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详细论述了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的赋矿层位、赋矿围岩岩性和赋矿构造,对地洼构造与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分布以及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时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陕西岩金矿床控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地质、矿床(田)构造、地层岩性、岩浆岩和围岩蚀变等对金矿成矿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陕西省岩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深部,构造是金矿成矿的主导控制因素。其它条件也能为金矿成矿提供部分物质、热源和水源以及影响金矿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同时,又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属性制约构造的发育和金矿成矿的方式、类型和矿化强度。  相似文献   

3.
梧州市金山顶金矿产于黄塘、铁冲等岩体外接触带的EW向断裂中,赋矿围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的碎屑岩及矽卡岩。矿区金矿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EW向层间断裂是矿区主要容矿构造,成矿元素的矿化富集受其顶底板围岩岩性、岩脉侵入的产状和规模等因素影响。文章介绍了金山顶金矿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4.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金矿床类型、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东准噶尔地区构造上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巴尔喀什-准噶尔微板块北缘古生代陆缘活动带, 晚古生代是该区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主要阶段。区内金矿可分为3个主要类型: 产于晚古生代凝灰岩、杂砂岩、浊积岩中的金矿, 产于海西期中酸性(偏碱性)侵入岩及其接触带中金矿, 产于晚古生代火山岩系中的金矿, 典型的代表性矿床分别为双泉金矿、黄羊山西金矿、双峰山金矿。三类金矿在赋矿围岩、控矿构造、矿床(体)规模/品位、围岩蚀变、金属矿物组合、成矿元素组合等多个方面均存在差异, 其原因是三者成矿作用过程中主要控矿因素、成矿机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黄建平 《福建地质》2000,19(3):119-125
简要叙述福建省仙游县山坪洋金矿的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特征,重点介绍矿区构造、围岩蚀变,金矿(化)体特点,并对金矿成因作初步分析,进而提出区内金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青海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与矿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时新 《矿产与地质》2001,15(2):98-101
铜厂沟金矿床围岩蚀变强烈,并受构造脉动的控制,蚀变具不规则环形分带;蚀变作用划分为硅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和硅化-黄铁矿化等四阶段,金矿化发生在黄铁矿化阶段。根据围岩蚀变特征,在已知矿体的下部,可以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田中陈耳金矿床矿体宏观特征、矿石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特征、围岩蚀变、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显示本区主要存在2期成矿及叠加成矿作用:早期印支期形成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晚期燕山期形成石英脉型金矿,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2期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石类型、矿石结构构造、控矿构造的方向性质、围岩蚀变、流体包裹体特征均有较大差异,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但不完全重叠,叠加成矿作用使矿体进一步富集。指出本区金矿具有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特征,在东西、南北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找金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8.
南天山金矿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金矿资源地,产出数个超大型金矿。这些矿床有许多共同点:如大地构造背景、构造环境、含矿岩系、容矿岩石、控矿构造、矿体形态、矿石类型、主要金属矿物、载金矿物、围岩蚀变、成矿时代和成矿方式等相似。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构造位置、物质成分、围岩蚀变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本区一些基本的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矿带的形成与南天山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关系密切,华力西期与花岗岩活动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应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因此,该矿带应属于细脉浸染型金矿较为合适。南天山尚有寻找此类金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9.
徐良耀 《黄金地质》1995,1(2):30-35
着重研究了乌花敖包金矿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物组合、金矿物,围岩蚀为有矿化阶段等特征,提出了该矿床为中温热液蚀变构造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明珠金矿矿体呈细脉状、网脉状赋存于两条大规模断裂(F_1、F_2)夹持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上侏罗统妥甸组(J_3t)杂色砂泥岩,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该金矿属构造控制的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