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和成矿要素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与云南东川昆阳群大营盘地层有关的“观音山式”铜矿新类型, 刷新东川地区铜矿成矿系列及矿床类型。认为东川老矿区新类型铜矿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中游地形与地质之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遹骏 《地质论评》1948,13(Z2):271-274
本篇论文载於水利委员会黄河治本研究团‘黄河上中游考查报告’。在报告中为第四章,原题‘地质’。民国三十六年元月出版。乃作者於三十五年夏?黄河冶本研究团考查之结果。黄河治本研究团注意河上水闸之计划,所到地点非常零星。最初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东川铜矿因民组紫红色砂泥质白云岩和落雪组底部马尾丝铜矿石以及少量的大姚铜矿矿源层,铜矿石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川铜矿和大姚铜矿矿源层中的铜均主要呈吸附态形式存在于岩石中  相似文献   

4.
郭远生 《矿产与地质》2010,24(4):289-293
东川铜矿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矿田。在现场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经成矿预测和工程验证,东川一、四棵树铜矿取得了找矿新突破,表明东川铜矿田仍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本文分析其地质特征,探讨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指出了找矿远景,对东川铜矿田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川澜泥坪矿区的热水沉积岩及其硅质岩铜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提出云南东川澜泥坪存在一套热水沉积岩,是昆阳裂谷早期张裂断陷阶段,次级构造盆地中局部半深水-深水局限盆地沉积产物,并受同生断裂与海底火山活动所控制,与之相伴的硅质岩铜矿是东川铜矿成矿系列的一个新类型铜矿。硅质岩铜矿的发现,有利于在东川扩大找铜远景。  相似文献   

6.
中非铜矿带地质勘查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锋 《矿产与地质》1992,6(6):448-453
介绍中非铜矿带地质勘查或成矿研究的新进展,对比了中非铜矿带和我国云南东川铜矿区的地质特征,对东川铜矿区的勘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琳  王承尧 《地质科学》1981,(3):203-211
云南东川地区,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规模巨大的层状铜矿,1941年由谢家荣命名为“东川式铜矿”[1],用以代表与闪长岩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李洪谟、王尚文(1941年)、孟宪民等(1948年)[3]对这一成因观点都有详细的论述。1960年后,孟宪民指出,东川铜矿可能为沉积成因。笔者在东川白锡腊、因民、落雪、汤丹等地,发现铜矿床中保留了很多沉积成岩的标志,同时根据脉状铜矿是变质脉、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小于层状铜矿等特征,从而提出了沉积变质的成因认识。1975年,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提出此类矿床应更名为火山—沉积—浅变质矿床[4]。近年来,通过对含矿层的岩相和岩石学的研究、铜矿与藻类叠层石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不是单一的,是沉积成岩、蒸发成岩、变质改造等多成因、多阶段形成的一种复合矿床,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东川铜矿是我国著名的铜矿区之一。前震旦系东川群落雪组白云岩中的铜矿,1941年谢家荣曾命名为东川式铜矿。其中有一种铜矿石呈细脉状,李洪谟、王尚文称为“马尾丝矿”,并认为它是岩浆热液沿灰岩叶理交代生成。谢家荣提出它是藻类组织,“为铜矿所交换或充填者”。1947年孟宪民也作了详细的研究。 1981年龚琳、王承克提出铜矿沿叠层石基本层分布,密集时可连成纹理,构成特有的“马尾丝”构造。“马尾丝”铜矿是富矿,含铜品位一般为1~3%。1984年,笔者在东川穿天坡东川群落雪组,采到一些铜质叠层石,现提出一些看法,对研究叠层石与铜矿  相似文献   

9.
王鸿祯 《地质论评》1943,8(Z1):182-183
本篇材料,大部为林文英先生於民国二十九年采自云南北部大关,盐津一带,其地点一为罐子窑,一为晒鱼河口,两处地层层序俱无记载,其後民国三十年及三十一年联大地质系野  相似文献   

10.
对东川铜矿区地层划分和区域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花友仁 《地质论评》1959,19(4):155-162
一、引言东川铜矿位于云南东北部的金沙江峡谷区,过去曾对该矿作过多次调查,其中以孟宪民率领的东川调查队于1942—1945年期间所作工作较为全面。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矿区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笔者根据历年来在该矿区工作的经  相似文献   

11.
张尔道 《地质论评》1944,9(Z2):229-230
著者於民国二十九年夏调查陇南秦岭西叚地质,由其野外观察材料草成此文,共分四段:(一)绪言——龙山运动一名之源起及作者调查该区时所见第三纪红层与其盆地四周较古岩层变动之情形,作者并用‘贵德系’一名代表第三纪红层全部。  相似文献   

12.
陈刚  肖晓牛 《江苏地质》2014,38(1):117-121
以云南东川金江小石将军铜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小石将军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因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认真、详细观察、分析,结合东川知名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将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厘定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云南东川杉木箐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本区及邻区东川式铜矿的地层、岩性、岩相和岩隆构造、重磁同现异常、矿化等找矿信息,结合深部找矿进展及新成果,对矿区的成矿控制因素、找矿标志进行综合研究和找矿预测。提出该区成矿条件、物探重磁异常与汤丹铜矿及新塘铜矿类似,在零公里至小坡和二百二至新寨等2条重磁同现异常带(岩隆构造带)中南部优选出杉木箐―田坝梁子、小坡、新店房等有利找矿靶区,预测其中深部东川式铜矿的找矿前景达中型以上规模。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东川昆阳古裂谷型铜矿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泰  包昌良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42-344
从东川铜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的角度入手,对东川昆阳古裂谷演变的整个过程作了简要的说明.形成和建立了一整套东川矿区铜矿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确定了东川铜矿区以寻找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和滥泥坪式铜矿为主要目标.同时根据东川矿区各类型铜矿的分布特点,预测了东川铜矿区新一轮找矿的方向及靶区位置,为东川铜矿区的找矿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51,16(1):104-104
(一)什么是所谓的‘遼河系’——‘遼河系’是日本人斋藤林次於一九三八年命名的,这个命名并不是根据野外实际的观察,而是根据伪满铁地质调查所所刊行的地质图幅中所称为‘前寒武纪下部地层’拼凑而成的;置於震旦纪‘细河系’之下,  相似文献   

16.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2,21(3):327-331
云南铜矿是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至今已知的大-中型矿区(除边远的羊拉、托顶之外),历史上几乎都不同程度地被开采过。也有历史上曾采冶辉煌,但至今却没有铜矿产出,找铜工作者也不知道的“古老铜矿”,俞元(澄江)铜矿即是一例。研究、考证采铜史料,认为澄江铜矿、东川茂麓厂、寻甸铜矿、永平宁台厂等,应列为新世纪重新评价的找铜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云南钴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钴矿化类型较为多样 ,多产铜、铜镍、铂钯及铁矿床中 ,尤其是东川式铜深部条件与胡篦型深部店头铜矿发现富钴矿脉极类似 ;新平大红山铁矿下部铜矿含钴又与海南石录铁矿下部含钴铜矿(大型 )甚为相似。在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下部 (螺丝塘 )发现富钴矿脉 ,是重要的找矿新线索。从铜矿床的伴 (共 )生钴入手 ,并深入研究大红山含钴铜矿及螺丝塘铅锌矿下部的富钴矿化 ,是云南扩大找钴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东川脉状富铜矿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川脉状富铜矿在历史上对矿山、对国家曾作出过重大贡献。汤丹厚大的层状铜矿也是50年代在广泛调查汤丹脉状矿的基础上发现的,从而肯定整个东川矿区层状矿的巨大工业价值。对脉状铜矿的成因,长期以来受着“脉状铜矿由层状铜矿就地取材”转化形成的思想束缚,因而对其评价-研究成果甚少。从脉矿现有的历史资料出发,结合当今的研究成果,认为东川矿区广泛分布含铜大于5%的富脉矿,脉矿与层状矿在伴生元素、稀土配分、硫同位素组成,爆裂测温等方面,二者均有明显的区别。脉铜矿是以深源为主形成的。建议对历史上曾开采,但至今未作详细地质工作的茂麓铜厂尽快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9.
论因民组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步高 《云南地质》1996,15(2):220-229
论因民组与东川式层状铜矿的成因联系薛步高(云南省乡镇企业局)近年,以东川式铜矿为主题的科研报告和发表的论文,多数阐述“裂谷一喷流”成矿说。无论是论证因民期火山提供铜源,还是以因民组为矿源层(杨蔚华,1984),由循环热水从中吸取铜质,焦点都是因民组。...  相似文献   

20.
东川桃园式铜矿Ar-Ar同位素年龄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东川桃园铜矿与铜矿共生石英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得到马鞍形年龄谱,其坪年龄为768.43Ma±0.58Ma,等时线年龄为770.00Ma±5.44Ma。该矿床后期改造作用明显,并非同生沉积或成岩作用早期成矿,而与晋宁期Rodina大陆裂解有关。东川铜矿的形成可能是在Rodinia大陆裂解时,从深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改造成岩时期初始的矿化,形成矿床的叠加富集和最终定位,因此,晋宁-澄江期是东川铜矿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