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永定河西岸,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总面积953.95km2。划分为8个园区:周口店园区、石花洞园区、十渡园区、百花山-百草畔园区、上方山-云居寺园区、圣莲山园区、野三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全球唯一位于国家首都的世界地质公园,按照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布局,属于北京“西部生态带”的范围。建设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带动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2年7月21日,房山地质公园出现了多年一遇的强降雨,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科学建设是地质公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日前从北京市地质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参与策划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主体工程目前已经完工,预计今年5月可开门迎客。该博物馆位于北京房山区长沟镇,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地标性建筑,具有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地质研究、宣传展示、信息交流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24日,第5次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经审定,又有53处地质公园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射洪硅化木、四川四姑娘山、四川华蓥山、四川江油等被列入其中。至此,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已达138处。2005年10月16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地质公园推荐评审会,有6家申报单位按评审分数高低顺序进入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名单,它们是:泰山、王屋山、雷琼、房山、镜泊湖和南阳。其中雷琼地质公园由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广西北海涠洲岛、广东湛江湖光岩整合而成;房山地质公园由北京房山地区和河北涞源、涞水联合组成。新增53处国家地质公园,增推…  相似文献   

4.
《山西地质》2012,(4):37-37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南约40公里处,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涞源县。公园总面积953.95km2,划分为八个园区,分别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园区、石花洞园区、十渡园区、百花山一白草畔园区、云居寺一上方山园区、圣莲山园区、野三坡园区和白石山园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特殊的地质背景造就了这些具有重要科研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分析了公园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公园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约78公里,海拔1500m-1900m之间,属亚热带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6度,是世界上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该公园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属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并于首届中国地质公园“选美”活动中获得“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称号。  相似文献   

7.
《山西地质》2012,(2):28-28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的大石河两岸,距北京城区50公里,距房山不足30公里。地质公园属于岩溶洞穴及洞内次生化学沉积景观。石花洞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岩溶洞穴中集规模大、洞层多、沉积类型全、次生化学沉积物数量大为一体的洞穴。洞体为多层多枝的层楼式结构,有上下七层,一至五层洞道全长5000米,六、七层为地下暗河的流水及充水洞层。  相似文献   

8.
龙岩地质公园位于福建西部地区。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地质公园记录了华南中生代从印支期陆内造山构造体系向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构造体系的转换过程,是研究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文章分析了拟建龙岩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类型,通过对比,认为它们具有独特性和重要的地质学、美学、教育学及旅游学价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和要求,指出了申报龙岩世界地质公园还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通过全面分析研究,文章认为申报和创建龙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欧洲建成32家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建成20家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第1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召开,第2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英国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召开,第3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于2008年6月22~26日在德国的奥斯纳布吕克市召开。  相似文献   

10.
永定河之名诞生于1698年。永定河跨越延庆盆地、北京西山和北京平原3大地貌单元,是北京的母亲河。门头沟区为永定河山峡,有沿河城断裂、马兰黄土和永定河断裂等地质现象,应考虑沿岸的地学旅游开发;石景山区为永定河冲洪积扇的顶部带,应考虑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布局;丰台区横跨永定河两岸,有卢沟桥、河西的长辛店砾岩与河东的古河道,应考虑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房山区位于永定河西岸,有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董家林西周遗址和良乡地热田,应考虑地学旅游开发和低炭经济发展;大兴区位于永定河东岸,有以庞各庄西瓜为代表的永定河沙带作物、南海子湿地和亦庄工业开发区,应考虑沙地农作物的分区与工业开发区的关系。永定河沿岸5区的开发要考虑地质背景,实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张修脉 《山东地质》2008,24(2):18-20
该文分析研究了彩山小流域的区域坡度和土壤特性,并根据区内土壤性质划分出4个小区域,即:自然坡度在20°~25°内为V1区,15°~20°内为V2区,10°~15°内为V3区,5°~10°内为V4区,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土壤等级及土壤抗冲能力。同时,也研究出了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依据i=V(10/3)/5B,并对所有砂石山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具有借鉴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触发平溪村滑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溪村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高速岩质滑坡,面积为3.7×104m2,体积约65×104m3。滑坡距离映秀—北川发震断裂带中的石坎断层不足500m,在强大地震力作用下,滑坡滑动面陡峭、粗糙,与重力作用下呈圆弧、平滑的滑面迥异。地震触发的滑坡可分为三个阶段:①震动拉裂阶段;②摩擦阻力降低、"锁固段"剪断阶段;③滑体溃滑,高速流动堆积阶段。然后结合结构面的力学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对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变化和震裂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根据热点假设,热点对于中间层是固定的。相对热点的板块运动叫做绝对板块运动。绝对板块运动模型可以通过反演火山链传播的速率和走向数据以确定相对板块运动在角速度空间的原点来得到。利用一组近来(0~7.8Ma)全球分布的热点的迁移速率和走向数据,结合板块运动模型NNR—NUVELIA,已研制出一个叫做APM2的现今绝对板块运动模型。按照该模型,太平洋板块围绕60.063°S、102.210°E处的极以(0.8330°±0.0133°)/Ma的速率运动,非洲板块围绕46.849°N、44.372°W的极以(0.1015°±0.0134°)/Ma的速率运动,南极板块的运动则以46.871°N、146.942°E为极,速率为(0.0846°±0.0177°)/Ma,欧亚板块的运动更慢,极为27.291°N、171.925°W,速率为(0.0655°±0.0206°)/Ma。这一模型表明,岩石圈相对深部地幔有一个以49.423°S、90.625°E为极,速率为(0.1983°±0.0135°)/Ma的净旋转。表明太平洋热点同印度-大西洋热点不一致,显示太平洋热点的运动也不一致。为了分析和比较,还给出了仅用全球分布的热点的走向数据和仅用印度一大西洋热点的走向数据得到的板块绝对运动的角速度。  相似文献   

14.
苍山县黄墩石膏矿位于韩四盆地的东端北侧,赋存于古近纪官庄群中段,由12个矿层组成,总体走向为50°-80°,倾向NNW及NW,倾角5°-13°,矿层沿走向长2 435 m,沿倾向宽1 290 m。矿体累计厚度最大50.64 m,最小7.08 m,平均品位(石膏+硬石膏)66.62%。该矿床的成功勘查说明在盆地的边缘具备形成石膏矿床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水电工程实例为背景,在现场调查和地应力测量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数值技术对水电站坝址区小范围内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分析,通过对三维模型施加不同量值、不同方向的边界载荷,对比分析应力拟合点处的计算主应力与实测主应力之间的差别,从而得到最合理的边界载荷的量值和方向,即为坝址区构造应力场的量值和方向。计算结果表明:水电站坝址区构造应力场σ1方向为S50°-60°E,量值为6~7 MPa;σ3方向为N50°-60°E,量值为3~4 MPa。反演计算得到的坝址区构造应力场方向与区域应力场方向吻合,主应力量值也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张朋  梅廉夫  马一行  李任远  尹宜鹏 《地球科学》2014,39(10):1307-1321
为了揭示孟加拉湾盆地的构造特征和中生代以来的动力学演化,对研究区卫星重力数据进行滤波、梯度和延拓等深度处理,对相关地震剖面进行标准化处理,在研究区建立了8条主干剖面.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及其深度处理结果显示在盆地西部、海岭内部及盆地东部分别发育北西向破碎带、近东西向断裂和北东向线性构造,分别反映了海底北西向扩张、海岭侵位及印度洋洋壳北东向俯冲的影响.主干剖面经标准化处理后划分出上白垩统-第四系5套层系,结合重力异常与地层厚度,将孟加拉湾盆地划分为西部坳陷、85°E海岭隆起、中央坳陷、90°E海岭隆起和若开坳陷5个构造单元.85°E海岭隆起内发育的多个孤立高隆起是热点幕式喷发的响应,控制着碰撞前盆地“西厚东薄”的沉积格局,而碰撞后孟加拉扇体系在始新世至中新世期间一直向南迁移,未受到海岭的明显影响.90°E海岭南段(7°~14°N)的俯冲消减促进了安达曼增生楔的向西生长,北段(14°~20°N)的俯冲作用则控制着若开坳陷、印缅增生楔和孟加拉湾盆地沉积中心的演化.构造特征和动力学演化分析表明盆地经历了原始大洋盆地(晚白垩世-早渐新世)和残留洋盆地(晚渐新世-)2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郑伟鹏  俞永强 《第四纪研究》2009,29(6):1135-1145
本文分析了一个耦合模式FGOALS_g1.0对工业革命前气候(0ka)和中全新世时期(6ka)亚洲夏季风的模拟结果。在该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季风降水变率较大的区域,即东亚夏季风区(20°~45°N,110°~120°E)和印度夏季风区(10°~30°N,70°~80°E)。尽管耦合模式的普遍偏差依然存在,该模式反映出亚洲季风系统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结果,并较好地模拟出了0ka亚洲夏季风大尺度环流的特点和季节变化的特征。6ka和0ka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6ka时期欧亚大陆增暖,海陆温度梯度加强; 印度夏季风降水从南亚大陆北移到 30°N 附近,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降水大值中心降水加强; 东亚季风区降水则表现为华北地区减少,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降水增加的特点。但合理地模拟季风爆发仍然是耦合气候系统模式的难点之一。
6ka时期亚洲夏季风变化是和大尺度季风环流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而其根本原因是中全新世时期地球轨道参数变化所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北半球季节循环的振幅加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海陆温差加大使得北半球的季风环流加强,印度夏季风高空东风在 20°~30°N 加强,低层赤道东风加强,跨赤道后的西南气流向北推移,从而使得印度夏季风降水雨带北移到 30°N 附近。东亚季风区的高低空温度场的配置使得副热带高空急流减弱,位置偏南,从而有利于华北地区的高空出现异常的辐合,中层为异常的辐散,抑制了季风降水的发展; 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则相反,季风降水降水加强。  相似文献   

18.
吕金波 《城市地质》2012,7(3):21-25
全球的世界地质公园活动是于1996年在房山周口店开始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跨北京市房山区和河北省涞水县、涞源县,地理坐标:东经114°36ˊ48"~116°08ˊ16",北纬39°09ˊ57"~39°43ˊ08"。公园东西长130.80km,南北宽75.09km,总面积953.95km2。其中划分为8个园区:周口店、石花洞、十渡、百花山-百草畔、上方山-云居寺、圣莲山、野三坡和白石山园区。房山区为3水合围,东面为永定河,北面为大石河,南面为拒马河。房山是以岩溶景观为特色的世界地质公园。其北面的大石河流域自上而下,依次发育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将其连为一个洞系。南面的拒马河流域,地层为产状平缓的中元古代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形成新近纪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的组合地貌形态——房山地貌。  相似文献   

19.
马蹄沟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部秦岭造山带中段的商丹断裂带(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带)西段南缘,在矿集区划分上属于凤太矿集区北部。金矿区发育一套由面理构造、a-型线理、a-型褶皱和配套张扭性裂隙组成的伸展剪切构造系统。面理构造产状平缓,走向NWW,倾向NNE,倾角以20°~30°为主;a-型线理产状总体倾伏向为NEE,部分向E倾伏,倾伏角比较平缓,以5°~20°为主,个别达30°~50°;a-型褶皱构造往往轴面产状比较平缓或近水平,枢纽与a-型线理一致;张扭性裂隙构造单体呈约350°走向,倾向E,倾角50°~70°,组合形式平面上为右列式、剖面上为前列式。金矿床宏观上受发育于早古生代罗汉寺岩组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韧脆性剪切伸展构造系统控制,金矿体沿该韧脆性变形带中的各个方向微裂隙发育,形成宽度0.5~2 mm的微细含硫化物含金石英网脉,这些微裂隙包括平行面理、小角度(10°~15°)斜交面理、中角度(25°~30°)斜交面理,对应于剪切带的P、D、R型含矿裂隙;最特色的是发育一组产状350°/NE50°~70°、大角度(50°~60°)斜交面理的较粗大含硫化物富金石英脉,其对应于剪切带的T型含矿裂隙。商丹断裂带西段地区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秦岭造山带勉县‒略阳地区陆陆碰撞在早‒中三叠世已经完成,晚三叠世早期存在伸展构造形成的构造背景。区域上的进一步找矿方向是发育伸展剪切构造系统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新近纪构造旋转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的研究是认识高原隆起过程、机制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柴达木盆地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后南北向挤压应力为动力背景的高原东北部内陆盆地,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山地,完整的保存了新生代以来高原隆升的详细记录。通过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瑙格剖面精细古地磁及构造旋转研究发现,20.1~15.1Ma以及15.1~8.2Ma柴达木盆地分别发生了9.7°±7.4°和6.4°±4.4°的顺时针旋转,约8.2Ma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瑙格地区发生了16°±7.5°的逆时针快速旋转。通过分析认为,前两次的顺时针构造旋转事件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有关。而约82Ma以来的逆时针旋转事件属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瑙格地区的局部旋转,可能与温泉断裂的右旋走滑有关,说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在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三条巨型断裂系左旋相对运动的宏观控制下形成的NNW向温泉右旋走滑断裂开始走滑的年代为约8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