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区.无大江大河,水库、塘堰、农田蓄水灌溉,全靠自然降水.自1953年以来,46年中暴雨148天,年平均为3.22天,其中大暴雨20天,特大暴雨1天,年平均分别为0.43天和0.02天.暴雨年气候概率仅0.83%,以出现时段计,气候概率也只有1.29%.但它对安岳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休戚相关.其形成主要是有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垂直运动和较长的降水持续时间等诸多因子紧密配合.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区暴雨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安地区7个站1959~1990年共32a降水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西安地区暴雨的气候特点,对暴雨类型进行了划分,得出西安地区暴雨主要为局地暴雨,降水强度大都在50.0~75.0mm等级,出现在4~11月间,过程一般维持1天。  相似文献   

3.
利用德州市1951-2006年雷暴日数、总云量、相对湿度、气温、降水等资料,计算线性变化趋势系数和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年雷暴日数平均10年减少1.28天,春季增加0.04天/10a,夏季减少1.1天/10a,秋季减少0.22天/10a。夏季雷暴日数占全年的77.39%,春季占14.14%,秋季占8.47%。总云量、相对湿度、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气温明显升高,德州气候呈干旱化趋势。雷暴日数减少与气候干旱化密切相关,年雷暴日数与3—11月大于或等于10.0mm的降水日数的相关系数为0.541,相关最密切。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以及暴雨洪涝灾害情况资料,分析了2007—2019年大连地区暴雨气候特征时空分布,并进行了灾害评估和敏感区域识别。结果表明:1) 大连地区年平均暴雨和大暴雨日数在空间分布上东北部多于西南部,大暴雨出现的概率为0—40%。年平均暴雨量和大暴雨量的极大值区域主要集中于庄河地区,年均暴雨强度也呈现从西到东逐渐递增趋势。暴雨变异系数的高值中心出现在瓦房店西部地区,低值区出现在庄河地区。2) 大连市的暴雨灾害近80%为较严重灾害,最严重和严重暴雨灾害各占9%—10%。3) 普兰店西南部、庄河西部与大连市区为大连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相对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极值空间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9~2000年东北地区93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严重干燥事件、极端连雨事件和暴雨事件等降水极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42a间东北地区夏季年平均发生严重干燥事件为0.9~2.4次.严重连雨事件为0.7~3.0次,暴雨日数为0.3~3.0d;东北地区夏季严重干燥事件、暴雨强度和暴雨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严重干燥事件和暴雨量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年平均极端连雨事件和暴雨日数全区总体表现为减少的趋势.呈现出东北大部分地区暴雨强度增加、暴雨日数减少、降水时段集中.干旱发展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盘锦市以前一直采用营口市的暴雨强度公式,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降水特性的改变,盘锦市有必要重新编制暴雨适合本市暴雨强度公式。我们在编制暴雨公式过程中。发现盘锦市的降水有春旱加重、夏季降水增加的趋势。现就盘锦市降水特性的变化趋势作一简要分析。1降水量的变化盘锦市降水量年际间变幅很大,最小年1965年降水量仅为326.6mm,最大降水年1987年降水量914.9mm,极差588.3mm,接近最小年降水量的2倍。原盘山县站1961~1982年平均年降水量599.7mm,均方差为131.0mm;1983~1996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2.1mm,比前段增…  相似文献   

7.
粤北暴雨中心的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东省1967—2018年气象观测站和2003—2018年自动监测站降水数据,统计分析了粤北暴雨中心的降水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粤北暴雨中心范围主要集中在清远南部-广州东北部-惠州北部,最大年平均降水量(2 488. 6 mm)和强降水日数(12. 3 d)均出现在龙门的南昆山,特殊地形分布特征与粤北暴雨中心形成密切相关;(2)从化和增城降水年际变化呈较明显增多趋势,其余变化趋势不明显;中心区域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而前汛期(4—6月)降水量约占汛期的60%~70%;(3)降水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5—6月;(4)降水日变化特征与降水性质密切相关,5—6月季风影响期间降水概率显著增加,夜雨和白天降水均明显;短时强降水出现概率集中在5—6月08:00、15:00和21:00前后。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区大气降水酸碱度及电导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2--2006年的749次大气降水PH值和电导率监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区大气降水酸碱度和电导率的年际和月际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a来,乌鲁木齐市区大气降水总体以中性和碱性为主,但有逐渐酸化的趋势,其中冬半年酸化更为明显,降水的年平均PH值以-0.048·a^-1的速率递减,年酸雨频率以0.624%·a^-1的速率递增。年平均大气降水电导率以-1.846us·cm^-1·a^-1一的速率递减。  相似文献   

9.
铜仁西部不同时间尺度温度降水变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候统计方法,从年、季、月、旬、候时间尺度分析了铜仁西部近地面平均温度和降水绝对变率及相对变率,结果显示:年平均温度绝对变率在0.3-0.4℃之间,相对变率在1.5%-2.3%之间,年降水绝对变率在120.1-170.5mm之间,相对变率在10.8%-16.1%之间。气温在旬、月尺度上的变率大小与该地区春节前后要么持续低温雨雪,要么持续艳阳高照以及7月下旬一8月上旬间常年持续高温热浪的实际相吻合;降水在月、旬、候尺度上的绝对变率年内变化曲线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变化曲线升降趋势大体一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相对变率则与降水量呈反相关。  相似文献   

10.
2007年陕西气候特征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2007年气候的主要特征:年平均气温全省大部显著偏高,年降水总量陕北和关中南部偏多,年日照时数全省大部接近常年,冬季气温异常偏高,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多历时短、高强度的局地暴雨天气,秋季的长时间低温阴雨等。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气候背景下,2007年陕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春季的低温冻害与干旱、夏季暴雨和秋季低温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陕西的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夏季暴雨诱发洪涝、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总之2007年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