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布泊地区的AK1孔,是目前为止该区唯一的、最深的钻孔,深465.55m。依据AK1孔的岩性特征、热释光年龄、古地磁极性倒转、磁化率变化和Fe2O3含量的研究,将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如下:全新世为灰色—浅灰绿色色系,与晚更新世的界线划在深8.80m处,年龄值为11.5kaBP;晚更新世为杂色色系,与中更新世的界线在牙买加反向极性亚带的底界面上,深66.25m,年龄值为0.20MaBP;中更新世为褐黄色—土黄色色系,与早更新世的界线划在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面上,深235.00m,年龄值为0.73MaBP;早更新世为灰色色系,与上新世的界线在松山反向极性带—高斯正向极性带的界面上,357.50m深,年龄值为2.48MaBP;上新世为土黄色与灰色交替色系,顶部为厚8.78m的土黄色粘土层,与下更新世底部厚25.27m的灰色粗砂和含砾粗砂层相接,界限清晰。本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和气候地层的底界,完全一致。因此,它是一条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界线,可用以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着重论述了鄂西建始高坪龙骨洞的堆积 ,并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高坪组。高坪组为一套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沉积 ,岩性为黏土、亚黏土、砂质黏土 ,含巨猿化石 ,属早更新世早期 ,可与柳城巨猿洞堆积、周口店第 18地点、元谋组下部对比。龙骨洞的地层时代早于 1.93Ma  相似文献   

3.
以泰州地区TZK10孔沉积物的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学为基础,重新厘定了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年代地层框架。研究结果显示,下更新统和中更新统的界线位于84.45 m,第四系与新近系的界线位于205.23 m,根据沉积速率外推获得该钻孔的底界年龄约为3.4 Ma。通过钻孔间的岩石地层及磁性地层对比,将启东组上段修订为启东组,启东组下段修订为海门组的上段,海门组的上段和中段合并为海门组的中段。结合已有的钻孔资料,总结了长江三角洲北翼早更新世地层的特征,沉积物以细颗粒的黏土为主,局部段为砂砾层,早更新世研究区经历了河流冲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泛滥平原的演化过程;埋藏深度为160~200 m的砂砾层可作为区域上海门组中段的标志层,沉积时代为1.77~1.9 Ma。  相似文献   

4.
包头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划分对比及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包头平原第四纪堆积物的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的研究表明,该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可与我国华北晚更新世—全新世典型地层剖面——萨拉乌苏河滴哨沟湾剖面对比,并可进一步划分出萨拉乌苏组、城川组、大沟湾组和滴哨沟湾组。这一研究不仅重新厘定了包头平原这一时段地层的层序,完成大区域地层对比,同时也为研究包头地区乃至呼包盆地晚更新世—全新世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藏定结盆地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该区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湖相地层单位——定结群(Qp2-3D).定结群是由中更新统叶如藏布组(Qp21γ)和上更新统麻加组(Qp31m)2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都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驻马店市控制性钻孔BK2的古地磁测试分析、ESR样品测试、孢粉分析,对该孔第四系进行研究。结果认为:BK2孔沉积了早更新世冲湖积地层、中更新世中期冲洪积地层,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中更新世早期沉积地层以及中更新世晚期(含)以来沉积地层。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沉积的地层分界位于深度48.0 m处。其中,深度48.0—156.2 m属于早更新世中期、晚期沉积地层,深度1.5—48.0 m属于中更新世中期沉积地层。钻孔总体记录了早更新世中期(深度119.7—154.6 m)温干气候、晚期(深度48.0—119.7 m)冷干气候;中更新世中期(深度3.7—48.0m)温干气候,缺失中更新世早期的冷干气候记录。BK2孔第四纪地层沉积速率的变化是由该区域第四纪沉积气候环境演化和第四纪震荡性构造(升降)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野外剖面观测、钻孔剖面研究和热释光、电子自旋共振测年,讨论了长春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堆积序列、岩性特征和形成时代。长春地区自中更新世早期开始接受第四纪沉积。中更新统下部荒山组下段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黏土,普遍含有铁锰结核;中更新统下部荒山组上段岩性主要为粗砂、黏土夹含砾粗砂和细砂。荒山组底界年龄约为(81.5±8.1)×104 a,顶界年龄约为15.0×104 a。中更新统上部东风组为泛滥平原沉积经后期黄土化作用形成的土状堆积,含有铁锰结核,其底界年龄约为13.877×104 a,顶界年龄约为12.955×104 a。上更新统下部的哈尔滨组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黏土,上部含有锈黄色泥管,其底界年龄15.0×104 a,顶界年龄约7.0×104 a。上更新统上部的顾乡屯组下段岩性主要为含砾粗砂、含砾砂层夹粘土和粉砂,含有锈黄色泥管;上更新统上部的顾乡屯组上段岩性主要为粉砂、粉砂质粘土和粘土,局部含有锈黄色泥管。顾乡屯组底界年龄约为6.224×104 a,顶界年龄约为1.10×104 a。顾乡屯组相当于末次冰期的河流沉积物。全新统温泉河组岩性主要为灰黑色黑土,厚度各地不一。  相似文献   

8.
松辽平原东部受第四纪差异性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特殊的更新世沉积地层。由于第四纪划分方案和地域差异,松辽平原东部中、晚更新世界限仍处于不确定状态。通过黑龙江省方正剖面的研究、中更新统顶部(149.6±10.4) ka光释光年龄和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区域剖面对比,认为将松辽盆地东缘中、晚更新世的界限年龄置于140 ka更适合地层实际情况。中更新世地层以河湖相、河流相和洪积相沉积物为主,完整的晚更新世地层应该包括下部的沼泽漫滩相黏土、亚黏土和上部亚砂土、黄土沉积。黑龙江省荒山剖面哈尔滨组下部可能由于相变而缺少沼泽漫滩相的沉积物。方正剖面与榆树东岗组剖面地层可以对比。中、晚更新世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在中、晚更新世的地层界限处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9.
阳原盆地晚新生界以其出露完好, 层序清楚, 富含古生物、古人类遗存而闻名于世。近年来, 随着研究精度的不断提高, 在地层详细划分与地层单元的使用上却不很统一, 甚至较为混乱。我们在开展《1:5万化稍营、北水泉幅区域地质调查及泥河湾层研究》和《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标准地层单元“许家窑组”再研究》等科研项目中, 对阳原盆地东部上新世红土、泥河湾层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地层单元的厘定。鉴于篇幅所限, 本文仅就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许家窑组, 以及许家窑组与泥河湾层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介绍。其主要成果有: 一、阳原盆地上新世红层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古环境分析, 应属一套多成因的红层建造, 不应重复建组, 建议合并, 沿用石匣组。二、通过对许家窑遗址一带, 以火山灰层为标志的第四纪地质结构调查和剖面的测制, 化石的新发现, 证实含许家窑动物群、文化层之上的地层时代为晚更新世, 之下的岩石地层应属中更新世。这些成果为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标准地层单元的岩性特征及属性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海扎陵湖和鄂陵湖盆地第四纪河湖相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扎陵湖和鄂陵湖沿岸的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第四纪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建立了青海东南部地区第四纪早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单位-黄河源群(QH),黄河源群是由第四系下更新统野生沟组(Qp~1γ)、中更新统鄂陵湖组(Qp~2e)、上更新统大野马岭组(Qp~3d)和全新统黑河乡组(Qhh)等4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1:5万屯垦-道尹地测区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发现河北省康保县发育迁安组,其岩性组合为砂质砾、含砾粗砂、含砾细砂及粘质砂土。自下而上划分Pinus—Betula—Artemisia及Artemisia—Pinus—Chenopodiacea2个孢粉组合。晚更新世早期古环境为针阔叶混交林,古气候为温湿。晚更新世晚期古环境为温带疏林草原环境,古气候为干冷,属间冰期气候。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本区出现各种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融冻变形现象,反映了冰缘期气候。该套地层岩性具整体一致性,分布具区域性,且野外易于识别。无论在地层、孢粉、测年、气候、环境等方面均可与河北省迁安县爪村迁安组标准剖面进行对比。晚更新世迁安组在本区的发现,大幅度提高了区内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水平,为研究新构造运动、环境变迁和气候变化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甘肃酒泉Q_(y1)钻孔磁性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兴山 《地层学杂志》1997,21(4):259-266,F003
甘肃第四纪地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因各家对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原则和依据不统一及其他原因,致使第四纪划分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无统一意见。为建立河西走廊地层层序,本文依据酒泉Qy1钻孔磁性地层特征、热释光测试成果、14C资料及岩石地层特征进行地层划分。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古地磁成果,确定第四纪下限为2.48Ma,中更新世下限为0.73Ma,晚更新世下限为0.20Ma,全新世下限为0.012Ma。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环西藏佩枯错的T1-T16湖积阶地中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旱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旱更新世—全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青藏高原第四纪旱更新世—全新世湖相地层单位——佩枯错群(QP),佩枯错群由第四系下更新统拉洋组(QP^1l)、中更新统茫家冻组(Qp^2m)、上更新统帮荣组(Qp^3b)和全新统罗马仁布组(Qhl)4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第四纪钻孔岩芯时间标尺的建立是分析平原覆盖区第四纪环境演变过程的重要基础。通过分析江苏扬州市施桥镇运河大桥东侧YBK1孔岩芯中总厚度95.50 m的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颜色、物质组成、沉积结构和接触界面形态等特征,并对地层进行详细分层基础上,综合采用AMS14C、光释光、宇生核素埋藏和古地磁等年代测试,建立了YBK1孔的第四纪地层年代标尺。结合地层的结构、构造、标志层等的标志,确定YBK1孔第四纪沉积物下覆地层为白垩系浦口组红色粉砂岩,第四纪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4套地层,从老到新分别为:中更新世晚期的启东组上段,发育时代为0.1~0.3 Ma,厚度30.20 m,以河床相砂砾层为主,成分较杂;晚更新世早期的昆山组下段,发育时代为0.1~0.045 Ma,厚度仅1.80 m,以残留的河床相砂砾为主;晚更新世晚期的滆湖组中段,发育时代为0.045~0.01 Ma,厚度仅3.40 m,以海滨形成的灰色粉细砂和灰黄色砂砾层为特征,晚更新世晚期的上段及下段均未见残留;全新世如东组沉积厚度较大,达55.10 m,可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段,分界年龄约为2.5 Ka和7.5 Ka。该区的全新世以滨海、河口、河漫滩沉积物为主,其厚度突然增大与全新世时期的河床改道密切相关。从YBK1孔的岩性特征分析,研究区域缺失早更新世及中更新世早期沉积物,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时期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以少量残留粗颗粒河床相沉积物为特征;全新世时期,因河流改道,地表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了较厚的全新世沉积物。   相似文献   

15.
周冰洋  赵兵  孙剑 《江苏地质》2017,41(1):46-53
为研究贵州大方地区晚三叠地层中二桥组岩石地层特征和沉积相,在研究区采集岩石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区内岩石地层的岩性、沉积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及沉积相的分析,描述了贵州大方地区二桥组地层剖面,并对二桥组的岩性组合特征、接触关系及横向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了该地层岩石特征和沉积相。研究区二桥组主要为一套陆相含植物化石的灰白、黄灰、褐灰色厚层夹薄层岩屑石英砂岩,由于二桥组与上覆及下伏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地层厚度在各地差别较大。根据上述数据确定二桥组年代地层为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河流相辫状河-曲流河亚相沉积,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第四纪岩石地层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国际地层指南》(1979)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01,修订版),总结多年的研究成果,按照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厘定安徽省第四纪地层序列,并结合年代地层和气候地层研究,试与最新的国际地层表(2004)和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2002)对比。安徽省第四纪地层主要发育于淮北平原、江淮波状平原和沿江丘陵平原。平原与山麓、河谷与波状平原、河谷与垅状平原,分别平行地发育两套地层,其沉积环境不同,在剖面上相互交错;而且绝大部分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地层格架的建立对区域地层对比及古地理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区域上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已被广泛研究,但对完整的第四纪地层格架研究不足。为此,对鲁北平原QK4钻孔(深度285.98 m)进行了古地磁、AMS 14C、OSL、测井、岩石地层等研究。在系统的古地磁采集(398件)、处理和测试的基础上,认为岩心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Brunhes)、松山负极性时(Matuyama)、高斯正极性时(Gauss)及其中的部分极性亚时。在磁性年代框架的基础上,结合AMS 14C、OSL、测井及岩石地层特征,对钻孔揭露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确定了全新统、上更新统、中更新统、下更新统的底界分别位于4.11、23.49、118.70、147.35 m,钻孔揭露的地层从上向下依次为新生界黑土湖组、大站组、平原组和明化镇组。研究结果建立了鲁北平原南部第四纪地层格架,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演化等提供了可靠的岩石学、年代学、古地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第四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山东省第四纪岩石地层划分对比取得了新进展,更新世中-晚期形成的厚层黄土堆积,分别划为羊栏河组和大站组;全新世早期发育有古湖沼沉积,划为黑土湖组。在探讨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归属、穿时现象及第四纪地质发展史等方面,也获得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层分布、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对近几年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完成的区域地质调查图幅中存在的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火山岩地层划分混乱的问题进行了整理、提出了新的划分意见:将光华组修订为大兴安岭北部含Eosestheria动物群的大套酸性火山岩,时代为早白垩世;含有Nestoria动物群的大套酸性火山岩为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两大套酸性火山岩之间超覆于其他老地层之上的含Eosestheria动物群的中酸性火山岩为下白垩统龙江组;龙江组底部的不整合是该区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线。  相似文献   

20.
广东第四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有铭 《广东地质》1995,10(1):77-83
广东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雷州半岛及沿海地区以火山岩较发育为特征,珠江及韩江三角洲地区,下部以黄白至灰白色原砾石,砂砾,中粗砂和粉砂质淤泥层为主夹粉砂层,上部为灰色至灰黑色含腐植质和蚝壳的淤泥,粉砂和细砂层,内陆地区的第四系以云浮的大台组,三水的白坭组及封开金装地区的冰川沉积为代表,自1932年以来,全省使用过46个地层名称,现推荐使用19个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