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00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7.99°N,103.56°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9 km,宏观震中位于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尼格图嘎查,未造成明显地表破坏。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测定,截止2017年6月20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共发生余震92次,最大余震为6月3日18时54分M_L3.1地震。余震的震级主要集中分布在M_L0.0  相似文献   

2.
1984年2月17日10点37分青海省祁连县东南(37°42′N,100°10′E)发生了5级地震(青海台网测定)。该区曾于2月13—16日发生3次M_L=2.0—3.6级地震,截止2月21日共发生7次M_L=2.8—3.3级余震。青海省地震局及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联合对这次地震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正据山东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3月3日02时48分,在山东省长岛县海域(38.07°N,120.78°E)发生M3.9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M3.9地震前,震中区曾发生最大M_L2.9小震序列,2月14—24日共记录到25次小震,该序列的发生使得长岛窗继2015年7月和2016年2月后再次出现开窗活动。3月3日长岛海域M3.9地震发生后,震中原地出  相似文献   

4.
1 河北省地震活动概况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2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1863次,其中M_L<2.0级地震1606次,2.0—2.9级231次,3.0—3.9级15次,M_L≥4.0级地震3次,最大地震为7月22日宁河(39°17′N,117°56′E)M_L≥4.9级,河北省M_L≥3.0  相似文献   

5.
1992年8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9次,其中2至2.9的8次,震级最大为8月26日山西代县 M_L4.0地震。与其他月份相比较,山西北部地震活动有所增强。(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1993年8月份在首都圈(38.0°-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M_L≥2.0地震30次(见下表)。其中2—2.9级的23次,3级以上的7次,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震级最大为8月30日山西浑源东北M_L4.5地震。大同余震区(山西浑源东北)自8月29日起至9月5日出现一组震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_L4.5,其中4级地震4次,3级5次,总计发生1级以上地震131次。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1984年四川境内共发生M_L≥3.0级地震43次,最大的地震为11月12日马边东北3.8级地震,无论频度和强度都是近年来最低的一年.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均匀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自的广大地区(见1984年四川M_L≥3.0级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在时间上,除8月外,每月均有M_L≥3.0级地震发生,其中以2月和11月最多,分别为7次和8次(见1984年四川M_L≥3.0级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8.
利用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锡场地区5次M_L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地震精定位和区域活动构造讨论了其发震构造。结果显示:2012年2月16日M_L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51°、倾角84°、滑动角-23°,节面Ⅱ:走向83°、倾角67°、滑动角-173°,最佳震源深度10.39 km; 2013年2月22日M_L5.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74°、倾角55°、滑动角-118°,节面Ⅱ:走向136°、倾角43°、滑动角-56°,最佳震源深度10.88 km。其它3个事件均以走滑为主,破裂类型与M_L5.2级地震相似。最佳拟合震源深度集中在上地壳底部的8 km和10 km。结合区域构造和地震序列精定位结果,认为2014年7月11日M_L4.5级地震NW向的节面Ⅰ为真实破裂面, 2012年的2次地震和2014年4月25日M_L4.4级地震NEE向的节面Ⅱ为真实破裂面, 2013年2月22日M_L5.1级地震真实破裂面是近EW向的节面Ⅰ, 2012年2次地震和2014年4月的1次地震活动可能与近EW走向的大坑南断裂有关,锡场地区可能存在多条相互交割的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9.
1992年10—11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_L≥3.0地震20次,其中10月份发生地震8次,11月份发生地震12次。最为显著的事件是1992年10月22日江苏射阳M_L5.0地震和1992年11月4日黄海M_L4.9地震。江苏和黄海北部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继续显著增强。(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据山西省地震台网测定,1988年山西省共发生M_L≥10地震214次~*.其中1.0至1.9级112次;2.0至2.9级88次;3.0至3.9级14次(见表3).最大震级3.9(M_L),即:1月26日发生在太原盆地文水县开栅镇和4月18日发生在大同盆地朔县城关镇的两次地震.另外9月26日至11月21日和8月23表1 1988年山西境内地震活动月统计表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1992年8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10次,其中4次发生在黄海地区,最显著的事件是1992年8月1日黄海发生的 M_L4.4地震。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2.
选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记录,利用CAP方法反演仙游2013年9月4日M_L5.0、10月30日M_L4.5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两次地震的节面参数基本一致.M_L5.0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35°、倾角85°、滑动角-159°;节面Ⅱ:走向43°、倾角70°、滑动角-4°;最佳深度分布于9 km附近.M_L4.5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41°、倾角71°、滑动角-166°;节面Ⅱ:走向47°、倾角78°、滑动角-19°;最佳深度分布于8 km附近.分析认为此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带有正冲成分的走滑性质断层,结合余震分布情况看,东南向节面为断层面.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33°—42°N,111°—125°E)范围内,1992年12月份共发生 M_L≥3.0地震8次,其中最显著的事件是1992年12月27日山西运城发生的 M_L3.9地震。本月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基本正常(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海南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对2015年11月22日广东徐闻M_L 4.2地震反演震源机制解,计算得出节面Ⅰ参数:走向110°,倾角84°,滑动角-158°;节面Ⅱ参数:走向18°,倾角69°,滑动角-5°。推断为1次走滑为主兼有正断性质的破裂,与铺前—清澜断裂属于走滑正断的运动特征较为吻合。对2000年1月—2016年6月主震周边地区(19.3°—20.6°N,110.0°—111.0°E)M_L1.0以上183次地震进行双差精定位分析,得到146次地震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震源深度分布不再仅局限于10 km附近,而是呈垂直带状分布,与雷琼地区新构造运动主要以垂直差异性活动为主的活动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1992年5月份在首都圈(38.5°—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 M_L≥2.0地震17次,其中2至2.9级地震15次,3至3.9级地震2次,震级最大的为5月15日滦县北 M_L3.7地震,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华北(33°—42°N,111°—125°E)范围内,1992年7月份共发生8次M_L≥3.0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事件是1992年7月22日的宁河M_L4.9地震。本月地震活动强度比上月有所增强,但主要属于唐山余震区的起伏活动,请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1983年8月12日7时52分,在我省万源县官渡区梨树公社、皮窝公社蒿坝公社和陕西省镇巴县巴山公社接壤地带发生了一次M_L=3.9级地震,仪测震中;北纬32°08′;东经108°10′。  相似文献   

18.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_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5.1地震之间发生了 7次M_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_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9.
1993年6月份首都圈(38.0°—41.0°N,113.0°—120.0°E)范围内,共发生M_L≥2.0地震23次(见表),其中2—2.9级地震19次,有4次3级以上地震,最大震级为M_L3.4。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N35_0~40~0,入108~0~125~0)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0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邢台、大同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带和与此带相交的燕山带上。据国家地震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90年共发生M_L≥4级以上地震12次(表2),其中9次发生在华北北部。自5月中旬以后,北京—张家口一带发生三次4级以上地震:小汤山4.3级、大海坨5.0级、清河4.6级,唐山、邢台老震区也相呼应,发生晋县4.2级、4.5级、滦县4.9级、青龙4.6级四次地震。最突出的是1990年7月21日张家口地区大海坨主震为M_L5.0级震群和8月1日山东苍山主震为M_L4.4级震群,其中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