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基于理论模型,分析了各参数,如构件轴压比、长细比、截面含钢率和材料强度等对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影响。最终提出-种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模型及位移延性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6根泡沫铝填充方钢管构件和3根方钢管构件进行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填充泡沫铝对方钢管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以及泡沫铝材料的相对密度、孔径对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图形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出现;填充泡沫铝后,钢管的滞回曲线比空钢管的更饱满,滞回性能得到了提高,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火灾后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于合理进行该类结构火灾后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6个ISO-834标准火灾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变形滞回性能试验,探讨火灾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荷载-变形滞回曲线的特点以及刚度退化规律,并对火灾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极限承载力和抗弯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钢管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适用于三向周期受力的钢材本构关系模型,和适用于三向周期受力改进的混凝土本构关系的边界面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钢管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6个核心混凝土的强度为77N/mm2的钢管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将理论分析和本试验研究及其他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8根高强混凝土多重复合芯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考虑轴压比、箍筋间距、配箍率等因素,提出骨架曲线特征点理论计算模型。同时,考虑加载历程对芯柱性能退化的影响,根据试验拟合结果引入刚度退化模型,以反映各试件滞回曲线卸载刚度退化规律,给出恢复力模型滞回规则,并将滞回曲线模拟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骨架曲线特征点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精度,计算骨架曲线与试验测量骨架曲线吻合良好,可为高强混凝土多重复合芯柱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12个钢管约束混凝土压弯构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变形滞回性能的实验研究,包括6个圆试件和6个方试件。考察的主要参数是构件的轴压比。通过实验观察了这类构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态并分析了其荷载-变形滞回曲线的特点以及刚度退化规律,同时对钢管约束混凝土压弯构件极限承载力和抗弯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空间框架节点二维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内节点进行了不同轴压比下单、双向循环加载的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加载方式下试件的滞回曲线。分析了各个试件的破坏形式、承载力、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通过比较和对滞回曲线的分析得出:双向水平荷载作用对构件耦合作用明显,构件存在扭转效应,构件的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比单向荷载作用严重,节点的耗能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内藏X形软钢板铅复合耗能器的力学性能及减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藏X形软钢板铅复合耗能器和软钢耗能器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计算滞回曲线与实测滞回曲线吻合较好。建议了恢复力模型。将内藏X形软钢板铅复合耗能器应用到了悬挂减震结构中,进行了地震反应时程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装有内藏X形软钢板铅复合耗能器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外加电流对混凝土压弯构件中的钢筋进行了快速锈蚀试验,通过钢筋锈蚀混土压弯构件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钢筋锈蚀程度对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等的影响,给出了锈蚀构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峰值指向滞回模型模拟半刚性连接在循环荷载下的非线性行为,建立了能同时考虑几何、材料和连接非线性的精细塑性铰法平面梁柱单元模型,利用ANSYS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对自定义单元进行编译并嵌入到ANSYS平台中。利用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滞回模型参数,经自定义单元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节点的载荷-位移滞回曲线。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单元模型具有很大优势,可用于半刚性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弯矩-曲率滞回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弯矩—曲率滞回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各参数,如构件轴压比、截面含钢率和材料强度等对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弯矩—曲率滞回曲线的影响。最后,基于系统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一种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弯矩—曲率滞回模型。  相似文献   

12.
RC框架节点的弯矩-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框架结构梁端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中锚固滑移所产生的附加转角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梁柱组合件试验所获得的杆端弯矩—滑移转角滞回曲线基础上建立了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包括一条基于计算的双线型骨架曲线和一系列基于试验现象的滞回规则。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杆端弯矩—附加滑移转角恢复力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试件的滞回性能,可供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拟静力试验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4个呈弯曲破坏形态的圆形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拟静力试验结果为依据,基于OpenSees中的Beamwith Hinges Element单元,建立了相应的桥墩滞回分析纤维单元模型。由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所建立的纤维单元模型对桥墩的骨架曲线及滞回曲线都有良好的模拟效果,且能体现桥墩在反复加载过程中刚度、强度退化现象,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两类铅阻尼器的滞回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研制一套具有竖向耗能能力的抗倾覆装置过程中,针对该装置对阻尼器的要求,设计了两种铅阻尼器,铅剪切阻尼器和钢铅组合耗能器。根据实验得出的两种铅阻尼器的滞回曲线的基础上,简化滞回规则,并通过算例分析,给出控制效果分析。分析表明,两种阻尼器对结构的竖向震动起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滞变—摩擦基底隔震支座的试验和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提出了一种滞变-摩擦基底隔震支座。这种支座由钢棒和摩擦元件组成,钢棒容许摩擦元件水平滑动,同时又限制这种滑动;摩擦元件承受结构的竖向荷载,作完成了钢棒滞变恢复力特性的试验,并给出了钢棒的滞变恢复力模型的模型参数的计算公式,该模型与常用的折线模型有所不同,它仅用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滞变恢复力,而不需要复杂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选取已有钢筋混凝土柱—钢梁组合结构(RCS)框架的低周期反复试验数据,采用地震工程开源模拟软件OpenSees对其进行有限元模拟,对比骨架曲线与滞回曲线,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随后考察弯矩放大系数(Mc/Mb=0.86、1.48、2.04)、柱轴压比(n=0.06、0.2、0.3、0.6、0.8)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各参数下框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各特征阶段的荷载与位移值。分析了框架的破化过程、延性与强度退化。结果表明:RCS组合框架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变形及耗能能力;随着弯矩放大系数的减小、柱轴压比的增大,框架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降低、屈服状态提前、位移延性降低。分析结果可供有关研究或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华  刘钊  李红英  涂永明 《地震学刊》2010,(4):442-446,451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对钢管混凝土桥墩和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了拟静力对比试验研究。根据试件的破坏发展过程以及各试件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了其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强度退化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抗震性能明显好于钢筋混凝土桥墩。在含钢率和轴力相同的情况下,钢管混凝土桥墩的滞回曲线比钢筋混凝土桥墩丰满得多,前者的耗能能力约为后者的4.46倍,钢管混凝土桥墩的延性大于钢筋混凝土桥墩;随着轴压比的增大,钢管混凝土桥墩延性有所下降,强度退化加快,但对其刚度退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耗能剪力墙的滞回曲线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一种耗能剪力墙的抗震控制效果,本文进行了这种剪力墙模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利用多垂直杆元模型建立了耗能剪力墙的力学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建立了计算耗能剪力墙荷载-位移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对试验进行了分析。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一致,表明本文采用的计算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