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亭—陇县地区志丹群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9科、29属(亚属),206种(亚种)和16未定种。其中新亚属1个,新种(亚种)162个。依据介形类化石在剖面上的垂直演化规律划分出4个不同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并就各组合的特点、地层时代、生物地理区的意义以及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这不仅是志丹群研究上的一次重要进展,而且对我国陆相早白垩世介形类动物群及其地层、古地理、生物区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华亭一陇县地区志丹群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9科、29属(亚属),206种(亚种)和16未定种。其中新亚属1个,新种(亚种)162个。依据介形类化石在剖面上的垂直演化规律划分出4个不同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并就各组合的特点、地层时代、生物地理区的意义以及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这不仅是志丹群研究上的一次重要进展,而且对我国陆相早白垩世介形类动物群及其地层、古地理、生物区等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985年,我们在荥阳县崔庙区的钻孔岩心中,找到了大量介形类,特别是其中有浮游介形类化石。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壳饰、壳形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层位12种壳饰类型与9种壳形类型的介形类可能生活的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刺状壳饰的介形类生活的最佳环境为深湖—半深湖相环境;瘤状壳饰的介形类适宜生活于水质清、矿化度较高、pH值也较高的浅湖—半深湖相环境;深蜂孔、饰边、长瘤或隆脊壳饰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浅蜂孔、网状、细纹、细脊壳饰的介形类主要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三角形、长方形壳形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低梯形、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部分种类生活的环境为深湖相环境,另外一些种类生活于半深湖—浅湖相环境;高梯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适宜的环境为浅湖相环境;椭圆形壳形的介形类基本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肾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生活于浅湖—半深湖相环境。青山口组一段的介形类群以适应深湖—半深湖相的具饰边壳饰、低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为主;青山口组二、三段介形类的壳饰与壳形类型虽然丰富多样,但与湖泊沉积环境变化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姚家组介形类的壳饰均以适应浅水相环境的浅蜂孔、细脊壳饰为主,壳形以椭圆形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后期随着湖泊水深增大,出现了少量反映较深水相环境的深蜂孔壳饰与三角形和长方形壳形类型;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的壳饰类型较少,以深蜂孔与浅蜂孔类型为主,壳形类型相对较多,椭圆形、长肾形、长方形、三角形、低梯形类型均有一定含量。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 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 2~6. 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 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 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 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 2~7. 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 9~7. 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 4~7. 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 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 水均衡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6.
彭金兰 《第四纪研究》2000,20(3):296-296
介形类在湖泊沉积环境研究中作为有效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较长期以来,习惯用介形类属种组成和变化来反映不同的环境。事实上,一些普生种、广域种对环境变化并不一定很敏感,但在数量上有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环境变化不易作出准确的判识。另外,对于一些区域性或地方性的属种由于生境知识知之甚少,很难确切说明它们的环境意义。而对一些新属种就更难以获得相应的环境信息。加之第四纪介形类演化时限较短,属种组成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小。因此,沿用原来介形类的研究方法,很难适应当前高分辨率定量分析湖泊环境变化的要求。作者最近完成云南鹤庆盆地HQ钻孔42.85m长岩芯柱的介形类分析,这是至今国内分辨率最高(200a/样)的介形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嫩江组一段介形类壳饰?壳形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层位12 种壳饰类型与9 种壳形类型的介形类可能生活的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刺状壳饰的介形类生活的最佳环境为深湖—半深湖相环境;瘤状壳饰的介形类适宜生活于水质清?矿化度较高?pH值也较高的浅湖—半深湖相环境;深蜂孔?饰边?长瘤或隆脊壳饰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浅蜂孔?网状?细纹?细脊壳饰的介形类主要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三角形?长方形壳形的介形类生活于深湖—半深湖相环境;低梯形?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部分种类生活的环境为深湖相环境,另外一些种类生活于半深湖—浅湖相环境;高梯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适宜的环境为浅湖相环境;椭圆形壳形的介形类基本生活于滨浅湖相环境;肾形壳形的介形类一般生活于浅湖—半深湖相环境?青山口组一段的介形类群以适应深湖—半深湖相的具饰边壳饰?低五边形壳形的介形类为主;青山口组二?三段介形类的壳饰与壳形类型虽然丰富多样,但与湖泊沉积环境变化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姚家组介形类的壳饰均以适应浅水相环境的浅蜂孔?细脊壳饰为主,壳形以椭圆形占绝对优势为特征,后期随着湖泊水深增大,出现了少量反映较深水相环境的深蜂孔壳饰与三角形和长方形壳形类型;嫩江组一段介形类的壳饰类型较少,以深蜂孔与浅蜂孔类型为主,壳形类型相对较多,椭圆形?长肾形?长方形?三角形?低梯形类型均有一定含量?  相似文献   

8.
湖泊沉积介形类丰度、分异度是环境的敏感指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形类在湖泊沉积环境研究中作为有效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较长期以来,习惯用介形类属种组成和变化来反映不同的环境。事实上,一些普生种、广域种对环境变化并不一定很敏感,但在数量上有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环境变化不易作出准确的判识。另外,对于一些区域性或地方性的属种由于生境知识知之甚少,很难确切说明它们的环境意义。而对一些新属种就更难以获得相应的环境信息。加之第四纪介形类演化时限较短,属种组成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小。因此,沿用原来介形类的研究方法,很难适应当前高分辨率定量分析湖泊环境变化的要求。作者最近完成…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西藏南部札达盆地新生代沉积地层中获得了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两个介形类组合带:(1)Ilyocypris bradyi-Cyclocypris orum-Leucocythere dorsotuberosa组合带;(2)Leucocytherella-Candoniella zadaensis-Leucocythere mirabilis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类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类组合对比研究,将札达盆地托林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最晚期。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介形类群落:Candona-Candoniella群落;Ilyocypris-Cyclocypris群落;Leucocythere-Candona群落;Ilyocypris-Leucocythere群落;Leucocythere-Leucocytherella-Candona群落;Leucocythere mirabilis-Candona群落和Ilyocypris-Leucocytherella群落。通过对介形类群落详细...  相似文献   

10.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地层出露较完整,沉积序列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但一直以来对祁家沟组的时代多有争论,且介形类研究薄弱。笔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祁家沟剖面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中鉴定出的介形类共计11属19种,并系统研究了这些介形类的组合面貌、地层分布,探讨了其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结果表明: (1)根据介形类的组合面貌推断,祁家沟剖面祁家沟组的时代应为晚石炭亚纪莫斯科期—卡西莫夫期; (2)祁家沟组介形类生态类型属于古足目类和光滑速足目类的混合集群,符合构造活动区域的介形类OA1-OA3组合特征; (3)根据介形类的生态组合变化以及沉积学的证据,推断祁家沟剖面祁家沟组整体为滨、浅海沉积,存在海退序列; (4)祁家沟组介形类面貌与同时期的塔里木、准噶尔、中天山以及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等产出的介形类最为相近,与北美、西欧和华北等板块的介形类也较为相似,表明晚石炭亚纪准噶尔、塔里木等块体聚集,并且距离劳俄大陆较近,所以其可与欧洲、北美板块的介形类进行属种交流。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祁家沟组的化石材料,也对探索古亚洲洋演化特征和区域矿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形类简况:1.介形类有现代还活着的,叫介形虫。还有保存为化石的。介形类生活的时代很长,从寒武纪到现代。介形类个体小,除古生代有大到几厘米的以外,一般只有零点几~几毫米。肉眼看来,介形类化石一般有半个芝麻粒大小,有少数大一点的,象绿豆粒大小。介形类有左右两壳,肉体位于其间。介形虫肉体分节,因此,在分类学上,介形类属韦肢动物门,甲壳纲,介形目(亚纲)。介形虫虽小,其肉体构造复杂,分化清楚,头部和躯干部分开,眼、脑、触角、大腭、小腭、足肢、心脏、口、食道、胃肠、肛门齐全。2.介形虫是水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现代海洋、湖 泊、沼泽、海 湾、水 塘、河流、溪水、泉水、污水坑中都有,甚至少数可以生活在地下水或硫磺泉中。其生活方式是游泳或底栖(爬行或钻穴),喜群生。介形虫的食料是腐烂的动植物、藻类、水草等。同时又是鱼类等的食料。介形虫脱壳生长,一个个体的生长发育史中脱壳7一9次,因此保存化石数量多。介形类化石与瓣鳃类、腹足类、头足类、鱼鳞、有孔虫、轮藻等共生。3.保存为化石的部分是介形类的壳。壳质为几丁质、钙质所组成。内、外几丁质层甚薄,不易保存,只有钙质层能够保存成为化石。壳体构造比较复杂,分表层、内层,包括壳面装饰、饺合构造、肌痕、边缘毛细管带等。4.介形类属微体古生物范畴。是生物地层工作的手段之一。微体古生物学是一个人为的名称,因个体微小而得名。一般需要凭借显微镜进行观察。微体古生物包括内容很多,如有孔虫、介形虫、苔藓虫、牙形虫、抱粉、轮藻以及大化石的碎片等。介形类只是微体古生物中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流域生物、化学风化对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岱海近500年沉积物的孢粉,介形类和地球化学记录表现了流域生物,化学风化对全球性小冰期气候波动明显而快速的响应,孢粉量的下降,化学风化强度的减弱(高Rb/Sr比值)以及意外湖花介(Limnocythere inopinata)的繁盛反映了小冰期最盛期岱海地区以干旱为特征的气候环境及其造成的高矿化度湖水,其中,介形类丰度及种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最迅速,植被生长的调节则要缓慢一些,内陆湖泊流域植被的衰弱与干旱环境下化学风化强度的减弱以及风尘作用的加强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3.
湖南邵东下石炭统刘家塘组产丰富的介形类化石,计有18属35种(包括6新种),它们绝大多数可与国内外下石炭统介形类对比,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刘家塘组介形类明显地可分成上、下两个不同组合。本文仅描述了刘家塘组介形类6属7种(包括6新种)。  相似文献   

14.
安徽区调队三分队1984~1987年在安徽无为地区进行1:5万区调时,于无为县祈雨山上三叠统拉犁尖组中发现丰富的介形类、双壳类以及较多的植物、叶肢介化石。这批化石的发现对于了解下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介形、双壳类的面貌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澄清拉犁尖组的地质时代、沉积环境提供了较充分的动物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依其属种组成及埋葬学特征可区分为河流、滨湖沼泽、浅湖(0~12m)、半深湖(12~25m)和深湖(>25m)等多种组合。湖相介形类化石组合始见于始新世中期沉积的下干柴沟组下段上部,它们既不同于淡水湖介形类,也不同于湖介形类,而是典型的陆源半咸水—咸水湖介形类动物群;该组合的首次出现,是本区古近纪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湖侵的标志。介形类动物群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中的纵向横向分布表明,在中、晚始新世(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下段沉积期)发生规模最大的湖侵,渐新世(上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期)的湖区虽仍继续向东扩大,但水体明显变浅,标志着湖侵已接近尾声。这一湖侵与邻区塔里木盆地西南始于古新世而结束于始新世末至渐新世初的古近纪海侵相比,发育时期大不相同,在起源上两者间应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贝壳堤剖面记录了约39.7~17.514CkaB.P.期间古湖泊高湖面扩张、收缩的演化历史。剖面中丰富的介形类,皆为我国东部山间盆地~平原区系与西部高原区系常见种。依据青海地区现代介形类分布调查,可知研究剖面高湖面发育期为淡水湖,其中高分异度介形类组合代表近静水的浅湖环境,单种或近单种土星介大量出现层位指示缓流水环境,大量原生双壳类共生可能指示静水、较深水环境。据地层中介形类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组合-沉积环境带,分别为:①少量湖沼种出现(积水洼地形成带)——湖泊前期,②单种缓流水种连续出现(湖泊初始形成带)——高湖面初始形成期,③高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富集(浅水大湖带)——高湖面水深加大期,④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深湖带)——高湖面最盛期,⑤中分异度组合、介形类少量出现、双壳类连续富集(湖泊变浅带)——高湖面略下降期,⑥缓流水介形类繁盛、双壳类多少不等(湖泊水位下降带)——古湖泊退缩期和⑦介形类稀少带——古湖泊快速消亡期。贝壳堤剖面所见双壳类在现代介形类调查区域没有发现,它们在地层中的出现,进一步指示大体相当MIS3阶段时期柴达木盆地比现代更温暖的气候背景,降水条件好于现代。  相似文献   

17.
甘肃环县车道坡的车道组中-上部紫红色、砖红色薄层-中层泥质灰岩内发现了介形类化石,计8属12种,其中4新属8新种。环县车道组中的介形类化石。除Primitia symmetrica在我国浙江中奥陶统砚瓦山组发现过外,余均系首次在我国发现,其中的一些老属种均产于北美中奥陶统,与新属种相近似的一些属种也是北美奥陶纪或早志留世常见的类型。结合共生的头足类、三叶虫等化石的已知产出层位,笔者认为含介形类化石岩层时代为中奥陶世,与浙江的砚瓦山组、湖北的宝塔组等地层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8.
介形类化石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古湖泊和古海洋的研究、古环境的重建以及海底石油资源的勘探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识别化石颗粒的方法费时费力,准确率也有待提高.鉴于介形类化石颗粒的类别具有科、属、种的层次结构,种类数量庞大,所以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层次化识别方法.首先进行目标检测,实现介形类化石的定位与属类划分;之后在目...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白垩纪半咸水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我国除西藏、新疆、台湾以外的白垩纪红层看作是单纯的陆相沉积。就在前几年,当笔者在这类地层中发现了少量与海水有关的介形类时,也没敢定作海相或半咸水相类型,而依旧套用淡水类型名称。直到近年,感到不少介形类似乎都与海水有联系时,我们才开始在这些地层中寻找有孔虫化石。1978年3月,我们在四川盆地四个地方的上白垩统灌口组的介形类分析样品中找到了大量的有孔虫化石,及与之共生的丰富的半咸水介形类。后来,在其他  相似文献   

20.
王易农  程淑薇 《地质论评》1999,45(5):498-503
本文记了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早二叠世介形类化石,化石采自柯坪县丘达依萨依剖面萨热哲依组,共计9属15种,其中10新种,并建立了Roundyella-Healdia-Sulcella-Bair-dia介形类组合,此组合明显不同于以Bairdia为主的中国南方早二叠世介形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