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河北阳原—怀来地区岩浆岩型磷矿成矿条件较好,其成矿预测是我们1989年的研究成果。交流这一研究成果,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目的在于加强北方找磷工作,在北方找到更多工业磷矿床。一、国内外岩浆岩型磷矿概况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多为中低品位(P_2O_53~20%),但由于其可选性良好,磷精矿比沉积磷块岩精矿有更高的品位,在大于36%(P_2O_5)的世界商品矿产量中,火成磷灰石矿占  相似文献   

2.
在宜昌磷矿杉树垭磷矿区新一轮地质勘探工作中,在原主要工业矿层之下新发现了一工业磷矿层,命名为中磷层一矿层(Ph12).Ph12矿层受NW向古构造控制,其厚度、品位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和方向性,即呈NW-SE向展布,从杉树垭矿区东部矿段向北,其厚度、品位均呈增加趋势.新工业磷矿层的发现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对宜昌磷矿北部地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储量大,种类多,其中硅质磷块岩型稀土矿出露在地表,磷与稀土品位均比较高,最易开发。为更好地利用硅质磷矿岩型稀土矿,需要查明矿石性质,研究其稀土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稀土主要赋存在胶磷矿中,在胶磷矿中均匀分布,具有类质同象替代的特征,物理选矿不能分选稀土,只能采用化工或冶金方法提取。在磨矿细度-0.074 mm 80%、20%盐酸液固比为2.3、酸过量系数为1.0、室温搅拌浸出60 min,搅拌强度800r/min,稀土浸出率达到94.65%,磷的浸出率达到98.91%,胶磷矿中类质同象替代的稀土随磷一起被浸出,稀土与磷呈现同步浸出的规律。本研究取得良好的技术指标,为后续稀土的提取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Cr(Ⅵ)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Cr(Ⅵ)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制革厂含铬污泥中筛选分离Cr (Ⅵ)抗性菌株,并研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共分离得到对50 mg/L Cr(Ⅵ)去除率大于50%的菌株20株,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这些细菌主要属于Acinetobacter、 Microbacterium、Leucobacter、Ochrobactrum和Brachymonas属.对其中7株细菌,考察了菌株生长期、pH值和Cr(Ⅵ)浓度对菌株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在有较高代谢活性的条件下具较高的Cr(Ⅵ)去除能力;pH值对菌株去除Cr(Ⅵ)的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在50 mg/L Cr(Ⅵ)、pH值为7~8的条件下,Microbacterium属16号和21号菌株在36 h时对Cr (Ⅵ)的去除率达80%~95%;高浓度的Cr(Ⅵ)抑制菌株对Cr(Ⅵ)的去除能力,其中21号菌株在110 mg/L的Cr(Ⅵ)浓度下去除效果最佳,Cr(Ⅵ)去除率达80%.  相似文献   

5.
磷氢化物是磷的主要迁移形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磷氢化物形成于还原性的富氢环境。通过陨石及月岩矿物成分、内生矿床磷矿物成分、磷的共伴生矿物特征的研究以及地球是氢的储库等相关问题的探讨 ,认识到磷及其合金氢化物 ,随岩浆、热液、热气迁移至地表浅部 ,由于减压、降温 ,氧逸度增加 ,Eh值增大 ,H2 逃逸、氧化 ,氢化物氧化分解 ,形成磷矿物并在长期地质事件中叠加 ,富集成磷矿床  相似文献   

6.
四川是我国最重要的磷矿资源地之一,是继湖北、云南、贵州之后的第四大磷矿储量地和磷矿石产地。马边磷矿储量丰富,列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工业矿床比较集中。截至2013年12月份,共获得各级储量约9亿t。矿区交通运输条件、水、电、原材料供应及外部协作条件均能满足矿山开发需要。马边磷矿适用的开拓运输方式简单、采矿方法成熟可靠、选矿工艺简单,资源回收率高。马边磷矿最终产品方案为P2O5含量30%左右的磷精矿。磷精矿可通过陆路、管道等输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7.
杨万涛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28-1039
小米戛磷矿是云南曲靖沾益地区新发现的矿床。本文对该矿床渔户村组磷块岩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沾益渔户村组磷块岩的成磷环境和成磷物质来源。研究表明小米戛磷矿磷块岩富SiO_2(28.50%~51.47%)、CaO(20.21%~34.31%)、P_2O_5(15.48%~25.42%)。磷块岩中Ba、Sr、Cu、Pb、Zn、V、Mo等元素富集,显示生物聚磷作用。磷块岩的Sr/Ba=0.10~1.40,U/Th比值大于1(1.35~4.15),表明磷块岩的形成可能有热液活动的参与。磷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148.84×10~(-6)~232.16×10~(-6)),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近水平,但LREE/HREE=2.96~5.37,显示一定程度的轻稀土元素富集,进一步暗示磷矿的形成受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生物成矿作用共同控制。磷块岩中U元素高度富集(富集系数平均值8.84),V/Cr=1.08~3.01(平均值为2.12),Ce_(anom)=-0.50~-0.35,介于-0.5与-0.1之间,表明磷块岩形成于次氧化环境。综上所述,在早寒武世渔户村期的潮坪-泻湖环境,磷质沉积物发生胶结作用形成初始磷矿层;后期生物繁盛,生物遗体中所含的磷被大量地分解,不同深度的大量含磷物质伴随上升洋流进一步改造初始磷矿层,最终成矿。  相似文献   

8.
磷矿石是化肥、农药的重要原料之一,近年来国际价格大幅上涨,寻找磷矿石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江西朝阳磷矿是华东地区最大磷矿床,从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入手,综合分析评价了该矿外围化探异常找矿价值,指出朝阳磷矿外围找矿潜力很大,并优选出吴村和五都两个找磷靶区,希望有助于在朝阳磷矿外围寻找磷矿石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9.
<正> 晋宁磷矿为一大型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其贫矿带有用矿物以胶磷矿为主,原矿含泥量大(-10μm 粒级者占16.18%),粒径小(小于0.07mm 的矿物占19%),质不纯(单矿物分析P_2O_5含量仅35.53%)。胶磷矿团粒内含石英、白云石等杂质多,且磷矿物与碳酸盐矿物的可浮性极为相近,故属难选矿石。然而,在众多选矿方法中,浮选仍当予优先考虑。笔者对晋宁磷矿贫矿的浮选行为及选矿工艺作了分析与探讨,解决了磷精矿中氧化镁含量太高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磷矿石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曾美云  刘金  邵鑫  邹棣华 《岩矿测试》2017,36(6):633-640
磷矿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不仅需要分析磷等主要元素,也需要准确地测定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测试过程需要含量适中、定值组分全的磷矿石标准物质进行质量监控,国内外现有的磷矿石标准物质无论是从定值指标还是含量梯度范围等方面均无法满足此需求。本文研制了4个不同类型磷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样品采集自河北张家口钒山磷矿、贵州织金新华磷矿、云南昆阳磷矿、湖北神农架火炼坡磷矿4个典型矿区,其中张家口钒山磷矿和织金新华磷矿为含稀土的磷矿。检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通过11家实验室协作定值,定值元素包括造岩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痕量元素共37项,其中3个组分为参考值,其余均给出标准值和不确定度。4个磷矿石标准物质形成了一个从边界品位、工业品位到磷精矿较为完整的含量系列,P_2O_5的含量分别为10.57%、18.91%、27.78%、39.40%,稀土元素总量分别为0.16%、0.11%、0.032%、0.0083%,可满足磷矿勘查、评价和综合利用开发中对标准物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冶金的方法,将不溶性磷源转化为水溶性或枸溶性磷源,从而提供了一条利用低品位磷矿的新途径.讨论了生物和微生物在磷化工中的研究与应用,介绍了用自制菌磷肥在田间试验所取得的结果,提出了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处理低品位磷矿而直接生产磷肥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磷矿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地质作用为主要依据 ,将中国磷矿分为内生磷矿床、外生磷矿床和变质磷矿床三大类。中国内生磷矿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及黑龙江等省 ,可分为六种类型 ,其中超基性 -碱性 -碳酸盐类磷矿颇具远景。中国外生磷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五省 ,它们在形成时代、大地构造、沉积环境、岩石组合类型及生物作用等方面都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是中国最主要的磷矿床。中国变质磷矿主要分布在中南地区的东北部、华东地区东部、华北及东北地区 ,早元古代晚期沉积变质磷矿最具代表性。中国磷矿可分为 8个成矿区 ,16个成矿带及若干个聚磷矿区。在此范围内可以圈定出不同类别的预测区。  相似文献   

13.
The weathering of phosphorus-bearing mineral powder(PBMP) and calcium phosphate(CP) by Aspergillus niger was compared,and the mechanism involved was analyzed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PBMP.The concentration of water-soluble phosphorus(WSP),Mg2+,and Ca2+at different culture times,microstructures of particles,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was examined by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meter(UV),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X-ray diffraction(XR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WSP,Mg2+,and Ca2+were related to the growth of A.niger and the different mineral compositions.Compared with CP,PBMP was weathered harder by fungi.Traces of the weathered mineral were found through SEM.CP not only showed traces of erosion damage but also appeared as a rhombohedron-like substance.The XRD test indicated that the weathering minerals can form water calcium oxalate.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PBMP and CP weathering by A.niger was the collaborative result of mycelium biomechanical effects and the acid-soluble role of acidic metabolites.The phosphorus dissolution rate of PBMP after 20 d was 46.83%,whereas that of CP after 12 d was 91.01%.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ignificant to the effective use of waste PBMP and to the exploitation of low-grade phosphate rock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4.
陶湾磷矿是近年来在锦屏、新浦磷矿附近新发现并勘探的中型矿床,其可选性指标通过与相邻老矿山类比确定。近期浅部坑采试选表明,勘探期间所定陶湾磷矿选矿指标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磷矿在华北、东北以岩浆岩型磷矿和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 ,在西北则以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形成于早寒武世 ,受南面和西面海水侵入影响最大、侵入距离最近的已知含磷地区可作为磷块岩矿床重点研究靶区 ;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所赋存的岩体类型比较多 ,但矿床规模较大 ,品位较高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的磷灰石矿床产于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体中 ,这类杂岩体在我国北方有一定的分布 ,对其做详细工作 ,可望找到规模大、品位高的磷灰石矿床  相似文献   

16.
湖北钟祥莲花山矿段为大型磷矿床,其第一磷矿层(Ph1)的矿体分布不均匀。通过研究矿层顶底板的岩石,探讨了矿体分布的规律性。研究认为,底板岩石(页岩和含锰白云岩)的厚度与Ph1厚度相关性很高,并严格制约着Ph1的分布,表明在莲花山矿段因沉积时地势的起伏导致古海水深度不同,水体较深的区域一般沉积有含矿层位,水体较浅的区域含矿层变薄甚至缺失。这一规律可指导成矿预测及矿床深边部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早、中前寒武系磷矿有四个层位六种类型。太古代磷矿主要产于中朝地块内的华北陆核、辽吉南部—朝鲜北部陆核及山东陆核等陆核区。早元古代早期,在太古代陆核边缘或中间地块沉积了优地槽型磷矿。早元古代晚期有大陆边缘和拗拉槽白云质碳酸盐建造的磷矿床与克拉通内盆地陆屑和复理石建造的磷矿床,其中大陆边缘型最重要,构成了长约4000多公里的巨大“S”形成矿带。早元古代末期,五台运动之后,有同造山期的山间盆地磷矿床形成。  相似文献   

18.
用铁/铝盐水解法制备了凹凸棒石/铝氢氧化物(PNCMⅠ)、凹凸棒石/铁氢氧化物(PNCMⅡ)和凹凸棒石/铁铝氢氧化物(PNCMⅢ)3种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对比了这3种纳米复合材料对水中磷的吸附净化能力,并利用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了3种材料对磷的吸附机理。结果发现:负载了铝/铁氢氧化物后凹凸棒石的晶体结构没有改变;温度对于3种吸附剂吸附磷的动力学参数影响不显著;3种吸附剂对磷的实际吸附量、理论吸附量和初始吸附速率均随着磷的初始浓度增大而增大。PNCMⅠ对磷的理论吸附量为18.18 mg/g,较其他2种吸附剂大。当磷的初始浓度从5 mg/L增加到50 mg/L,PNCM I对磷的初始吸附速率从0.125 mg/(g·min)增加到1.425 mg/(g·min)。3种凹凸棒石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对磷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其吸附均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磷酸根的吸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n(Mg)/n(Al)为2∶1的水滑石,通过在500℃下焙烧得到了其焙烧产物。研究了反应时间、pH及磷酸根浓度对磷酸根在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上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滑石对磷的吸附容量小于其焙烧产物,其吸附等温线都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描述。在磷酸根浓度较低时(<0.05mmol/L),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都可作为磷的高效吸附剂;当磷的浓度大于0.05mmol/L时,水滑石不能作为磷的高效吸附剂,但当磷酸根浓度在0.05~2.5mmol/L时,其焙烧产物仍可作为磷的高效吸附剂。在酸性环境下,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在对阴离子的吸附过程中都有中和酸性溶液的作用。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对磷的吸附具有不同的机理,并得到了X射线衍射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