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止晕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DHI中的躯体P评分与总分、VAS评分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头晕程度,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刮痧治疗颈性眩晕(CV)瘀阻脉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CV瘀阻脉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刮痧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血液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Vm)、基底动脉脉动指数(PI)]、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症状评分、Vm、PI、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V瘀阻脉络证患者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刮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指标,临床疗效较单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拉西地平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循经督刺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督刺联合服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硫必利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血清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以及不良反应,并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6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YGTSS评分均减少,血清DA、5-HT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0.00%(3/30),对照组为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督刺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抽动症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灸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共病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VM共病焦虑抑郁患者70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4、8周后,观察比较2组眩晕症状评分、发作持续时间、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发作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VM共病焦虑抑郁患者的眩晕症状和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痰湿壅盛证的老年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控制基础疾病、营养支持等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温中定眩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头晕目眩、汗出异常两个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25%(2/32),对照组为6.67% (2/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系统地评价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6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数据库中关于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373 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纳入研究间无明显统计学异质性(P=0.82,P>0.05,I=0%)。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23,95%CI(3.04,5.87),P<0.00001]。结论: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提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升阳化浊汤治疗气虚痰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气虚痰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升阳化浊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1组单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2组单用自拟升阳化浊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3组综合疗效、血液流学变指标(全血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高于对照1、2组的80.0%(24/30)、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2/30),低于治疗组、对照1组的30.0%(9/30)、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升阳化浊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气虚痰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好,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天麻钩藤饮组、中西结合组,同步设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对各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血清NSE含量进行检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天麻钩藤饮加减及其与甘露醇、速尿联合用药后模型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有明显改善,可明显下调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减少NSE的血清分泌,且中西结合组效果优于单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及其与甘露醇、速尿联合用药可保护模型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尤其是中西结合用药,其治疗效果既弥补了中药起效缓慢的缺点、纠正西药维持时间短的弱点,又可保护脑细胞,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4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7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6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艾瑞昔布片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性眩晕方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8/31),对照组为71.0%(22/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的总改善率分别为92.9%(26/28)、83.3%(10/12)、90.0%(18/20),均优于对照组的66.7%(18/27)、77.0%(10/13)、66.7%(1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方能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胃溃疡散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 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各46 例。治疗组给予自拟胃溃疡散剂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78.26%(36/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胃溃疡散剂治疗胃溃疡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5.41%,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优于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穴压籽疗法联合半天定眩汤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眩晕患者7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 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籽疗法联合半天定眩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相关症状(耳鸣、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持续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35/38),高于对照组的68.4%(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Vm、PI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眩晕、呕吐以及眼球震颤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籽疗法联合半天定眩汤可有效促进眩晕患者症状改善,并对血流变学异常等进行有效调节,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愈偏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愈偏饮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7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偏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血润肤饮联合喜辽妥治疗特应性皮炎的(AD)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养血润肤饮内服结合喜辽妥外用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喜辽妥外用和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ORAD评分及生活质量DL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润肤饮内服结合喜辽妥外用治疗AD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AD患者的SCORAD分值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金饮治疗感染后咳嗽(PIC)的疗效。方法:将PI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金饮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96.7%(29/30)、63.4%(19/30),对照组分别为75.0%(21/28)、35.7%(10/2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金饮可有效改善PIC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椎体平衡复位手法治疗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0例。2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药熏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三维椎体平衡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加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7%,对照组为79.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椎体平衡复位手法治疗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普通针刺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整脊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醒脑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 例PP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 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醒脑针刺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HI、HAMA、HAMD评分治疗2、4、8周后均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醒脑针刺法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PPPD起效快,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头晕等主观症状,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