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东生  朱海之 《地质科学》1959,2(6):178-181
三门系,是我国第四纪的地层之一。三门系的命名是根据在河南三门峽所看到的剖面而起的。最初正式应用三門系見于1923年出版的“中国北部之新生界”一书,到現在已有36年的历史了。許多年来不少人对三門系的地层、动植物化石、沉积和其遭受的新构造运动等都做过研究。可是关于三門系的时代,三门系的上、下界限,以及三門系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等問題却随着时代的前进,特别是自建国以来在生产建設中大量地貭工作的开展及許多新資料的陸續发現。  相似文献   

2.
<正> 如何科学地对地层进行分类是地层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岩石地层、层序地层、年代地层构成的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见表1。  相似文献   

3.
《地层学杂志》2012,(3):578
<正>为总结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在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进一步研究和推进我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的新发展,并及时进行全国地层委员会的换届工作,经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决定于2013年上半年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主  相似文献   

4.
应用钻井、测井、古生物及地震资料,对埕岛地区中生代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中生代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坊子组、三台组、蒙阴组和西洼组,其中坊子组和三台组细分为上、下两段;受控于断层活动,除埕岛低凸起上缺失中生代地层外,其余地带均发育;坊子组、蒙阴组地层分布较为稳定,厚度变化较小,三台组、西洼组在横向分布不稳定,局部地层缺失;中生代地层接触关系复杂,除发育顶底两个不整合面以外,在三台组与坊子组、蒙阴组与三台组及西洼组与蒙阴组之间至少发育了2个地层不整合。  相似文献   

5.
侯德封 《地质科学》1959,2(6):161-165
研究地层的方法和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生物演化和生物羣的发展阶段来划分地层的先后順序;第二、利用岩相建造和岩石性质来說明地层形成条件和存在规律;第三、利用元素活动与集結来說明地层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規律。也就是从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和地层的地球化学三个方面来研究地层,其目的是在于解决地层的时代、地层的岩性規律和地层的元素分布規律,从而了解自然并开闢利用自然及尋找資源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汤原断陷第三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主要从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和地球物理地层学三个方面,对汤原断陷近几年来地层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简要论述,建立了19个化石组合、亚组合,认为本区存在古新统和上新统;获得了11个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在地层倾角测井上识别出了4种沉积相变化模式;完善了本区第三系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7.
《地层学杂志》2012,(2):551
<正>(第1号)各有关研究所和院校、各省地勘局及地调院:自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获得一大批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的新成果;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中建立的102个阶有59个阶经过近10年的系统研究,成熟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川北—陕南地区奥陶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洪荣 《地球学报》1988,10(1):201-201
<正> 四川广元及邻区陕西宁强一带奥陶纪地层发育,在地层区划上属于杨子区的最西北缘,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间的过渡带。该区奥陶系研究较早,虽然地层层序和一些大化石序列业已建立,但是不少地层问题的争议一直留存至今,例如宝塔组、西梁寺组时代归属等;另外对该地区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基本尚属空白。 最近笔者在广元三磊坝、谭家沟;陕西宁强赵家坝和双河口等地对奥陶系及其所含牙形石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获得不少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研究基础上,作者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沉积微相分析,对柯坪地区中下奥陶统露头碳酸盐岩进行了层序地层解剖。研究区共识别出二种界面类型 (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和淹没层序不整合界面 )、三种准层序组构特征 (潮坪、浅滩和滩下陆棚 )和两种主要类型的体系域构成 (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 ),在此基础上把该套碳酸盐岩划分为 7个三级层序,其中Sq1~ 2对应于蓬莱坝组地层、Sq3~ 6对应于鹰山组地层和Sq7对应于大湾沟组地层。Sq1~ 2三级层序由潮坪旋回的藻纹层白云岩、细粉晶白云岩和灰岩组成;Sq3~ 4三级层序由潮坪旋回的藻纹层灰岩和颗粒灰岩组成;Sq5~ 6三级层序由潮下浅滩相旋回的颗粒灰岩组成;Sq7三级层序由滩下陆棚环境藻灰岩和泥质瘤状灰岩组成  相似文献   

10.
在广东丰顺-大埔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对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理清了地层层序;采用火山岩性岩相-火山构造-岩石地层三重填图法,查明了火山岩性岩相、火山机构分布特征,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按"岩性+时代"的表达方式对侵入体进行填图单元的划分,解体了复式岩体,研究了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岩时代;对区内构造形迹进行调查研究,查明了区内褶皱构造和脆性断裂的变形特征,识别出梅县地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体系;获取大量的同位素年龄值,精确的厘定了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通过综合研究,圈定了成矿靶区和找矿远景区,归纳了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1.
全国地层委员会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协调组织。1999年是“全国地层委员会”成立40周年,自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召开以来已过去了20个年头,广大地质工作者热切盼望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将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将总结交流、讨论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地层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果及存在问题;讨论拟定21世纪我国地层工作的战略目标与任务;讨论新修订的《中国地层指南及说明书》;产生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会议将组织对三峡剖面、冀北辽西中生代地层和蓟县元古界剖面进行地质…  相似文献   

12.
大地構造学的研究,是在綜合已有地質資料的基础上,从發生学或历史地质学的观点出發,借助于地层及岩相的分析,來研究大地構造的發育与演化,划分地壳运动的旋迴,探討地台和地槽的演变与岩浆活动的过程,借以了解矿床生成与分布的規律;它是緊密结合生产实践的一門科学。关于中國的大地構造問題,我國地质学家已發表过不少的文章,特别在解放后,由于苏联先進地質科学的启发与苏联專家具体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地层水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地层水离子浓度、矿化度、离子组合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揭示其类型、演化过程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水以Cl、( Na++ K+)离子为主,SO42-及Ca2+离子次之,具较高矿化度;地层水为盐水和卤水,主要为CaCl2型和Na2SO4型;Piper三线图解表明,未发生淡水混入作用,整体为交替停滞的缺氧还原环境。研究区延安组地层水矿化度高、离子浓度组合特征反映地层具较强的还原环境,有利于油藏保存;为原生沉积水,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了蒸发浓缩作用、水—岩作用及生物作用的共同影响;地层水分布受前侏罗纪古地貌的影响较强,不同古地貌单元地层水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侯德封 《地质科学》1959,2(3):68-71
为什么提出这个問題 地层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生物演化和生物羣发展阶段来划分地层的先后順序;第二,利用岩系建造和岩石物理性質說明地层形成特征在大地構造发展条件下的规律;第三,利用元素的活动与集結說明地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發展。由以上这三个方面,即从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岩石和岩系的物理性質特征)和地球化学地层学。  相似文献   

15.
在粤东梅州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划分和对比研究,理清了地层层序;将“兴梅混合岩田”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采用双重填图法,查明了火山岩相、火山机构分布特征,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对侵入岩进行重新划分和研究,首次将永和北.三枫侵入体解体为超基性、中性和中酸性侵入岩;对构造形迹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惠民凹陷普遍存在异常低压现象,低压发育层段为沙河街组二段、三段,且集中分布在中央隆起带周边。前人对异常低压成因研究尚存在于定性描述阶段,应用295口井试油实测地层压力数据,分析了惠民凹陷地层压力纵向、平面分布特征;从引起异常低压主要因素入手,定量分析了抬升地层剥蚀、地层温度降低、蚀变耗水作用、蚀变矿物体积变化对地层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剥蚀孔隙反弹引起地层压力降低0516 MPa;地温下降造成地层压力降低202~373 MPa;蚀变耗水引起地层压力降低864 MPa;蚀变矿物体积变化使得地层压力降低436 MPa;成藏期烃类充注,地层压力增加量小于32 MPa。以上各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中央隆起带压力演化呈现降压-增压-降压的旋回性,并最终形成现今压力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郭建磊 《物探与化探》2022,(2):362-372+382
多数地层和裂隙积水区的电导率具有各向异性特性,地层的各向异性对瞬变电磁观测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水平分量特征更加明显。为研究轴向各向异性地层的瞬变电磁三分量响应特征,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引入电导率张量构建控制方程,实现电导率轴向各向异性三维瞬变电磁三分量正演。通过与各向同性半空间模型和各向异性半空间模型的一维解析结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建立各向异性半空间模型、层状模型、含水体模型并计算其回线源瞬变电磁三分量磁场响应。结果表明:水平方向电导率各向异性对三分量磁场响应均产生较大影响,其中x轴各向异性对?By/?t分量响应的影响大于?Bx/?t,y轴各向异性对?Bx/?t分量响应的影响大于?By/?t,z轴各向异性对三分量磁场响应几乎没有影响;浅部地层的电导率各向异性对三分量磁场响应的影响占主导成分;当采集点在x方向距异常体中心小于y方向时,x轴各向异性对三分量响应影响程度大于y轴各向异性,反之亦然。基于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各向异性地层条件下瞬变电磁三分量处理解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及中国地层学可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鸿祯 《地层学杂志》2006,30(2):97-102
对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地层分类、国际地层表的建立、全球地层标准剖面及剖面点进行了讨论。在各种地层分类体系中,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是分类中的主体,其他系统都居于补充或从属的地位。国际地层表是地质学的基本文件和地学研究的主要参照,其建立的基础应是地史上关键性地质事件的记录,其方法应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划分的建立标准应是一致的。国际地层委员会制订的GSSP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所定点位不够稳定,点位以外无法对比,在实践上和认知上都有不足。可考虑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寻觅接近等时的物理界面取代剖面点作为地层界面。在中国地层研究方面,以三次全国地层会议为准,分阶段概括论述了半世纪以来做出的主要成果。对今后中国地层研究的可能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应从系统论、整体观和复杂性观点的高度开展多学科的融合,共同解决地层的时空关系和划分对比等复杂问题;应当扩大服务面和扩展研究面,着重开展以古环境和古气候为中心的地层研究,协助解决与经济建设中的资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有关的地质课题;制订2008年后的中、长期规划,改进GSSP程序,持续完善《国际地层表》这一永恒任务;开展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层学研究,建立融合及协调多种分支学科的综合地层学;扩大地层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服务,使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以实际沉积地层中抽象出来的砂泥岩地层概念模型为研究对象, 在盆地构造力学、岩石力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应力场数值模拟法研究分析砂泥岩地层中的纵向地应力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水平主应力在砂泥岩的分界面发生突变, 变化程度主要与两侧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异相关, 也与区域构造应力有一定关联; 杨氏模量对最大水平主应力影响程度大于对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影响, 泊松比对地层最小水平主应力影响程度大于对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影响。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对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影响, 在伸展应力状态下前者影响相对较小, 走滑应力状态下, 影响程度基本相同, 挤压应力状态下, 前者影响程度相对较大; 而对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影响, 在三种应力状态下, 泊松比的影响均大于杨氏模量。地层的岩性变化方式(渐变或突变)对地层最小水平应力差产生显著影响, 厚度变化对地层最小水平应力差大小无影响。上述认识可以指导砂泥岩地层的压裂和储层改造, 改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河南永城及其相邻地区的“石千峰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河南永城及其相邻地区的晚二迭世晚期至早三迭世早期地层,即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划分的“石千峰组(群)”(包括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由于被新生界所覆盖,长期以来成为研究华北该期地层的一个空白点。笔者曾在该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对该区以往的资料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再和华北地区同期地层相对比。煤炭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