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地下水动力学一度有了很大发展,如水量模型的不断完善,有的学者引入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了分析地下水渗透过程的各种随机模型等,这对于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作为地下水的一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渗透作用往往伴随着热运移和溶质运移的这一重大实际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2.
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模型系统集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GIS为主控模块,选择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系统和美国D.C.HHelm、S.A、Leak等入开发的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进行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运动必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集成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三坝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介绍了一个反映地下水运动规律的综合性数学模型,并且将数值法与地下水资源系统分析的线性规划方法结合起来,提供出一个完整的模型。目的在于对地下水资源系统进行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河流与地下水关系的演化过程,对深化沿河地段地下水资源形成的认识,发展与创新河床下地下水运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对已有的国内外关于傍河抽水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分析,总结出傍河抽水驱动下河流与地下水关系演化的解析解模型和数值解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已有模型研究中对模型概化存在的不足。并指出随着地下水的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流和地下水之间失去直接水力联系,地下水流以非饱和渗流为主。以及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鹏山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含水层固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生  朱国荣 《岩土力学》2005,26(7):1141-1148
以鹏山水源地地下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区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应用土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该水源地开采条件下的含水层固结模型。为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从渗流空间场和地下水运动过程两个方面,对模型误差积累、误差分布和模型稳定性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估,使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孔中温度场分布确定堤坝渗透流速的热源法模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地下水温度场是研究地下水运动的一种良好的天然示踪剂。库水或河水发生集中的强渗漏时,由于库水、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温度差异,渗漏水必将对周围地层温度产生影响。本文对这种由于热源运动而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将渗漏通道看作是一个线热源,利用虚拟热源法推导出了地层中过余温度公式,提出了一个利用孔中温度分布研究堤坝渗漏的简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堤坝渗透流速,为工程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市地下水水量水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佳木斯市是一个以开采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本文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佳木斯市的地下水的水量水质模型.用有限元法求解水量模型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用特征有限元法求解水质模型进行地下水污染预测,该方法在求解对流一弥散方程时能有效地消除数值弥散和数值振荡,精度较高.为使该方法付诸实施,文中也提出了当利用特征有限元法求解时确定运动水质点所属单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考虑温度变化的地下水运动方程及其在储能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勇  薛禹群 《地质论评》1999,45(2):209-217
从建立一般条件下的多孔介质液相动量守恒方程出发,较严密地堆导了考虑温度变化的地下水运动方程,并在此基础上了一个新的含水层储能模型,该模型用于上海第二承压含水层群井储能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从而证明了高温差条件下对地下水运动方程进行修正是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岩溶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提出了岩溶地下水压力波形成与传播的概念模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岩溶地下水的水文模型,包括泉水流量对降水量水力响应时间的求解方法及泉水流量对降水量的响应模型,并以山西柳林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泉水流量对泉域内不同区域降水量的水力响应时间求解模型。结果表明,泉域南部岩溶裸露区的水力响应时间为1年;泉域北部岩溶覆盖区的水力响应时间为7年,所得结论与泉域地质构造一致。基于南、北二区的水力响应时间,建立了带有时滞的描述泉水流量与降水量关系的GM(1,3)模型,模型回代检验的平均误差为6.05%;模型预测检验的平均误差为12.19%。研究证明,岩溶地下水的运动过程是压力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泉水流量是地下水系统对大气降水的响应;水力响应时间是反映岩溶地下水压力波特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它可以实现对岩溶地下水过程的定量化描述和含水层的非均质性识别,基于岩溶地下水压力波传播原理建立的泉水流量对泉域内降水的响应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针对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地下水影响问题,选择赣江三角洲为代表区,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地质钻探资料、地下水与河流动态关系、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鄱阳湖历史形成与演化过程确定研究区边界条件,运用GMS模拟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三维运动模型。依据推荐的枢纽调度方案,利用数值模型计算枢纽运行后对地下水运动影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枯水年份影响大,距离河流、坝址近的地方影响大,反之亦然。影响幅度范围0~2m,地下水径流交替因此减弱,丰水年份土壤潜育化面积增加9.3%。  相似文献   

11.
详细论述了地下水系统作为随机系统的客观合理性,应用随机模型于地下水资源 计算问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地下水动态数据的随机处理方法,分类讨论用随机微分方程模拟,预测地下水位;并引入了伊藤随机积分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将反求水文地质参数一维求布依模型推广到导水边界和二维情形。  相似文献   

12.
北京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人工调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模型是研究地下水运动与储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用来进行地下水调蓄研究。以永定河冲洪积扇为例,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了五种调蓄方案,并以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为例对调蓄方案进行效果分析。经计算,研究区的实际最大回灌能力为24243.84×104m3;调蓄后,均衡差由-4033.88×104m3增加为18538.50×104m3;水位回升明显,回灌效果显著。利用地下水模型研究地下水调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文玉  王守春 《地下水》1993,15(4):146-148
1 序言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达西定律基础之上,达西定律即是渗透定律,而渗透则是指地下水在饱和的岩层中由于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从水头高处向水头低处的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正是能量的转换。世界上一切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能量守恒这一普遍的自然规律,当然地下水的运动也毫不例外,所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管理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管理模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釆用成熟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和最优化技术组成的联合模型,调节地下水的各个可控输入(如地下水开釆或人工补给的时间、地点和流量),使得地下水处于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在地下水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改进DRASTIC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作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的一个重要工具,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尝试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为改进的DRASTIC方法提供数据支持,并以北京市平原区为例探讨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与传统方法在高值区和低值区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而基于模型的方法在地下水水位计算、含水层介质和水力传导系数确定上较传统方法更具优势,如地下水位的计算上较传统方法更为客观地体现含水介质对地下水运动的影响,且能够方便地获得模拟期内任意时间的流场数据;经由模型调试后的含水层参数数据,较传统方法更为准确。评价结果分区之间的变化较传统方法更为平滑,更符合水文地质条件渐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晋、陕、蒙接壤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与非线性规划相结合,识别了模型的水文地质参数;根据能源基地内的工业布局及用水需求,建立了区域地下水最优分配模型;利用响应矩阵法求得了本区地下水最优方案。最后对最优化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证实了最优化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白垩系基岩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为研究区地下水主要含水层之一,水文地质模型概化为各项异性非均质.根据地下水系统运动规律及分布特征建立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采用广义差分法对其求解,并以长春市区为例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模型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接近,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相吻合;为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运动的热驱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在下渗过程中,受地温梯度的影响,水温度会逐渐升高,从而相同压力下的密度就会降低。这种由于温度不同所导致的密度差异会引起地下水的运动,将该种机制称之为地下水运动的热驱动机理。基于此种机理,给出地形变化较小的丘陵地区地热水近源补给的模型,解释同一或相近海拔高度上补给区与排泄区(地热水温泉)共存的现象,提出并论证在地势低洼地带得到补给、而在地势较高处出露温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用解析有限元法嵌入地下水管理模型求最优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弥补当前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中通用的两种构模方法的缺点,即嵌入法的代数方程组过于庞大、上机困难,和响应矩阵法不保证全局最优,提出了用解析有限元法建立整体非稳定(即带有时间变量)抽水响应矩阵作为约束条件嵌入线性规划模型.这一方法由于具备了空间上表达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的地下水运动规律的能力,克服了上述构模的两大缺点,其推广应用将有利于提高地下水资源的优化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锡山市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锁忠  闾国年  黄家柱 《水文》2002,22(1):4-7,11
从地下水运动均衡原理的角度分析了锡山市西部地区第Ⅱ承压含水层天然和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要素,揭示了该地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其中现状开采条件下的75%~80%的开采量来自于粘性土层的压密释水量;同时,根据地面沉降的发生机理剖析地面沉降严重发育地区忽略地面沉降影响因子建立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合理的计算方法,并对考虑地面沉降影响因子的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可实现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