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戴宗林 《华南地震》2009,(Z1):130-131
我受平台组委会的委托简要地通报一下平台的搭建过程和相关事宜。搭建泛珠三角港澳地区地球物理研讨平台的过程,在我看来,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众所周知,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球物理的理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震》2009,(Z1):128-128
泛珠三角港澳台地球物理研讨平台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于2009年3月28至29日在中山大学怀士堂隆重召开。搭建平台发起单位的代表,兄弟学会的代表,有关领导和嘉宾近百人参加了今天的平台成立大会。平台组委会执行主任委员、广东省地球物理学会石彦民理事长致词;中山大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863重大计划项目支持下,开展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野外试验场建设.在总结国内外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情况基础上.以加拿大Reid-Mahaffy航空电磁地球物理场为例,从试验场场址选择和试验场建设两方面,分析了国外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方法,总结了相关经验和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目标,综合考虑不同航空地球物理测量系统的特点,制定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的基本条件.根据这些条件,采用"先选区后选场,区中选场"的原则,进行了试验场场址的选择,最终确定大井坡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为我国首个航空重、磁、电磁等测量系统的野外综合检测平台(简称为大井坡试验场).根据试验场建设思路,在分析大井坡试验场现有条件基础上,从岩石物性测量与研究、地球物理测量、地质填图与剖面测制以及试验场数据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试验场的建设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徐行 《华南地震》2021,41(2):1-12
海洋地球物理场是一个四维的动态复杂变化系统,涉及多物理场、多界面和多尺度问题,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基于海洋地球物理场特征,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是揭示地球内部构造与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回顾国内外海洋科学研究历史以及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现今的技术发展受科技进步驱动,反映国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技术发展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依据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及其探测平台的特点,提出了以下技术展望:优化传统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加速并完善多样式探测平台的建设和科学载荷的研究;构建"空-天-海-潜"海洋地球物理立体探测体系;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于2006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实际与会人员524人.10月15日上午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张永刚主持会议,理事长王水致开幕词,他指出年会是每年地球物理学会的重头戏,希望本届年会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6.
1996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1996年4月10-1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湖南省科委、文波预测研究所,在韶山市联合召开了1996年度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来自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系统、有关院校、湖南省有关单位等部门的...  相似文献   

7.
遥感与地球物理考古探测数据类型多样,然而各种探测数据因缺少综合管理和分析平台,使综合分析更加困难,从而限制了考古探测技术应用效果。在了解遥感与地球物理考古探测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对当前遥感地球物理考古探测数据管理系统进行逻辑和业务需求分析,构建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引擎和Visual Studio 2017平台的遥感与地球物理考古探测数据综合管理系统。系统通过分层次设计功能模块,实现考古探测数据的编辑、解释、分析以及数据之间的交互和管理。实际应用表明,对于遥感地球物理考古探测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思路和研究,能够提升遥感与地球物理考古探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促进考古探测技术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8年学术活动将本着努力抓好学术活动质量,促进横向联合,提高社会效益的方针,开展下列活动。(1)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研讨会研讨80年代国内外地球物理仪器发展概况。4月份在北京或重庆召开,主持人是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委员会委员刘士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地球构造动力学会议与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力学学会联合召开。主要讨论深部应力测量及地壳应力场问题。时间在4月份,主持人是高龙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的油气勘探经历和认识过程.在刘光鼎院士提出的"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理论方法指导下,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具有更复杂的地质构造和演化过程,该类地区寻找油气是世界性难题,传统勘探手段已不适用.本文给出了该类地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并以举世瞻目的普光大气田的发现说明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优势.文章最后给出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进行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0.
为做好江苏省地球物理观测台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解决业务交流不便,尤其是市县台站维护管理缺乏信息化平台等问题,设计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该系统采取任务模式与可视化流程式操作,方便区域地球物理台网中心和台站维护人员快速熟悉并使用,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重点弥补了市县站信息化管理薄弱的缺陷,是对全国地球物理台网管理系统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0月12日)2015年10月11—14日,第二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第三十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2日晚8点在会议中心会议室召开了每年一次的《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常务副主编刘洪主持了会议,陈颙、黄清华、汪毓明、杨元喜、朱日祥副主编和20余位编委参加了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出席了会议.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刘光鼎主编因身体原因未出席会议,但给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识别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构造,常需要融合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地球物理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更好地解释复杂的地质现象,传统的可视化方法由于缺乏对多源地球物理数据一体化的存储管理与索引机制,使得在对大范围多源地球物理数据进行空间局部更加精细可视化时的效率很低.为了更有效地洞察研究区域的地下构造,本文研究了适合多源地球物理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快速空间索引技术.首先根据各类地球物理数据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四叉树结构,用于建立对多源地球物理数据一体化存储与管理.接着利用该数据结构,文章现实了多源地球物理数据快速空间查询的机制.将此结构和机制服务于大规模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精细尺度下的三维可视化,提高对特定空间范围的局部多源地球物理数据动态可视化的效率.最后给出了该数据结构下空间查询与可视化的效率分析,并通过实验对整个算法的效率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通过建立相应的索引机制,可在大规模多源地球物理数据条件下更高效地展示任意位置岩矿石多个物理特性之间的空间关系,为多源地球物理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地球物理台网观测数据是反映前兆台网数据变化信息的重要部分,可为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地震分析预报会商、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充分利用这些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事件数据记录,研制了基于MapSIS的地球物理台网事件可视化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事件记录的人工交互分析、自动统计分析,基于震情自动触发的专题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具有功能全面、运行稳定的优点。该平台现已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地震分析预报会商中部署使用,可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海的地球物理监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筑中国海地球物理三维立体监控体系,建立海防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基于地球物理的监控、预警与预测的战略部署与方法研究,是海洋军事地球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强,国则强.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要"知海、懂海".只有认识海洋,才能从战略上部署好海洋,才能因势利导,走向海洋,开发海洋.推动海洋地球物理场的研究,拥有详细...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大庆油田在1988~2003年期间,先后两期联合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方法>和<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像成图方法>,简称"油储"项目,产学研结合,推动了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的发展;1999年~2002年,又与中国科学院联手,联合实施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前导研究",创造性地催熟了一批新的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本文着重阐述笔者直接参与"油储""产学研"十年研究的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及在大庆油田中浅层岩性油藏、深层天然气和海拉尔复杂断块等三大勘探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所发挥的作用;文中也介绍了"油储"项目对大庆油田人才培养的业绩.  相似文献   

16.
正为建立完善的报刊评价体系和引导激励机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开展了全国"百强报刊"推荐评选活动,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舆论引导能力、市场竞争力、媒体传播能力和品牌竞争力的优秀报刊,促进我国报刊业繁荣发展,9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武汉40多个国家参加的期刊博览会上隆重举办"百强报刊"颁奖活动,本刊获得"中国百强科技期刊"称号.《地球物理学报》自1948年创刊以来,就确立了"提高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水平,刊载中国最优秀学术成果"的办刊方针,60多年来,它记载着我国地球物理科学发展的光辉进程,是我国地球物理学领域的领衔期刊,在历届  相似文献   

17.
《地球物理学报》2019,(2):817-817
《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地磁和空间物理、大气和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论文.中文版为月刊,在国内外发行,作者和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地球物理学、地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  相似文献   

18.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2):I0001-I0001
《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地磁和空间物理、大气和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论文.作者和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地球物理学、地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月刊,在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19.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5):F0003-F0003
《地球物理学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地磁和空间物理、大气和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论文.作者和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地球物理学、地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月刊,在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近期学术活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下,2010~2011年初进行了以下学术活动:(1)2010年11月20~21日在北京拉斐特城堡召开了"松潘-甘孜决体南缘地域强烈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与动力过程"专题研讨会.(2)2011年1月1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新年团拜暨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导向和轨迹"学术讨论会.(3)落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2011年研究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