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Mark5B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软件功能、通讯机制等几个方面作了介绍。Mark5B记录系统是当今世界VLBI观测台站中广泛使用的最为先进的记录系统之一,也是VLBI终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制Mark5B监控系统软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VLBI终端记录系统的可靠性,保障VLBI联测数据有效和高质量。该软件是在Qt开发环境下采用signals/slots的安全类型机制,并在Qt creator IDE上设计图形界面,完成数据采集和网络通信工作。Mark5B监控系统不仅适用于VLBI天体物理测量观测、VLBI测地观测,而且适用于中国VLBI网(The Chinese VLBI Network,CVN)联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在1999年的VLBI全球解(glb1123)中关于上海VLBI站与国际上13个VLBI站的基线长变化率高精度测定结果,以及日本鹿岛Kashima和Kashima 34两VLBI站分别与国际VLBI站间的相应结果,基于最近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7,估计得到了上海VLBI站和日本鹿岛两VLBI站相对于板块稳定区的地壳垂直形变率分别为-1.91±0.56 mm/yr、-3.72±0.74 mm/yr和-8.81±0.84mm/yr,表明上海VLBI站存在每年近2毫米的下降,讨论并证实日本鹿岛两VLBI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是不一致的;基于不同板块运动模型的欧拉旋转矢量,估计得到了上述3站的水平形变速率;还估计给出了太平洋板块中部的形变率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NNR-NUVEL-1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和ITRF2000地球参考架的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采用实测的VLBI基线长度变化率作为约束,重新估计了部分国际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地壳的垂直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GLB2003,VTRF2003和VTRF2005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欧亚板块的URUMQI站和太平洋板块的KWAJAL26站,南极OHIGGINS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存在6-15mm/a的差异,北美YUMA站可能有15-31mm/a 的垂直形变率,而美国西部太平洋板块的San Francisco(PRESIDIO)站的垂直形变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此外,SC-VLBA,CRIMEA和EFLSBERG站的垂直形变率、ITRFs解和VLBI全球解的差约为1-6mm/a。用不同方法得到的VLBI站的水平形变率解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本简单回顾了上海天台VLBI数据采集(简称终端)系统建立的过程。着重叙述了佘山25米站VLBI终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性能,以及自1987年以来运动情况和对该系统改进与完善方面所作的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甚长基线干涉仪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所需的关键观测终端设备基带转换器(Base Band Converter,BBC)已从模拟系统(Analog BBC,ABBC)发展为数字系统(Digital BBC,DBBC)。相对于模拟系统,数字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并能成倍提高VLBI观测带宽,进而能满足各种高灵敏度的观测需求。考虑到这些技术优势,以及新疆天文台南山站在国内和国际VLBI网中的重要作用,南山站2016年对VLBI终端系统进行了升级,引进了一套意大利Hat-Lab公司研发的DBBC2终端。介绍了DBBC2系统的主要构成模块和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组装、连接、配置、校准和调试方法。在对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后,与国内和国际的主要台站开展了联合观测,并多次成功获得相关干涉条纹。这一系列的成功观测表明,南山DBBC2系统已成功安装,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应用新的DBBC2系统,南山站可参与2/4 Gbps的记录速率的宽带VLBI观测,极其有助于天文学家对宇宙中更暗弱的射电源开展毫角秒分辨率的成图观测。  相似文献   

6.
甚长基线干涉仪测量佘山财区的地壳垂直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简述了VLBI测量地壳垂直运动的原理,并给出了利用上海天台VLBI站自1988年以年的VLBI国际联测资料及VLBI站与邻近基岩水准点的水准联测资料所得到上海佘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初步结果为-1mm/yr。最后还提出进一步提高VLBI垂直运动的测量精度及全面了解整个上海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现状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基于ITRF2000地球参考架的三维VLBI站速度矢量和NNR-NUVEL-1A地球板块运动模型,采用观测的VLBI基线长变化率作为约束,估计和讨论了全球6个并置VLBI站的局部或区域性地壳的相对形变,并与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s解和VLBI全球解glb2003以及VTRF2003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日本Kashima与Kashim34VLBI站之间,美国GREENBANK的NRAO20与NRAO85-3站之间可能存在每年约近4毫米的相对垂直形变;WESTFORD与HAYSTACK二站间每年近2毫米的垂直形变率差基本可得到肯定,KOKEE和KAUAI二站的垂直形变率约有每年1至3毫米的差.利用如下方法能较可靠地检测出并置VLBI站间的局部或区域性的地壳垂直形变,改进ITRF解的可能不足.  相似文献   

8.
CVN硬盘系统是上海天文台VLBI技术实验室自行研制的VLBI数据高速记录与回放系统。它以通用PC机和Linux操作系统为平台。该系统与原有磁带机系统相比具有数据记录质量高、可靠性好和价格低等特点,已安置在乌鲁木齐南山、上海佘山观测站和昆明流动站,多次成功地进行了卫星和河外射电源的观测。目前中国VLBI网观测的数据记录和回放已全部由CVN硬盘系统承担,完全替代了原有的磁带系统。现有的上海相关处理机通过专用回放接口,能直接处理记录在硬盘上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软件相关处理方法和e—VLBI数据传输实验。通过多次观测,该系统的性能已得到不断改进,将成为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中的VLBI数据系统的候选者,也可应用于其它高速数据记录领域。  相似文献   

9.
对杨志根等人在2005年估计的全球6个并置VLBI站的相对形变率(特别是相对垂直形变率)结果与最近的VLBI全球解VTRF2005的相应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北美Greenbank的NRAO20和NRAO85_3两个VLBI站之间每年3—4mm的相对垂直形变率和Westford的WEST- FORD和HAYSTACK两个VLBI站间每年1-2mm的相应结果可以进一步得到肯定;太平洋夏威夷岛的KOKEE和KAUAI两个VLBI站每年2~5mm的相对水平形变率和日本鹿岛的KASHIMA和KASHIM34两个VLBI站间每年1-2mm的相应结果也可以得到确认。然而,每年2—4mm的KASHIMA和KASHIM34站间的相对垂直形变率结果,在过去所有观测研究的结果中都被基本肯定,在VTRF2005中的结果中却几乎消失了,对其中可能的原因作了讨论。此外,对北美的FD-VL- BA和HRASO85两个VLBI站间的相对垂直形变率仍不能肯定,在不同的全球解中,FD-VLBA站的形变率解结果是基本稳定的,而HRASO85站在VTRF2005中的垂直形变率结果为(2.61±3.91) mm/a,与估计的结果符号相反,并且比在VTRF2003中的相应结果大了2.2mm/a,估计误差也大了近7倍。有关的结果还有待采用更新的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内VLBI网跟踪大椭圆轨道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昆明VLBI站经过改造,由上海、乌鲁木齐和昆明站组成的中国VLBI网(CVN)采用统一的MARK4格式编制器和CVN硬盘记录系统,对大椭圆轨道卫星“探测1号”的2圈轨道的共同可视弧段进行了跟踪观测.软件相关处理程序已成功地用于检测卫星遥测信号的干涉条纹和数据相关处理.采用基于条纹幅度的加权最小二乘条纹拟合方法,获得了卫星VLBI观测量及其精度估计,完成了卫星VLBI观测量的3基线闭合误差检验.应用河外射电源校准方法和多频点相位校正信号提取方法,进行了台站钟差和仪器延迟等系统误差改正.经系统差改正后的卫星VLBI观测量序列已用于“探测1号”卫星的轨道确定.  相似文献   

11.
VLBI标准接口是近年来在VLBI技术中诞生的一个新概念,它旨在解决多年来各VLBI数据传输系统不兼容的问题.该文阐述了VLBI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展历史,包括传统的记录/回放系统和新兴的网络数据传输两方面的内容;说明了VLBI标准接口的作用和意义;并分别介绍了VLBI标准接口规范3方面的内容:VLBI标准接口件规范(VSI-H)、VLBI标准接口软件规范(VSI-S)和VLBI标准接口网络规范(VSI-E).  相似文献   

12.
CVN硬盘系统和软件相关处理在e-VLBI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VLBI网(CVN)的e-VLBI技术研究进展.CVN包括上海佘山、乌鲁木齐南山2个固定观测站和云南昆明的流动站,以及上海天文台的2台站硬件相关处理机。2003年上海天文台自行研制了基于PC技术的VLBI数据记录、回放系统,命名为CVN硬盘系统,并成功将其安置于CVN观测站和处理机系统。硬件处理机经过改造后,已能处理来自硬盘和原有磁带系统的数据.从2003年至今,中国VLBI网采用该硬盘系统进行了多次VLBI观测和e-VLBI试验。在CVN硬盘系统基础上,软件相关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得以开展。软件相关处理原型程序已经被用于台站条纹检测、卫星条纹搜索和数据处理中。该软件获得的计算结果被成功用于国内第一个3台站卫星VLBI的延迟和延迟率闭合试验,以及国内首次利用VLBI数据进行的卫星定轨试验。除此之外,该软件还用作硬件处理机的条纹引导器。为适应未来“嫦娥”月球探测工程,CVN将扩展成含有4个观测站和2个相关处理机(硬件、软件)的实时VLBI网。今后,e-VLBI将被应用于月球卫星导航以及测地和天体物理的VLBI观测。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了上海VLBI站自行研制的实验环境监控系统。同时指出,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电网电压等参是影响实验设备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天文台VLBI,SLR和GPS站的归心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新处理了最近几年来利用GPS技术测定上海天文台GPS站坐标的资料,给出了GPS站相对于VLBI,SLR站的基线矢量,并与利用常规方法归心的最新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是到了IGS‘92联测中上海天文台GPS技术解算的SH01站坐标,与VLBI技术解算的结果比较,两者相差小于2.6cm,同时得到GPS技术归心的符精度好于1cm。  相似文献   

15.
VLBI台站监管系统是绕月探测工程VLBI测轨分系统应用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在VLBI观测期间实时监管各测站参试设备运行状况,采集参试设备数据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与存档,当系统出现问题时能立即指出问题所在;另外,还实时提供必要的有关数据给VLBI数据处理中心做相关处理。VLBI台站监管系统在嫦娥探月一期工程实施期间运行稳定、可靠,对VLBI测轨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它仍在探月工程的常规观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正在研发的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最新测试进展。首先介绍了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项目背景。接着介绍了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的设计指标和系统组成。然后介绍了利用VLBI长基线方法测试分析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性能的具体过程,并且通过在VLBI观测中与传统模拟VLBI基带转换器进行了性能对比,得出结论:目前VLBI数字基带转换器在以射电源为信号源的VLBI观测中,射电源流量高时条纹信噪比优于模拟VLBI基带转换器,射电源流量低时条纹信噪比与模拟VLBI基带转换器相当,且数字基带转换器带通特性好于模拟基带转换器。  相似文献   

17.
本推导建立了计算空间VLBI天线面有效截面的数学模型,它将适用于确定空间VLBI站轨道所需的太阳光压、大气阻力、地球反照压等非引力摄动模型中面质比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1986年6月,上海天台首次与日本和美国三个VLBI台站联合组成了洲际VLBI干涉网并取得了干涉实验的成功,第一次精确测定了上海台6米天线与北美大陆的GlicreekK站之间的基线长度,并由5条基线综合分析的结果精确算出上海台与夏威夷的Kauai站之间的距离,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上海台6米天线在全球VLBI坐标系中位置的精度。本介绍了实验的基本情况,着重进行了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计算了日本海的M2,S2,K1和O1等4个主潮波对东亚9个VLBI站的负荷位移参数和重力改正,得到日本VLBI站的径向和水平方向的信移量分别为3-12mm和1-3mm,上海VLBI站和韩国的Daejeon站相应的径向量分别为1mm和3-4mm。估计了上海至日本鹿岛和水Chi站的负荷基线变化分别可达±7.6mm和±28.4mm。此外,日本的水Chi、野边山、鹿儿岛和Usuda站的负荷重力变化分别可达0.8-0.9μGal,它接近于目前绝对重务测定的观测精度(±μGal)。计算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的计算负荷位移之差在目前测地学精度水平下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0.
上海VLBI系统于1988年建成,该系统具有观测设计、观测、相关处理(MK2系统)以及后处理的完备功能,从而在国际VLBI天体物理学研究方面有可能成为为数不多的研究中心之一。本文简要地介绍这个系统,以VLBI天体物理学观测实例来阐述整个系统的工作情况,给出由该系统获得的天体物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