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底地震仪记录中的横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底地震仪记录中的横波阎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1993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及千叶大学合作在南海北部共同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测量实验。此次实验中采用了两类四通道海底地震仪。其中,一...  相似文献   

2.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为主要宗旨的"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厦门大学等海内外125个研究单位800余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含港台)单位12个。  相似文献   

3.
夏宜琤 《海洋与湖沼》1984,15(4):400-400
全国污染生态学术会议,于1983年12月26日至1984年元月2日在昆明举行。这次学术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联合举办,委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海洋研究所筹备召开的。来自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项目名称:中国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系列图项目负责人:刘光鼎张洪涛张训华主持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本次编图的任务,就是通过分层次的研究,认识中国海陆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18次南极科学考察大洋考察队共有队员18名,分别来自海洋局系统的中国极地研究所、第一海洋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与第三海洋研究所,教育部系统的青岛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的青岛海洋研究所,以及农业部系统的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共计10个单位。绝大部分队员,有海上工作的经历,并有多名同志参加过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大洋队队员文化层次较高,其中50%以上的队员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队员平均年龄较小,其中最年轻的队员只有22岁,是我国首位参加极地考察的在校大学本科学生。…  相似文献   

6.
大地构造图反映着作者对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的理解,往往以某种大地构造观点为指导。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百家争鸣的大地构造编图时代以后,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引进,各家观点在承认板块构造理论的同时,表述各有侧重。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是大地构造编图的资料基础,近年来,调查资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精度上,都有较大的突破。但是,海区的大地构造编图还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海区调查研究基础与陆区相比还相对薄弱,近十年来海区的地调科研成果也没有表现在大区域的,尤其是涵盖全海区或整个中国海陆的大地构造图上。多种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研究,可以作为中国海陆大地构造对比和研究的纽带,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和资料的综合应用,可作为大地构造编图的重要基础。从一个海洋地质构造工作者的角度,在阐释对我国大地构造编图的历史、观点、资料、成果及努力方向理解的基础上,希望通过正在执行的"中国海陆大地构造格架图",为编制中国大地构造图的思路做一个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项目批准号项目名称申请者单位起止年月40403012冰期旋回中海洋浮游植物群变化的有机地球化学记录李丽同济大学2005.01—2007.1240406010东北热带太平洋近表层沉积物生物拢动作用研究杨群慧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01—2007.1240406011南海自然铝的成因及其对寻找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陈忠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5.01—2007.1240406012南海新生代演化与印支地块挤出作用相互关系的物理摸拟研究孙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5.01—2007.1240406013台湾以东海域加瓜“楔形”带的构造演化及其对冲绳海槽弧后二次扩张…  相似文献   

8.
2012年3月31日,首届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完成。  相似文献   

9.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中国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系列图项目负责人:刘光鼎张洪涛张训华主持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任务目标本次编图的任务,就是通过分层次的研究,认识中国海陆的演化过程、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所反映出的地质内涵,揭示中国海陆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CTZY—1海洋质子磁力梯度仪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北京地质仪器厂共同研制的。在我国南海进行了海上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众所周知,海洋质子磁力梯度仪是在质子磁力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CTZY—1海洋质子磁力梯度仪正是根据我国多年生产和使用质子磁力仪的经验,吸取国外同类型产品的优点,进行了综合设计而制成的。其方框图见图1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刘昭蜀、赵焕庭研究员主编的《南海地质》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于 2 0 0 2年 5月出版。该书是以中科院南海所40年来的实地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并广泛吸纳国内外有关南海的地形、地质、地球物理的调查研究成果编写的。全书约 75万字 ,主要内容包括海洋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沉积、海岸带地貌、第四纪地质和珊瑚礁地质、矿产资源、区域稳定性评价 ,并以陆缘扩张的观点重新论述了南海的形成和演化模式。该书首次论述了整个南海海岸的地貌和地质 ,尤其是对海岸带第四纪地层的论述更为全面系统 ,这对过去已出版…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31日,首届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海洋环境与灾害应急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来源于国家海洋局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完成。当前,我国海洋灾害频繁发生需要开展应急监测、海洋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七五”期间,我国第四纪地质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并获得一批重要成果。为提高我国海陆第四纪对比研究的学术水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分会共同发起,并联合有关兄弟单位一道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第四纪海陆对比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水野笃行博士,于九月廿六日至十月七日,来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讲学,并召开了三次技术座谈会。参加听课与座谈的有,中科院所属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二海洋研究所,部属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同济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以及本所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共五十余人。 水野笃行博士是日本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一九五一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地学院科学系,一九六二年获东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部部长。他长期从事海洋地质、特别是深海锰结核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深海锰结核和海洋沉积学方面造诣较深。此次主要是据其专长,重点讲授了以下内容: 一、日本地质调查所对海洋地质矿产资源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大陆架是全球海陆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对全球性地质事件的响应也最为敏感,是进行海陆地质对比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GS-CSDP)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大型科研项目,旨在通过陆架钻探取心探讨我国(亚洲地区)新生代地质演化历史中的构造运动和地貌演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月12-1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43个国内单位,以及美国缅因大学、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6个海外单位,共298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口头和展板报告摘要92份,包括3个大会邀请报告和58个分会场口头报告。会议由"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办公室主办。  相似文献   

17.
1 现代概念、资料与研究思路 北冰洋的大地构造问题(图1)在大量国内外出版物研究过。作者在引言中会提到以专著形式对最完整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50多部北美地质多卷集、俄罗斯大洋地质矿产资源研究所专著和地震活动带地球动力学专著,  相似文献   

18.
王凡 《海洋与湖沼》2020,51(4):663-663
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2020年,海洋研究所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来,研究所从最初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不断发展壮大,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一代代优秀的人才队伍,成长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之一。70年来,海洋研究所不断引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在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以及深海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取得1900余项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4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400余篇),出版专著近300部;授权专利1100余件;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78项。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主办、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南海海洋生物学术会议”于1993年4月3—7日在广州江南大酒店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代表97人,其中,国外、香港及台湾地区代表23人,分别来自香港各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美国加州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和台湾大学;国内代表74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国内各大学及其它科研机构。广东省海洋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以下简称“系列图”)评审会于1989年8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评审的著名专家有黄汲清、程裕祺、叶连俊、孙殿卿、王鸿祯、傅承义、张炳熹、马杏垣、郭文魁、臧胜远、李廷栋、肖序常和王福庆等.“系列图”(比例尺均为1:200万)是在地矿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的领导下,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为该项目的主持单位,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参加主持下共同完成的.该项目从1986年开始工作,于1989年第一季度完成,包括地形图、地貌图、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剖面平面图、地质图、地球动力学图、大地构造图、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图9幅图件.编图范围为东经102°—140°,北纬0°—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