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湘西沃溪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湘西沃溪断裂为一具走向剪切滑移性质的脆性剪切带。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断裂作用过程中,带内物质组分的调整主要在其不同构造岩之间进行。断裂作用通过控制断裂内部物质组分的分布而导致稀土元素于断裂内不同构造岩之间发生明显的整体迁移和相对富集,同时,还引起稀土元素(特别是轻、重稀土之间和具变化合价的REE)发生分异,可称为稀土元素的构造应力分异效应。  相似文献   

2.
文中主要选取大红山铜铁矿床典型穿脉进行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编录,系统取样并对样品稀土元素进行化验分析。研究表明:(1)该矿区内各类岩(矿石)从矿化构造岩→矿石→未矿化构造岩的稀土总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出成矿流体与不同构造岩的水岩反应程度上的差异。(2)从(La∕Yb)N看,该矿区内同类断裂构造岩的轻稀土分异程度较大,但不同断裂构造岩间的分异性却较为均一,从该区围岩、矿石、构造断裂岩的LREE∕HREE与(La∕Yb)N比值特征中可以看出,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间的分异程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出成矿流体对地层岩石存在着一定的继承性,却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演化性特征。(3)从地层岩石→未矿化断裂构造岩→矿化断裂构造岩→块状、条带状矿石,LREE∕HREE(5.66~13.27)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出在断裂构造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发生了迁移;该矿区内各类岩(矿)石的δEu均大于1,δCe弱负异常,显示出大红山铜铁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选取大红山铜铁矿床典型穿脉进行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编录、系统取样,并对样品稀土元素进行化验分析。研究表明,1该矿区内各类岩(矿石)从矿化构造岩→矿石→未矿化构造岩的稀土总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出成矿流体与不同构造岩的水岩反应程度上的差异;2从(La/Yb)N看,矿区同类断裂构造岩的轻稀土分异程度较大,但不同断裂构造岩间的分异性却较为均一,从该区围岩、矿石、构造断裂岩的LREE/HREE与(La/Yb)N值特征中可以看出,轻重稀土元素间的分异程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出成矿流体对地层岩石存在着一定的继承性和阶段演化性特征;3从地层岩石→未矿化断裂构造岩→矿化断裂构造岩→块状、条带状矿石,LREE/HREE(5.66~13.27)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出在断裂过程中,稀土元素发生了迁移。矿区内各类岩(矿)石的δ(Eu)1,δ(Ce)呈弱负异常,显示出成矿作用主要是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德保铜矿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外接触带的寒武系碳酸盐岩岩层中,受后期断裂构造破坏明显.矽卡岩化岩(矿)石中Au、Ag、As、Bj、Sb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岩石,显示矽卡岩化作用是导致该区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相同岩(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十分相似,不同岩(矿)石则差异很大,但稀土元素的总体特征显示铜矿化与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系统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内不同方向、不同矿化程度的断裂构造岩、地层岩石以及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断裂构造岩与地层碳酸盐岩及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δEu亏损显著,δCe异常不明显的右倾型,显示出断裂构造岩、地层岩石、矿石三者间稀土元素特征存在着同源的性质;成矿环境主要是在相对还原的条件下进行;探讨了影响各类岩(矿)石的稀土含量及配分模式变化的因素,从而为今后隐伏矿体的找寻提供一定的指示信息.  相似文献   

6.
云南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以毛坪铅锌矿床Ⅰ号矿体为例,在深入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其赋存地层——宰格组中第二段(D3zg^2)NE向断裂构造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划分为四类,讨论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隐伏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庞西垌银(金)矿床是粤西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产出受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混合片麻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严格产于断裂带内部,呈脉状、透镜状.研究表明,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变化对矿体空间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组控矿断裂的交叉复合是矿体加大变厚的直接原因.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内部特定的断裂构造岩、蚀变岩及其分带有关.  相似文献   

8.
断裂构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沃溪断裂,青草坡韧性剪切带和邓家园断裂构造破碎带等断裂构造进行稀土元素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初步得到了稀土元素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硅质岩石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坑金银矿床中硅质岩石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岩石主要由次生石英(50%~90%)和黄铁矿组成,含少量重晶石、雄黄、雌黄、伊利石、迪开石等;岩石具热液交代和交代残余结构,发育典型构造岩的角砾、碎裂、碎斑、微裂隙及孔洞构造,无沉积岩结构构造;硅质岩石(矿石)由成矿过程中蚀变硅化作用形成,是标准的似碧玉岩。蚀变硅化在金矿化阶段可分为3期,银矿化阶段为1期;似碧玉岩∑REE低,尤其是含银似碧玉岩,含金似碧玉岩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含银似碧玉岩中稀土元素富集;似碧玉岩与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40个北美页岩组合样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的显著Ce负异常和Eu正异常存在较大差异。认为该矿床内硅质岩石非海水与沉积物界面之间的热水沉积成因或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硅质岩,而是低温热液交代硅化形成的似碧玉岩。  相似文献   

10.
包尔图铜矿床位于南天山库米什洋盆俯冲变质带的边缘,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围岩为一套中深变质岩,其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特征:∑REE较高,LREE/HREE=2.46~16.86,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且轻稀土相对富集,负铕异常,配分模式曲线向右倾斜。矿石的∑REE相对较低,LREE/HREE=0.06~0.97,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重稀土相对富集,配分曲线向左倾斜,与混合岩脉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指示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能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包尔图铜矿床为变质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大水金矿的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西秦岭大水金矿是西秦岭造山带南缘三叠系浅海相碳酸盐岩中新近发现的一类独特的特大型金矿床。矿区侵入岩属花岗岩大类 ,δ <4,ASI >1,属中性—中偏基性过铝质钙碱系列岩石 ,具深源浅成的特征。岩石化学成分δ τ图解以及稀土元素的w(Rb) w (Yb +Nb)和w(Rb) w(Yb +Ta)图解显示其属造山带同碰撞构造环境。金矿石的碳、氢、氧、硅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矿石为轻稀土富集型 ,配分模式与岩浆岩接近。全岩K Ar同位素年龄表明格尔括合岩体为 190 0~ 190 5Ma ,矿化脉岩为 182 6~ 184 7Ma ,说明成岩与成矿具同源性但主成矿期滞后于脉岩的形成。花岗岩的成矿作用主要体现为 :( 1)沟通深部矿源场和成矿场 ;( 2 )岩浆高热能和岩浆水参与成矿流体的循环 ;( 3)花岗岩的就位机制为“气球膨胀”式 ,并通过就位扩容压缩围岩产生的张性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洞中拉铅锌矿床稀土元素的研究,判定矿石与地层(灰岩)有着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同时矿石与侵入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矽卡岩全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出承袭了侵入岩的分布模式。稀土元素相关的特征值变化表明,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成矿环境从相对还原的条件向相对氧化的条件改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秦岭丹凤地区产铀花岗岩的区域地层、赋矿围岩、蚀变岩和铀矿石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样品具有大体类似的LREE富集及Eu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表明它们之间稀土元素特征具有继承性;赋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区域地层(丹凤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二者均形成于岛弧环境;蚀变花岗岩和铀矿石主要继承了赋矿花岗岩的特征。各类样品Y/Ho值变化范围狭窄,为25.09~33.46,显示它们具有共同的源区。铀矿石具有最高的wB(∑HREE),且与铀矿石的品位存在正相关关系,暗示HREE与铀的迁移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芙蓉矿田白腊水锡矿矿化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白腊水锡矿床是在新一轮地质大调查中发现,并进行了初步评价的大型矿床.该区断裂构造发育,构造线以NNE-NE向为主,并控制着锡矿带的分布.通过该矿床矿化特征的研究认为:①白腊水矿区到处发育的石英脉可能是锡矿化作用的同期产物;②矿脉内的锡矿化可能极不均匀,高品位的地段一般在构造破碎强烈地方;③该区不同岩体的成矿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地壳花岗岩类岩石的平均值,有些高出数十倍,具良好的含矿性;④该地区的岩浆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极为相似,岩(矿)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特点,显示出岩(矿)石可能为同一岩浆房演化的产物;同时反映出矿化可能与细粒花岗岩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5.
四川西部呷村银多金属矿床稀土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呷村矿床是我国典型的含金富银多金属海相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岩石及矿石的稀土地球化学研究,结合硫铅同位素的工作,提出成矿热液为高温酸性、富C1溶液,其稀土特征为富轻稀土,具明显正铕异常。在蚀变过程中,流体/岩石比值相对较主,稀土元素在成矿流体-围岩间具有明显的带进或带出。正铕异常产生最可能的来源是该区深部火山岩富含长石,热水溶液与火山岩发生水岩反应使长石释放出铕,使热水溶液具正Eu异常,这方面也反映该矿床成矿物质与深部火山岩有密切关系。弱负铈异常是成矿流体继承海水Ce亏损的结果。层状矿石中Eu异常变化较大,且其中LREE的含量变化大于HREE。主要原因可能是矿石中矿物组成和形成条件的变化。呷村矿床的成矿模式可以认为是火山喷发过程中产生了岩浆热液,并带出了硫和金属元素,并在海底附近快速沉淀形成。成矿后为正常深海沉积岩覆盖。  相似文献   

16.
上庄坪铅锌银矿床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在北秦岭二郎坪群发现的硫化物矿床。笔者通过对矿床矿石、容矿同岩、重晶石岩的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地质特征研究,探讨成矿构造环境、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问题。研究表明.矿石和容矿围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组成模式均为右倾型.矿石与围岩在Cu-Pb-Zn判别图解中投点区域一致.矿石Zn/(Zn Pb)与冲绳海槽和上向黑矿矿石特征相似、与TAG和EPR13°N区硫化物存在差异.矿石具较高As、Sb和Pb与低Cu、Cd和Se元素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元素来源于壳幔混合、但以壳源为主的围岩变(石英)角斑岩和变细碧岩。矿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热水沉积重晶石岩和硅质岩的紧密共生关系说明,上庄坪矿床是弧后盆地构造环境海底热液喷流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重晶石岩、硅质岩、矿床纵向和横向分带是寻找和勘探该类矿床的重要标志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陆相红色碎屑岩中,呈似层状、脉状分布于断裂带内,蚀变分带明显。研究表明:在原生矿石中钴主要赋存于独立矿物.辉砷钴矿中,同时钴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砷黝铜矿及少量含钴黄铁矿中;在氧化矿石中,以钴华存在于矿石的表面。辉砷钴矿的成分和Co/Ni比值揭示钴的成矿作用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矿床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矿石和正常岩石具有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即富集轻稀土而重稀土相对亏损、铈异常不明显而铕异常显著,但稀土元素总量、分异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流体中带入稀土元素的方式、带入稀土的矿物类型和流体性质的差异等因素造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差异。相对正常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元素Cu、Co、As、Sb、Bi、Ag等在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均相对富集,但在在褪色蚀变岩以亲石元素富集最明显,而在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以显著富集亲硫元素(成矿元素)为主特征,表明在蚀变过程中,赋矿围岩本身没有为成矿作用提供主成矿元素,主成矿元素源自幔源的基性岩浆。由此认为钴的成矿作用可能主要与喜马拉雅期幔源的基性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莫托萨拉一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莫托萨拉一带不同时代地质体中不同岩石稀土元素的分布,配分,比值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之间的某些成因关系,从分析结果看,莫托萨拉石炭系和三叠系花岗质砾岩,砂岩系盆地周围花岗质岩浆岩的风化产物,铁锰矿与火山岩间在稀土元素方面关系不密切,奥热且克沟铜矿石与变质围岩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西藏勒青拉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科 《地质与勘探》2006,42(6):26-31
文章通过对西藏勒青拉铅锌矿床稀土元素的研究,判定矿石与地层(灰岩)有着相同的稀土元素特征,同时矿石与岩浆岩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夕卡岩全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出承袭了围岩的分布模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夕卡岩矿床相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岩体距碳酸盐岩地层(围岩)较远,热液需经过构造等通道的远距离运移后才能流经围岩并与其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而在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热液又萃取了大量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所造成.稀土元素相关的特征值变化表明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成矿环境从相对还原条件向相对氧化条件改变.  相似文献   

20.
金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金山金矿构造控制产出部位,控制金山金矿蚀变糜棱岩金矿和石英脉金矿体及矿石类型,控制金山金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构造地球化学(构造成矿)高温高压实验条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矿石的变形实验,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以及构造控制金山金矿载金矿物成矿元素变化的模拟实验和多期多次构造应力作用下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构造活动的热动力作用下,不仅使岩石、矿石产生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并可看出韧性变形在前,脆性变形在后,并叠加在韧性变形之上,构造作用能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聚集在襁皱虚脱部位,层间破碎带及裂隙交汇部位;多期多次构造应力实验不仅使变形、破裂加剧,并使成矿物质叠加富集。实验结果与金山金矿成矿十分近似,这不仅为研究金山金矿成矿和分布规律提供实验资料和依据,也为矿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