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海洋世界》2021,(1):4-11
在2019年美国东南部深海探险的第四次潜水中,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有着大量触角的海百合类动物蜷缩在一根珊瑚茎上,它们的触角并不伸展开来,引起研究者们更多地了解深海珊瑚和海绵栖息地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深海的麻烦     
深海正在遭受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并且情况趋于恶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海早已宁静不再.几百年来,深海基本上是人类用来倾废的场所.而如今,科学家研究发现,深海面临的最大威胁将来自气候变化,并且这种威胁的难以预知和不可操控性,给未来深海的健康状态蒙上了一层阴影.科学家们正不断呼吁加强深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和...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8,(3):4-4
英国科学家近日发文称,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南极磷虾既可以生活在海洋的表面附近海域,也可以生活在深度达3000米的深海中,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远远超过科学家们先前的估计。  相似文献   

4.
深海火山 1977年,美国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岛以东进行了一次探险活动,他们在2500米的海底发现了一个深海火山口,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一座深海火山,在此之前,人们对此还一无所知。在地壳下面几十千米深处是呈液态状的岩浆,岩浆的流动致使地球构造板块破裂并造成板  相似文献   

5.
1977年科学家们在东太平洋拉帕戈斯裂谷发现了深海热液喷口,揭示了以化能合成为基础的一个新的生命世界。围绕喷口的热液环境不同于一般深海环境,具有异常的化学特征:高温、高压且硫化物含量丰富,因此,接近热液的生物,  相似文献   

6.
南极为什么这么寒冷?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南极冰盖的历史AaronWoods南极冰盖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气候。它使深海冷却并且控制循环,影响这些深海的化学平衡而且对世界范围的海平面和温度的变化有主要影响。大洋钻探计划(ODP)正在对南极大陆的边缘海域进行为期两...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洋运输业的与日俱增,以及深海石油钻探活动的日趋频繁,海洋噪声已成为环境科学家们愈来愈关注的问题。他们发出警告海洋噪声已危及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是,美国深潜器“阿尔文”号所作的深海考察结果,却对这条千古不变的定论提出了挑战。 1977年2月,“阿尔文”号上的科学家们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几千米深的海底热  相似文献   

9.
善良的鲸鲨     
如果有幸同善良的深海精灵——鲸鲨嬉戏一番,对海洋学家来说的确是一件难得的幸事。一组美国科学家经过绕地球半圈的长途旅行,来到了印度洋的宁加卢确群海域——鲸鲨的故乡。毫无疑问,他们是专程来与鲸鲨约会的。海洋学家们追不及待地潜入深蓝色的海洋,细心地搜索着,期盼着鲸鲨朋友的光临。突然,一条深海巨鱼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0.
一群海洋学家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两座玻璃样金字塔。科学家们认为,这两座透明金字塔并不是在远古时代建造的。负责这次深海搜索行动的海洋学家韦拉·梅亚博士说,他是在  相似文献   

11.
郑宗明 《海洋世界》2005,(11):33-34
巨型乌贼是深海中最神秘的动物之一,但是一位日本科学家在2005年9月底谈到,他们拍摄到了首张活体巨型乌贼的照片,从照片中看,它比人们以前想象的更为活跃。迄今为止,人们对这种体长最长达18米的动物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已死亡的或是垂死的乌贼个体,这些乌贼不是被海浪冲到岸上的就是无意间被商业渔船捕获的。日本国家科学博物馆洼寺恒己(TsunemiKubodera)和东京小笠  相似文献   

12.
深海能力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有效利用深海、保障海洋权益综合国力的体现。广袤的深海区域赋存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同时深海区域还是科学家开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气候变化等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文章从论述资源勘探开发和科学研究对国家深海活动能力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我国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国家深海活动能力构成三要素:完善的深海技术装备体系、健全的深海装备应用平台、有效的深海装备应用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人类对深海开发的需要,科学家正在计划建造各种探测装置,能够搭载海洋学家、潜水员、海底观光旅游者或其他任何想到深海的人。人们依靠它,就能够在海面和海底间来来往往,从事各种科研和参观活动。浮标式探测船:“浮标式深海探测船”的原理颇像钓鱼时使用的浮标。这种探测船从船头到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数千米的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最宁静而神秘的地方,那里生存着古老的海洋生物。然而,好奇心并不是海洋科学家探索深海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在深海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它们对人类的未来意义非凡。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美、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在海洋的最深处没有阳光,不可能有生命。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深海观察手段的提高,科学家却发现“生命禁区”有生命,在几千米深的海洋底部寻找到了“第三大生命系统”。美国科学家乘“阿基米德”号潜艇,在离美国奥列根海岸160千米的海域水下3000多米处,发现了一个热泉,喷涌出来的水流温度高达380℃,在如此高温的热泉周围,奇迹般地生活着大量微生物、海绵、珊瑚、乌贼、螃蟹和鱼类,生命奇特而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首次获取了南海中央水深4 000米深海海盆的岩心纪录,仅从船上的初步分析看,就已首获多项重大新发现,成功实现了航次的科学目标。"在4月2日同济大学举行的南海大洋钻探科学家与记者见面会上,共同首席科学家、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李春峰教授表示,相信这将实质性地推动对南海深部过程的科学认识,最终揭开南海形成之谜,同时也提升中国科学家在深海地球与生命交叉研究领域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7.
1000米深的大海是无际的黑暗世界,闪烁着各色光亮的“发光动物”,将那里变成自己的天堂……在黑暗的深海,生活着许多能够发光的动物,尤其是那些水深500~1000米的黑暗深海,已成为发光动物的天堂。在深海的发光动物中,主要是发光鱼类。据说,深海的鱼类大约有80%的种类,具有各不相同的发光器。一些发光针和荧光乌贼等。它们依照种类不同,发光器的位置和构造会有所不同,展现出来的发光景象也是五花八门。例如,烛光鱼属的鱼种,具有少见的明亮的紫色发光滤器;拟白鲑科鱼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0,(10):32-33
<正>深海载人潜水器是运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种电子装置、特种设备快速、精确地到达各种深海复杂环境,进行高效勘探、科学考察和近海底作业的装备,是和平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载人潜水器是最早开始发展的一种深海运载  相似文献   

19.
正提起海洋浮游生物,我们通常会想到它们可以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可以为我们人类提供氧气。通过研究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浮游生物的特点并非仅限于此。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动物,还有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漂浮于海洋中的各种微生物。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家搭乘"塔拉"号科考帆船漂洋过海,历时三年半时间在全球210处海洋科考点采集了大约35000种浮游生物标本。通过对所采集标本的深入分析,科  相似文献   

20.
许多科学技术发明与海洋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海洋动物的许多奥秘引发了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灵感。鲸与潜艇鲸背效应核潜艇能长时间潜入海水,特别是冰海之下,但如果要在冰层之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