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黄土在我国西北分布广,厚度大,堆积基本连续和完整,因而中国黄土一直为中外地质学家所重视。多年来不少学者对中国黄土的地层、年代、物质成分和结构等方面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但是,这些研究均未涉及黄土中氨基酸的问题。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沉积物中氨基酸的含量、种类、外消旋等与所含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及母质层的形成环境和成岩作用有关,为此,本文首次尝试对黄土中的氨基酸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通过对黄土中氨基酸的分布规律和变化,探索氨基酸在黄土沉积环境、古气候及古生物作用等方面的可能的地球化学含义。  相似文献   

2.
王学军  陈静生 《地球化学》1994,23(C00):124-133
对我国东部平原土壤微量元素共生组合特征及含量预测的研究表明,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之间、亲铜元素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采用Logistic生长曲线处理的结果表明,在我国华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可对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而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只能得出大致的含量估计。  相似文献   

3.
兖州矿区山西组 3煤层中微量元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兖州矿区山西组3煤层21个样品中全硫、硫化物硫、有机硫和具有环境意义的微量元素Cu、Pb、Zn、As、U、Th含量的测试,分析了微量元素在研究区煤层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形成原因,并发现煤层中所选的微量元素、硫化物琉及全硫在煤层顶、底或煤层夹矸样品中含量相对较高。微量元素与硫化物硫、全硫的相关系数表明,所研究的微量元素与硫化物硫和全硫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研究区3煤层中全硫的含量取决于硫化物硫的含量。同时还研究了原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灰产率的关系,并将研究区微量元素同世界和中国同类煤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煤中微量元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煤炭开采、运输、洗选、淋溶(滤)、燃烧等其它加工利用过程中,煤中的微量元素要发生迁移、析出,并入侵到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环境中,最终影响人类生存和生活环境。煤中微量元素十分重要,是因为它们与环境问题、动、植物及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在研究微量元素时必须考虑微量元素的性质及毒性,它们主要依靠其含量、种类、存在形式、pH值、氧化-还原条件及其它因素。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发现、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成因机理及微量元素的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历史、现状,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指出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加强微量元素环境学方面的研究是今后煤中微量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同气候带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兰州黄土和下蜀黄土中粘土矿物的X衍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不同纬度和气候带的五个黄土剖面(点)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与古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从西北到东南,随着纬度的逐渐降低,黄土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绿泥石含量的逐渐减少和蛭石含量的逐渐增多。位于温带半干旱区的兰州黄土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要粘土矿物,而位于亚热带湿润区的大港下蜀黄土则以伊利石和蛭石为主要粘土矿物。黄土中含有较多量的绿泥石可作为黄土母质堆积后干冷气候和微弱风化的标志,而蛭石和蛭石/绿泥石混层矿物含量的增加指示了风化强度的增强。因此,黄土粘土矿物组合特征不仅反映物源区古环境信息,而且指示了黄土堆积期后的生物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着典型黄土沉积,对气候变化有着敏感的响应。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型表土、黄土、古土壤以及砂样,进行系统的常量、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高原东部黄土常量元素氧化物主要为SiO2、Al2O3、Fe2O3和CaO,黄土中SiO2和CaO含量差别较大;Rb、Sr、Ba、Zr、V含量占了微量元素含量的大部分,表土、黄土、古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一。与高原东部的风沙沉积、黄土高原黄土、河西走廊黄土的对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组分的常量元素之间的比值(SiO2/Al2O3、TiO2/Al2O3)、常量与微量元素之间的比值(Zr/Al、Zr/Ti)、常量元素三角图(Ca-Mg-K、Ca-Mg-Na)等与其他地区黄土有明显差异,而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与高原表土沉积物及河流砂、风成砂样品比较接近。这些异同点指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的物源不同;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于青藏高原内部,高原内部的河流沉积物、冰碛物等粉尘物质可能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7.
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是饮用高氟水所致。它是西北黄土地区主要的地方病之一, 它的形成、分布与作为含水介质的黄土有较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研究, 黄土中含有云母、电气石、角闪石类及磷灰石等多种含氟矿物。分析资料表明, 黄土含有较高的氟, 如洛川黄土全溶氟含量160-404ppm, 其中古土壤层含量较高。笔者认为黄土层地下水的含戴量与含水介质有关, 但直接影响地下水中含氟量的不是黄土的全氟量, 而是它的活性氟使水浸溶液中含氟。由于黄土的形成和分布地区的地球化学环境的不同, 则氟在黄土中存在的状态和被水释出的强度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它向水中迁移的数量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8.
铅锌矿床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富集机制及对矿床成因指示是当前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铅锌矿床微量元素富集及关键测试技术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①富集微量元素的铅锌矿床不仅分布于古陆边缘,造山带也是有利的构造背景;②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所富集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元素组合、含量及比值可以指示矿床成因;③微量元素以类质同象、固熔体、微细矿物包裹体形式甚至是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于闪锌矿和方铅矿中,富集过程受扩散速率、结晶温度、氧化还原条件、硫逸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等物理化学条件控制;④硫化物LA-ICP-MS微区分析能精确测定硫化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了解其赋存状态,可为铅锌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微观证据。最后指出微量元素研究过程中要加强LA-ICP-MS原位微区测试技术的应用,并与宏观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成煤期多並以多煤层沉积为特点。因此,加强煤中微量元素的找矿及成矿规律的研究,无论对煤的综合利用和提高成煤理论以指导今后找煤及煤田地质勘探工作,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任务是:(1)搞清煤中所含伴生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综合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了解煤中伴生元素的成矿条件及赋存特征。(2)通过对煤中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沉积条件的研究,为恢复成煤期古地理环境提供这方面的佐证。(3)通过研究微量元素和矿物的种类、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煤层对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楠  计博勋 《吉林地质》2012,31(2):137-142
天然状态下存在大量的非饱和黄土。因此,非饱和黄土中存在的基质吸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抗剪强度。本次研究的非饱和黄土土样采自中国兰州市,用以展开室内试验,探讨黄土中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其脱离含水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结构性、矿物成分以及可溶盐含量是控制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变化的最重要的三个影响因素。其中,残余含水量和土样密度有相反的相互关系。土样中存在大量的蒙脱石和伊利石的互层(I/S),以及土样中存在的可溶盐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基质吸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传统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重点对象是矿石矿物及矿物包裹体;主要研究内容是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组合特征,成矿温度,H、O、S、Pb同位素组成等,它们为探讨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许多微量元素在成矿作用中的活动性以及其含量甚微,难以准确测定,而使其失去  相似文献   

12.
池红杏 《地下水》2011,(6):136-138
以洛川苹果园与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和土壤剖面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差异显著。苹果园表层土壤中Mn、Zn、Cu、As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农田,微量元素的分异类型在苹果园和农田土壤中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苹果园与农田土壤剖面中,各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因元素种类而异。  相似文献   

13.
岩浆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微量元素丰度公式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微量元素丰度研究在国內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在攀西地区米易白马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及相邻玄武岩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岩浆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微量元素丰度所遵守的通式,即分离结晶成因岩浆岩微量元素丰度互呈幂函数关系。并讨论了两种元素含量关系的几种基本形式。人们能够以此定性和定量地探索一系列有关岩石成因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丰度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根据现有的资料,得出中国不同地区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值。由于分析样品分布不均和采用的测试方法各不相同,本文的数据还不能准确地代表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平均丰度值。另外,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和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煤层煤中微量元素丰度差异很大,必须从元素的资源化利用及其环境效应方面来分析元素的丰度。含量异常的元素要特别加强研究。进一步的测试和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地质成因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是我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同时也是受海水入侵影响非常大的沿海地区。以深圳市宝安区为典型研究区.开展了钻孔施工及地下水样采集工作,并测试了水样的微量元素含量和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水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特征对海水入侵以及地下水起源的指示意义,发现Br,B,Li,Sr等微量元素和δD及δ^18O可用于有效指示海水入侵的发生,并分辨地下水的不同起源,可为区内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准格尔串草圪旦5号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观测煤中矿物组成及形态特征,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orphological feature(ICP-MS)方法测定煤中多种微量元素含量,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微量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5号煤中Be、F、U、Hg元素相对富集,含量高于研究区6号煤及华北煤中含量水平。5号煤中F、Se无机亲和性强,Be、As、U为亲有机元素;Hg与硫含量显著正相关。元素在煤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无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为主要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煤或煤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在水等条件作用下发生变化,并从其中析出随水体进入土壤环境中,在土壤环境中发生迁移和富集,其迁移的能力受土壤环境的制约,本文通过对煤的淋溶实验,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迁移的能力,根据对煤矸石堆周转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含量变化,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富集能力及煤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为正确评价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兖州矿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淋滤作用及析出含量为例,分析了微量元素在洗选过程和淋滤作用下的分布、迁移规律等地球化学行为。在用不同的pH值酸性溶液作淋滤实验时发现,pH值对微量元素的析出影响很大。研究还发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量随着距矸石堆距离的增加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伊犁塔克尔莫乎尔沙漠腹地,选择可克达拉剖面(TKP)进行光释光(OSL)测年、微量元素含量测定,通过不同化学性质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以及元素比值的相关分析与因子分析,探讨微量元素迁移的气候环境意义,结合粒度参数和碳酸盐含量变化特点,重建了研究区3.71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序列.结果表明:晚全新世以来研究区古气候...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中国南极科考21~27航次期间获取的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Co、Al、Fe、Mn的含量,分析了普里兹湾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结合沉积物粒度分布、生物硅含量,并利用富集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微量元素的物源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普里兹湾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南大洋其他海域具有很好的可比性。Cu、Zn、Cr、Co、Fe、Mn含量在陆坡深海区明显高于冰架边缘区和陆架区;Al、Pb含量在冰架边缘区较高;而Cd含量在陆架区相对较高。人类活动对普里兹湾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没有明显的影响,南极大陆岩石风化产物和海洋生物源性沉降是其主要来源。冰架边缘区及陆架破折处P2-9站位的微量元素主要为岩源性输入。陆架区、陆坡深海区的微量元素Cu、Zn、Cr、Co、Fe、Mn明显受到生源性物质输入的影响。而普里兹湾沉积物中Cd则主要来源于硅藻的吸收利用及硅质软泥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