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西准噶尔板块构造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或者同一单元的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散模式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地揭示区域地质构造总轮廓.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的碰撞带.本文利用新取得的区域化探扫面资料,来初步探讨该区板块构造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多元素区域背景与多元素区域异常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深大断裂和板块缝合线具有明显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为今后研究板块构造提供了有意义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首先谈几点对板块构造概念的认识.地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华北、华南和西藏等板块交汇处,位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结合处,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断裂发育,而深大断裂是古板块构造的主要划分标志之一。本文以断裂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全面梳理、总结新疆境内主要断裂类型、规模、产状、物质组成、运动方式、力学性质、形成时代及活动性等特征,在新疆境内划分出10条超岩石圈断裂、21条岩石圈断裂和9条壳断裂,共计40个主要深断裂,这些深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新疆大地构造发展格局完全一致,且往往构成主要构造单元的边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应用新的成矿理论——斑岩铜矿成矿模式、层控火山岩型、层控热液型成矿理论等,对新疆内生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一、新疆古板块构造基本轮廓根据成守德等(1986)的研究成果及李春昱等(1983)的意见,经过综合分析,作者认为,新疆境内晚古生代可划分为五个古板块:西伯利亚古板块、哈萨克斯坦古  相似文献   

5.
新疆东部大地构造特点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国庆 《西北地质》1991,12(3):6-11
本文论述了新疆东部古板块构造的基本格局,并对其大地构造单元及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指出新疆东部的构造格局主要由塔里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三大板块组成,以北向南可划分出6个构造单元。大地构造演化分为6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板块构造重建是大地构造领域一项关键的研究工作,是构建"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 DDE)的重要途径。板块重建工作需要整合地球科学多个研究领域、海量的数据,同时又是地球动力学和气候模拟等研究的重要约束条件。因此,追踪目前国际主流的板块重建所需的数据库以及板块重建工具的最新进展和应用为了解板块重建研究的前沿提供全面的信息。文章系统介绍了支持板块构造重建研究的多个主流数据库,着重描述数据库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方式及数据如何支持基于GPlates平台的板块构造重建。为了阐述大地构造研究相关数据库在板块重建研究中的应用,此次研究从板块构造重建的三个不同层次出发,列举了多个最新的板块重建模型及其在探索地球系统演化方面的意义。最后,结合DDE项目的相关任务,对250 Ma以来全球板块构造和变形的演化、量化大地构造在地球系统演化中的作用、超大陆旋回中的古大陆和古海洋构造重建以及前中生代(250 Ma)全球板块运动模型重建这四个关键科学问题作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板块沉积学     
近二十几年来,板块构造理论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沉积学的发展,使我们对沉积作用、沉积体系和沉积盆地形成机制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基于现代已知板块构造背景下沉积盆地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盆地分析模式使盆地分析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井且成为古板块再造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特别是近年来,沉积学家越来越认识到板块构造对沉积作用控制的重要性,已有众多的研究是围绕着沉积学和板块构造相结合进行的,这已成为沉积学界热门的前沿课题,于是逐渐产生了一个以沉积作用同板块构造密切结合为研究特色的交叉学科——板块沉积学。这一提法尚未见国内外公开报道,虽然龚一鸣在其博士论文中使用这一概念,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对其做出深入讨论。中国地质大学刘本培和孟祥化教授1992年也开始招收板块沉积学方向的  相似文献   

8.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长期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的实践经验,在前人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总结了这些大地构造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别标志,不仅丰富了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资源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大地构造相的鉴别也是厘定大地构造单元属性、划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万天丰 《地球科学》2019,44(5):1526-1536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在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学问,是构造地质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宽的学问.大地构造学需要朝定型、定向、定时、定位和定量的研究方向前进,需要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经过长期的知识积淀才可能进行扎实的研究,以便逐渐接近科学的真理.槽台假说是一种过时的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起源于海洋地球物理调查,它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中的大地构造学说,强调各个岩石圈板块是以水平运移为主的,但是其动力学机制则至今尚未完全解决,仍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0.
从活动论观点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近代地质文献中,大地构造学(Geotectonics)的涵义是指对大型的、区域的、全大陆乃至全球的地质构造的研究,以区别于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对地壳组成物质小型变动和变形的研究.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由于探测手段的限制,我们对海洋深部了解很少,所以大地构造研究的范围主要限于大陆地区,大地构造理论和假说也多以考虑大陆为主.从60年代以来,海底钻探和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我们对海底构造和深部构造的认识,遥感遥测技术的发展也增加了我们对大陆整体构造和线性构造的认识.现代大地构造学说从海底构造开始,板块构造学说就企图利用对海底构造的认识,全面联系地表的  相似文献   

11.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区位于阿勒泰内生矿产成矿带的铬、铜镍及贵金属铂族元素成矿带(Ⅲ_1),其构造位置属阿勒泰古板块与准噶尔古海岔的接触部位(图1),构造背景为晚古生代海沟岛弧,玛因鄂博—额尔齐斯古俯冲带(以下简称玛—额俯冲带)位于其北15公里。目前对该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尚有较大的争议,本文试图应用板块构造的理论,对  相似文献   

12.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数年前,中国地质科学院编制并出版了五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地质图和四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大地构造图。在此基础上,我们用板块构造理论编制了八百万分之一的亚洲大地构造图。由于古老板块构造遗迹常遭到后期构造的破坏,不易辨认。所以我们追溯亚洲的板块活动将自显生宙开始。由于在亚洲震旦系或上元古界常与古生代地层平行叠覆,所以实际上古板块的活动是从震旦纪或晚元古代开始的。在不同时期各板块之间随时都有变化。用一幅图勾绘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板块分布范围是困难的。但为说明亚洲板块构造的发展,兹姑作一个简单的划分。并就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叙述了大地构造相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构造岩石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造山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根据甘肃的大地构造相的划分和基本特征,将甘肃省大地构造相划分出相系5个、大相12个、相31个,进一步划分亚相178个。探讨了大地构造相与成矿的关系,认为成矿作用是在一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下发展演化的,不同的成矿作用也离不开大地构造环境的制约。天山—兴蒙造山系相系成矿均与岩浆弧相关,金矿点众多;华北陆块区相系赋存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及稳定陆块区煤、铁、锰、磷、铝土矿等;塔里木陆块区相系赋存铁锰铜铅金、铬、钨、钼、硫铁矿、菱镁矿、萤石、磷钒矿、硼矿;秦祁昆造山系相系独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成矿区带,具有多层次、多阶段的板块构造体制(大地构造相)的发展和演化,发育有铜铅锌钨金等多金属矿床;西藏—三江造山系相系以古老基底地层组成的古岛弧、古弧后盆地及新元古代陆缘裂谷亚相有关,以金和铜为主,另有重晶石、锰、磷等。讨论了优势大地构造相与空间表达。  相似文献   

14.
赵文津  吴珍汉 《地质论评》2004,50(3):256-266
本文向读者推荐黄老1982年写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标志了黄老将多旋回槽台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将多旋回槽台说与当代板块构造学说结合起来,并深刻地阐明了两者的关系,总结并指出今后大地构造学的发展途径。黄老对板块构造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还有赖于进一步实践加以检验,但它确已成为地学界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推动着整个地球科学迅猛向前发展。”“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不但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互相补充,密切结合。板块学说可以部分地解决多旋回学说的运动机制问题,而多旋回学说的规律性总结,板块学说也必须予以认真考虑,并纳入其模式中。”指出“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实验地质、深部地质等地质学科的发展,随着数、理、化等基本学科与地质学的日益结合,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使用,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大地构造学家已日益注意到应把大陆构造与海洋构造、区域构造与全球构造、深层构造与表层构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解决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构造问题。……就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5.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和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议把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单元划分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布列亚-佳木斯、塔里木和中朝等5个古板块,每个古板块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古陆和古陆缘区,并简要讨论了各个古板块的组成和演化以及蒙古弧、准噶尔盆地基底和北山与毗邻地区关系等几个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提出了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不是古板块缝合带、华北北缘是一条复合造山带而不是克拉通、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个大华北古陆、北亚造山区前身洋盆包括中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太平洋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亚洲洋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中部地区古板块构造格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引言吉林省中部放牛沟—红旗岭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多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区之一。因此,探讨早古生代期间该区大地构造特征对找矿具有一定意义。随着大地构造理论的发展,对放牛沟—红旗岭一带的区域大地构造特征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传统的槽台观点认为该区为加里东褶皱系,具有地槽特征。板块构造观点认为该区早古  相似文献   

17.
赵文津  吴珍汉 《地质论评》2004,50(3):256-266
本文向读者推荐黄老1982年写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标志了黄老将多旋回槽台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将多旋回槽台说与当代板块构造学说结合起来,并深刻地阐明了两者的关系,总结并指出今后大地构造学的发展途径。黄老对板块构造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还有赖于进一步实践加以检验,但它确已成为地学界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推动着整个地球科学迅猛向前发展。”“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不但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互相补充,密切结合。板块学说可以部分地解决多旋回学说的运动机制问题,而多旋回学说的规律性总结,板块学说也必须予以认真考虑,并纳入其模式中。”指出“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实验地质、深部地质等地质学科的发展,随着数、理、化等基本学科与地质学的日益结合,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使用,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大地构造学家已日益注意到应把大陆构造与海洋构造、区域构造与全球构造、深层构造与表层构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解决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构造问题。……就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INDEPTH项目10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具体说明深部与表层研究相结合,多学科结合开展构造研究等确实如黄老概括指出的那样,这是一条今后深化认识地球构造运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地球构造演化与运动及机制规律性的科学.自1850年瑙曼(Naumann CE)提出"大地构造(Geotectonics)"一词起,投入这方面研究的地质大师不胜枚举,他们已把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国内外都出现过许多大地构造理论或假说,建立过各自的丰碑.其中,尤以"地槽说"、"板块构造说"影响最大.从1859年霍尔发现地槽到1968年,地槽说在大地构造研究领域一直占统治地位.它对整个地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有它的深远影响和意义.1968年以来,板块构造说兴起,被誉为地学革命,其影响之大,为其他任何大地构造说之所不及.  相似文献   

19.
赛里木地块北缘古元古界变质杂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十年代前,前人对新疆赛里木地块北缘地区构造单元划分侧重对地层、矿产等方面的考察及研究,地质构造涉及较少:六十年代后,随着对本区地质构造研究不断深入,大都以槽台学观点划分,并有较大区别.本次工作在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运用板块学观点,以构造事件时空演化为主线,在区内初步划分出变质核部杂岩.该变质核部杂岩位于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的赛里木地块中,由古元古界温泉岩群及博河片麻岩套组成,受挤压作用推覆于长城系特克斯岩群上,其推覆方向由北向南,古生界汗吉尕组、托斯库尔他乌组及阿克沙克组、科古琴山组以盖层叠覆于古元古界上.温泉岩群原岩为亚杂砂岩、杂砂岩,该套地层Sm-Nd模式年龄为2 081~1 884 Ma;博河片麻岩套原岩为一套中酸性侵入岩(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Sm-Nd模式年龄为2 10~1 086 Ma.长城系特克斯岩群与古元古界温泉岩群为逆冲推覆韧性断层接触,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20.
古地磁学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通过综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相关方法,分析天然样品中记录的磁学信息,深入研究地磁场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等.自20世纪中叶以来,古地磁学在各研究领域得到快速发展,通过进一步与其他学科交叉,衍生出诸多新兴方向.首先回顾了古地磁学的发展历史与基础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高精度卫星磁测与相关研究新领域、月球与火星磁学研究的新进展.同时,对古地磁学与高精度磁测等方法集成在地磁场演化、板块构造、深部结构、月球磁场演化、火星磁场及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古地磁学未来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