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区位论是主要研究人类选择投入最少而效益最大的空间经济活动区位的理论。迄今,区位论的模型,大多强调距离函数的中心作用。对于它的研究成果,不仅要在地图上描绘各经济与其它客体(工厂、农场、电站、旅游点等)的位置,还必须对此选择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并探讨它的形成条件与经济、技术的合理性。区位论与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2.
选择某一特定区位取决于两种地理成本:位置成本和地点成本。前者主要同原材料和产品进出工厂的运输有关,工厂寻求的区位是以最小成本取得原材料进入工厂和产品运入市场的集聚效应。最优区位取决于投入与产出的要求及运输的相对成本。中西部地区汽车制造厂重新集中主要是位置成本指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上海洋山港港口物流的市场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分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洋山港港口物流市场博弈模型的设计思想、基本思路和基本假设,进而构建了一个上海洋山港与周边港口物流费用变化的空间模型和物流市场博弈竞争模型,并对该模型构建的推理过程和求解途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讨论,指出了该模型解的性质和实际应用价值,为整个长三角地区港口物流的整合方向、发展趋势和港口物流体系的重建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中国城市住宅供给日益多元化,城市居民的个体需求因素对住房市场的影响不断加深。从居民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等层面提出对住宅区位选择影响的理论假设。以成都市为例,通过深度访谈方法获取原始资料,并提取居民住区选择的影响因子,完成定量调查表,对所提出的相关假设和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转型期居民属性因素通过通勤、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及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等区位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城市居民的住宅区位选择,并呈现出城市社会各阶层住宅区位选择的趋同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2015年中国未发生行政区划变动的321个县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各项资源要素聚集对我国县级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中国城市级别底端但数量最多的县级市经济的聚集效应。此外,将地理区位与各聚集指标相乘的交叉项引入模型,比较相同资源要素在不同的宏观地理区位聚集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各要素聚集对我国县级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相同要素在不同区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县级市整体的聚集效应,应针对不同区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改革户籍制度,适度优化县级市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张文忠  李业锦 《地理学报》2006,61(10):1037-1045
以居民消费行为与商业区位选择为研究目的,从消费者属性和商业环境双重视角,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居民消费区位偏好和区位决策行为。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收入水平、交通出行方式和购物出发点等居民属性特征显著影响着居民消费区位的偏好,居民对区位、商品价格、服务质量、休息场所、配套设施、停车场等商业环境满意度的评价水平明显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区位决策,但居民对交通条件、商业规模和商业氛围等满意度的评价水平对消费者区位选择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消费者要开发和建设不同类别的商业区,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另外,良好的商业区位、多元化商品价格、高质量服务水平、完善的休息场所和配套设施、充足的停车场设施等是吸引居民消费的重要条件,也应该是商业区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7.
空间距离是影响传统商业区位的关键因子.但随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迅速普及,空间距离对经济活动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限制越来越小,时间成本的影响地位日益凸显.然而,时间成本是否成为电子商务区位发展的核心机制,仍有待商榷.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建立O2O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与时/空距离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的空间关系,尝试回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① 整体上,时间成本对成都市O2O电子商务空间发展的影响地位已经高于空间距离,成为了其区位核心机制的首要因素.② 基于空间距离的成都市O2O电子商务区位发展更自由,但对时间距离更敏感,市场规模更严格地按照时间距离区位优势度进行分布,这导致其与时间距离区位优势度的空间匹配性更好,依赖性更高.③ 随着城市"中心--边缘"的空间过渡,时间成本对O2O电子商务区位的影响基本不变,空间距离的影响逐渐减弱,时间成本的影响地位得到相对提升;空间距离和时间成本分别成为影响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O2O电子商务区位发展的核心因子.④ 当前,受信息化,城市化,商业决策者和消费者等的影响,空间距离对O2O电子商务区位的影响仍不能忽视,其区位核心机制由时间和空间共同决定.⑤ 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利益诉求,以及ICT的便捷性,是时间成本对O2O电子商务区位发展影响地位整体上高于空间距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区域双核结构是由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基于既有的双核结构理论研究,构建刻画这一地理现象的数理模型。研究方法是以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作为区位潜力的测度,构建基于中心联系、门户联系、自身对外联系三部分的综合区位潜力函数,并运用山东省作为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区位潜力函数结合最大引力线设定参数,能够有效刻画两种极限情境下的区位潜力分布,得出山东省城镇体系空间作用格局的真实情形介于双核与多核两种极限情境之间的结论,并且在区域双核结构向多核结构演变的过程中,新的中心最易出现在与中心门户连线的中垂线上,因为这一区域受到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相对均衡的辐射。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地铁沿线地下商业空间的利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广州市与地铁站出口相连的天浚和流行前线地下商业街为研究对象,运用市场研究中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分别对二者的特征、消费者属性进行比较并对地下商业街与消费者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4点结论:(1)区位条件是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关键因素;(2)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服务功能多样、基础设施完备、环境舒适、管理有序的商业街更易受顾客青睐;(3)不同的消费群体在对商业街的选择上表现出不同的偏好;(4)地铁将带动快速、简易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心地方沦(Central Place Theary)是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通过研究德国南部的聚落分布所发现的地域经济规律。克氏理论的基本点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聚落在地域上呈三角形分布,其吸引范围为六边形;由于“门槛人口”不同,经济活动的中心有等级序列的区分,市场原则下的地域结构可由K=3模型刻画;若考虑交通和行政因素,其结构又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都市多中心空间演化过程的非均衡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领  翁谨 《地理研究》2013,32(2):285-294
构建了一个基于垄断竞争、规模经济、空间成本、消费者多样化偏好以及商品和服务差异化的大都市多中心空间结构模型,并整合基于agent的建模,借助非均衡(out-of-equilibrium)动态模拟,探讨了人口规模和消费需求、区域间和区域内商业产品及服务的替代弹性、固定成本投入、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持续"变化对的大都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过程。模拟表明:以商业为代表的经济活动往往集聚在具有区位优势、规模经济和消费能力的大都市传统中心,而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新兴郊区次中心与传统城市中心之间以及城区内部商业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差异化对大都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更重要的是,大都市的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对新兴郊区次中心的形成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0年衡阳市4个区550份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结果,根据大型连锁超市微观区位的客观规律,分析了衡阳市香江百货7家连锁分店的空间结构和区位特征,认为大型连锁超市区位选择是消费者购物偏好、区位因素以及商区环境3种区位指向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并利用调研数据和消费引力模型对7家连锁超市的区位选址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最后,针对地方性中心城市大型连锁超市区位选择中的一般规律和不和谐趋势,从多角度探讨了大型连锁超市区位选择的若干对策,为政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企业合理布局超市网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空间布局与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刻画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的空间演化及产业关联特征,运用条件Logit模型分析海洋生物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的空间演变总体呈现单核集中到连片发展再到多中心集聚的格局,扩展趋势体现为老区向新区的辐射与扩张。②海洋生物产业与传统海洋渔业的空间分布范围均不断扩大,空间分布中心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但两类产业均向黄岛区集聚;海洋生物产业与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范围基本一致,发展特征具有区域异质性。③成本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对海洋生物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最大;生产销售型企业的影响因素更为多样,对相关产业的布局以及交通区位条件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4.
胡浩 《地理科学》2014,34(10):1176-1183
基于全国11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格局,在格局中心与行政归属、交通可达与空间破碎度、时间成本矩阵与最优市场选择等关键性指标和分析方法上,对行政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影响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性、中心职能、中心格局、服务市场范围进行解释和分析。结果发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受制于全国范围内多中心分布和县级、地级的行政归属,其发展格局呈现大范围离散和小范围集聚版块的景观形态,地级名城格局中心向东部地区稍有偏离,县级名城格局中心向西部地区明显偏离。交通条件影响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格局呈大范围集聚和局部离散的面状形态,格局中心虽然也因时间距离差异出现东部偏离、南部偏离的特征,但偏离的波动情况远远低于行政条件的影响水平。市场原则影响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格局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网状形态和地域相关的区位特征,格局中心或区域中心性在全国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名城格局中心在不同要素下分布的不同特点是名城发展中区域自发集聚与行政手段管理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等相互博弈的结果。行政职能下降,交通职能、市场职能增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区位问题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农业土地的利用、工厂厂址的决策、商业中心的形成、城市布局及交通建设等都要优先考虑区位条件。而不同的经济部门,由于其性质不同,考虑的区位因素也不尽相同。经济部门的多样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使“区位分析”成为萦绕学生心头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理论演绎-案例实证-机理阐释”的研究逻辑,从空间视角提出理论假设,分析港口体系在运量、航线与后勤3个维度的集散及转型规律,并以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为例进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运量和航线总体上表现为空间分散化态势,低端后勤要素亦由中心枢纽港城市向外围边缘港城市扩散,但高端后勤要素在空间上呈现出进一步向中心枢纽港城市集聚的趋势。通过数理模型研究发现,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外部因素以及城市工业发展水平促使运量和航线趋于集聚分布,腹地经济实力、传统交通因素以及金融发展水平、服务化水平等推动运量和航线趋于离散分布;同时,腹地经济和交通等传统因素对港口后勤要素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有所下降,而全球化、市场化、服务化等外部因素以及信息化、金融发展水平等新兴因素的影响程度明显上升,尤其对高端后勤要素的区位决策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张梦雨  王强  朱杰 《地理科学》2022,42(8):1463-1473
为了研究信息技术影响下城市的商业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爬取多家主流网站中福州餐饮店相关数据,探究外卖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与传统餐饮业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从分布区位来看,外卖O2O餐饮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餐饮业具有一致性,但也具有新的特征,外卖O2O餐饮店呈现多核心散落分布,且更易在商贸综合区、高校文教区和写字楼周边地区形成集聚。② 从空间服务范围来看,外卖O2O主要面向广大中低档次消费者,为快速便捷地运送餐饮商品,空间分布更为分散;外卖O2O对网络口碑更加敏感,且以中口碑为主,其集聚规模和集聚中心数量均大于传统中口碑餐饮店。③ 人口分布对二者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但接近消费者市场才是外卖O2O餐饮店空间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卖O2O餐饮店空间分布对交通区位的依赖,为此,其空间服务范围扩大,商家选址更灵活。  相似文献   

18.
区位通达性与在京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张华  贺灿飞 《地理研究》2007,26(5):984-994
利用北京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以邮政编码区为空间单元,采用泊松回归模型探讨了在京外资企业的城市内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涵盖了2001年全部的在京外资企业,模型估计中有效样本240个。外资企业具有显著的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分布态势,相对于制造业而言,服务业外资企业更为集中。分析结果表明,区位的通达性和城市结构对在京外资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接近高速公路、高等院校、外国使馆以及工业园区等对外资企业具有显著吸引作用,离城市中心、火车站和机场距离过远则不利于吸引各类外资企业。研究也发现,制造业外资企业和服务业外资企业以及投资来源地不同的外资企业,在进行城市内部区位选择时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旅游区位的理论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旅游空间的优化和布局中.就旅游区位的5个因子方面分析了日本客源市场的现状、发展前景;并根据对西安入境外国人进行的1008份市场调查问卷、通过数理方法分析比较取得的结果,探讨了以增长极、中心地、点-轴、带状、网状等多层次、多边的西安旅游市场开发的空间布局和旅游线路优化组合的模式.最后就开发西安的日本市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细分旅游市场和有针对性的市场促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揭示高铁对中国航空客运市场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对于针对性协调2种交通方式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运用标准差椭圆和交通综合效用分析方法,对中国中心城市高铁、航空客运市场实际发展现状及空间竞合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 高铁、航空客运市场均形成以武汉为重心点的空间发展格局;与高铁客运市场相比,航空客运市场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与东西部中心城市相比,中部中心城市旅客出行选乘高铁的概率更高。② 人均时间价值与高铁优势距呈反比,优势距的不同使各中心城市高铁、航空客运市场范围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基于交通出行综合效用视角,中国大多数中心城市间的交往,航空出行依旧是最好的选择。③ 高铁对航空客运市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部大部分中心城市受影响最大,是协调高铁、航空发展的关键区域;西部地区受交通区位条件及高铁发展滞后的影响,中心城市间交往时飞机仍是旅客主要的出行方式,在航空主导优势区依旧存在一定的市场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