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遥望绚丽多彩的繁星时可曾想到,恒星竟有一半以上是双星,双星发生的几率远远高于人类产生双胞胎的几率。这些双星是宇宙中的“伴侣”,有的是“情侣”或“孪生兄弟、姐妹”,像大熊座W型密近双星:还有“中青结合”的大陵五型食双星与“冷热相照”的共生双星,以及中(主序星)、老(白矮星)相依为命的激变双星和主星与中子星或黑洞为伴侣的X射线双星等。在它们之间都有一条万有引力的“纽带”.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两个子星互相绕转,休戚与共。双星分为目视双星、食变双星、分光双星、密近双星、激变双星和X射线双星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正确阐明光行差现象的实质,说明了光行差与“双星矛盾”问题上的混乱与错误的来由,并用相对论对“双星矛盾”作了解释。本文指出,在光行差问题上长期纠缠住“双星矛盾”是概念上的混淆。  相似文献   

3.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0,(10):16-19
双星系统也许不适宜生命形成 根据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紧密的双星系统也许并不是生命形成的最佳场所。“斯皮策”在三个密近绕转的双星系统周围发现了惊人的大量尘埃,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行星间剧烈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1981年12月23日至20日云南天文台对ZZ Aur进行了五个夜晚的光电观测,共得到603个黄光测点和604个兰光测点。由此获得了二个主极小时刻和两个次极小时刻,发现ZZAur的周期似乎刚刚开始发生变化。本文得出该双星主次子星的光谱型分别是A5V和G0V,认为该双星可能是一个处于稳定极限的主序双星。  相似文献   

5.
斑点干涉成像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该技术在双星天文观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上海天文台研制的一台斑点相机安装在1.56 m望远镜上,主要用于双星、三星以及延展目标的斑点干涉成像观测.重点介绍斑点相机的设计、调试以及图像重建工作,并结合双星和三星目标的观测情况,给出高分辨率重建图像及角距离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56 m望远镜上开展斑点干涉观测实验,能够接近望远镜衍射极限分辨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斑点干涉成像技术是克服大气湍流影响,提高地面大口径望远镜分辨本领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技术利用斑点相机拍摄一系列的短曝光像,使得大气湍流冻结,再经过图像处理获得高分辨率重建像。该技术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很快在观测天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双星的研究。首先回顾了天文高分辨率重建技术的发展,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描述了几种典型的斑点干涉成像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对图像噪声类型及滤波方法进行了分析。在上海天文台1.56m望远镜上开展了双星斑点干涉观测实验,目标星等4~7mag,双星目标星等差小于2。分别采用斑点干涉术和迭代位移叠加法成功实现了双星目标的高分辨率成像,初步证明了在1.56m望远镜上进行斑点干涉成像实验,能够达到接近望远镜衍射极限的分辨率水平。  相似文献   

7.
双星的统计     
在理想统计平衡态理论下,研究由双星组成的系统的各种统计分布,并与观测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1)目前银河系中观测到的单星主要不是由双星瓦解产生的;(2)银河系现阶段中,单星俘获为双星的可能性要比双星瓦解为单星的可能性大得多;(3)远距双星变为近距双星的可能性要比近距双星变为远距双星的可能性大得多。本文对安巴楚勉关于单星、双星、聚星的起源和演化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双星世界五彩缤纷刘学富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星光点点、繁星密布,你可曾想到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恒星是双星?双星的两个成员星(子星),其中较亮的子星叫主星,较暗的为伴星。两个星如果只是看起来离得很近,但两个星之间没有物理联系,只是“貌合神离”,这不是真正的...  相似文献   

9.
每月双星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九月份适宜观测的双星。 说明:①本文所给出的双星赤经、赤纬皆为J2000.0值②笔者在实际观测中发现,除较亮的或颜色对比较强的双星组合外,双星的颜色并不十分容易分辨,并且每个人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与区分能力是有差异的,本文所给出的双星颜色,除通过观测分辨外,还参考了一些资料,故下文列表中双星颜色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每月双星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七月份适宜观测的双星。 说明:①本文所给出的双星赤经、赤纬皆为J2000.0值②笔者在实际观测中发现,除较亮的或颜色对比较强的双星组合外,双星的颜色并不十分容易分辨,并且每个人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与区分能力是有差异的,本文所给出的双星颜色,除通过观测分辨外,还参考了一些资料,故下文列表中双星颜色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弧分和弧秒──易误解的单位广东读者蔡明问,在天文学中“弧秒”是不是“弧度”的六六?天文学中常以“角分”和“角秒”为单位来表示微小角度的大小。例如,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常用“角分”表示;恒星和行星的角直径、双星系统中两子星的角距离、天体引力产生的光线的偏...  相似文献   

12.
白矮-主序双星是银河系中最常见的致密双星系统,它包含一颗白矮星主星和一颗小质量主序星伴星,由主序双星演化而来。大约1/4的白矮-主序双星经历过一个公共包层演化阶段,其轨道间距较小,周期很短,被称为后共包层双星;而另外3/4的白矮-主序双星则从未经历过公共包层演化,其轨道间距几乎与其最初的主序双星的相同,被称为宽距白矮-主序双星。在光学波段,一般从白矮-主序双星的光谱上能明显地看出其有两个成分。随着大型巡天项目如SDSS、LAMOST巡天的开展,近年来搜寻到的白矮-主序双星的数目越来越多。通过对搜寻到的白矮-主序双星进行大量的后续观测,己从中发现并确认了一大批后共包层双星。利用观测到的白矮-主序双星及后共包层双星样本,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密近双星的演化过程,尤其是公共包层演化的物理机制等重要的天体物理热点议题。介绍了白矮-主序双星的形成和演化,回顾了大型巡天项目中自矮-主序双星的系统搜寻,以及基于这些白矮-主序双星样本获得的研究成果,最后对白矮-主序双星的搜寻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积分光度计的试观测结果。试观测内容包括:光度计系统与望远镜的匹配情况、仪器的稳定度的估计,观测精度、极限星等、消光归化系数的测定以及几个食双星的光电测光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大中学校建立了天文台,很多天文爱好者也都购买了望远镜,怎样才能开展经常性的天文观测活动呢?我向大家推荐目视双星的观测,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且对提高观测技能又卓有成效的观测活动。双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彼此之间有着物理联系的恒星系统,称为物理双星。如果两颗星看起来在天空中靠得很近,但它们之间没有相互的引力作用,则将它们称为几何双星,本文不讨论几何双星。双星系统中,两颗成员星都称为双星的子星,较亮的那颗叫主星,较暗的叫伴星。通过双星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测定恒星质量,还可为我们提供双星轨道要素和恒星大小等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每月双星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八月份适宜观测的双星。说明:①本文所给出的双星赤经、赤纬皆为12000.0值②笔者在实际观测中发现,除较亮的或颜色对比较强的双星组合外,双星的颜色并不十分容易分辨,  相似文献   

16.
每月双星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十月份适宜观测的双星。 说明:①本文所给出的双星赤经、赤纬皆为12000.0值②笔者在实际观测中发现,除较亮的或颜色对比较强的双星组合外,双星的颜色并不十分容易分辨.  相似文献   

17.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系统之一,其恒星密度极端高的核心有利于创造双星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从而形成毫秒脉冲星双星、掩食脉冲双星、主序-毫秒脉冲双星、高轨道偏心率双星等双星系统,通过对这些系统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球状星团的动力学、双星系统的演化和星际介质等相关问题。自30年前在球状星团中发现第一颗射电脉冲星至今,随着较高灵敏度射电望远镜的不断建成和使用,以及数据数字化处理能力的提高,天文学家在球状星团射电脉冲星的观测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收集并分析了最新的球状星团脉冲星的数据,研究了球状星团射电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轨道周期的基本性质,讨论了球状星团脉冲星的搜寻,最后统计分析了双星系统,包括不同伴星类型的脉冲星的分布以及掩食双星系统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每月双星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六月份适宜观测的双星。说明:①本文所给出的双星赤经、赤纬皆为J2000.0值②笔者在实际观测中发现,除较亮的或颜色对比较强的双星组合外,双星的颜色并不十分容易分辨,并且每个人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与区分能力是有差异的,本文所给出的双星颜色,  相似文献   

19.
多层湍流大气相位屏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图像重建技术可以有效消除湍流大气的影响,重建目标的接近望远镜衍射极限的图像。但是当目标的视场角比较大时,大气—望远镜综合系统不再是线性空不变的,给图像重建带来新的困难,它是大气性质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对大气相位屏的模拟应该满足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可以模拟等晕区效应的多层大气相位屏的数值模拟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等晕区对高分辨统计重建方法的影响的研究中。利用该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5″和8″的双星的斑点图,用斑点干涉术对模拟的双星进行了重建,并与实测的双星的斑点干涉术重建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所产生的等晕区效应与实际的等晕区效应相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密近双星定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概括。从观没和理论计算等不同角度讨论了判断密近双星演化阶段的主要方法。在磊量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类型密近双星演化阶段的主要方法。在大量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类型密近双星的性质和演化阶段。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密近双星演化链研究中有毛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给出了知事周期食双星AP Pur的B、V两色光电测光资料。该双星的光变曲线是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