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采 《四川地震》2004,(1):37-41
对1998年11月19日宁蒗6.2级地震,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和2001年10月27日永胜6.0级地震前后的云南水氡资料异常,用形态对比、二倍标准差等常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M≥6.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都有台站的水氡资料会出现长达1年以上的长期趋势异常;4个月的长、中期异常占异常台站的50%左右;震前3个月内出现的短临异常占异常台站的40%~50%,临震异常在震前几天到1个月之间出现,幅度大,时间短。3次M≥6.0级地震前,水氡异常总的特点是:长、中、短、临异常分别在单台表现突出;异常形态区别明显,异常不连续性特征普遍存在,继承性异常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2.
利用极限时间法对云南省1970年以来Ms≥6.5 11组强地震进行h′值计算,结果显示:11组强震前出现h′值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大幅(平均减幅达28%)突然减小现象,即地震活动出现异常平静的现象,可成为地震预报意见的关键指标;强震前出现8次地震活动增强一平静一主震的发震模式,占73%,出现3次增强一平静一增强(短期内)一主震的发震模式,占23%;h′值量板图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平静和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展现得较为清晰;通过对11组强震进行预测,预测时间约为5个月。  相似文献   

3.
曹建玲  贾晓东  李腊月  畅柳 《地震》2016,36(4):61-75
本文对《中国震例》系列书籍及期刊所记录的华北地区存在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震例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华北地区不同区域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 首都圈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 围绕震中会出现10~30项跨断层形变异常, 其中超过8成异常场地位于距震中100 km范围以外, 有7~8成的异常测项表现为趋势的加速或转折变化, 异常幅度集中在1~3 mm, 在异常发展过程中或者在加速达到峰值后恢复过程中发震。 随着震级的降低, 近场跨断层异常增加, 对于5~6级左右地震, 无论远场近场均会出现2~8项水准异常, 而5级以下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只有1~2项且主要分布在近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大陆1900年以来所有的12次M≥7.7地震前5级地震活动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包括分析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距未来巨大地震的时间间隔, 5级以上地震发震位置和未来巨大地震位置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M≥7.7地震前1年内, 在600 km范围内至少发生1次5级以上地震。 发生的5级地震位置一般在未来M≥7.7地震所在的活动地块同一边或对边。 研究认为, 无论未来M≥7.7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是活跃还是平静状态, 这一现象都存在, 具有普适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6.6级、9月16日库车5.7级地震前“库米什地震窗”均出现异常。为了对该异常指标作出评价,对新疆库米什地震台2008年1月~2017年9月微震观测记录进行普查,分析在S-P≤10s范围内ML≥1.0小震的月频次,定义小震月频次≥54次为“库米什地震窗”的异常标准,统计“库米什地震窗”异常与附近中强地震间的对应关系,并对其进行预测效能评价。结果显示:①“库米什地震窗”分别在精河6.6级、库车5.7级地震前3.3个月、0.5个月出现异常;②“库米什地震窗”2008年以来出现7组异常,分别对应了天山中部地区6次5.5级以上地震,优势发震时间为6个月;③“库米什地震窗”的异常形态表现为高值—低值—发震或高值—发震,异常的对应率为6/7,R值评分为0.45,预测效能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6.
新疆钻孔应变异常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新疆钻孔应变18年的观测期间,发生了6级以上强震17组(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钻孔应变资料在64%强震前记录到了异常变化。其中属于天山和塔里木地块周边的15例强震中,在儿例地震前钻孔应变资料出现了异常,占全部强震的73%。利用钻孔应变资料正确预报的地震数仅4例,占全部强震的23%,占天山及塔里木地块周边地震数的26%。在这些强震中距离台站250km范围以内发生的地震有7例,正确预报的有4例,占57%。  相似文献   

7.
通过普洱6.3、宁蒗6.2级和姚安6.5级3个在省内M≥5级地震平静了10余个月,打破5级平静后发生的M≥6级强震前水汞的异常分析,并着重短临异常研究,结果表明这3次地震前水汞均有中期和短、临异常,中、短、临异常台站数为两头少,中间多。中期异常表现为11%。22%的水汞观测台站震前出现2—10个月的中期异常;短期异常表现为震前2—3个月,平均44%的台站观测到短期异常,最大异常幅度与异常判定线比值在1.3—3.2倍之间:强震前都只有1个台站出现临震异常。短期异常有差异,宁蒗6.2级主震前,短期异常在2次前震前出现,普洱6.3、姚安6.5级地震前,水汞短期异常在打破5级平静的地震前出现,水汞短期异常有活跃、平静的现象。最早出现中期异常的台站相对靠近震中。  相似文献   

8.
对华安汰内井水氡、水电导率测值进行分析,得出各测项对中国台湾Ms≥7强震和福建内陆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特征,结果发现:①去除年动态规律后,水氡测值在中国台湾Ms≥7强震前多表现为高值异常,异常持续时间大多在半年以上,异常结束到发震时间间隔较短;②在2007-2008年发生的8次福建内陆4级地震前,水氡原始日值表现为短临或...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窗口特征及其预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弱震活动资料筛选出3个具有中短期预报效能的地震窗口,分析了Ms≥5.0地震前各个窗口的异常特征,提取出半定量的中短期预报指标.即:在中强地震前80%的异常出现在地震前1~6个月,以中心异常出现时间向后推1~6个月作为预测的发震时间;异常幅度与未来震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对于7级以上大地震,古浪窗的显异常主要对应边界水平剪切走滑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舟曲窗和乌海窗的显异常主要对应活动块体内部挤压逆冲断裂上发生的地震.而5~6级的中等地震没有明显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以2008年以来营海老震区M_L3.5级以上地震为例,对地震前抚顺地区出现异常的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各前兆手段出现的异常特征和持续时间等异常特性。结果显示:营海地区发生23次M_L≥3.5级地震中,有7次地震前抚顺地区的前兆资料有异常显示,且5次地震前抚顺台水管仪北南分量和山龙峪模拟水位同时出现异常。异常均以短临形式出现,通常在震前1~5 d。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叠前深度偏移与常规处理的方法原理对比及实例分析,说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利于求准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利于提高复杂构造和小断层的成像清晰度和精度,该技术在精细速度分析、正确速度—深度模型建立和叠加方法上的优势,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文中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与常规处理剖面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归位准确、断点清楚;②分辨率和信噪比更高;③真实反映地下构造形态;④解决速度陷阱问题,直接、精确给出地质层位深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的资料对青藏高原中部风火山地区下第三系风火山群的变形进行了地壳南北向缩短率估算 ,其值为 >4 1%。缩短时期主要为渐新世末 ,其次为中新世末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爆发了Mw7.0级大地震.震中附近的宽带地震仪记录在1月10—1月12日观测到了显著的“震前扰动”现象.扰动信号的周期为3~10秒.北美大陆的宽带地震仪也记录到了类似的扰动信号.海地大地震“震前扰动”发生期间,加勒比海域及周围海域没有发生任何海洋风暴.海地大地震的“震前扰动”是由某种非台风因素引发的.  相似文献   

14.
15.
The 2013-04-20 Lushan earthquake(seismic magnitude Ms 7.0 according to the 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induced a large number of landslides.In this study,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s are developed by interpreting digital aerial photography data.Seven towns near the epicenter,with an area of about 11.11 km2,were severely affected by the earthquake,and 703 landslides were identified from April 24,2013 aerial photography data over an area of 1.185 km2.About 55.56% of the landslide area was less than 1000 m2,whereas about 3.23 % was more than 10,000 m2.Rock falls and shallow landslides were the most commonly observed types in the study area,and were primarily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Lushan County.Most landslide areas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near river channels and along roads.Five main factors were chosen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s:elevation,slope gradients,fault,geologic unit and river system.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seismal landslides is studied statistically using both landslide point density(LPD),defined as the number of landslides(LS Number)per square kilometer,and landslide area density(LAD),interpreted as the percentage of landslides area affected by earthquake.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LPD and LAD have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five main factors.Most landslides occurred in the gradient range of 40°-50° and an elevation range of 1.0-1.5 km above sea level.Statistical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landslides were mainly formed in soft rocks such as mudstone and sandstone,and concentrated in IX intensity areas.  相似文献   

16.
A model is developed for predicting the settling velocity in suspensions of particles of two different sizes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settling rate of two-size suspensions in various liquids using particles of equal density. In these experiments, the retarding effect of the smaller particles on the settling velocities of the larger ones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model considers Steinour’s fundamental equation and assumes a fixed arrangement of particles and constant velocity in a single-size susp...  相似文献   

17.
石玉燕  颜启  林怀存 《地震研究》2003,26(4):328-331
选取1990~2001年发生在沂沭断裂带中部地区的23次ML2.3~4.0级地震为基础资料,对沂沭断裂带中段及附近地区地震波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Vp=5.83km/s,-↑Vs=3.54km/s。同时,根据反射波走时方程,得出该地区反射波速度Vp11=6.21km/s,Vs11=3.65km/s和平均地壳厚度为37km。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处多雷区的地震及前兆观测台站,公用电网常常引入雷击,据统计(李泰国,2003),对于低压系统,有70%以上的雷电灾害来源于电网及通讯线路的雷电波侵入,这70%中,绝大部分又来自于电网。因此,低压系统的防雷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流行的避雷设备很多,但造价高,且避雷效果没有保证。因此,从电源设计方面来消除雷电波影响一直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东乌珠穆沁旗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爱萍  倪四道  杨晓勇 《地震》2008,28(3):61-68
利用波形反演方法, 研究并确定了2004年3月24日发生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与西乌珠穆沁旗交界处地震的震源机制及深度。 近震波形对震源机制有很好的约束, 而远震体波对于震源深度分辨率很高, 因此综合利用了近震和远震波形数据。 对于近震宽频带波形记录, 用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 利用远震直达P波、 pP波和sP波的到时能较好的确定震源深度。 综合利用近震宽频带波形和远震体波波形记录, 反演得出2004年03月24日地震为逆冲型, 震级为MW5.3。 其两个节面分别为: 节面I的走向、 倾角、 滑动角分别为147°、 22°、 87°, 节面Ⅱ的走向、 倾角、 滑动角分别为 330°、 68°、 91°; 震源深度为(12±2) km, 是一个典型的浅源上地壳地震。 与前震序列对比, 节面Ⅰ是可能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0.
对强夯法施工引起的振动效应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因素的估计,为强夯施工方案设计提供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