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沈长周 《福建地质》2012,31(2):161-166
简要介绍了铀矿床的类型和铀矿石的分选方法,重点介绍了某火山岩型铀矿床硬岩类原生沥青铀矿石的实验室溶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沥青铀矿石在用天然铁锰矿石为氧化剂的条件下,经过123d实验室溶浸试验,铀浸出率可达78.92%。  相似文献   

2.
李建红  罗毅  王明太  孙志富  周青生 《铀矿地质》2001,17(3):168-173,149
本文从矿床的地质评价入手,对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石结构构造,铀的存在形式,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矿床溶浸天然地质条件研究;通过对低品位、大块度的铀矿石进行柱浸工艺试验,获得了一系列溶浸工艺参数;归纳分析出高昔、牛尾岭矿床的矿石灰第2类有利溶浸类型;提出常规采治法、原地破碎浸出和堆浸相结合的采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何胜忠 《浙江地质》2002,18(1):31-33
浙江铀矿资源丰富,我国四大铀矿类型在省内均有发现,作为一种特殊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我国国防和核电工业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铀矿石的溶浸特性,对于铀矿资源的科学利用,服务于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通过对我省主要铀矿类型的介绍和溶浸性能特征的研究,旨在对省内主要铀矿类型矿石的溶浸性能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疆溶浸采铀的具体情况,对溶浸采铀法钻凿、溶浸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固相颗粒及钙沉淀堵塞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溶浸找铀工作”的要求,广泛收集了“浙江南660铀矿田”赋矿层状熔岩的特征、铀矿化特征,综合分析了该矿田的溶浸地质条件及其在该区开展“溶浸找铀工作”的可行性,指出了开展“浙江南层状火山熔岩型铀矿溶浸区调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牛尾岭铀矿床溶浸试验的有关工艺条件,应用EQ3/6程序,对溶浸过程中的地球化学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探讨了EQ3/6程序在硬岩铀矿溶浸工艺中应用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参照硬岩铀矿床应用地浸方法的标准条件,通过剖析区内已知矿床的溶浸地质条件,来判断600矿田各矿床开展溶浸法采铀的可行性。并用地质类比法,对未知地段进行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8.
原地破碎浸出试验时溶浸液垂向入渗过程的数据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原地破碎浸出试验时溶浸液运动规律的分析,将溶浸过程中溶浸液的运动分为非饱和带内垂向入渗和饱和带内水平向径流两个主要阶段,并建立其相应的数学模型,还对溶浸液的垂向入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9.
沉积型铝土矿是我国主要的铝土矿类型,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储采比逐渐下降,深部难动用资源的绿色开发迫在眉睫. 通过开展静态溶浸实验和电极加热仿真模拟,结合原位溶浸技术在铀矿和稀土矿开采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该技术在固体矿产开采中应用的适用条件包括:矿物可溶性、矿体分布稳定性、顶底板条件、矿体渗透性. 我国北方铝土矿资源与以上条件切合程度高,适合采用原位溶浸技术进行开采. 本次研究还提出了沉积型铝土矿原位溶浸开采的工艺方案,为下一步开展先导试验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江西大布铀矿床溶浸地质条件及溶浸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 《江西地质》2000,14(3):209-213
本文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石结构构造;铀的存在形式;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获得了大量溶浸工艺参数,提出大布铀矿床以原地破碎浸出辅以堆浸为最佳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11.
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经济评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德平  顾连兴  周青生  李顺初 《铀矿地质》2002,18(4):242-249,201
本文从原地破碎浸出法采矿工艺流程出发,对322铀矿田碎裂蚀变化岗岩型铀矿床(点)的各项成本要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原地破碎浸出经济模型,引入了铀浸出率和回收率高速系数。利用原地爆破筑堆试验及一系列铀矿柱浸工艺试验获得的原地破碎浸出经济分析参数及经济评价模型对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进行了经济评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大布铀矿床的物质成分、该类型铀矿提取和回收工艺条件的研究及取得的最佳溶浸工艺参数。试验表明,大布矿床铀浸出性能好,酸耗低,用溶浸法开采具有良好的前景。与常规工艺试验相比,该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溶浸剂的硫酸配方改变了常规工艺从高到低的布液方式,采用由低到高再低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硫酸钙的沉淀;选择了廉价高效的氧化剂,提高了浸出率。通过工艺试验为下一步开展堆浸或原地破碎浸出半工业试验,重新评价桃山矿田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简要叙述了溶浸采矿的重要意义,并主要以GX铀矿样为例进行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溶浸试验。介绍了中南地区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样的矿物组成及性质、铀含量、化学组分、原矿筛析、柱浸和富集过程,以及溶浸采矿的直接成本核算方法与核算结果。该试验结果为本区溶浸采矿的半工业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地质技术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德平  顾连兴  周青生  李顺初 《铀矿地质》2001,17(4):231-238,244
本文从原地破碎浸出法采矿要求出发,对322铀矿田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点)的地质构造、岩/矿石物质成分、矿石结构、铀的赋存形式、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原地爆破筑堆试验及一系列铀矿的柱浸工艺试验,获得了大量原地破碎浸出参数;运用原地破碎浸出法适用性评价模型对其进行了评价,认为该矿田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适宜采用原地破碎浸出法开采。  相似文献   

15.
原地浸出采铀是一种利用砂岩型矿层对水的渗透性,采用注、抽液孔向含矿岩层注入“溶浸液”和抽取“浸出溶液”而获得铀的先进采矿技术。研究井场下方 “浸出液”分布范围,不仅能掌握矿体的被覆盖程度和矿床开采率,且对于地下水体污染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二连盆地某铀矿地浸开采试验基地进行电法勘查,以对铀矿地浸开采过程进行监测试验。具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对试验井场进行探测试验。试验区以抽孔为中心布设一个18×18的测网,测网的线距和点距均为10 m。电法探测试验时,对穿过抽、注井的5条纵向和4条横向测线进行了CSAMT观测,并对全区进行中间梯度激发极化测量。经过数据处理和反演得到了中梯装置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及CSAMT二维电阻率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域已知资料进行解释,认为电阻率断面上井场区域下方的低阻异常带反映了地浸开采过程“溶浸液”的地下分布状态;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上显示的抽注单元下方的大片低极化率异常,可能是由地下浸出液与岩层组成的离子导电体系“薄膜极化”效应产生的异常带。  相似文献   

16.
501矿床矿石铀品位0.052%,U^+6/U^+4比值1.7~4.6,对浸铀地质工艺有害的碳酸盐、硫化物和有机质含量很少,矿层水中铀和溶解氧含量较高,[HCO3]^-量低。通过静态浸出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为:用7.91g/LH2SO4,对0.007%~0.216%品位铀矿石浸泡48h,铀的浸出率为64.69%~99.17%,浸出液中铀浓度为9.51—427.6mg/L。通过渗滤浸出试验筛选出较好的溶浸剂配方为:6~8g/LH2SO4,铀的浸出率为95.71%~96.33%,浸出液中铀浓度为88.33~111.32mg/L,浸出液固比为4.46~5.66,吨矿硫酸耗量为27.58~29.83kg/t,提取1kg铀的硫酸耗量为55.17~60.06kg。说明该矿床矿石宜用酸法浸出,浸出铀的地质工艺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某低品位伟晶花岗岩型铀矿石矿物特性。研究在混合氧化剂存在条件下的这种难浸矿石的堆浸工艺。500 t半工业结果表明:试验解决了该类型矿石堆浸工艺,达到了工业生产要求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朱艳杰  庞园涛  杨柳  黄建新 《岩土力学》2016,37(Z1):334-340
研究砂岩型铀矿床中本源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f)、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t.t)对黄铁矿及铀矿浸出的协同作用。采用富集培养法、无机盐硅酸钠平板法对砂岩型铀矿中的硫杆菌分离纯化,通过分析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结果及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并利用摇瓶培养法设计浸矿试验,向黄铁矿浸出体系中分别加入分离纯化的At.f、At.t及混合的At.f和At.t,检测pH值、氧化还原电位值(Eh值)的变化,浸矿40 d,测定浸矿体系的总铁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并分析黄铁矿矿渣表面形态及成分。根据黄铁矿的浸出结果,设计铀矿浸出试验,浸矿40 d,测定浸出体系中的pH值、Eh值、总铁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等参数并计算四价铀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分离的两株优势菌中SW-2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t.f),SW-3鉴定为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t.t)。At.f、At.t浸出黄铁矿和铀矿时存在协同作用,At.f为浸矿体系的强氧化剂,主要将Fe2+氧化成Fe3+,Fe3+将UO2氧化成可溶性的UO22+;At.t可为浸矿体系提供酸性环境;At.f: At.t = 5:1试验组对黄铁矿和铀矿的浸矿效果最好,四价铀的浸出率为55.60%,黄铁矿矿渣表面形态显示细菌对黄铁矿存在直接的氧化作用;At.f、At.t高效浸出黄铁矿的菌量比例对以黄铁矿为伴生矿的铀矿的细菌浸出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工业微生物浸铀时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为以黄铁矿为伴生矿的其他矿物的微生物浸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铀矿堆浸浸出法进行铀矿采集生产时存在着矿料浸出率过低、溶解酸耗量过大、产生较大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江西某铀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堆浸试验进行分析研究,优化铀矿堆浸的工艺参数:铀矿堆浸高度宜为3.5~4.0m,矿石粒径级配为6~8mm,在喷淋浸出初期(0~30d)采用20g/L的浓硫酸进行喷淋,喷淋强度宜为15L/(h·m2),在喷淋浸出期(30d~60d)采用20g/L的浓硫酸进行喷淋,喷淋强度宜为20L/(h·m2),在喷淋浸出后期(60d~120d)采用10g/L的浓硫酸进行喷淋,喷淋强度宜为8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