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国相 《矿产与地质》1996,10(3):201-205
汞具有化学性稳定、难氧化、挥发强的地球化学特性,在百色盆地花茶油田,雷公油田和黄河三角州的油气勘查中,应用土壤吸附相态汞新方法技术,在找油气的实践中,证明该方法具有独特的指示效果,显示勘查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地学前缘》2017,(3):1-12
油田地热是地热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沉积盆地的热历史则是油田地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油田地热主要研究含油气盆地的今、古地温状况,盆地热历史及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地热与石油是共存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近年来,油田地热的研究还拓展到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对近年来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热特征、深部热结构和热-流变结构、盆地热历史重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我国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油田地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2014,(12):10-10
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2014-12-15)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湖北省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第三次推进会上了解到,该省境内页岩气勘查已取得新进展。 早在2011年,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就在恩施建南地区施工建成了111井、建页HF-1井,并见到了工业气流。近两年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和中国地调局武汉中心相继在鄂西地区部署了6个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国土资源部于2012年在恩施地区投放了两个页岩气勘探区块,华电集团成功中标并已全面展开勘查工作,在宣恩实施的一个探井见到了良好的页岩气显示;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于去年申请在湘鄂西Ⅰ、Ⅱ两个常规油气区块中增列矿种,开展页岩气勘查,在与壳牌公司合作的区域内完成了2口探井;中石油浙江油田公司在荆门常规油气区块中实施页岩气探井,也有良好的页岩气显示。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北剖海上油田发现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铿  潘其云 《广西地质》1997,10(2):57-62
北部海北部海上油田的开发工作始于50年代,60-70年代作了大量地质工作。改革开放后,油气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发现油气构造6个,含油面积超过40km^2,石油地质储量约4亿t,已开发油田2个,揭开我国南方油气资源开发序幕。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沉积物磁性勘查油气法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桂林 《物探与化探》1997,21(4):254-262
本文介绍了利用第四纪沉积物磁性调查油气的原理,地下油气藏会在近地表第四纪沉积物中产生磁性矿物并形成多种磁性参量异常。检验了形成磁性异常的磁性矿物的种类;发现了油田地区土壤中存在着趋磁细菌。在5个油田地区近450km2范围应用该方法调查油气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磁性异常(κ、Mn、Mr、Ir、Iκ)呈综合异常的形式,它们的形成及分布特征受油气活动、通道及环境条件的控制。实际资料证实,磁性综合异常能反映油田地区油气活动的分布状态。该方法作为综合勘查方法之一,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地热与石油是共存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油田地热是地热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涉及含油气盆地的今、古地温状况,盆地热历史及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近年来,油田地热的研究也拓展到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等方面。以"油田地热"为主题专辑的19篇论文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与油气勘探密切相关的沉积盆地热体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含油气盆地的地热特征、深部热结构和热一流变结构、盆地热历史重建等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双清  孙玮琳 《岩矿测试》2005,24(4):271-276
回顾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贡献,分析了其现状和发展前景;总结和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常见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在油气资源调查工作中的优势、应用范围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研究工作的四点建议:立足理论研究,开拓应用技术;大力开展海洋油气资源勘查的室内外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积极构建管理和技术平台,整合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和数据资源;协调开展综合油气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BPMG(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从事油气地质勘查和海洋地质调查已有30多年历史,30多年来,她以先行、开拓、发现、评价为宗旨,在中国油气勘查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功勋卓著、实力雄厚的油气勘查大军。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氡测量法(包括瞬时测氡和积累测氡)新进展表现为:累积测氡法的灵敏度不断提高;氡测量仪器的标定装置逐渐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立;氡的迁移机理的深入研究;测氡仪的微机化,直读氡含量。 氡测量法在地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勘查油气 氡法勘查油气的模式,一是直接探寻与油气矿床伴生的铀的衰变子体~(222)Rn;二是寻找与油气矿床相关的构造。美国在丹佛盆地六七千米以下的油气田上方作氡法填图圈出了油田的边界。我国地矿部第六物探队和物探研究所采用累积测氡法探查石油也取得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建立的勘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要想研究、发展和完善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就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正确认识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思路,抓住关键,并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重磁测量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工区进行了高精度重磁油气勘查,推断出断裂体系、密度界面和预测含油气古潜山,取得找油气突出效果,显示出重磁勘查具有的快速高效特点和有效性,对同类或相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的油气勘查中的放射性测量,是一种油气普查新方法。它是利用油田上出现的负异常(或叫偏低场),反映了油气田的大体轮廓的基本原理进行的。前人及作者都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虽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对机理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赵文津 《地学前缘》2011,18(2):242-257
鄂尔多斯盆地正在以苏里格大气田为基础建设中国第二个大庆油田--"陕蒙大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查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过程,人们曾多次对这一盆地的找油气的前景产生怀疑,经过近30年的探索,在1970年发现庆阳三叠系油田以后才开始取得了重要进展.1988年发现了下古生界的靖边气田,2000年苏6井揭示了苏里格大气田,盆地的勘...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历史漫长, 新中国成立之前, 盆地内只开展了少量的油气勘探工作, 大量系统的石油地质调查和勘探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在1955-1968年的14年间, 虽然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和寻找油气的经验教训, 但既未发现工业油气流, 也没有提出可以肯定能发现油气的地区或目标。自1969年起, 遵照李四光"打回老家去"的指示精神, 石油普查工作从渭河与河套外围地堑转回鄂尔多斯大盆地, 先后在庆阳、华池、吴旗地区发现了6个侏罗系油田, 在延安-吴旗以北发现了5个亿吨级大油田, 在盆地中部发现了奥陶系陕北大气田。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发现历史表明, 油气的发现来自于地质学家的观念, 应重视以地质锤和放大镜起家的基础地质工作, 地质调查方法应用及勘查程序上必须有针对性, 既不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也不能将特殊问题一般对待, 应按照实际情况确定选区方针,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前言     
1982年谢学锦教授在厦门根据国外油气地球化学勘查重新兴起的发展状况,与我谈起重振中国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之事。在此之后,经他多方努力,于1985年开始在大庆油田青岗地区进行了区域性多参数的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在他指导下,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先后在安达—绥化地区、  相似文献   

16.
王栽明  秦大地 《地质通报》2009,28(11):1690-1692
1982年底我们慕谢学锦所长之名从核工业部野外队调入地质矿产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后,根据当时国家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增长的情况,在充分调查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和谢所长等领导的支持下进入油气勘查领域.于1984年2月立了一个自选课题<放射性方法在油气勘查中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地质力学理论对中国深层油气勘查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质力学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一门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内容、跨学科的系统构造地质学理论。七十多年来,在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勘查、第四纪地质、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发展;在固体矿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指导部署勘探方面硕果累累。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勘探历程,总结了地质力学理论在中国常规油气勘查思路和方法的成功经验,在松辽、塔里木及江汉等多个重要含油气盆地的发现中,地质力学理论起到了实用效果,并认为地质力学理论将一如既往,在我国深层油气勘查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勘查哲学与油气勘探开发方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明 《吉林地质》1998,17(1):80-84
油气矿产资源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形成与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坚持勘查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思维方式,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充分发挥主体在油气矿产勘查中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富油气区与贫油气区的关系,探索松南油气新区带、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朱炳球 《物探与化探》1997,21(6):444-450
本文着重介绍了勘查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查、地热勘查、环境、农业、工程勘查和考古等领域中的开发应用的概况、成效和问题。从取得的初步成效看,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相似文献   

20.
近40年土壤碘的油气勘查表明,土壤碘是战术性油气勘查的一个辅助指标,但是土壤碘的战略性油气勘查意义却未见报道。应用松辽盆地中部8.15万km2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在研究土壤碘的近地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试验了表层土壤碘(1个点/4 km2)和深层土壤碘(1个点/16 km2)的地球化学异常对油气的指示意义,首次发现了与油气有关的土壤碘的巨环状地球化学异常。研究表明,土壤碘的地球化学异常主要与大中型油气田和富生油凹陷相联系,1个点/16 km2的土壤采样密度可以较好地进行战略性油气勘查。松嫩平原土壤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貌景观、土壤类型、土壤pH值、人为耕作和河流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