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可以提供很好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信息。通过采集云南宁洱—通关火山区8个温泉出露点的水样进行水化分析,研究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关火山温泉有6种水化类型,分别是Na·Ca-HCO3、Na·Cl-HCO3、Na-HCO3、Ca-HCO3、Na·Ca-SO4·HCO3和Na·Ca-Cl·SO4型。(2)δ18O和δD值分别为12.69%~-10.80‰和-89.2%~-81.5‰,表明研究区温泉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补给高程为2.0~2.7 km。(3)温泉的热储温度在81.7℃~86.3℃,热循环深度为1.1~1.3 km,其热源主要是地热增温及岩浆热。(4) 2020年云南绿春ML4.4地震前,清平热水塘和西萨温泉的Na+、Cl-、SO42-浓度均出现不...  相似文献   

2.
2010—2021年对大凉山断裂带10个温泉开展采样,测定了15个水样中的常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进行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了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δD、δ18O的测量值分别为-86.8%~-100.54%和-11.7%~-13.7%,分布于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大凉山断裂带温泉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其补给高程为2.1~2.5 km;(2)温泉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Ca·Mg、SO4·HCO3-Ca·Mg、HCO3-Ca、HCO3-Na·Ca、HCO3-Na和SO4·HCO3-Ca;(3)主量元素来自碳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的水-岩反应;(4)Na-K-Mg三角图表明该区温泉水样均为未成熟水;(5)运用硅-焓模型图解法得到该区热储温度为105.9℃~203℃,冷水混入比例约为68%~86%,其循环深度为1.9~3.9 km;(6)循环深度越深,地震活动性越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火山温泉主要分布在吉林长白山、云南腾冲和黑龙江五大连池等火山区。这些火山虽然处于休眠状态,但大面积的温泉分布指示着岩浆房存在的可能性。本文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主要火山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温泉气体在火山监测中的应用。长白山、腾冲和五大连池火山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性质类似,都以CO2为主要气体,含量在80%以上,最高可达99%以上,其它气体组分包括CH4、N2、O2、SO2、H2S、He和H2等。长白山火山温泉气体中氦同位素比值(3He/4He)最高,约为4—6RA,CO2中碳同位素比值(δ13C)为-7.9‰—-1.3‰,CH4中碳同位素为-48.0‰—-28.7‰;腾冲火山温泉气体氦同位素比值为3—5.5RA,CO2中的碳同位素为-6.49‰—-2.07‰,CH4中碳同位素为-23.5‰—-9.3‰;五大连池火山温泉气体氦同位素比值约为3RA,CO2中的碳同位素比值为-9.6‰—-3.1‰,CH4中碳同位素为-47.2‰—-44.4‰。3个火山区的温泉气体均显示地幔来源的岩浆气体特征,并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受地壳或古俯冲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大地热流值、温泉分布与地震活动分布为研究对象,使用1970年~2016年11月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青海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目录,利用青海地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的大地热流值和水文地质查明的温泉分布的相关资料,分析了青海地区M≥6.0级地震与大地热流值、温泉分布之间的关系,对比结果表明:(1)青海地区强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地震强震空间分布与大地热流值的横向梯度变化有密切联系。(2)青海地区绝大多数(占总数量的92%)M≥6.0级地震震中位置与大地热流中—高值区相关,地震震中分布与地热的横向梯度带位置基本一致,但大地热流值不是唯一决定因素。(3)玉树结古地区的地震与温泉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匹配性。距离断裂带24 km范围内,温泉发育的区域,地震活跃度相对较弱;而地震多发区域,尚未发现存在温泉或者热水塘。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温泉地震和活动性断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编制“湖南省主要活动性断裂构造图”(1/100万)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①温泉大体上沿活动性断裂呈串珠状分布,并基本上分布于断裂的上盘,或分布于主干断裂派生的羽状断裂上;②出露于坚硬基岩地区的温泉,温度往往偏  相似文献   

6.
《地震》1988,(1)
表1地球自转角速度(UT,系统)年月(10一,弧度/秒) ▲。/。。(一l。一,o)年月(10一,弧度l秒)心勿/田。(一10一,。)1987。1弓0呼11 50171 49981 501口1 50291多0611461 782051 RS162钮17,‘,J 4.丈J‘J人曰,‘U dt 11 11︸了只﹄2︸只rOJ伟 ..二,.抽胜且1工1986.77。2夕三J 15091 15日87 1 5048 1 5012 1 5029 1 5040Ono产︸U 1.1,‘ 山月通目.1,.1表2地极坐标(BIH,,系统,单位0.0001”)年月日MJD年月日MJD】986 73 8 l3 l8 23 28 台。2 7 l2 I7 22 27 ,.1 6 l1 16 21 26 10。l 6 ]1 l6 2l 26斗66]斗1 987呼6799J兮0护月马n,J.n, 1里t…  相似文献   

7.
在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温泉水样中F~-、Cl~-、Br~-、NO_2~-、NO_3~-、SO_4~(2-)、PO_4~(2-)等阴离子和Li~+、Na~+、K~+、Mg~(2+)、Ca~(2+)等阳离子过程中,研究了用油泵超声波池内脱气法处理H_2CO_3过饱和水样以排除HCO_3~-对阴离子检测干扰的方法.研究采用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PIC-8型离子色谱仪,分离柱为TSK-GEL SuperIC-CationColumn(150 mm×4.5 mm)离子分离柱,以1.9 mmol/L碳酸钠-1.8mmol/L碳酸氢钠作为阴离子淋洗液,流量为1.5 Ml/min;以2 mmol/L HNO_3为阳离子淋洗液,流量为1.0 ml/min,测定了腾冲火山区叠水河、大滚锅两个温泉水中的阴阳离子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在火山和地震监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赵家本 《地震研究》2004,27(1):30-36
对滇9井(邦纳掌温泉l号泉)所观测到的地下流体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近源区中强地震前(距该井40km范围内),该井地下流体中的水氡、水温、流量等有异常幅度大,异常时间同步性好的特征,而且异常至发震间隔时间短,对短临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华南沿海温泉分布与地震活动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建强  周蒂 《华南地震》1990,10(4):22-29
华南沿海温泉分布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温泉和地震是活动断裂体系中既相辅相成又互为消长的两个侧面。一方面,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中高温温泉密集区(带)地震(包括强震)活跃,温泉稀少区(带)地震微弱;另一方面,温泉的过度集中反而降低了该地段的强震发生可能性。笼统认为强震发生于非地热异常场的说法不确切,易引起误解。  相似文献   

10.
燕山运动以来,区内断块分异明显,岩浆、地震活动强烈,地震最大强度8级,温泉发育(现有478处,约占全国1/4)。分析图1发现:①浅部热场总走向呈北东向,并呈强弱相间的特点。江西为中等热释放区,一般为50—100×1018尔  相似文献   

11.
(一) 图象重显卷积算法 CT中最常用的图象重显算法之一是卷积法,它易于实现、计算量小、且重显质量好。图1中L为投影线,它穿过物体后收集的投影值为P(l,0)。设当l≥E时P(l,0)=0,  相似文献   

12.
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县发生MS6.4地震, 地震发生前后对震中80 km内的两个温泉在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的水文地球化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温泉水的来源为其周围昆仑山的冰川融水, ②克孜勒沙衣温泉补给高程6 km, 水化学类型为Na-HCO3、 部分平衡水、 温泉循环深度达到1.7 km左右, 其主要气体组分为N2, 幔源氦占10.6%。 ③乌什开布隆温泉补给高程为3.1 km, Ca·Na-HCO3·SO4型, 未成熟水, 可能与浅层冷水发生了混合作用, 循环深度仅达到0.5 km, 该温泉的水化学组分对周围的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异常响应, 伽师MS6.4地震前, 区域应力的不断加载使断裂带内裂隙发生明显变化, 从而温泉流体行为发生变化, 使乌什开布隆温泉的离子浓度小幅度上升, 且Cl-含量在于田MS6.4地震后16天突增。 因此, 对乌什开布隆温泉及克孜勒沙衣温泉的流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连续监测, 可以为未来阿尔金断裂及西昆仑断裂的交会区地震危险性提供有效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甘孜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侧,因受到印度板块的强烈挤压,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境内发育着多组北西或北北西向深大断裂,沿断裂带分布着众多的温泉,其中构造复合地段和构造的交叉转折部位温泉尤为发育,不少温泉还受次一级构造和不同岩性所控制。多数温泉出露在断裂附近或背斜的张裂隙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州较大泉点多达六十多处(图1)。它  相似文献   

14.
对2018—2019年新疆伽师地区9个温泉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Sr同位素含量以及SiO2含量进行了采样测试,并于2019年9月—2020年7月对其中2个温泉的水化学变化进行监测,分析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前后研究区温泉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温泉可以划分为9种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盐岩的溶解作用控制,其次是碳酸盐岩及硅酸盐岩风化溶解作用;(2)氢氧同位素测试表明温泉水主要来源于周围6 km高山的冰川融水与大气降水,水-岩化学反应平衡特征表明乌恰泥火山、因干、塔合曼和阿合其温泉循环深度较深,水-岩反应程度高,而其它温泉的循环深度较浅,存在浅部冷水混入;(3)利用温标法估算该地区温泉的热储温度为17℃~82℃,循环深度约为0.6~3.2 km;(4)因干温泉及塔合曼温泉的常量及微量元素浓度在伽师MS6.4地震前9~19 d有明显的异常,其异常幅度达到平均值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地震》1983,(4)
表1.砚82年下半年地球自转角速度(BIH,。系统)日期U丁:系统U丁:系统〔年.月)‘田/。。(10一’弧度/秒)}(一10一,”)}(10△。/田。弧度/秒)}(一]()一,0)1982。77,29211502816229211呼966]500了I,l1斗9 52266l斗96(J25()产1494吕2了214夕月O2卜22只12刹l月93吓2夕22031982年下半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自。月起):1工日.月, 106.1,107.6,115.8,94.3*,夕5.5*,]26.」,讹(*为初 始值)注:BIH。:与BIH,,系统间的换算关系,请参阅本期 “关于‘地球动态’资料的一点说明”。〔下转第招页)表2.1982年下半年地极坐标(BIH7,系统)日期(年.月.日)MJD X(…  相似文献   

16.
《地震研究》2021,44(4)
利用Molchan图表法对洱源温泉水氡观测资料进行预测效能检验,并开展了温泉水化学组分、氢氧同位素和水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Molchan图表法检验结果显示,洱源水氡出现高值时,对观测点附近中强以上地震反应较灵敏,优势对应地震时间段为90 d以内;(2)洱源温泉井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Na,与周边地表水体及浅层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3)洱源温泉井水属于"部分平衡水",具有深部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数据建立温泉水文循环模型, 探讨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对中强地震短临流体异常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石棉公益海温泉水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的测量, 探讨了该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时空变化特征。 因此, 于2008年10月至2019年9月, 共对公益海温泉采集水样206个, 并对温泉水中离子组分和浓度, 温泉逸出气组分、 温泉气体同位素、 碳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含量进行测量。 分析结果表明: ① 公益海温泉主要为Na-HCO3·Cl型水, δD、 δ18O同位素测值分别为-14.19‰~-14.83‰和-108.67‰~-110.47‰, 分布于大气降水线附近, 说明温泉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 ② 据SiO2地温计计算热储温度约94.12℃, 循环深度约4.3 km, 表明大气降水入渗地下, 在热源加热后, 沿着断层和裂隙循环到地表, 形成温泉补给; 并且, 锶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研究发现, 87Sr和86Sr主要来自硅酸盐类矿物, 微量元素含量较低, 水岩反应程度较弱; ③ 通过对研究区进行长时间连续观测发现, 在公益海周围300 km范围内的3个五级以上的地震使温泉水中常量元素的浓度, 分别出现了震前异常、 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 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公益海温泉位于公益海断裂和安宁河断裂的交会区, 推测周围的地震会触发公益海温泉水中的离子地球化学特征产生变化。 结合已有地质资料与公益海温泉水文地球化学数据, 建立公益海断裂带温泉水文循环模型, 这些对公益海断裂带周围未来中强地震短临流体异常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震研究》2021,44(2)
对地震活动强烈地区进行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可以很好地获取与地震相关的深部流体地球化学信息。通过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13个温泉及观测井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建立该断裂带温泉水文循环模型,揭示其水化学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龙门山断裂带温泉水主要来自其周围0.8~3.2 km高山的大气降水;(2)温泉水化学类型沿龙门山断裂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依次为重碳酸型、硫酸型、氯化物型,温泉水的循环深度、水岩反应程度及微量元素富集因子不断增加;(3)在汶川M_S8.0地震、芦山M_S7.0地震发生后,震中距200 km以内的温泉的离子组分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在震后愈合过程中,龙门山断裂内部渗透性减弱、水岩反应程度衰减所致。  相似文献   

19.
《地震》1981,(6)
现将别列人表1980年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和地极坐标值分有关说明可查本刊198。年第1、3期。表2地极坐标值2o期(贝塞尔年)表1地球自转角速度日期年月UT:系统UT,系统田△田/叭臼△勿/仍。1980.1 2 3 4 5 6 了 8 9 10 ll l27 .29211斗935 14941 14934 14918 14948 l庵988 15009 14998 1斗952 14924 1斗931 l斗9斗52912812923 132722 181 9020426630牛2952777 .292114946 14956 14962 l斗956 14956 l斗957 14949 149斗4 14930 14939 14961 1 4966275262252262261259271278296285255247年均值。:夕.29211斗9多2。△。/必。:267。的单位为10一,弧…  相似文献   

20.
《地震》1982,(4)
表1 1981年下半年地球自转角速度UTZ系统日期年月。(10一,弧度/秒)卜。/。:。(10一’弧度/秒)卜。/:。。1981.7 8 9 10 11 l2160l下走;22斗2712642497 .29211斗,了0 14960 14960 14962 14983 1 49862412弓62562522232 lq年均值.29211斗963奋。/。。:251表2 1981.35一1981.95年地极坐标(ILS系统)日期(贝塞尔年)x(0犷001)夕(O:,〔)01)1 981.351勺8 1 .40lq81.451981.501981.气5lq81.6{)1981 .651981.701981.75IQ81,801981.851981.901981.夕5十279 282 271 2斗3 208 1 71 飞39 108 58 17 33 52 5多十202 1 82 169 1 54 144 1 51 1 62 174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