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真三维模型是地质学、三维GIS、科学可视化及工程应用领域共同关心的课题。提出了基于TEN的三维离散数据的构模,详细说明了从离散的三维初始数据点建Delaunay四面体格网的算法和步骤。算例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生成任意形状三维地质体。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层建模与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发华  贺怀建 《岩土力学》2010,31(6):1919-1922
提出了一种新的复杂地层建模方法。该方法先将离散的钻孔数据点分类,而后将不同类的离散数据点用径向基函数进行拟合;所生成的拟合曲面相交、裁剪得到地层的空间范围;由离散的数据点以及拟合插值点生成地层交界面格网,再经过计算机图形处理生成地层模型的三维图形。利用该方法对复杂地层建模,自动化程度较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山西地质》2010,(1):52-53,56
采用了一种基于Kriging算法的三棱柱三维可视化方法对地质体进行了可视化,其基本思想是首先用Kriging算法将空间任意的离散的数据点生成规则的点数据,将点数据划分成多个三棱柱,然后以三棱柱为基本单元进行地质体可视化。本系统是在Visual C++/OpenGL平台上开发而成,具有精度高、交互好的特点,经过实践运行,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由平面三角网格自动生成三维空间四面体单元网格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含水层平面分成三角形单元网格,将每个三角形沿垂直方向对应一个三棱柱,作为最初的三棱柱;依次将每个三棱柱按照潜水面位置和分层信息划分成不同数目的四面体,从而生成三维空间四面体单元网格。剖分结果表明,此方法综合考虑了潜水面的位置和各含水层顶底板的起伏情况,能够简洁地生成层面起伏的空间四面体网格,特别适用于刻画潜水面波动、含水层顶底板起伏和存在透镜体或岩性缺失等含水层结构复杂的情况下,自动地剖分并生成单元信息,为三维计算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球面离散格网模型缺少对月表空间数据表达研究方面的情况,在对正多面体离散格网模型特性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适用于月球的正二十面体六边形月球离散格网模型,并以月球半径为1 737.1 km进行整体剖分,对基础剖分单元六边形孔径为3和4的格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孔径为4的剖分六边形。对实验区进行剖分,层级为14的离散格网能清晰地表达出月球100 m分辨率形态影像数据。  相似文献   

6.
黄岸烁  张宝一 《地质与勘探》2019,55(6):1510-1517
针对根据一系列属性等值线剖面/断面数据进行三维空间插值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基于距离场的三维空间属性插值方法。首先,根据对应属性等值线轮廓生成三维等值面;然后,构建属性等值面的三维距离场;最后,对于空间内任意点属性,根据其两侧等值面的距离场数据进行线性插值求取,从而生成整个三维空间内的属性场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铜矿区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剖面数据,在已知视电阻率等值线剖面的基础上,插值得到三维空间的视电阻率场,可用于揭示地下空间物性分布和预测隐伏矿体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盐腔围岩蠕变模拟中计算网格生成多是理想化的,并没有充分利用真实探测数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计算模型生成方法。借助HalfEdge数据结构,基于研究区域边界、DEM(digital element model,数字高程模型)和钻井数据,构建了研究区域地层三维模型;基于声纳测腔数据构建了盐腔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拓扑检查与修正;将地层三维模型与盐腔三维模型进行三维空间布尔运算,获取盐腔围岩三维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三维空间网格离散,得到盐腔围岩四面体网格单元,即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通过该方法构建的三维计算模型,可以为后期盐腔围岩蠕变数值模拟过程提供有效的计算网格,进而可以为盐腔的建造,尤其是安全合理地利用盐腔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规则四面体的三维离散数据地质建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幸  黄临平 《物探与化探》2008,32(2):192-195
构建真三维模型是地质学、三维GIS、科学可视化及工程应用领域共同关心的课题.笔者提出了基于TEN的三维离散数据的构模,详细说明了从离散的三维初始数据点建Delaunay四面体网格的算法和步骤.算例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生成任意形状三维地质体.  相似文献   

9.
刘振平  贺怀建  李强  朱发华 《岩土力学》2009,30(10):3037-3042
将Python语言作为粘合剂,用wxPython做界面,实现了对Python自带一些计算模块的调用,同时也实现了通过Swig对C以及C++模块的调用。结合VTK以及PyOpenGL两个开源图形库,对复合三维可视化建模系统的建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且以Quad-Edge数据结构为原型,实现了拓扑结构更加紧凑、查询效率更高的一种数据结构模型。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投影面的设置,实现了空间离散点任意投影面的Delaunay三角剖分,并且充分利用此种数据结构的拓扑特性,实现了一种高效地检索任意约束影响域中的三角形、边、以及顶点的算法,最终实现了三角网任意约束的插入。到目前为止,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从DXF、Excel、TXT等文件以及Access和SQL Server数据库中读取相应模型几何数据、信息以及其他数据库相关操作的功能,还实现了空间点的距离反比、Kriging以及3次样条插值、离散点集的Delaunay三角剖分,任意形状约束的插入、两个TIN之间的互相切割等许多三维可视化建模的通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质体和矿体的形态非常复杂,使用长方体网格离散建立正演模型时可能和真实情况有很大差别,因此计算结果可靠性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约束Delaunay网格剖分的方法对地质体进行离散并进行重力建模,在模型边界等复杂区域使用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将三维地质体离散为有限个四面体;并详细推导出针对四面体网格的重力正演公式,实现了基于约束Delaunay网格剖分技术的三维重力数值模拟;最后,针对一个合成数据模型,将计算解与解析解对比。结果表明,细化网格的模拟结果比粗糙网格更好,满足数值模拟的精度要求。将该方法应用到金川矿区实际地质体建模中,根据局部需要,建立各处网格密度不均匀的三维模型,并计算该模型的地表重力场,而后对比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结果表明Delaunay网格建模方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模拟复杂的地质体重力异常。  相似文献   

11.
煤矿安全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近年来煤矿水害时有发生,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表水、老空水、冲积层水和顶板水等各种类型的水害俱全,无论是受水威胁的面积、类型,还是受水害威胁的严重程度,都为世界罕见。瞬变电磁法在煤矿富水性的勘探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结果的解释仍处于二维水平,往往是先在断面图上圈定异常体的范围,再根据相对的位置关系落到平面图上进行解释,因此对于异常体的空间分布描述较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山西某煤矿富水性勘查中瞬变电磁法的实测数据,利用Voxler平台从三维数据的整合、三维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地形校正及白化等关键点进行了研究,绘制了三维视电阻率模型,展示了异常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使成果更为直观、立体,从而更好的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起伏地形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响应具有强烈的影响,因此在CSAMT数据处理解释时需要考虑地形。同时,实际的地下地质情况和地表的地形情况通常比较复杂,地质结构和地形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三维的。在水平地表三维有限差分CSAMT数值模拟算法的基础上,推导了利用地下交错网格采样点处的总磁场计算起伏地形下空气-地下介质分界面处的总电场和总磁场的表达式,从而实现了起伏地形下三维CSAMT数值模拟算法。在算法实现过程中,采用伪δ函数代替麦克斯韦方程中的场源项和直接计算总场的策略,避免了原有的将总场分离成背景场和二次场的策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难以选择合适背景电阻率的问题。为了直接模拟总场,起伏地形下三维CSAMT数值模拟算法给出了新的三维正演方程的边界条件。将模拟水平地表三维异常体和三维山峰地形两个理论模型得到的响应结果与前人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实现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localized responses, such as circumferential stresses, on corrugation and pipe deflections. Also,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corrugation geometry on the overall and localized response of corrugated pipes with refin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the entire soil–pipe interaction system, including corrug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method, the results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two‐dimensional FEM. The soil–pipe modeling techniques of this study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FEM results by Utah State University and analytical results.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based model to predict vertical deflections of buried corrugated pipes was developed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methods and obtain results that are close to the level of accuracy of FEM results. In order to train an ANN, analyses on a large amount of data were executed with various standardized pipe geometries and burial depths regulated by the Korea Highway Corporation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FEM verified in this study. The widely used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was adopted. The ANN‐based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as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tool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with test data and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executed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developed ANN.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质环境中不同断层构造出现交叉、削截等现象而构成的复杂断层网络,本文基于隐函数曲面重建提出了一种三维断层网络隐式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径向基隐函数曲面重建理论为基础,基于地质剖面图中断层轮廓线数据以及断层产状信息隐式构建三维断层面模型;然后使用二叉树结构描述不同断层间的空间拓扑关系构建断层网络模型;最后,考虑断层建模中产状信息估计的不确定性,定义了断层面法向量概率分布模型,采用信息熵指标定量评价断层模型质量。以贵州水银洞金矿床为实例矿床,选定包含多条断层的区域作为试验区,采用该方法构建了实例三维断层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基于隐函数曲面的三维断层网络建模方法能快速构建区域内多条断层的三维断层网络模型和拓扑结构,有助于复杂断层网络快速建模和三维形态分析,为断层构造定量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A modified three‐dimensiona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3D‐DDA) method is derived using four‐noded tetrahedral element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urrent 3D‐DDA algorithm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analysis program for the modified 3D‐DDA method is developed in a C++ environment and its accuracy is illustrated through comparisons with several analytical solutions that are available for selected problems. The predicted solu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using the modified 3D‐DDA approach all show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nalytical results.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emonstrate that the modified 3D‐DDA method with discontinuous modeling capabilities offers a useful computational tool to determine stresses and deformations in practical problems involving fissured elastic media with reasonable accuracy.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肖克炎 《地球学报》2020,41(2):130-134
深部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研究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最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领域。随着地表矿、浅部矿、易识别矿的日益减少,地质找矿工作逐步向第二深度空间发展。深部矿产资源三维预测已成为当前成矿预测研究的重点领域,地质学家们经过长期的持续研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与重要认识。《地球学报》集中在2020年第2期刊发15篇文章作为“深部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评价”专辑,专辑涵盖了三个方向的研究成果:(1)矿产资源三维预测;(2)地质调查与研究;(3)地质、地化数据处理方法等。这些工作主要涉及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两个方面,即预测方法和成矿规律,具体包括深部构造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同位素定年及示踪在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机器学习提取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简要介绍收入本专辑论文的研究工作,对深入研究和认识深部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基于面模型的矿山巷道三维自动建模方法。巷道建模分解为网络建模、断面建模、巷道段建模以及空间交汇几个步骤。对建模过程涉及的各算法进行了分析,基采用C++编程实现整个建模过程,并总结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维层状地质结构下整体迭代射线追踪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在文中对三维任意界面情况下的两点间射线追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从Fermat原理出发,对射线路径上的旅行时,采用一阶Taylor不完全展开等办法,推出了三维情况下计算射线路径的整体迭代算法。并通过模型计算证明了本方法的稳健性以及计算的高精确度和高效率。为三维结构下地震偏移和层析成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射线追踪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字滑坡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王治华 《现代地质》2005,19(2):157-164
“数字滑坡”技术,就是以遥感(RS)和空间定位方法为主,结合其他勘探、试验、调查手段获取数字形式的、与地理坐标配准的滑坡基本信息;并利用GIS技术存贮和管理这些数字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地学原理进行空间分析,研制各类模型,并服务于滑坡调查、监测、研究、滑坡灾害评价、危险预测、灾情评估、滑坡防治等。通过金龙山三维数字模型,卫星监测易贡滑坡、三峡库区重点城镇滑坡及千将坪滑坡等地的遥感调查说明数字滑坡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成矿定量预测强调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的特殊需求,以及定性与定量、二维与三维数据综合分析难等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非均质空间的加权最短距离场算法,既可反映断层破碎带在成矿元素运移过程中的通道作用,亦可回溯出目标体元到源体元的最短路径。应用该方法开展了对红透山铜矿区的三维矿体模型在地表的距离场值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的关联关系分析,发现已知和预测矿体共同的距离场与化探异常有更高的匹配性,间接证明了预测矿体的可靠性。该方法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由矿体导致的地表化探异常,可以为化探、遥感等地表数据与三维地质数据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及关联关系的提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