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安阳县矿管中心用活"资源整合、动态监管、指标考核"三招,全面提升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该县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促进矿产资源整顿整合工作深入开展,第一批整合企业36家,其中19家企业已在安阳市矿业权交易中心办理完成转让前期的交易鉴定。强化动态监管。矿管中心认真做好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管理,加大对已建矿山巡查力度,加强资源储量动态监测,进一步规范储量评审备案管理,先后对红玲煤矿、大众煤矿、  相似文献   

2.
2015年度,沁阳市国土资源局采取落实责任、巡查检查、年度审查、储量检测等多种措施规范持证矿山开采行为,签订依法采矿责任书10份,巡查检查矿山40次,完成了10家矿山企业采矿权年度审查、储量动态检测工作,编制的动检报告和零动态审查表全部通过了审查、评审和备案,矿山动态检测率100%,合格率100%,实现了超层越界开采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安阳市文峰区国土资源局采取各种有效举措,实现城区违法建设管理全覆盖,有力遏制了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维护依法用地秩序。动态巡查"全天候"。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该局调动执法车辆6辆,聘用20名保安配合执法人员,坚持每周二、四、六联合巡查,增加重点区域巡查次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有效遏制违法用地行为。区域监管"全方位"。该局采取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方式,实行全区巡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明确具体的路线、内容和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确保管理力度到  相似文献   

4.
近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总队)在杭州市余杭区、绍兴市柯桥区等地试点小型无人机应用动态巡查、矿山执法等工作.小型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飞行智能等特点,能助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扩宽范围、提高效率、消除盲区、节省成本,真正使巡查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尤其是在改善公车改革给基层执法巡查带来的不利影响上有着极大的改善作用,以期进一步规范、提升和创新执法监察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蟒川镇位于汝州市南部,区内资源丰富,受经济利益驱动,乱挖滥采等违法开采行为时有发生。今年以来,蟒川地矿所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矿山动态巡查,有效提高了矿业违法案件的发现率和制止率,维护了辖区矿业秩序的稳定。蟒川地矿所结合辖区资源分布情况,把辖区划分为重点巡查区和一般巡查区,全所人员分成两个巡查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使每个巡查人员都有相应的责任区,巡查覆盖每个角落。该所严格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把违法行为是否及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以来,新县国土资源局从抓土地违法预防入手,将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力抓好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明确巡查职责。该局制订了《新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将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细化到具体单位和人,实行分队包片,定人到村、组,各村土地协管员为本村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7.
为维护矿业秩序,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杜绝安全隐患,确保矿山安全,巩固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成果,近来,沁阳市国土资源局矿管人员加大了矿山巡查力度,实行日夜不问断动态巡查,对重点区域重点排查,有力地打击了非法采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以来,陕西省留坝县国土资源局狠抓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及执法监察工作,严控土地违法行为。一是强化领导,落实巡查责任。县、镇、村三级层层夯实目标责任,安排巡查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巡查检查制度,切实加强巡查工作。二是加大巡查,突出工作重点。执法单位以交通主干道沿线为重点,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区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力度,严厉查处乱占耕地、滥采资源的违法  相似文献   

9.
<正>在日常执法动态巡查工作中发现,一些还没有造成"既定事实"在犄角旮旯出现的小违法、小隐患不容易引起违法者和巡查人员的重视,一旦有人提醒或是提出处理意见,一些违法者便认为是在"找茬儿"。而一些巡查人员也经常对一些小违法、小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演变成了大隐患,最终导致了违法事实的形成,造成土地被非法占有、耕地和山体被破坏的后果。笔者认为,在执法动态巡查工作中,执法巡查人员要勇于"找茬儿",要通过揭短亮丑及时查找、根除各种潜在的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仙桃市国土资源局不断创新土地执法方式,努力打造平安国土、和谐国土.全年及早发现、及时制止各类违法违规用地26起,土地违法案件发生率下降23%,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社会和国家的损失. 从查处为主到预防为主.通过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国土动态巡查制度,实现国土动态巡查"四个全覆盖",做到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一是巡查网络全覆盖,建立市、镇、村三级巡查网络,加大巡查合力;二是巡查范围全覆盖,对全市版图进行分块划区,做到巡查无盲区;三是巡查时段全覆盖,日常巡查做到村级每日一巡,镇级每周一巡,市级每月一巡,并严格做好巡查记录和报告;四是巡查责任全覆盖,巡查情况实行一季一考核、半年一小结、年终总结账.  相似文献   

11.
会同县国土资源局使用“四剂良方”力保矿山安全,连续三年未发生矿山安全事故。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该局每季度召开一次全系统干部职工大会,传达有关指示精神,提升金系统人员对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注重安全排查。该局通过组建矿产资源管理应急分队,加强矿山动态巡查。  相似文献   

12.
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方针,长沙市国土资源局着力于从源头上建立防范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的执法监察新路子,把动态巡查、批前监察、批后跟踪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立体执法监察网络。一、事前防范——坚持动态巡查,完善预防、  相似文献   

13.
2017年3月,山东省临清市国土资源局多举措开展春季动态巡查,坚决打击违法用地行为,维护依法用地的良好环境. 一是完善巡查制度,建立考核机制.该局把动态巡查作为发现、制止、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加大巡查密度,对重点地区实行常态化巡查,要求各分局执法人员对各辖区实行全天候巡查,巡查情况要当日17时前上报市局.  相似文献   

14.
我市自去年以来,通过建立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制,将土地执法监察“关口”前移,积极探索建立以防为主,实行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土地动态巡查执法监察模式。特别是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我市对该模式不断完善,进行创新,形成了政府、土地部门全面落实动态巡查责任追究制的体制,保障了土地执法动态巡查预警长效机制的建立,减少了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把许多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5.
正为实现矿产资源信息快速采集、及时传输、精确落位,加强高精度、便捷式、全天候的动态监测,余姚市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大数据,逐步建立有效的、全方位的矿山地质环境"互联网+"监管体系。一是远程监控实时督。对分布在全市13个乡镇(街道)的54处废弃矿山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实时报警,一旦识别到动态变化,终端设备自动报警,将相关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发送给执法、巡查人员。实时存档,工作人员可通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以来,广西田林县国土资源局进一步健全动态巡查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动态巡查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该局将全县划分为划分三个等级的巡查区域,按一级、二级、三级巡查分别做到每天、每周、每半月巡查不少于一次;建立健全动态巡查体系,把巡查督察与巡查考核结合起来,把明察与暗访结合起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动态巡查,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遇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并认真记录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以来,百色市右江区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思路,加大监察力度,强化执法手段,严厉打击土地、矿产违法违规行为,成效明显。1月—6月,查处违法用地55宗,面积31.1公顷;检查督查矿山企业13家,打击违法开采、非法盗采点13个,处理13处,处理率达100%。强化巡查,严厉查处。进一步规范动态巡查职责,明确动态巡查主体,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切实发挥动态  相似文献   

18.
近日,济源市国土资源局结合实际,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进行“瘦身”,将执法人员充实到基层国土资源分局,组建5个执法监察中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土地、矿山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相似文献   

19.
一是明确巡查责任,划分巡查区域。18处基层国土所执法监察人员在动态巡查中详细记录巡查情况,建立巡查台帐、巡查日志,全面负责巡查区域内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现、制止、处理的工作,由所长负总责。重点巡查城乡结合部、主要交通干线两侧、乡镇驻地、工业园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二是严格巡查制度,规范巡查登记。各基层国土所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动态巡查日期安排表,  相似文献   

20.
正为全面打造绿色矿山,修武县从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入手,加压驱动开展北山综合治理行动。目前,全县非煤采矿全部取缔完毕。该县成立了北山治理工作专项组织,印发《北山治理工作专项巡查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及时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以零容忍的态度,重点治乱的决心,坚决打击私采乱挖"保护伞",并对19家非煤矿山企业明确责任人,全天不间断巡查,确保治理到位;建立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