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西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乱石沟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宁 《矿物岩石》1997,17(1):58-62
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神农架群乱石沟组以发育碳酸盐潮汐沉积作用为显著特色,岩石类型以同生或准同生白云岩为主,沉积构造丰富,岩相标志清楚。本文通过十条实测剖面的综合研究共建立六种岩相类型在区域上,则划分为二个沉积相带及二个亚相带。由此,初步查明了神农架群乱石沟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神农架群被认为是除天津蓟县剖面外,我国出露相对最好的中元古界。由于其大致形成于1400~1000 Ma,故普遍被看好作为中国地层表中1320~1000 Ma时期地层记录缺失的候选层型剖面。尽管近年来神农架群的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叠层石形成与分布)及古海洋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进展显著,但有关神农架群的划分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在神农架上前寒武系专题研究及神农架1:20万填图划分方案基础上,通过近十余年来对神农架群系统综合研究,重新厘定了神农架群层序。研究认为,神农架群由下至上可划分为下、中、上3个亚群,下亚群由下至上为鹰窝洞组、大岩坪组、马槽园组、乱石沟组、大窝坑组及矿石山组;中亚群包括台子组、野马河组、温水河组和石槽河组;上亚群则为下部送子园组与上部瓦岗溪组。神农架群的上述划分和层序厘定充分结合了神农架群同位素年代学、沉积地质演化、叠层石形态类型及旋回性发育特征、同位素与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等特征和发育规律。本文是近10年来神农架群研究进展的总结,尽管神农架群目前已具备了建立待建系候选层型的基本条件,但其尚缺少顶界与底界层位年龄,也未见到下伏地层或基底,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扬子克拉通北缘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1.4~1.0 Ga)鹰窝洞组-石槽河组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研究,共获得有效碳、氧同位素数据912组。神农架群岩石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沉积环境具有良好的协同指示意义:神农架群δ13CV- PDB变化范围-2.20‰~+6.27‰,平均值为+0.93‰;δ18OV- PDB变化范围-9.95‰~-1.17‰,平均值为-4.95‰;总体属于环潮坪碳酸盐台地-台地边缘-台地前缘斜坡沉积。海水的相对深水期为大岩坪期,相对浅水期为乱石沟期和石槽河期。神农架群δ13CV- PDB主体变化范围-1.50‰~+5.00‰,下亚群变化范围大于上亚群,整体与华北克拉通北缘蓟县剖面中元古代地层的碳同位素特征差异较大。神农架群和蓟县中元古代地层可能分别对应南乌拉尔地区的中里菲系和下里菲系。通过与全球相关地层碳同位素演化曲线对比,神农架群下亚群最大沉积时限应该小于~1350Ma。神农架群上亚群与北美Bylot超群、西非Atar超群的δ13CV- PDB变化范围和趋势较为相似,均出现了介于1.2~1.1 Ga之间的碳同位素迅速负偏,可能是对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正晚中元古代(1300~1000 Ma)是多细胞真核生物演化和古海洋环境变化的关键地质时期。我国湖北省神农架地区发育的神农架群形成于该时期,为探讨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神农架群乱石沟组中上部至石槽河组约500件样  相似文献   

5.
首先将研究区中、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划分成21种岩相,并分析了各种岩相的沉积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9个岩相组合类型,讨论了每个岩相组合的沉积环境.最后概括总结了纵向上存在的4个沉积旋回的沉积演化特征及蒸发岩的主要沉积层位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华南湘赣中、南部纽芬兰统-第二统沉积环境一直存在的深、浅海之争,通过对8条剖面岩石学特征、放射虫分布和岩相调查,结合地球化学数据等,分析了古水深等沉积环境特征.研究发现,湘赣中部娄底、邵阳、衡阳、萍乡地区可见疑似放射虫化石的分布,化石应沉积于当时的海盆中心区,且Si以生物来源为主.全区广泛发育弱水动力的水平层理,杂砂岩Td平均值为5.94,δ30Si平均值为0.1‰.本区牛蹄塘组、香楠组和牛角河组可划分5种岩相类型、3种岩相组合(海底扇中扇亚相、海底扇外扇亚相、陆隆亚相).结合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数据等综合分析,认为湘赣中、南部纽芬兰统-第二统沉积时期海水滞留缺氧,以半深海陆坡-陆隆环境为主,东南部略浅.   相似文献   

7.
田成  乐昌硕 《地球科学》1997,22(3):300-304
首先将研究区中、下三统碳酸盐岩的划分成21种岩相,并分析了各种岩相的沉积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9个岩相组合类型,讨论了每个岩相组合的沉积环境,最后概括总结了纵向上存在的4个沉积旋回的沉只演化特征及蒸发岩的主要沉积层位。  相似文献   

8.
泥盆系佘田桥组泥岩是南方页岩气勘探重点层位之一.为揭示湘中坳陷邵阳凹陷佘田桥组泥岩岩相特征及其发育控制因素,基于系统岩心描述、矿物组分和地球化学采样及测试,对邵阳凹陷佘田桥组泥岩岩相类型、沉积环境特征及其对岩相发育的控制进行了研究,探讨沉积环境演化对岩相类型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佘田桥组泥岩依据矿物组分含量主要识别出硅质泥岩、混合质泥岩、硅质岩、钙质泥岩4种岩相类型,进一步垂向上可划分为5个岩相组合段.岩相组合段Ⅰ和Ⅲ相对富硅质,而组合段Ⅱ、Ⅳ和Ⅴ钙质含量相对较高.沉积环境分析表明佘田桥组泥岩形成于大陆边缘背景;主要处于相对干热气候条件,其中在早期和中期发育相对温湿气候,中期时相对最为温暖潮湿;海平面先上升后下降;中段泥岩中具有过量硅富集特征,主要为生物成因,而受热液作用影响较小;陆源碎屑输入相对较为稳定,在中期时相对最低.沉积环境演化和岩相发育之间的响应关系表明,岩相的发育主要受到古气候、陆源碎屑供给、海平面变化和生物作用等的综合控制,泥岩硅质组分主要来自陆源碎屑输入,生物作用富硅造成了中段硅质富集,而后期当气候向干热转化时,钙质组分增加,泥岩岩相向富钙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红山嘴地区三叠系克下组沉积相类型与特征,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粒度等资料,采用岩石学特征分析、岩心特征观察、岩相划分与垂向序列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克下组沉积环境和沉积序列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克下组以砾岩、粗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成熟度低,粒度范围大;识别出8种典型岩相,3类岩相组合;确定克下组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漫溢、泛滥平原4种沉积微相;最后,建立了该区克下组受洪流控制的近源间歇性强水动力辫状河沉积模式,为红山嘴地区克下组油气储层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赣东北中生代晚期盆地特征及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赣东北中生代晚期盆地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岩性岩相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岩性岩相特征为依据,论述了各类盆地的岩石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11.
乌尔逊凹陷沉积成岩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尔逊凹陷地处海拉尔盆地中央,是一个面积较大、勘探程度较高的箕式凹陷。其主要储集层为基岩风化壳、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及大磨拐河组。已在其中的两个弧形构造带20余口井获商业油气流。受西缘主断裂控制,该凹陷内形成了4类构造体系,同时也控制形成了西陡东缓的古地形。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的各类沉积相以不完整的环带状展布,由此划分出7类构造岩相带,即乌西断阶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乌中深洼湖相构造岩相带,吞-巴中央隆起三角洲构造岩相带、乌东斜坡辫状三角洲构造岩相带、苏仁诺尔弧形断隆近岩水下扇-浊积扇构造岩相带、黄旗庙鼻状隆起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巴彦塔拉弧形断垒冲积扇构造岩相带。分析了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的储层特征,并确定5种成岩相,即压实成岩相、碳酸岩交代及胶结成岩相、溶蚀溶解成岩相、自生矿物充填成岩相、硅质沉淀成岩相等。成岩相的差异导致各构造岩相带内的油气藏类型和含油规模的不同。溶蚀溶解成岩相孔渗性最好,苏仁格尔、巴彦塔拉构造岩相带以这种成岩相为主,并已发现一定规模的油气储量。而吞-巴、黄旗庙构造岩相带则是下一步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滇中昆阳群因民组沉积相特征及其沉积类型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表明,因民组是康滇地轴上昆阳群中最老的地层,又是昆阳群中铁、铜等矿产的重要含矿层位之一。通过对因民组岩石类型及其特征、沉积构造的研究,将沉积相类型自下而上划分为辩状河、河口湾、滨海相、浅海相及陆棚相、台地相。有助于恢复因民组的原始沉积环境,探讨盆地的基底构造特征及沉积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13.
岩石是地下水储存运移的重要介质,不同的岩石为地下水形成、储存与循环提供了不同的空间条件。岩相古地理反映了沉积环境中的古地理条件和沉积物特征中的岩性特征。沉积相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沉积相内水动力条件不同,因而形成的砂体类型也不同,其岩性、粒度、分选、填隙物特征以及砂体的岩相组合、时空展布特征均有差异,结果导致不同相带内储集体物性特征各不相同。通过岩相古地理研究,能客观反映形成岩石的环境特征、岩石的纵横向展布及其物性特征,从而对区域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分布进行宏观预测和评价。本文即是基于此种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相关性的研究。研究表明,沙漠相沙丘砂岩、辫状河道砂体、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曲流河边滩砂体、滨岸带砂体是较好的储水体;沙漠相沉积的洛河组和盆地北部以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的环河组是其主要的含水层。  相似文献   

14.
扬子克拉通神农架群锆石和斜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出露于扬子北缘神农架地区的神农架群是扬子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中元古代地层,其上部被青白口系马槽园群不整合覆盖.本文报导了神农架群砂屑白云岩、凝灰岩及侵入神农架群中的基性岩墙锆石及斜锆石U-Pb年龄.测年表明,神农架群下部大岩坪组碎屑锆石在1.4Ga、1.8Ga、2.0Ga、2.7Ga出现统计峰值;神农架群野马河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为~1220Ma;侵入于石槽河组的基性岩墙斜锆石及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15Ma和1083Ma.根据新的测年结果,结合区域地质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可以将神农架群的沉积时代严格限定在1.4~1.1Ga之间,并推测神农架群碎屑物主体来自扬子克拉通古老基底,另有部分碎屑物质可能来自华夏地块或劳伦的前寒武纪基底;(2)神农架群和马槽园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大致确定在1.1~1.0Ga之间,这一不整合面可能代表了扬子与华夏之间最早发生拼合的构造事件,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的构造响应;(3)侵入于石槽河组的基性岩墙侵入时代为1115~1083Ma,这一期基性岩侵入事件在劳伦、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南极洲都有记录.神农架地区的这一时期基性岩侵入事件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过程中的产物还是和该时期全球性的超级地幔柱有关尚需要进一步研究;(4)神农架群沉积时代的确定,为建立我国1.4~1.1Ga期间的标准地层剖面提供了可能的候选剖面.(5)神农架群大岩坪组~1.45Ga碎屑锆石年龄峰为华夏地块在Columbia超大陆中位于劳伦和南极之间的观点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5.
扬子克拉通北缘中元古界神农架群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农架群(约1400—1000 Ma)发育于扬子克拉通北缘鄂西北地区,自下而上发育有下亚群(大岩坪组、马槽园组、乱石沟组、大窝坑组和矿石山组)、中亚群(台子组、野马河组、温水河组和石槽河组)及上亚群(送子园组和瓦岗溪组)。每亚群均由相对较深水相碎屑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组成。一系列岩石组合特征、宏微观沉积组构和沉积构造等表明,神农架群发育环潮坪相藻碳酸盐岩、浅海相碎屑岩、台缘浅滩颗粒碳酸盐岩和台缘斜坡砾屑碳酸盐岩等4类沉积组合,形成于远端变陡型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背景。环潮坪沉积分布最广,遍布于所有碳酸盐岩地层,不同类型叠层石发育,构成向上变浅沉积序列;进积作用强烈,干裂构造、蒸发岩等常见;沉积相带由浅潮下、潮坪及潮上带组成。浅海碎屑岩沉积组合主要见于台子组及大岩坪组,由砂岩、粉砂岩与泥岩组成,石英砂岩分选和磨圆较好,自生海绿石常见,平行层理、水平—波状层理发育,泥岩中自生黄铁矿发育,总体经历了滨岸浅滩—浅海陆棚—碎屑潮坪—局限台地等的高频变化。台缘浅滩颗粒碳酸盐岩以鲕粒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及内碎屑白云岩)和斜歪锥、柱状叠层石为特征,主要见于乱石沟组、野马河组;大窝坑组及石槽河组以鲕粒和砂—砾屑白云岩及藻碎屑(团块或凝块石)为特征;大中型板状交错层理、递变—平行层理和冲刷—侵蚀构造普遍,表明浅潮下带强水动力条件环境。台缘斜坡砾屑碳酸盐岩发育在大岩坪组中上部及马槽园组,由滑塌堆积的透镜状、巨厚层状巨—粗—细砾岩和砂岩组成,砾岩成分以白云岩等为主,可见大型交错层理、波痕和侵蚀—冲刷等沉积构造。对神农架群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过程的研究,为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晚期的盆地演化与重建、沉积充填过程及地层—沉积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及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3钻孔进行沉积物同位素测年、孢粉组合、微体古生物、粒度和磁学的测试分析,讨论了更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钻孔自下而上依次为白垩纪衢县组的风化粉砂岩及第四纪沉积的嘉兴组、前港组、东浦组、宁波组、镇海组。孢粉组合可划分出18个孢粉带,按暖期温暖潮湿冷期寒冷干燥古气候旋回变化的周期律,BZK03钻孔反映该区域共存在6个古气候旋回。根据岩性分层、沉积环境、古气候建立的钻孔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揭示:144.6~198.5m为早更新世时期河流相和河湖相交替沉积环境的嘉兴组,存在2个气候旋回过程;88.3~144.6m为中更新世河湖相河流相河湖相河流相沉积环境的前港组,包含2个气候旋回过程;16.6~88.3m为晚更新世沉积,沉积环境为河湖相滨海相河湖相潮坪相河湖相的宁波组和河口相浅海相的东浦组,包括2个气候旋回;0~16.6m为河湖相浅湖相河湖相潮坪相沉积环境的镇海组,古气候时期对应北方期和大西洋期。  相似文献   

17.
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河型的时空转换不仅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直接证据,更是精准评价与预测油气储层的核心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通过开展层序划分、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分析、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以及砂体平面展布分析,结果表明:1)坳陷期Jimidi组河流相研究层段发育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可识别出垂向加积型、侧向加积型、充填型、充填—废弃型、漫溢型等5类典型岩相组合。2)揭示出Jimidi组由下至上具有“曲—辫—曲”河型转换规律,明确了构造作用所造就的古地貌背景和长期基准面上升的总体趋势是控制河型转换的主要因素。3)河型转换的新认识有效指导了研究区曲流河型层段内连续分布的相对低孔封隔带的发现,推动了Jimidi组首口岩性油藏风险探井的部署与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奥陶统平凉组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基于沉积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根据野外露头、古生物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岩石特征、沉积相及主控因素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平凉组可划分3种岩相和2种岩相组合。(2)通过综合研究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及粒度参数等资料,确定平凉组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3)沉积相为海底扇,在此基础上可划分为中扇和下扇2个亚相,近端朵叶和远端朵叶2个微相。(4)海底扇的主控因素为相对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和物源供给。  相似文献   

19.
杨怀龙  李勇 《甘肃地质》2014,23(2):27-32
本文对柳树沟组与七角井组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通过对两组进行野外剖面测制,区域分布,空间层位,化石组合及时代,沉积环境,岩石岩相特征的分析,认为两组都可分为3段,并具有同时异相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兴义乌沙地区出露广泛的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地层,通过对其沉积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共识别出4种标准微相类型。根据微相分析并结合岩相古地理及层序地层推断其沉积环境为淹没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