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淑云  何平 《岩矿测试》1997,16(4):313-315
在030mol/LHAc介质中,Pb(Ⅱ)与7_碘_8_羟基喹啉_5_磺酸(试铁灵,Feron)的络合物于-054V(vs.SCE)产生一尖锐的极谱波,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显著增敏,可使极谱波增高约4倍。峰电流与Pb(Ⅱ)浓度在96×10-9~48×10-6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8×10-9mol/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表明,络合物组成比为nPb(Ⅱ)∶nFeron=1∶1,极谱波为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Pb(Ⅱ)还原产生,电子转移数为2。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拟定的方法用于矿样分析,结果与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采用JP-1A极谱仪与计算机联机技术用卡尔曼滤波数学方法,解析以盐酸为支持电解质的铅(Ⅱ)和锡(Ⅲ)混合试液的极谱重叠波,同时用于地质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pH4.0的HAc-NaAc介质中,Pb(Ⅱ)与1-苯基-3-基-4-苯甲酰基-吡啉酮-5(PMBN)生成络合物,于一0.56V(vs.SCE)处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峰。Pb浓度在4.83×l0 ̄-9~1.69×10 ̄-6mol/L与峰高呈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证明-0.56V处的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Pb(Ⅲ)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络合物组成比为l:l。试验了30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方法已用于矿石中痕量pb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了硫酸介质中用邻菲罗啉作为活化剂,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酸性溶液蓝K的褪色反应,建立测定发痕量铜(Ⅱ)的新型动力学光度法,检出限为1.5×10^-8gCu(Ⅱ)/Ml,测定范围为0~3.0μgCu(Ⅱ)/25ml(Ⅱ)。用于测定岩石样品中的铜(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用二甲基乙二醛双(4-苯基-3-缩氨基硫脲)(DMBS)涂渍的大网状树脂(XAD-7),应用于水溶液中Pt(Ⅱ)和Pd(Ⅱ)的预富集。用该方法在存有碘离子的酸性溶液中从涂层树脂(DMBS-XAD-7)上定量地收集Pt(Ⅱ)和Pd(Ⅱ)。作为与DMBS形成螯合物的金属离子用少量的N,N-二甲基酰胺很容易从DMBS-XAD-7中洗脱。这种收集和洗脱的方法被用于Pt(Ⅱ)和Pd(Ⅱ)的同步测定,该  相似文献   

6.
南岭西段金鸡岭复式花岗岩基地质及岩浆动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南岭西段金鸡岭复式花岩岩基进行的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Ⅰ阶段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等时线年龄为169.5MaⅡ、Ⅲ阶段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为150.7Ma,其ISr值分别为0.7163和0.7206,表明该复式岩基属燕山早期。金鸡岭复式花岗岩基岩石属钙碱性系列,从Ⅰ阶段到Ⅱ、Ⅲ阶段表现出有规律的演化特征:岩石由准铝质(Ⅰ),演化为过铝质(Ⅱ)和强过铝质(Ⅲ);钾长石有序度由0.33(Ⅰ),增高到0.69(Ⅱ)和0.80(Ⅲ);斜长石油An37(Ⅰ)降低到An26(Ⅱ)和An7(Ⅲ);黑云母由铁质黑云母(Ⅰ)向铁叶云母(Ⅱ)和铁白云母(Ⅲ)方向演化;氧化物(SiO2,Al2O3,TFeO,MgO,TiO2,CaO)-DI图解上呈良好的线性演化关系;成岩温度逐阶段降低,由745℃(Ⅰ)降低到673℃(Ⅱ)至505℃(Ⅲ)。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估算出金鸡岭岩基的侵位深度约为6.3km,成岩压力为180MPa,具中深成相特征,属S型花岗岩并形成于华南板块内部的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合成了新显色剂2-(8-喹啉偶氮)-咪唑(QAI)测定了试剂的离解常数。研究了QAI与CO(Ⅱ)的显色反应,在pH3.0~7.0的缓冲介质中,QAI与CO(Ⅱ)形成1:3的红色配合物,λmax=530nm表面摩尔吸光系数ε=3.67×10^4L.mol^-1.cm^-1,钴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的优点是选择性高和操作简便,做了较大量的Cu(Ⅱ),Ni(Ⅱ),Fe(Ⅱ  相似文献   

8.
邢作云  孙国才 《地球科学》1997,22(4):382-382
溶胶-凝胶法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邢作云饶瑞孙国才(材料系,武汉430074)(华中理工大学,武汉430074)纳米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数量级(1~100nm)的固体材料.由于极细的晶粒和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缺陷中心的原子,纳米...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国道108线广(元)南段某特大型滑坡为例,介绍该复式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成因机制,阐述了滑坡极体内Ⅰ、Ⅱ、Ⅲ级滑面(带)特征,分析了该滑坡前期工程治理失败的原因。针对该滑坡体内多级滑面(带)的形成特点及结构特征,提出了以重力式挡墙支护浅、表层滑体,抗滑桩锚固深层滑体,滑体后缘高陡边坡采用锚杆支护等,并结合后缘地表排水、前缘利用泄水孔排泄地下水及土工织物护岩防冲刷等综合防治措施,提高了滑坡的稳定性,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治理费用。  相似文献   

10.
黄典文  张朝亮 《岩矿测试》1996,15(3):232-234
在酸性介质中,过量Fe(Ⅱ)存在下,Mn(Ⅶ)被完全还原为Mn(Ⅱ),余下的Fe(Ⅱ)与邻二氮菲生成桔红色的络合物,溶液的颜色随Mn(Ⅶ)量的增加而呈线性降低,借此建立了吸光光度间接测定Mn的方法,提高了灵敏度。在510nm处测量,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104L·mol-1·cm-1,Mn(Ⅶ)的质量浓度在0~08mg/L时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测定一些岩石中的Mn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于pH48~74的缓冲溶液中,2_〔2_(6_甲基苯并噻唑)偶氮〕_5_二乙氨基苯甲酸(6_Me_BTAEB)与Co(Ⅱ)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为nCo(Ⅱ)∶n6_Me_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ε为138×105L·mol-1·cm-1,Co(Ⅱ)质量浓度在0~032mg/L时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直接用于维生素B12和含钴分子筛中微量Co(Ⅱ)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对于w(Co)=0.82%的含钴分子筛测定8次,其RSD为134%。  相似文献   

12.
以N263浸渍在DA201大孔吸附树脂上制得了N263浸渍树脂,测定了静态时树脂Pb(Ⅱ)的吸附容量,通过柱层析法,试验了酸度,流速和干扰离子等因素对N263浸渍树脂吸附和洗脱Pb的影响。建立了N263浸渍树脂分离-富集后衔接原子吸收和比色法测定Pb(Ⅱ)的方法,测定了地质样品中Pb(Ⅱ),测试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东升庙矿床狼山群二组含矿地层中石英钠长浅(变)粒岩类(Ⅰ类,w(SiO2)=70.47%~73.02%)、黑云钠—更长片岩类(Ⅱ1类,w(SiO2)=52.00%~54.43%)和钠—更长绿泥(角闪)片岩类(Ⅱ2类,w(SiO2)=47.44%~48.86%)具如下特征:(1)稳定呈层产出,并与上、下相邻地层一道褶皱、变形;(2)含有变余斑晶和晶屑;(3)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4)多种岩石化学图解一致表明它们是正变质岩;(5)Ⅰ类与Ⅱ1类呈上、下层关系连续产出等特征,确认它们都是变质火山岩夹层,并具有“双峰式”组合.研究表明本矿床形成于元古宙大陆边缘的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4.
CPAHQ与镍(Ⅱ)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了新显色剂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CPAHQ)与镍(Ⅱ)的显色反应,在CTMAB存在下,pH4.3~5.7范围内,镍(Ⅱ)与CPAHQ形成1:4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1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3×10^5L.mol.cm^-1,镍(Ⅱ)含量在0~1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显色后加入适量EDTA可提高方法的选择性,本法用于测定钢铁中的微量镍,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阿吾拉勒山主要矿产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浅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小军 《矿产与地质》1994,8(5):344-347
阿吾拉勒山主要矿产的产布具有分区集中和等距性的特点,这与地质构造发育特点,地球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相吻合.矿产分布并受控于地层岩性和岩体.全区划分西区铜(银)、中Ⅰ区铁(铜)、中Ⅱ区铁(铜)、东Ⅰ区铜(金)和东Ⅱ区铜(铁)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山西煤矿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煤矿开采对水环境影响程度划分为4类,即对水环境无影响(Ⅰ)、影响轻微区(Ⅱ)、影响明显区(Ⅲ)及影响严重区(Ⅳ),其中Ⅰ,Ⅱ类区约占46%,而水环境严重的矿山虽约占总矿山的5%,但年排水量却占60%。以临汾、、太原、忻州和阳泉的100多个矿山最为严重,是综合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主次双波长光度法,通过Fe(Ⅱ)-phen、Fe(Ⅱ)-SNC^-显色体系,依据显色体系吸光度A与照射波长λ及物质浓度x间关系,提出了测定铁的主次波长新光度法,精密度提高,检测限降低。  相似文献   

18.
内标和快速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盐中的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以(2-吡啶偶氮)-2-萘酚-Ni(Ⅱ)为共沉淀体系,以Mn(Ⅱ)为内标,在pH=9.0的条件下快速共沉淀分离富集食盐中的痕量Cd。当试液为100m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5.7μg/L,加标回收率为96%~101%,相对标准偏差(RSD,n=6)〈5%,基本消除了基体干扰。  相似文献   

19.
全岩中微量铅分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在Dowlx1-x8或AG1-x8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用0.1mol/L氢溴酸作洗提剂,成功地将Ph(Ⅱ)与Fe(Ⅲ)、Zn(Ⅱ)、Ca(Ⅲ)等十多种元素离子一次分离,6mol/L盐酸解析铅,制备出纯度高的铅同位素质谱分析样品,提高分析准确度及精密度,方法简便、快速、适应各类岩石及矿物。  相似文献   

20.
刘家欣 《岩矿测试》1994,13(3):195-197
在0.13mo1/LN_2SO_4及8%丙酮介质中,p(Ⅴ)-Sb(Ⅲ)-W(Ⅵ)三元杂多酸在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一良好的吸附还原波。峰电位为一0.52V(υs.SCE),峰电流(导数波高)与P浓度在8.0×10 ̄(-7)~2.0×10 ̄(-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0×10 ̄(-7)mol/L。对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用该法测定了钢标样中的微量P,结果与推荐值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