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论述提高煤田地勘单位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加大煤田地勘单位转机建制步伐,增强煤田地勘单位活力煤田地勘单位经过多年努力,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部分地勘单位仍保持着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田测井技术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田测井在确定煤层空间位置、研究沉积环境、解释煤岩力学性质、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煤田地质很重要的一种勘探手段。通过回顾煤田测井技术及测井专业队伍50年的发展历程,展示煤田测井技术所取得的成绩和应用前景,以此纪念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成立50周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煤田地质金刚石钻探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煤系地层多为中硬以下地层,不宜全部使用普通金刚石钻头,加之大颗粒天然金刚石资源比较缺乏;用聚晶方法合成大颗粒人造金刚石又有一定困难,性能得不到保证。因此限制了金刚石钻头在煤田钻探中的应用。如何扩大金刚石钻头在煤田钻探中的应用范围,提高钻进速度,降低钻探成本,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复合体基本知识 第一讲 复合体的应用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煤田地质金刚石钻探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煤系地层多为中硬以下地层,不宜全部使用普通金刚石钻头,加之大颗粒天然金刚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田地质的显著特点是煤盆地类型多样、煤系后期改造明显、构造样式丰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田构造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①煤田构造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②中国东部盆地动力学与构造控煤作用受到关注;③煤田滑脱构造研究的继续——控煤构造样式的划分;④煤变形-变质作用的构造控制研究愈加深入;⑤以三维地震技术为代表的煤田构造高精度探测技术全面推广应用;⑥矿井构造定量评价和预测已成为煤田构造研究的亮点。通过回顾总结我国煤田构造研究历史和主要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6.
发刊词     
《中国煤田地质》杂志如期创刊了,这是我局的一件大事,是深化改革的一项成果,也是庆祝建国40周年的一桩喜事。建国以来,作为煤炭工业先锋的煤田地质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但发现了众多的新煤田,提交了大量煤炭工业储量,初步查明了全国煤炭远景资源,保证了煤炭工业的发展,而且通过大量的科研  相似文献   

7.
1980年煤田钻探科研成果交流评议会于1981年7月2日在宿具召开。会议分专题评议了金刚石钻头、化学泥浆与堵漏、钻孔防斜与钻探机械化等十八项成果。 通过评议,与会代表认为,1980年煤田钻探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中贵州公司因地制宜采用高频烧结工艺制造的人造金刚石钻头,在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已正式投入使用,并被纳入生产成本;河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煤田地质工作调整的需要,中国煤田地质局制定了地质勘探与多种经营同时并举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全国煤田地质系统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这里,根据浙江公司的实际情况,试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的四点浅见,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前言我国南方和西南煤田特点是,不稳定、层次多而薄,顶板软硬不均、夹矸多、媒质酥软等。这些恃点给钻探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钻进过程中保证煤心质量就成为突出的问题。历年来,煤田钻探工作者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三面红旗照耀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突出政治,质量第一,在提高煤心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六三年于湖南湘潭交流总结了有关打煤经验,编写了‘南方不稳定煤层钻进工艺和保证质量措施’一文,对我国煤田勘探保证  相似文献   

10.
高文泰先生的研究领域涉及煤田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承担了第一次全国煤田预测的学术指导工作,为新中国煤炭资源勘查和煤炭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煤田地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先生积极倡导将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领域,强调板块构造格局对中国煤田分布的控制作用,这从战略上指出了找煤方向;重视构造地质与煤田地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中国煤变质特征和有关煤岩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强调构造格局和构造作用对煤变质的影响;注重加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提出隐伏煤田构造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体系,并在找煤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高先生重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在煤田构造研究学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86年9月全国煤田地质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制定的《煤田地质勘探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经过两年的贯彻和调整,本着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的原则,实行宏观上控制、微观_上指导,从实际出发,总体规划、全面推进、确保重点、重大攻关课题与“短平快”项目相结合,科研与推先相结合,两年来,煤田地质勘探科研硕果累累,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钻孔漏失是钻探中不好解决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已从多方面开展研究试验堵漏方法与工艺,虽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复杂层的漏失问题,仍是生产中的拦路虎,它直接影响着钻探的施工进度,经济效益以及地质效果. 为解决此难题,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先后与泉州腐植酸厂组织协作,开展研究试验高吸水性树脂(PAN-HAK)堵漏剂,并取得良好效果.该项新工艺与配方与往日所用的堵漏剂不同,它是依靠新的化学膨胀材料来达到堵漏目的的,而过去堵漏技术多是依靠化学速凝材料或是固体惰性材料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煤田地震岩性解释普遍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二者的共同缺陷是无法把握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波的频率、相位、速度、能量等各种信息,即基于地震信号的整体差异进行分类。把地震相分析技术引入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岩性解释中,在确定煤层中火成岩侵入范围中取得了初步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松杰  曾爱平 《山东地质》2012,(8):48-50,54
地震勘探以其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在煤田勘探中已广泛应用,梁宝寺煤田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解释构造、煤层、岩浆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煤炭勘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华北型”煤田岩溶水害及防治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型”煤田的开采普遍受到煤层底板岩溶承压水的威胁,近年来,煤田岩溶水害的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认为岩溶裂隙水网络是发生突水的物质基础,隔水层的岩石水学性质及厚度是突水的制约因素,断裂构造是突水的关键因素,采矿活动是突水的诱发因素;在水害防治方面,采用疏水降压、注浆改造、帷幕截流等技术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本文旨在介绍水害现状,分析探讨治理对策,为治理煤田水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邢涛  韩建光  朱广辉  刘志伟  牛云飞  祝玉函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12-2022092012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1978年公司加强科研领导、成立科研室以来,福建的煤田地质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家知道,福建煤田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强烈的褶皱,众多的断层,把煤系切割成厚薄不等的岩块,岩块间或是缺失大套地层,或是重复某些层段,煤层对比十分困难,一个井田往往随着地质认识的改变而得出不同的评价,因而,科研指导勘探实践的问题特别突出。十年来,我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矿坑道钻探技术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矿坑道钻探与地面煤田钻探比较,在技术上发展得慢一些。但自70年代后期我国把发展综采作为煤炭工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煤矿坑道钻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80年代在新型坑道钻机的研制开发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90年代在完善坑道钻机的同时钻探工艺也有新的突破,开始走上设备与工艺全面发展的轨道。本文对近20年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主要成绩作了简要回顾,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煤层气研究与开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河东煤田是我国在煤层气开发上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含煤盆地之一。笔者从河东煤田煤层气的资源条件,储层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河东煤田煤层气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