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锦璇  汪蕴璞 《现代地质》1994,8(1):107-118
本文揭示了南海北部海域软泥水化学的基本特征,确定了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的类型,分析了软泥水化学场的形成演变机理,概括了软泥水3种成生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同盆地地下水流场、水化学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同盆地开展水文地质环境调查和采取测试盆地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样,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大同盆地地下水流场现状和水化学场现状,在研究前人资料结果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盆地地下水流场的变化,不同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情况及水化学场的变化特征.认为盆地西部水位下降较东部多,南北较中部水位下降速率快:盆地补给、径流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大,排泄区较小,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与本区地下水开采量基本成正比:浅层孔隙水化学类型较中深层孔隙水多,TDS相应较高.水化学场的分带性与水动力条件相吻合,浅层孔隙水化学类型较中深层孔隙水复杂.和1989年对比,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其水平分带性总体改变不大,局部略有变化,中深层孔隙水局部由于过度开采和人为污染,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3.
香溪群四段是川中油气区主要产层之一,经几十年的勘探,探明了八角场整装气田。但随着川中矿区勘探工作的深入和经济建设对优质能源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川中油气区香溪群四段已成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据川中油气田香溪群四段地层水实测样品数据所做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香溪群四段地层水水岩作用时间长、深循环、深度浓缩、正变质特征;②该段地层水中阴、阳离子含量差异大,钠、氯离子在水中占绝对优势,具有向组分端元集中的分异特点;③此地层水属油气伴生水;④常量、微量元素及特征系数因构造带不同,差异较大;⑤地层沉积水属混源水,既有陆相河湖淡水又有海相盐水;⑥地层水化学特征表明,香溪群四段具有天然气聚集成藏与保存所需的封闭、还原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⑦各地层水化学指标都指明,受香溪群四段储层低孔、低渗透物性特征和古地理、古构造等的影响,川中地区香溪群四段形成了南(遂南、磨溪构造等)北(金华、八角场构造)各异的两个地层水水化学场,这预示着川中地区香溪群四段地层水动场也是南北相异的。香溪群四段水化学场和水动力场的相异表明川中地区的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也是南北相异,自成体系的。  相似文献   

4.
蔡五田 《中国岩溶》1996,15(1):109-116
能否将岩溶水系统的水化学参数与水动力参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指导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一直是水文地质学家努力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天津市蓟县地区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十余年积累的大量水化学和水位资料,以渗透系数计算公式为理论依据,将流场与水化学场(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方解石饱和度及白云石饱和度)叠加,画出了十余条岩溶水强渗透带,并首次利用抽水试验资料,建立了岩溶水钙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分压,氟  相似文献   

5.
氢氧同位素在四川气田地层水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田地层水往往与油气共存于同一地质体,形成气水同产现象。四川盆地自震旦系至白垩系各层系均广泛分布有与天然气伴生的气田地层水,气田地层水中常富含氢氧元素为主的多种微量有用元素。各气田地层水因赋存层系及沉积类型不同,埋藏封闭条件及演化不同,其水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异,成因类型也不同。根据四川盆地气田地层水氢、氧同位素分析值点δD—δ~(18)O 关系研究,可将其地层水划分出四种类型:大气渗入淋滤型气田水、海源沉积型气田水、海源沉积与大气降水叠加型气田水、海源沉积与岩浆水叠加型气田水。用同位素法研究气田地层水成因,分类明确,标志明显,应用效果良好,可弥补水文地化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水质分布呈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北部水-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蒸发浓缩型,呈高矿化咸水;南部为溶滤-混合型,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松南十屋断陷低压系统的油气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松南十屋断陷86个实测原始地层压力值和83个油田水样的水化学分析及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资料,系统研究了本区地压系统的纵向分布特征和水文地质垂直分带性;分析了低压系统和常压系统的水化学场的基本特征,并得到了水动力场的定性认识;探讨了低压系统和常压系统的水文地质开启程度及其水流系统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松南十层断陷低压系统的油气水文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生  赵庆吉 《地球科学》1995,20(1):79-84
根据松南十屋断陷86个实测原始地层压力值和83个油田水样的水化学分析及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资料,系统研究了本区地压系统的纵向分布特征和水文地质垂直分带性;分析了低压系统和常压系统的水化学场的基本特征,并得到了水动力场的定性认识;探讨了低压系统和常压系统的的水文地质开启程度及其水流系统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隔河岩罗家坳河间地块为例,探讨岩溶区水库蓄水的环境效应。据蓄水前后地下水动态分析水动力场变化,并通过模拟典型剖面二维流及绘制流网图,直观显示出蓄水前后地下水迳流分配格局的明显差异;据水化学资料分析水化学场变化及其原因,预测水化学变化趋势;提出水库运行过程中系统进行水动力和水化学同步监测与分析、预报环境变化的研究思路与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开采条件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集中超采深层地下水引发的浅层咸水向深层淡水的越流,是第Ⅱ含水组水质咸化的根本原因。并从咸水下移溶质运移模拟、渗透速率、粘性土层的越流滞后等方面,讨论了咸淡水界面下移速率及其影响因索。  相似文献   

11.
吴初  武雄  钱程  朱阁 《现代地质》2017,31(3):629
对内蒙古杭锦旗气田区浅层地下水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氯碱指数图等方法进行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杭锦旗气田区浅层地下水具有较高的矿化度,偏碱性,硬度较大,枯水期TDS浓度和总硬度高于丰水期;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在小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地下水阳离子以Na+、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 Ca型、HCO3 Na型和SO4·Cl Na型;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于碳酸盐矿物、硅铝酸盐矿物和蒸发岩的风化溶解,且丰水期和枯水期水化学组分有微弱变化,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以岩石风化溶解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潞安矿区奥陶系岩溶水由于埋藏深,水交替缓慢,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复杂。本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深部岩溶含水层中水-岩作用机理和水化学成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青藏高原搭格架地热区地热水、湖水、河水、冰雪融水等天然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及物质来源控制因子,于2014年8月对该地区进行了考察和取样。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ICP-OES测定了水样中各阴、阳离子含量,利用Gas Bench连接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水样中溶解无机碳(DIC)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地热水中总溶解固体(TDS)含量为977.13~1 279.50 mg/L,阳离子以K+和Na+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Cl-为主,湖水的TDS含量为77.81~810.94 mg/L,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CO32-)和SO42-为主,地热水和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河水和冰雪融水的各离子含量较低,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地热水的DIC浓度范围为9.2~15.4 mmol/L,δ13CDIC值为-9.09‰~-0.95‰;湖水的DIC浓度为1.1~9.7 mmol/L,δ13CDIC值为-8.84‰~-0.27‰。根据水化学Gibbs分布模式图判断出区域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硅酸盐岩风化控制,以钠长石和钾长石风化为主,但是地热水的水化学组分受到硅酸盐岩和蒸发盐岩共同控制。通过碳同位素比值分析对区域主要风化过程中CO2的来源示踪表明,湖区周围的硅酸盐风化其碳源主要为土壤CO2,热泉区硅酸盐水解其碳源为地球深部CO2输入。   相似文献   

14.
山东德州凹陷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典型地区地下水成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不仅对于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日后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信息。笔者通过对德州凹陷的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进而对这一地区的地下热水的成岩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区内深大断裂和基底构造对地热形成的控制,地下热水补给是来自大气降水,为入渗变质水,水化学成分以易溶盐溶解作用为主,其气体组分主要起源于大气、地壳和地幔的混合物,反映了地下水长期径流及深循环中各种水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化学组分特征常受断裂构造和热储地层岩性的影响。川西南喜德地热田内出露的冷泉水和地热水严格受断裂控制,前者为主断裂控制的浅循环型碎屑岩或岩溶裂隙孔隙水;后者则为次级断裂所控制的深循环型裂隙水,其热储层为碳酸盐岩。基于喜德热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开展热田内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及水岩相互作用模拟,对该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德热田地热水和冷泉水水源均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分别为2 874~3 092 m和2 584~2 818 m。受温度、含水层矿物类型、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类型和各组分差别较大,前者为HCO3·SO4-Ca·Mg型水,后者为HCO3-Ca·Mg型水。水岩相互作用模拟表明碳酸盐岩矿物、石膏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及阳离子交换过程是导致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组分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此外,采用二氧化硅类温标计算喜德热田热储温度为56~90 ℃,循环深度为1 422~2 558 m。研究结果对阐明喜德热田的成因模式,地热水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Knowledge about the hydrochemical conditions of deep groundwater is crucial for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geothermal facilities. In this study, the hydrochemical heterogeneity of the groundwaters in the Malm aquifer, Germany, is assessed, and reasons for the extraordinarily high H2S concentration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varian Molasse Basin are proposed. Samples were taken at 16 sites, for a total of 37 individual wells, to analyze cations, anions, gas loading and composition.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lm groundwater in the center of the Molasse Basin are rather heterogeneous. Although the groundwater in the central basin is dominated by meteoric water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filtration of saline water from higher strata. Care has to be taken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data from geothermal sites, as effects of chemical stimulation of the boreholes may not be fully removed before the final analyses. The distribution of H2S in the gas phase is correlated to the gas loading of the water which increases in the central basin. Temperatures, isotopic data and the sulfur mass balance indicate that H2S in the central basin is related to 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 (south of Munich) and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 (north of Munich).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会使岩溶水系统演化的化学驱动能——土壤CO2量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岩溶水系统的水化学日动态变化强度发生变化。小波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岩溶水系统的水化学日动态变化强度,并给出定量化的指标。通过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贵州省陈旗、灯盏河与板寨岩溶水系统长达2年的水文水化学监测数据进行小波分析,发现有土壤覆盖但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岩溶水系统(陈旗和灯盏河),其排泄点水化学指标中CO2分压日动态强度要高于植被覆盖良好但岩石裸露的岩溶水系统(板寨)排泄点,说明岩溶水系统中土壤对水化学日动态强度的调控有着关键的作用。这一发现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价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岩溶作用及其碳汇强度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岩化学平衡模拟中误差传递及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岩化学平衡模型WATEQ4F为基础程序,选取平顶山矿区一典型岩溶水点,对固定温度和变化温度两种情况下,水-岩化学平衡模拟输入的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传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化学分析数据误差能够强烈地影响水-岩化学平衡模拟结果;不同的水化学变量(误差)对不同的矿物的饱和指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在许多情况下,矿物饱和指数误差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of groundwater impact on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groundwater within Mullusi aquifer, west Iraq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in 14 production wells and groundwater levels observation in 17 water wells. The interpretation of hydrochemical phenomena related to ions sources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 maps of various hydrochemical ratios using ArcGis software. The study also determined the relation of groundwater velocity and static water levels with the hydrochemical ratios using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of Curve expert v1.3 program. The variations of ion concentration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water within Mullusi aquifer. The impact of dewatering due to high exploitation was explained by increasing the magnesium and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and lowering static water levels. Magnesium and chloride concentration may reach their maximum limits for drinking at a groundwater level of 485 m asl. Accordingly, any decline in the water level of Mullusi aquifer that occurs from 4.5 to 30.5 m may cause deterioration in groundwater quality. This study modeled the effect of groundwater depletion on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in a theoretical equations approach.  相似文献   

20.
山东莘县凹陷(聊城段)地下热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地区地下水成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不仅对于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可以为日后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对莘县凹陷聊城段的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及其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进而对这一地区的地下热水的成岩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区内深大断裂和基底构造对地热形成的控制,地下热水补给是来自大气降水,为入渗变质水,水化学成分以易溶盐溶解作用为主,反映了地下水长期径流及深循环中各种水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