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汪名鹏 《世界地质》2012,31(4):841-847
选取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环境地质问题等3 个评价要素和相应的10 个评价因子,建立了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地质环境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模糊数学基本原理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计算出隶属度,从而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判,将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 Ⅱ) 、中等( Ⅲ) 以及差( Ⅳ) 三个区域,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模糊综合评判在拉萨地温开发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环境背景、第四系及含水层因素、水量环境因素、水质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对四大类影响因素及其下一级因子进行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模型的构建,确定其隶属度函数,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值。利用GIS的属性赋值与空间分析,对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区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出各网格单元的模糊质量指数值,绘制了模糊质量指数等值线,在此基础上对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元仲  赵书泉  武雄 《现代地质》2014,28(5):1096-1102
鲁南经济带内矿产资源及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长期大量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下水降落漏斗及海水入侵等。选取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17个评价因子,利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专家聚类法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选取重点城市所在评价单元的土壤环境质量(T)、工程地质环境(G)、地质灾害危险性(Z)和地质环境承载力(C)等4个评价因子,采用栅格叠图法对重点城市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区可划分为地质环境脆弱性极高区、高区、中等区和低区共4个区,菏泽市、临沂市处于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济宁市、枣庄市及日照市位于地质环境脆弱性中等区。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显示5个重点城市均为基本适宜,其中枣庄市西城区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沿海城市不断采取填海造地工程来缓解紧张的土地供求关系,给人们带来生态负效应。为确定地质环境对填海造地工程活动的适宜程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环境问题,对填海造地区开展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十分必要。本文以珠海某填海造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壳稳定性及地质灾害五个环境质量层面确定7个评价因子,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借助计算机及Mapgis功能,对剖分的评价单元格进行评价因子量化赋值及计算,最终将填海造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性中等区和适宜性差区。研究区内填海造地区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多为中等~差,主要是因为软土层厚度较大,成土时间相对较短,工程地质条件差,局部地段为咸水区,地下水具备一定腐蚀性。研究结果为填海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影响因素,评价该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的适宜性,通过研究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壳稳定性、地面及地下空间条件4个要素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因子.在单因子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以MAPGIS为平台,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  相似文献   

6.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 2 2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在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灾害时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及 32个二级分区 ,确定了地质环境、气候气象和人为活动因素三大类致灾主控因子 ;构造了三种地质灾害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框架 ,建立了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东北部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评价海南岛东北部地区地质环境质量,重点总结了影响地质环境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及主要地质灾害等主要因素;选取气候、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土壤环境、地下水资源、人类活动、植被条件等7个评价要素和相应的11个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体系和数学模型;采用权重加权平均,对区内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岛东北部地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好:优级区4 075 km2,占22.3%,分布于火山岩台地、丘陵、剥蚀堆积台地区;良好区9 700 km2,占69.3%,不间断分布于各个地质地貌区;中级区1 225 km2,占8.4%,主要分布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地质灾害较严重区。  相似文献   

8.
选取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日照市海岸带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将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区、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4类。  相似文献   

9.
根据黑河市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建立了黑河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黑河市的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将黑河市的地质环境分为五个区,即工程建设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并阐述了各区在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以后的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1,(5)
本文以新会区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承载本底与承载状态两个层次的服务目标,选择评价因子,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运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新会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区图。采用自然间断分级法,划分新会区地质环境承载力为地质环境保护区、地质环境修护区、地质环境维护区、地质环境开发区,并根据承载力分区提出新会区发展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建设以低影响开发为核心,其核心技术措施中的“渗、蓄、滞、净、用、排”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从地质环境适宜性的角度出发,以常州城市规划区为对象,基于GIS类软件,使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等方法,综合考虑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包气带特征、浅层含水层特征及地质灾害情况,构建了常州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建设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分析了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并评价了该区地质环境适宜性。主要结论有:浅层含水层岩性与厚度、包气带岩性及地质灾害易发性是影响常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最主要的地质因素;研究区海绵城市地质环境整体较好,适宜性在中等及以上地区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89.69%。构建的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可为同类型海绵城市地质环境评价与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际调查资料,以地层岩性、构造稳定性、植被覆盖、土地沙漠化、地下水、地表水、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等8个生态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济南都市圈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建立了济南都市圈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为政府规划或技术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地质环境是由诸多因素有机组合而成,其质量也是各因素质量的复杂组合,是一种模糊现象,难以精确评价,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认识,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即以环境地质亚区为单元,考虑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采用数量化的动态聚类法,对晋陕蒙接壤地区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包括自然条件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煤炭、水资源开发后地质环境质量的相对变化评价。  相似文献   

14.
港口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对稳定社会和促进港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和探讨港口区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并进行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并分析曹妃甸岛区地质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环境变化规律和后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稳定性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岛区东部及西南部曹妃甸深槽区域,主要为大规模的吹沙造地、工业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海洋动力系统,从而引起港区周围洋流、地貌特征、冲淤过程、泥沙运动的改变,导致航道的冲於,特别是深槽冲刷的加剧是影响地质环境稳定的主要因素。评价结果可作为研究区工程维护的参考依据,也为我国其它沿海港口重大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层次分析法是开展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合理性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当前研究存在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能有效表现不同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特征的问题,本文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区,分别建立了适合北京山区和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北京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基于地貌类型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研究区不同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及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6.
南充市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区模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收集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功能,通过专家一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模糊评判法对南充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评价。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对城市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评价的结果将南充市城市地质环境划分为3个区11个亚区,各区地质环境质量有明显的差异,并提出城市建设合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党杰 《贵州地质》2018,35(1):49-54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最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采,引发了一系列采矿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在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基础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选取8个评价因子开展了基于GIS技术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研究区地质环境指数介于1.00 2.83之间,采用自然间断点划分方法将评价结果划分为三个等级,相应的将研究区地质环境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微区三个区域。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吻合较好,可为该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地质环境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索一些更为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快速解决地质环境这种目标结构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广东省恩平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GIS分析与层次分析法进行耦合,探讨其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选取坡度、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年降雨量、人类活动等作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因素,并提出了这些因素的提取与获得途径。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剖分及空间分析叠加,计算每个单元的质量评价指数,生成地质环境评价等值线,得出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  相似文献   

19.
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型的方式,提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指标体系,最终划定本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在定性的基础上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定量化分析长江源头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得出影响本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为动植物环境的改变,进而揭示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发展的未来趋势,为今后研究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及其合理发展做出了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贾三满  姜媛  赵越 《城市地质》2015,(Z1):111-116
本文选取山区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及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活动断裂等缓变性地质环境问题,作为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因素。从城市工程地质学观点出发,首先制定各单灾种危险性评价标准,再叠加各因素进行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将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较差和差区。并结合城市规划与防治措施,分析各区地质环境特征及功能规划,为北京市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