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植被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元素,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生态服务效益,然而基于植被精细分类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度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研究区,使用夏、冬两季GF-2卫星遥感影像,基于随机森林特征优选和面向对象分类,划分了植被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景观指数法和移动窗口法分别度量了功能区尺度和栅格尺度绿地景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GF-2数据,使用多尺度分割后影像对象的光谱、纹理特征可以有效地提取植被信息;不同时相的影像能反映各类型植被的物候特征,相比于单时相数据,其分类精度更高,达到了87.7%;各功能区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差异较大,城市绿心拥有最丰富的植被且分布集中,商业区植被覆盖度和多样性均较低,绿地景观破碎;北京城市副中心景观多样性及各类型植被分布特征的空间差异显著,当前副中心绿地景观格局已形成规划的基本轮廓,但城市绿心和老城区公共绿地的建设仍有不足。研究探明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建设现状,证明了国产GF-2卫星在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GF-2在城市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并为副中心建设中的绿地系统监测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其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深入研究并分析其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对优化武汉城市化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极具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地理加权回归建模方法,分别构建城市化测度指标和多种类型景观格局指标,衡量武汉城市化进程对于湖泊特征、景观格局的影响,从而揭示了1996~2013年间武汉城市化进程与湖泊景观格局之间的空间非平稳性关系,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化进程对其不同地理区域的湖泊景观格局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城市化强度越大的地区,其引起并解释湖泊景观格局变化的能力越强;2在武汉市大部分地区(超过其总面积的70%),尤其集中在中部及其周边地区,城市化与湖泊景观面积、密度、连通度、斑块分维数的变化均存在负相关,且具有呈方向性的梯度变化趋势。3在某些有针对性保护的区域,如北部黄陂区,景观面积、景观连通度、斑块分维数与城市化强度指数呈现出正相关。针对上述特征本研究提出武汉市湖泊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CLUE-S模型,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ROC曲线,选择高程、距离、土壤等8种驱动因子,对2010年景观格局进行模拟,并依据2010景观格局、相应的辽河流域土地利用规划,设置3种不同情景,进行2010-2020年景观格局模拟。研究表明:(1)模拟的2010年景观格局,kappa精度达到90%以上,表明CLUE-S模型在辽河流域具有良好的景观格局模拟能力。(2)辽河流域在不同情境下,建设用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耕地出现不同程度减少。其中,情景2中,森林有所减少,耕地转化幅度较大,建设用地围绕辽河流域城镇带建设逐步扩展,集中在沈阳、抚顺、鞍山等工业发达城市;情景3中,森林、湿地逐步扩大,表现在东部退耕还林,南部紧靠辽海入口湿地增加。研究结论可为未来辽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建设及景观格局合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问题是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发展过程的瓶颈之一,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城中村类型、产生原因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并提出了城中村改造的策略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选取8个常用的景观指数,以厦门岛土地利用格局为例,分析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的基本规律。探讨尺度效应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为基于景观指数进行不同尺度下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预测、对比分析和评价等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景观类型特征和景观格局特征随粒度的增大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除面积比例对粒度变化弱敏感外,其余所选景观指数对粒度变化相对敏感,体现出一定的尺度依赖性,因而利用这些景观指数进行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分析时需考虑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的特殊现象,城中村改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成为影响城中村村民改造积极性、城中村改造开展的关键因素.征收补偿制度中补偿范围过窄、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补偿程序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城中村改造中矛盾的产生.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征收补偿的现状,借鉴国外和地区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城中村改造中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在全省开展“三改一拆”工作,即“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房、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其中三项内容: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与旧村改造工作有关。一般村庄范围之内特别是建成区(城中村)规划范围之内,有相当数量的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由于时间跨度大,拆违工作的难度相对也大。只有实行旧村改造,对村庄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安置、统一建设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拆违效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工作,乐清市“三改一拆”中的旧村改造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但该项工作目前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下面就旧村改造的相关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土地、房产调查是"城中村"改造中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城中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民私有的房屋、集体公有的房屋等进行详细而精确的调查、测量。由于"城中村"改造工作是涉及农民、农民集体和国家三方利益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城中村"内的房地产具有房地产权属界线难以确认,房屋结构、层数、用途复杂多样,房屋所有者杂乱等特点,因此"城中村"改造中的房地产调查、测量也面临确认权属界线、确定房屋结构、层数和面积,确认房屋所有者,保证房地产测量精度等问题,需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程度,依法保障各方利益,才能促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困扰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解决好这一难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笔者试就徐州市城中村改造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大连市沙河口和西岗区为研究区,以Landsat ETM、SPOT等数据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和反演得到1999年和2013年研究区内绿地及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合温度-植被指数(TVX)空间分析法测度城区发展过程中绿色空间减退所引起的热环境效应,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研究区绿地面积减少43.8%,绿地斑块增加42.9%,城市绿地呈现面积减少、空间分布碎化的演变特征。其中,森林绿地、公园绿地和街区绿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贡献率分别为43.8%、42.9%和13.3%,街区绿地因原始面积小且转化率高,被建设用地侵占最为严重。(2)1999-2013年,研究区地表温度最高值上升5.2 K,地表温差增加1.7 K,地温聚集区间由301.6 ~304.7 K上升至306.5~310.9 K,热环境效应加剧。(3)TVX模型追踪结果显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研究区内城市绿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引起植被覆盖度下降和地表温度上升,其中街区绿地被侵占造成的地表热环境效应大于公园绿地和森林绿地。  相似文献   

11.
1IN T R O D U C T IO NUrban green spaces can be consideredas the outdoorplacesintheurban covered with significanatmounts ofvegetation,naturalor manmade,as opposed to areasthatare paved or having buildingon them(JIM andC HEN,2003;SHIVANAND and SUZANA,2005)…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景观功能主要是绿色植物对人的视觉作用。绿视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衡量绿色空间视觉感受的描述因子。目前绿视率的估算主要基于静态的图像或者街景数据,而绿视率是一种动态的量,不同视点有不同的值,且植物是生长变化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和模型综合驱动的园林树木三维模拟景观的绿视率计算方法,其利用虚拟地理环境、虚拟植物等技术,通过道路、建筑物等硬质景观数据和树木模型驱动,建立城市园林树木三维景观;根据视觉成像原理,构建虚拟相机,模拟不同视点园林景观的视觉图像,然后识别表征植被信息的像素,从而计算绿视率。本文研发了园林树木景观三维模拟及绿视率估算原型系统,并以城市道路树木景观为例,模拟分析了机动车道中车辆乘客可获得的绿视率,与街景图像提取的绿视率值相近。该方法和系统可用于包含时间变量的不同生长阶段园林树木景观的绿视率评估,支持交互设置不同的视点参数,估算城市任意位置和任意方向的绿视率,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园林景观绿化质量,以人的视觉感知角度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土地整治已进入生态化土地整治阶段。作为一种多类型、多尺度的综合生态治理系统,生态化土地整治可以从区域和工程尺度开展村域空间布局和工程设计,营造村域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村域生态空间营造可以通过村域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形成绿色网络空间;村域生产空间(主要是农业生产空间)营造主要是通过生态化农田整理工程布局和单体工程设计,提升生态服务价值;村落生活空间营造可以通过村落空间格局塑造、街巷空间组织,庭院空间布局和公共空间建设等多个层次,形成营造适宜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remote sensing data of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in 1996-2001 were selected to extract wetland landscape information. Several landscape indic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within the five years, including patch number, patch density, patch fractal dimension, landscape diversity, dominance, evenness, and fragmentation indexes. Then, transformation probabilities of wetland landscapes into non-wetland landscape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Markov Model, and on these gr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of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all wetland types increased, lake area declined, and dominance of natural wetland decreased. The reasons for these results were mainly becaus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abundant wetland in Wuhan City, we suggested that protection of wetland landscape should cooperate with urban construction, which means wetland should become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landscape.  相似文献   

15.
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对于保障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现有研究多以规划实践的技术探讨为主,但对资源环境的定量化评估不足,且较少在大都市区尺度开展研究。本文以武汉大都市区为研究案例,提出在耦合多种要素构建“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FLU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模拟和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等对结果进行分析校验。结果表明:① 土地利用模拟KAPPA系数为0.95,总体精度为0.96,能较好的反映未来用地变化情况,且结果显示城镇建设用地呈蔓延式扩张,有必要通过划定边界来控制城镇开发;② 根据模拟结果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能够避免城镇建设集中占用生态或农业价值较高的区域,并在优化形态的基础上改善武汉大都市区的城镇空间布局,有很强的适用性;③ 驱动体系评价表明,相较于单一因子库,“双评价”因子库精度更高,且更能优化景观格局,促进建设用地斑块集聚发展并填补建成区空白,更符合区域发展诉求;④ 扩张结果评价表明划定结果与武汉大都市区的未来发展模式吻合,未来空间管控应重点关注临空港片区、阳逻片区、光谷-未来城片区、纸坊片区扩张的潜在价值。本研究验证了FLUS模型在武汉大都市区内应用的有效性,为规划管控及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As a result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urban green space has become a key issue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takes Liaoyang City in Northeast China as an example to develop green space planning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odel,landscape ecological principle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Based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pography,building density and orientation,Shou Mountain,Longding Mountain and the Taizi River were selected as the urban ventilation path...  相似文献   

17.
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是城市面向公众的一个窗口,在人们日常出行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租车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城市形象。通过研究出租车上下客的时空分布特征,不仅可以反映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出行的规律和模式,也可反映城市空间在不同时段内的动态性和“热度”。本文基于出租车GPS轨迹大数据,针对出租车上下客事件轨迹呈现的线状特征,以及城市道路网络空间不同时段“热度”的动态分段特征,提出了出租车上下客时空分布的线密度探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对时间多粒度描述与表达,对不同城市道路网络空间,进行出租车上下客事件的探测和分析,获取城市出租车上下客的时空分布规律,更深刻地理解和认知了城市空间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