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别从样本量与研究方法、年度发文量、抑郁症程度和中医证型、治疗方法、作者发文量、学位论文所在机构、基金项目、对照组应用西药情况以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4篇,文献样本量偏小;应用随机对照方法的文献有206篇(88.03%),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为31篇;大多数研究未明确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特定人群以女性居多;中医证型中研究最多的为肝气郁结证;治疗方法以针灸法、中医综合疗法和中西医综合疗法为主;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公开发表学位论文的大学中基本形成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的“核心大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以省级基金项目为主;对照组选用西药以氟西汀应用最多;高频关键词研究结果符合研究主题。结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方案呈多元化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17年1月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的文献进行检索,纳入温针灸与普通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根据Jadad评分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Meta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 5.2进行处理。结果:有7篇文献纳入研究,共有样本量530例。分析结果显示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OR=5.07,95%置信区间CI为[2.85,9.04]不包括1,Z=5.51,P<0.01,漏斗图显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但还需进一步更高质量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方法学角度评价国内外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影响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6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AMSTAR工具方法学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包含370项原始研究,结局指标有临床疗效、生活方式改变、遵医行为、城乡差异等。纳入文献的AMSTAR评分为4.5~9分,平均(6.5±1.51)分。文献方法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检索策略缺乏、存在发表偏倚、排除文献未提供参考文献等。结论:当前国内外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影响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总体质量中等偏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突发性聋(SD)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有关针刺治疗SD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 5.0系统评价手册,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采用RevMan 5.4。结果:最终搜索到文献1091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14篇文献,共1156例患者,治疗组587例,对照组5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SD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63,95%CI(2.58,5.13),P<0.00001]、无效率低于对照组[ OR=0.26,95%CI(0.18,0.36),P<0.00001]、纯音听阈均值低于对照组[MD=-7.95,95%CI(-11.80,-4.11),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篇文献报道了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的总人数2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8.70%,针刺组为5.12%[OR=0.74,95%CI(0.32,1.67),P=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SD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针刺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纯音听阈均值。由于纳入本研究样本量小,此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内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D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VIP)、PubMed 数据库,收集2012—2017年国内灸法治疗PD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专用软件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检到94篇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5篇RCT文献,其中有2篇文献质量较高,其余文献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后OR=4.24,95% CI可信区间为[2.90,6.21],经Z检验,Z=7.44,P<0.000001,表明灸法对PD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漏斗图左右不对称,提示本研究的文献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灸法治疗P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手法与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并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漏斗图分析。结果:检索到487篇中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篇,总样本量1352例。Meta分析显示治疗总体疗效:OR=4.27,95%CI[2.93,6.21],Z=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疼痛评分改善评价提示MD=-1.44,95%CI(-3.02,-0.14),头晕症状改善评价显示OR=3.53,95%CI(2.16,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结果显示图形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可能。结论: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方法学评价质量较低,现有证据提示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单纯运用牵引治疗有明显优势,但由于本次研究的局限性,该结果尚待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探究五苓散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自建库至2023年4月5日收录的五苓散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2软件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977篇文献,来源期刊发文较多的是《河南中医》(84篇),文献类型以临床应用为主(81.2%),治疗疾病以肾病等泌尿系统疾病为主,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为王东生(12篇),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46篇)。结论:五苓散治疗肝肾疾病的关注度较高,前景较好;中医药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动物实验、中医药信息化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发文量逐年上升,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应密切合作,注重循证医学证据,加强多中心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E、WHOICTRP、ClinicalTrials.gov、《Acupuncture in Medicine》《中国针灸》等,纳入针灸与空白、安慰剂或西药对照治疗先兆流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 Version 5.1.0标准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合计11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结束后,短期内孕妇和胎儿的状态改善较好[RR=1.27,95%CI(1.18,1.37)],且流产率较对照组低[OR=0.26,95%CI(0.15,0.43)]。另有结果显示针灸组与对照组对HCG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SMD=1.35,95%CI(-0.15,2.86)]。结论:由于目前临床证据的报道不足和低质量带来的不足,针灸用于临床上治疗先兆流产应当谨慎。但基于目前证据,可以认为针灸(主要为穴位贴敷)对先兆流产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探讨其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发表的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0日,采用NoteExpress合并后去重,使用CiteSpace 5.7R5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76篇文献,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国老年学杂志》的发文量居首位,作者吴正治和胡海燕的发文量最多(11篇),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发文量较多,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临床研究、疗效观察或作用机制研究领域。结论:未来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将不断深入,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中药作用机制和用药规律将成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柴芍六君子汤的研究现状、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文献的质量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关于柴芍六君子汤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2010年1月至 2020 年 1月。按发表时间、作者分布区域、期刊分布、基金分布等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评价柴芍六君子汤文献研究现状、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文献128篇,其中122篇为临床研究,6篇为动物实验。从2010—2020年,柴芍六君子汤的相关文献计量年度变化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作者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南(28.13%)、华东(25.78%)、华中地区(14.06%); 刊载2篇文献的期刊共18种(26.87%);共23篇文献有基金项目资助,共计18项,累计29条次;柴芍六君子汤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100篇)。结论:柴芍六君子汤的文献研究逐年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但文献整体质量偏低,未来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为循证医学提供高质量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参苓白术散近二十年的相关文献,探讨其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及态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自2003年2月28日至2023年2月28日发表的有关参苓白术散的相关中文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所纳入文献作者、机构及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图谱的绘制与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65篇,发文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为181篇;纳入693位作者,发文量最多的是刘喜平;纳入569所机构,发文量最多的是甘肃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共975个,关键词共现结果提示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结论:参苓白术散的研究热点目前多集中于临床观察、经验举隅、作用机制与药理研究等方面,未来应开展多学科、多方向、多要素研究,以进一步挖掘参苓白术散的功效,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文献的发表现状,为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计算机检索和筛选中国知网(CNKI)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文献地区、文献单位机构、文献类型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定量描述,初步分析和把握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575篇,以2015年发文量最多(66篇);《实用中医药杂志》刊文量最多(15篇);以第一作者发文最多的作者是滕秀香(17篇);第一作者发文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70篇);发文单位主要集中在医院和高校,以医院最多(342篇);文献发表类型主要以期刊为主(448篇),研究类型主要以临床研究为主(341篇),其次为综述及理论类(175篇);除常规关键词外,使用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为“人工周期”(40次)。结论: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文献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和理论研究方面,名医经验总结类文献较少,处于发展阶段,其中中医药、病因病机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近10年来国内足细胞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足细胞”的相关文献,限定发表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运用CiteSpace 软件分析发文量,并绘制作者、关键词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3204篇,国内发文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发文较多的作者为刘志红、丁国华;文献中涉及最多的疾病为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而中医药在改善足细胞病变和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结论:足细胞相关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干预在足细胞病变的研究领域中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中药治疗眼病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检索并整理自1955年12月17日至2022年12月1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中药治疗眼病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运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从文献产出情况、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106篇中文文献,56篇英文文献。中药治疗眼病的研究目前处于波动式增长阶段。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该领域研究的文献产出量最多。近年来,湖南中医药大学在该领域的文献产出明显增加。该领域内各机构和研究团队之间合作交流较少。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干眼病及黄斑水肿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结论:中药治疗眼病还需要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品研发多个方向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中药治疗眼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痛经(PD)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Web of Scinece 7个中英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原发性痛经中医体质类型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为自建库至2022年4月30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血瘀质占比[OR=1.60,95%CI(1.15,2.23),P=0.005]、阳虚质占比[OR=2.11,95%CI(1.55,2.87),P<0.00001]、气郁质占比[OR=2.04,95%CI=(1.52,2.72),P<0.00001]、气虚质占比[OR=1.53,95%CI(1.15,2.03),P=0.003]、平和质占比[OR=0.48,95%CI(0.33,0.71),P=0.0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痛经中占比高于对照组的前3种体质类型是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这3种体质可能增加PD的患病风险,平和质可能减少PD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丹参饮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搜集丹参饮加味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后,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对其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2049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常规西药相比,丹参饮加味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外针灸干预抑郁相关性失眠症的文献,总结针灸治疗的特点,分析和讨论目前临床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美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自建库至2018年11月收录的针灸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症的中英文临床试验文献。对是否随机分组、盲法设置、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周期、疗效评定标准、不良反应、疗效随访等信息作提取和分析。结果:44篇临床试验纳入分析;文献采用9种不同诊断标准,以CCMD-3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采用辨证分型的报告占43.2%;疗效评定指标主要采用PSQI和HAMD,多数报告采用多重主观测量;盲法、不良事件、疗效随访等信息不全,影响证据质量;针灸干预方法多样,形式包括整合疗法与单一疗法;穴位频次反映选穴规律,多分布在任督二脉、膀胱经、手足阴经上;针灸的量效关系密切,有待深入研究。结论:针灸治疗抑郁相关性失眠症的试验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采用一致的诊断标准并辨证论治,主客观疗效评定标准相结合,参照临床试验范式修正不足;探索针灸的量效关系与最佳配穴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研究证据质量与临床决策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现代文献的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案评估,完善具有证据推荐强度的针灸治疗方案,便于临床医师在临证治疗时有据可循。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文献研究方式,检索中文数据库1996~2016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进行归纳。结果: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取腧穴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最多;排名前3位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是:足三里、天枢、公孙;特定穴选取以下合穴、合穴及背俞穴最佳。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良好疗效与循经取穴及相关经络特定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读秀学术搜索(duxiu)2000~201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后,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RCTs),其中对照组为单纯服用西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7篇,患者共659例;对照组为单纯服用中药的文献6篇,患者共4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及单纯中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7,95%CI(2.15,5.60)]。对照组为单纯西药治疗组,漏斗图左右基本对称,提示纳入的文献无显著发表性偏倚;对照组为单纯中药/中成药治疗组,漏斗图左右不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研究疗程短,仍需研究方案严谨、多中心、大样本实验数据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分析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领域下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文献发表现状,以期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 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文献,从发表年代、发表期刊、作者发文量、发文机构、发文地区、基金资助、主题词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中医临床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492篇,以2001年的发文量最多(36篇);期刊中以《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的发文量最多(32篇);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较多(221篇);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医院及高校,其中以医疗机构最多(299篇);发文地区覆盖面较广,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60篇);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较少(28篇);研究副主题词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为主(65篇),治疗主题词多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主,其中方剂以“血府逐瘀汤”出现频次最多,功效类中药词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研究以临床观察为主导,且仍处于研究和发展的阶段,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未得到全方位的统一。如何利用好中医药的优势,以进一步探讨病因、病机、诊疗规范,是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