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地典型生态参量遥感反演建模及其时空表征能力研究",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总体方案及预期成果。项目选取不同地形梯度和植被背景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山地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初级生产力(NPP)陆表典型生态参量遥感反演建模及其时空表征能力研究,发展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和方法,分析山地复杂地形对遥感信号及遥感反演产品的影响,力争能在山地陆表生态参量遥感反演建模理论与方法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基于畸变3个因子的MT畸变曲线改正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地电磁测深(MT)曲线畸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只求取畸变3个因子的方法,就可得到区域阻抗;避免了GB分解方法的一些问题:1)求解参数多;2)需要对求解参数作限制;3)观测误差影响反演结果;4)在有些情况下,不易求解;5)损失三维电性信息.经实测数据的计算,该方法被证实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与航空、地面瞬变电磁法不同,钻孔瞬变电磁法将接收探头置于钻孔之中,由于距离探测目标更近且远离地表,不仅可以观测到更强的响应信号,还可有效削弱孔外各类电磁信号的干扰,能够满足大埋深、精细化探测需求,尤其是深部盲矿和水害探测。通过回顾各类钻孔瞬变电磁法(回线源地?井、电性源地?井和隧(巷)道钻孔瞬变电磁法)的研究历史,总结各类方法在正演模拟、反演成像、仪器装备和应用案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回线源地?井瞬变电磁法研究基础丰厚,发展较为全面,已在生产中取得较多成功应用;而电性源地?井和隧(巷)道钻孔瞬变电磁法研究基础薄弱,由于理论方法、探测装备、反演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尚未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整体仍处在初步研究阶段,相关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带地形三维反演、快速地形校正方法、伪随机发射、多辐射源发射、套管干扰消除和多参数地球物理方法联合解释等,形成完善的钻孔瞬变电磁法理论和解译方法,为深部矿体探测、煤矿和隧道含水构造探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托南昌地铁1号线盾构工程,探讨基于三维扫描检测技术的围岩力学参数反演方法应用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具体流程如下:三维扫描获取测点的点云数据并分析计算出管片的位移场,选取周边收敛作为反演的目标值;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敏感性参数弹性模量、内摩擦角、黏聚力建立多个工况并进行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监测方式较传统监测方式更高效且精确;同时,当围岩弹性模量取值8GPa、黏聚力为700kPa、内摩擦角为28°时,隧道周边收敛值与检测值最为吻合。反演得到的围岩参数值较勘察设计参数值偏低,因此将围岩参数反演方法应用在隧道施工过程参数动态调整中,可以降低隧道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地形起伏下的三维反演问题是当前电阻率法研究的一个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加权正则化共轭梯度法实现起伏地形三维电阻率反演算法。该方法引入了加权正则化思想,显著降低了迭代时目标函数发散的问题,提高了反演稳定性。对比了两种消除反演中地形影响的方法,结果表明,直接带地形的电阻率法三维反演具有更好的分辨率,能有效地消除地形所造成的误差,但在起伏角度偏大,如河流、堤坝等接近垂直角度时,使用此方法会使得反演发散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此时采用基于地形校正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演是反演技术的基础,正演速度和求解反演问题的系数矩阵存放一直是起伏地形下重、磁三维反演的关键技术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起伏地形下重磁快速正演计算方法,其计算原理是根据反演在垂向的剖分层数,利用水平地形正演计算形成二个不同大小刻度标尺矩阵,然后在模型空间,使用分段线性插值的方式,直接计算出起伏地形观测点的正演值。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保持很高的计算精度下计算速度可提高二倍,且节省计算内存,适合起伏地形下重磁三维反演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地球物理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震相和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反演等五种主要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新进展。生物礁地震相可归纳为七种类型;层拉平技术是帮助进行古地形、古地貌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地震属性的数量不断增加,新添的属性如分频属性、级联属性等;地震属性研究进展可概括为八个方面;目前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叠前深度域和弹性波。相干体技术已从第一代基于互相关的算法发展到第三代基于特征值计算的算法。虚拟现实系统的出现是三维可视化技术最新的具有质的发展意义的一次飞跃,代表了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最新进展。地震反演技术的突出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由单一曲线反演发展到多曲线联合反演、由基于振幅反演发展到基于地震多属性反演、由构造层序控制发展到层序地层控制、由叠后反演发展到叠前—叠后联合反演。使用所述方法在四川盆地云安厂、黄龙场、罗家寨等地区取得了较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学前缘》2012,(6):89
<正>方法一:(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上部"科学研究"栏目下方的"学术期刊"选项(3)选择《地学前缘》下方的【进入】按钮,进入《地学前缘》办公自动化平台查阅摘要和全文方法二:(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三维模型:三维低阻异常体和高阻异常体位于一维层状介质模型中,以"十"字型和"米"字型观测剖面方式作为模拟方式,开展模型一维、二维、三维反演技术有效性对比试验,其中一维反演计算采用自适应正则化(ARIA)反演,二维反演计算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三维反演计算采用REBOCC三维反演,将剖面下方不同的反演结果与原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该模型条件下,一维和二维反演都能得到反映模型真实信息的结果,REBOCC三维反演更偏向重建原始模型的宏观电性特征;在一维反演结果中,对于深部的电性结构特征,通常TE极化模式的反演结果好于TM极化模式,TE/TM几何平均值反演结果介于前两者之间;在二维反演结果中,通常TM极化模式的反演结果好于TE极化模式,TE/TM联合模式反演结果与TM极化模型相当,甚至更好;模型REBOCC三维反演相比一维、二维反演更易受反演结果多解性影响,REBOCC三维反演结果偏向重建原始模型的宏观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地学前缘》2015,(1):214
<正>方法一:(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上部"科学研究"栏目下方的"学术期刊"选项(3)选择《地学前缘》下方的【进入】按钮,进入《地学前缘》办公自动化平台查阅摘要和全文方法二:(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下侧"数字图书"选项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起伏地形三维激电数据的反演解释精度和处理效率,笔者开展了连续介质模型快速反演方法研究。针对起伏地形连续电性介质模型,提出了四面体单元电性参数分块线性连续变化的参数化方法。在反演中对模型参数施加光滑和背景约束信息,以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和分辨率。通过采用降低反问题的维数、压缩存储线性反演方程各矩阵的元素以及将互换原理和拟牛顿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偏导数矩阵等手段,可有效地加快反演的计算速度。最后,为验证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对2例地电模型进行反演试算,计算结果表明:反演耗费时间较少,仅迭代6次拟合差便趋于稳定,反演结果能较好地刻画异常体形态,编制的反演解释软件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2.
大地电磁场三维地形影响的矢量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对大地电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对于实际大地电磁测深反演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矢量有限元法进行了大地电磁三维地形响应数值模拟。首先与二维地形模拟结果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接着,分别对1个山峰地形和1个山谷地形进行了模拟;最后,比较了二维模拟与三维模拟结果。结果表明:三维阻抗张量的Zxy模式和Zyx模式都会受到地形影响;用二维地形模拟结果去近似三维地形响应,二维TE模式与真实三维响应结果差别很大,TM模式接近真实三维响应结果;如采用二维反演处理带地形的三维MT数据,TM极化模式反演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为了厘清该区页岩油甜点分布,指导参数井部署,在单井甜点关键参数测井评价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数据,井震结合开展甜点预测方法研究.首先利用测井资料、岩心实验分析数据交汇分析,建立岩性、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性(饱和度)、有机地化参数(TOC、S1)、地层孔隙压力、地层可压性的测井评价模型;然后通过宽频约束反演技术预测岩性,应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预测物性、含油性和地层可压性,利用约束迪克斯公式反演与模型约束波阻抗反演结合技术预测地层压力;最终实现对地质甜点和工程甜点的"双甜点"预测,建立一套适合于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油地震甜点识别技术流程.实践表明,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能有效预测页岩甜点区,实钻结果与钻前预测基本吻合,证明了本技术流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地学前缘》2012,19(3):227
<正>方法一:(1)登录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点击右上角"旧版主页"(2)点击首页右侧"特色网站"栏目下方的"地大(北京)期刊网"选项(3)选择《地学前缘》下方的【进入】按钮,进入《地学前缘》办公自动化平台查阅摘要和全文方法二:(1)登录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下侧"数字图书"选项(3  相似文献   

15.
《地学前缘》2015,(3):298
<正>方法一:(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上部"科学研究"栏目下方的"学术期刊"选项(3)选择《地学前缘》下方的【进入】按钮,进入《地学前缘》办公自动化平台查阅摘要和全文方法二:(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下侧"数字图书"选项(3)在"中文资源"中部点击《地学前缘》进入办公自动化平台查阅摘要和全文方法三: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质填图为我国启动的新一轮地质调查项目,为提高重磁资料在三维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提出重磁资料2.5D/3D相互约束重磁反演技术方案:利用重磁资料2.5D剖面反演结果、3D物性反演结果作为彼此反演约束条件,并通过了理论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使反演结果中物性参数、空间位置更接近理论模型体。通过对本溪—临江地区思山岭铁矿磁异常及酸性岩体重力异常进行反演实践——估算磁异常铁矿资源量、研究酸性侵入岩深部展布形态的效果良好,可为大面积三维填图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高密度数据反演解释过程中,将地质结构简化成二维,通过地电断面图、切片图进行分析.实际上,地质体具有三维地电结构,二维反演难免会受到旁侧效应的影响,二维图件也不能清晰直观地反映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情况.本文以某陶瓷厂空洞探测为例,利用实测资料构建三维数据场,在反演参数优化的基础上,选择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三维反演技术对数据场进行处理,将反演结果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显示出来,对采空区位置及空间形态给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三维处理技术能够从空间上,多手段、多视角分析物探数据,有效地消除了旁侧效应的影响; 物探结果直观清晰地呈现出空洞的分布位置、范围以及空间特征,与钻探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正>方法一:(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上部"科学研究"栏目下方的"学术期刊"选项(3)选择《地学前缘》下方的【进入】按钮,进入《地学前缘》办公自动化平台查阅摘要和全文方法二:(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下侧"数字图书"选项(3)在"中文资源"中部点击《地学前缘》进入办公自动化平台查阅摘要和全文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非线性反演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在地球物理解释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人工神经网络反演目前通常只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结果和叠后地震属性(如振幅、频率和相位)进行预测,而忽略了地震叠前道集中包含的地层信息.这里通过叠前地震反演获得纵波、横波阻抗和密度信息,结合叠前地震属性,综合应用PNN神经网络方法来反演地层孔隙度参数.其过程包括:①提取叠前地震属性和叠前反演纵波、横波阻抗和密度参数;②分析孔隙度和各类叠前属性和叠前弹性参数的相关程度,确定出与孔隙度关系密切的主要参数;③综合叠前反演弹性参数和叠前属性等参数,应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反演得出孔隙度体.该方法克服了由于砂泥岩波阻抗重叠造成的叠后波阻抗反演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的问题,反演孔隙度体提高了储层识别精度,储层预测和钻井结果一致,符合实际地质规律,证明本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20.
<正>方法一:(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上部"科学研究"栏目下方的"学术期刊"选项(3)选择《地学前缘》下方的【进入】按钮,进入《地学前缘》办公自动化平台查阅摘要和全文方法二:(1)登录中国地质大学网站,网址为http:∥www.cugb.edu.cn(2)点击首页下侧"数字图书"选项(3)在"中文资源"中部点击《地学前缘》进入办公自动化平台查阅摘要和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