表破裂与宏观震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40.7秒,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通过现场调查发现, 玉树地震形成了东西两条地表破裂带——玉树地表破裂带和隆宝滩地表破裂带, 分别沿玉树活动断裂、隆宝滩活动断裂的上盘发育, 两条地表破裂带均呈NW向延伸, 二者之间相距22km。隆宝滩地表破裂带, 总体走向290°, 长21.5km, 呈左旋走滑运动, 左旋走滑位移量约1m。玉树地表破裂带, 总体走向310°, 长度23km, 可进一步分为三段。西段和中段表现为左旋走滑, 东段表现为左旋走滑逆冲运动。最大左旋走滑位移量在郭央烟宋多附近, 达2.4m。根据地震地表破裂的位移量大小和建筑物破坏情况认为, 玉树地震宏观震中在郭央烟宋多附近, 宏观震中坐标为:北纬33°03′11″、东经96°51′26″。   相似文献   

16.
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内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行或近平行分布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的一个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由变质表壳岩块、中深地壳变质块体、壳幔过滤带岩块和幔源岩块与糜梭岩和变晶糜梭岩基质共同组成。由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和基质的变质变形特点、流变学性质、运动学标志、形成构造环境、动力学特征和时限,表明它们是华北陆块、扬子陆块和分布其间的地体并置碰撞对挤逆冲韧性剪切作用过程中多阶段长时期发育而成。空间上构造混杂岩带内岩块成分的多样性,反映造山带内物  相似文献   

17.
经宏观和微观研究分析,认为政和—大埔断裂中段为一韧性剪切带,沿该带发育有规模巨大的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的糜梭岩带。剪切带内的面理从其边缘至中央逐渐变化并趋近于剪切滑动面,整体上表现为“S”形,剪应变值γ从边缘的1.06变化到中央达6.15。该剪切带形成于印支期,带内各种塑性变形构造发育,糜棱岩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据计算,其位移量大于10公里。  相似文献   

18.
蚀变带位于晚元古代青白口系钓鱼台组石英砂岩下部与晚太古代变二长花岗岩接触部位,与下伏变二长花岗岩呈断层接触关系,与石英砂岩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蚀变带呈断续出现,宽10~20 m,长200~800 m,走向北东50°~60°。蚀变矿物主要为硅化石英,少量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拣块分析品位Au:0.33×10-6。其赋存层位、蚀变矿物组合与区域上大型金矿床金英金矿相似,通过二者对比分析认为,本区具备金英式金矿形成的地质条件,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9.
山东招远台上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招远台上金矿床"焦家式"金矿床类型,主矿体由招平断裂控制,其走向与主构造带斜交,在主成矿期主压应力方向为 SW-NE 向.主断裂面附近的断层泥、糜棱岩对含矿热液的运移起阻隔作用,因此矿体大都赋存在主断裂面之下0~60 m范围内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及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中.矿床向深部延伸较大,在垂向上具一定的分布规律,随深度的增加其形态逐渐变简单.研究表明,招平断裂金矿带深部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0.
以老湾金矿带上上河-彭家老庄、老湾-盛老庄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表和坑道观察,进行断裂产状统计、配套分析及构造性质与矿化类型耦合关系的研究,确立了老湾金矿带控矿构造体系性质及组合型式。上上河-彭家老庄金矿床以石英脉型矿化较为发育为特点,控矿断裂属走滑构造体系中的R型张扭性裂隙带,向北陡倾,走向(290°~310°)与主剪切带方向(286°)交角约为15°,具右行剪切特征,滑距约10 m。老湾-盛老庄矿床以蚀变岩型矿化为特征,充填脉型矿化不发育,其金矿控矿断裂属P型压扭性裂隙,向南缓倾,其总体走向近东西(约92°),与主剪切带方向的另一端交角约15°。3条规模较大的断裂蚀变带平面上右型侧列特点反映其滑移方向与上上河-彭家老庄控矿断裂滑移方向一致。综合整个矿带断裂产状及矿化信息,认为老湾金矿带控矿构造总体为以老湾和松扒断裂为边界断裂,由里德尔剪切体系中的P型和R型剪切带连结形成的辫状右行走滑剪切带。结合桐柏造山带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分析认为该脆性断裂构造带是早期韧性剪切带继承性演化的结果,反映桐柏造山带不同构造块体间斜向碰撞及随后地壳抬升作用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老湾金矿带右行走滑构造体系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对矿床成因提供重要地质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