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着重叙述地震沉积微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①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的富氏谱分析,提供了进一步研究自然电位曲线的另一种手段;②由瞬时速度的基本概念出发,利用V进行了较稳定砂层的横向预测研究;③薄互层的层速度是微相研究的基础,提出了计算薄层层速度的方法(WMOCB公式),详细研究了其误差,得出关于误差分布的一系列有益的结论;④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建立了地震沉积微相判别系统,对实际资料的试算表明该系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陆相盆地主要沉积微相的测井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研究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的响应特征,将我国陆相盆地的3个陆相组:冲积相组、过渡相组、湖泊相组,进一步划分出27个沉积微相。并论述了它们的测井曲线特征,建立了测井沉积微相模式。它们具有在自然电位曲线和视电阻率曲线上的可识别特征。测井沉积微相模式为陆相盆地沉积学和定量测井沉积学的深入研究可提供一个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3.
由测井相解释与岩芯观察,结合前人分析资料得知,王26井枣V油层组主要沉积冲积扇相扇中亚相.测井相解释的多解性与岩芯资料的不完整局限了精细分析沉积微相特征.借助小波理论、结合测井曲线、岩芯观察,共同分析王26井枣V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提取了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3种测井曲线,经过Daubechies小波分解后重构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综合测井曲线,在前人沉积大相及亚相研究的基础上,对英台地区下白垩统青山口组三段二砂组(k1qn32)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测井曲线信息的利用率,了解单砂层展布、规模和相带分区,为合理开发油气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测井相模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幅变值和砂体厚度,有效识别天然堤、水上决口沉积、溢岸薄层砂3种有成因联系、测井曲线形态类似的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沉积成因及沉积作用的不同,总结出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葡Ⅰ1-3小层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湖退、中期稳定、晚期湖侵3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湖盆发育规模由大变小,再变大,骨架砂体厚度和理想钻遇率逐渐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油田地下地质与沉积微相研究软件系统徐开志,玉璞 (长春地质学院能源系)本软件系统是1993年6月为中国吉林油田研究开发完成的研究项目。本系统可在油田开发区充分研究若干勘探钻孔的岩心、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资料等基础上,建立互相关的地区性岩性和沉积微相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无井或少井的深水区开展沉积微相分析,通常面临着岩心资料少、无露头、井距过大等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精细研究地震反射特征,建立地震微相与沉积微相的关系,指导沉积微相研究,预测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以西非某深水油田海底扇朵叶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正演模拟方法确定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井震标定结果,建立了海底扇朵叶体三种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微相模式,提出了井位部署建议。该方法对于少井深水油田朵叶体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任一  梅廉夫 《沉积学报》2008,26(6):947-956
首次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不同形态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算法)必须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即平移和尺度缩放的不变性以及旋转可变性的认识,并提出了一种满足这三个前提条件的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识别沉积微相的新方法。主要通过求取不同测井曲线形态的边界方向概率密度后,再对其进行小波变换,可用少数几个对其方向概率密度可以近视重构的低频小波描述子进行沉积微相识别,同时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小波描述子识别模式。对反映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方向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小波分析,使沉积微相信息从高维特征空间被映射到由少数几个低频小波描述子组成低维特征向量空间,使不同沉积微相间差异信息得到放大突出。该方法不仅使利用测井曲线形态对沉积微相识别的这一较复杂问题,简化为对少数几个低频小波描述子进行判断的简单问题,而且还可利用这些小波描述子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沉积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维婷  钱赓  臧文亚 《江苏地质》2011,35(4):379-385
由测井相解释与岩芯观察,结合前人分析资料得知,王26井枣Ⅴ油层组主要沉积冲积扇相扇中亚相。测井相解释的多解性与岩芯资料的不完整局限了精细分析沉积微相特征。借助小波理论、结合测井曲线、岩芯观察,共同分析王26井枣Ⅴ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提取了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3种测井曲线,经过Daubechies小波分解后重构的第三层细节信号d3,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着重对该层段的沉积旋回特征进行分析,借此解释其沉积微相及组合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测井相、岩芯资料的结合不仅能识别沉积微相类别——辫状河道及河道内部心滩与河道间沼泽,而且能在纵向上精确地反映其沉积微相组合特征——辫状河道的正旋回特征、河道心滩的反旋回特征、辫状河道连续叠加特征。  相似文献   

10.
韩文明 《沉积学报》2013,31(4):699-705
本文针对深水储层预测中的两个隐蔽而且关键的问题,即电测曲线无法识别深海-半深海泥与深水重力流沉积泥岩,以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岩和泥岩地球物理响应特征非常接近,常规测井与地震联合预测方法无法描述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内部砂岩特征,作者提出了新的深水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常规地震属性能够清楚识别和刻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优点,首先提出深水沉积研究面-线-点的新思路。第一步从地震资料入手,自下而上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确定不同时期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平面分布,建立深水沉积模式;第二步创新多元井震精确时深标定法解决了深海泥和深水重力流沉积泥无法进行电性区分的问题,即将地震剖面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的顶底时间界面通过合成记录标到测井曲线上,进行单井相研究、沉积单元划分和不同沉积微相单元钻井砂地比的精确计算等基础工作;最后优选地震属性,拟合出不同沉积微相单元地震属性和砂地比的最佳关系公式。进而将深水重力流沉积体地震属性平面图按不同的沉积微相单元转化成该沉积体的砂地比平面图,实现对整个深水沉积体系砂体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关键井的岩性,测井相和地震相的研究,认为东营凹陷广北地区的下第三系沙四段为滨湖亚相的砂坝,砂泥混合滩,泥滩等微相以及浅湖亚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浅湖泥等微相构成的滨湖沉积体系,由老到新的垂向上沉积演化为浅湖亚相(ES^64)-滨湖亚相(ES^34,ES^44,ES^54)-浅湖亚相(ES^14,ES^24),反映出水进-水退-水进的沉积旋回,通过地震剖面的对比和地震相的解释,建立和各沉积微相与地震相对应关系,探索不同沉积微相砂体中油气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地质和物探手段相结合,宏观和微观方法相结合,对渤南洼陷构造发育特征和沙四上段沉积相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沉积旋回性、韵律性等特征,确定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半深湖和湖底扇。根据沉积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对沙四上段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半深湖和湖底扇。根据沉只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对沙四上段湖底扇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划分和描述,将湖底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5个微相。在上述基础上,揭示了湖底扇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沙四上段湖底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3.
SLLJ地区Es^s4的冲积扇具有五层微沉积序列,本文利用从三维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多种地震参数,首先对参数用K-L法压缩处理,然后与各层砂砾层厚度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改造后,再进行主特征因子分析求取各微层序的钻井加权地震相因子值,并转化为地震相平面图,通过与钻井相,测井相三相综合分析,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各微层序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因此本文提供了一种从地震角度进行微沉积层序研究的方法,该方法对相似复杂地质体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地质和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综合应用地质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信息进行三维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思路与方法,并以渤海湾盆地某区块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说明这一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包括井眼沉积微相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波阻抗与地质相的概率关系分析、随机模拟方法选择、地质统计特征分析、三维随机建模、随机模拟预测的多解性评价。研究表明,波阻抗与沉积微相之间具有一定的概率相关关系。综合应用包括地震信息在内的多学科信息进行沉积微相随机建模,可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油藏描述中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伟锋  金强 《沉积学报》1995,13(1):94-101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是油藏描述技术中的基础工作。在油田勘探开发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油藏所进行的沉积相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勘探阶段以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开展沉积盆地地震相、沉积相和构造岩相带分析;滚动勘探阶段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进行沉积亚相、砂体做相与油乞富集关系研究,开发阶段以地质、测井、钻井和油田生产动静态资料为依据,研究油藏内不同开发小层的砂体大小、形态和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塔中地区东部的晚奥陶世镶边型碳酸盐台地边缘与台地内部的沉积差异,利用钻井岩芯及薄片资料,对良里塔格组开展了定性的和定量的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台缘-台内沉积区发育9种微相类型(MF1~MF9),不同颗粒岩类微相所代表的几种颗粒滩具有典型差别的粒度累积频率曲线样式。台地边缘主要发育各种高能颗粒滩的微相组合(MF1~MF4),与台缘生物礁构成礁滩复合体;台地内部主要发育代表中-低能的潮坪-潟湖沉积的微相组合(MF5~MF9)。结合定量的粒度分析分析认为生屑砂屑颗粒灰岩微相(MF1)、生屑砾屑灰岩微相(MF2)和鲕粒颗粒灰岩微相(MF3)是冲流带(前滨)环境的产物,分别代表着台地边缘生屑滩、鲕粒滩和礁前砾屑滩沉积;球粒颗粒灰岩微相(MF5)为位于受障壁的台地内部、中等能量波浪控制的球粒滩;棘屑泥粒灰岩-漂浮岩微相(MF4)发育于台缘礁后的中-高能生屑滩。  相似文献   

17.
运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地震及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等资料,结合单井相、剖面相分析,对永安镇油田沙三段上亚段一沙二段下亚段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其发育河流一三角洲相沉积和湖泊相沉积。三角洲相沉积在该地区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相发育滑塌沉积。系统研究了储集砂体的时空演化、展布规律及砂体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坝微相是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对下一步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东埕岛地区东营组是胜利油田近年来的一个勘探热点地区,资源潜力巨大。其主要发育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但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复杂,横向变化快,储层识别描述难度较大。通过建立全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等时层序格架的基础上,开展储层描述。湖相沉积与三角洲相沉积在沉积物特征和地震响应上都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已钻井的岩心、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的分析,结合地震属性和地震相等宏观描述方法,在湖相沉积的背景之下刻画出三角洲的整体展布形态。在此基础上,针对三角洲主体区地震反射较弱、砂泥岩速度差异较小的特点,利用地震波形识别技术,采用6种参数对波形进行描述,得出12种波形分类,分别对应4种主要沉积微相。最终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在平面上进行沉积微相的识别和刻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运用氧化还原电位法定量研究煤系地层的沉积地球化学相(环境)。通过研究,将山西组含煤岩系划分成四个沉积旋回和四个沉积地球化学相(氧化还原过渡相、还原相、强还原相、超强还原相),主要煤层分布于第一沉积旋回结束期超强还原相的泥炭沼泽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和地震地层学知识,详细研究了东营通61断块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地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不同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图,提出该地区的沉积微相序列模式。并讨论了沉积微相对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