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书俊 《矿产与地质》1993,7(2):152-159
油气藏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具有环状、块状、环状镶嵌块状、带状4种异常理想模式.其主要控制因素有烟囱效应、微生物吞噬说、组份地球化学性质、断裂构造等,它是多种因素综合效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某盆地李区隐藏背斜构造地表土壤中具有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Δ C、电导率等组份的环状异常与汞、碘块状顶端异常镶嵌 ,这种异常与百色盆地已知油藏相似 ,推断它可能是深部油藏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杨昭颖  冯磊  姜德才  朱月琴  余先川 《地质通报》2019,38(12):2077-2084
通过分析地球化学数据的元素值属性和空间位置,提出一种基于邻域约束聚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地球化学元素聚类后,能提取矩形、环状、半环状等特殊形状,进而提取地球化学异常。选取河南崤山地区2个实验区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实验,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出现矩形的位置与已知钨矿矿点位置一致;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出现环形的位置与已知铜矿矿点位置一致。实验证明了基于邻域约束聚类的方法在提取地球化学异常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刘猛  游军  丁汝福 《新疆地质》2012,30(1):46-51
希勒库都克钼铜矿是近年来找矿突破的一个斑岩型钼铜矿床,在研究总结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基础上,查明矿床控矿地质因素,认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上亚组是有利赋矿层位,海西晚期花岗闪长岩、斑岩脉为主要含矿岩石,区域上及矿区NW向、近EW向构造为有利控矿构造.明确找矿信息标志及准则,认为环状高磁异常间低磁异常特征及低阻高激化激电特征,Cu,Mo,Au,Sn,Sb,Pb,Zn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及由内向外Cu,Mo,Au,Sn→Sb,As→Pb,Zn异常分带特征,可作为有效找矿信息标志.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5.
朱立新  马生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43-147
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复杂多样,而且每种类型的异常又有多种控制因素.对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的解析,就是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筛选甄别出控制异常形成的主导因素.研究发现,成壤母质特性、地球化学示踪指标以及土壤中元素存在形式等均对冲积平原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解析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某盆地李区隐蔽背斜构造地表土壤中具有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C、电导率等组份的环状异常与汞、碘块状顶端异常镶嵌模式,这种模式与百色盆地已知油藏相似,推断它可能是深部油藏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孔隙水Cl-含量异常计算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在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中卤族元素的有效性需要探索。选择祁连山冻土区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矿藏进行了土壤I和Cl的地球化学勘查试验,研究了土壤I、Cl和I/Cl的水合物异常模式,探讨了影响因素,进一步讨论了土壤Cl元素的地球化学障和I元素异常形成机理。试验表明,1Cl元素负异常是水合物矿层Cl元素的贫化和煤层地球化学障的综合效应;2I元素环状模式是水合物矿藏边界微渗漏和高寒湖沼土壤富集I的能力较差的结果;3I和Cl是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探途元素。  相似文献   

8.
程飞  陈军宁 《地质论评》2019,65(Z1):253-256
正本文依据近年来在绍兴平水—秦望山一带开展的大量地质找矿勘查工作,通过地质测量和物探激电测量厘定火山机构的形态和规模,解译矿致物探激电异常区,并对物探异常和火山通道复合部位开展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和钻探验证工作。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发现Au、Ag、Cu、Zn、Pb单元素异常均呈环状展布,与秦望山火山机构形态相吻合;钻孔验证结果,在受火山机构控制的流纹质凝灰岩  相似文献   

9.
吸附烃(酸解烃和热释烃)技术在常规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选择青海木里三露天进行土壤热释烃地球化学方法试验,通过对土壤样品热释烃特征值和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的分析,显示研究区已知矿藏区上方存在良好的土壤热释烃地球化学环状异常,异常的空间展布受到地下矿藏的控制,二者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通过对研究区烃类甲烷碳同位素分析,指示土壤热释烃地球化学异常为热解成因,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相似的成因类型。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热释烃技术适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能够圈出水合物矿藏范围,可与其他水合物化探技术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0.
宜章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与浅源重熔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多金属隐伏矿床。研究表明:矿床自上至下具有F-Be-Pb、Zn-Pb-Sn、Cu-Nb、Ta、TR的矿化分带和细脉状-层状(似层状)-面状的矿体形态分带,成晕具有Hg、B、Ba、Cr、As离心半环状晕-F、Be、Li、Pb、Ag同心环状上偏心晕-Sn、Cu、Zn、同心环状下偏心晕-Nb、Ga离心卫星晕的分布规律。据此,建立了本矿床“三环-帽壳式”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经模式识别,总结了不同剥蚀程度矿床(浅,中,深)异常评价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任何矿床的形成都是各种地质作用的综合效应,超大型矿床也不能例外。控制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质因素及标志必然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信息上得到反映,形成地质异常和物化探异常。因此,应用地质异常理论和综合信息方法探索超大型矿床的特殊性是可行的预测途径。  相似文献   

12.
林金灯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32-136
福建笔架山-芹溪银金属矿带产于侏罗-白垩纪火山岩区,成矿与火山构造密切相关,矿化多产于环状、放射性断裂中,矿体规模较小,产状变化大,富矿多.地球化学异常规模不大,常由多个中心构成.激电测量经常出现高频散率和高电阻率的"双高"异常.  相似文献   

13.
铅同位素在找矿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斌 《地质与勘探》1990,26(12):29-33
本文概述了铅同位素找矿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采样要求.结合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选择勘探靶区,确定矿化归类与来源,评价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和隐伏块状硫化矿床方而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林金灯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32-136
福建笔架山一芹溪银金属矿带产于侏罗一白垩纪火山岩区,成矿与火山构造密切相关,矿化多产于环状、放射性断裂中,矿体规模较小,产状变化大,富矿多。地球化学异常规模不大,常由多个中心构成。激电测量经常出现高频散率和高电阻率的“双高”异常。  相似文献   

15.
许强平 《安徽地质》2021,31(1):47-50
安徽隆兴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张八岭成矿带北部南段.勘查区内找矿信息丰富,找矿线索较多,通过开展地质、物探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研究块状硫化物矿床及斑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并圈定勘查区内磁异常(编号C1、C2)及5处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异常,提出:①C1磁异常位置变细碧岩分布范围广、厚度较大、蚀变强烈、金属硫化物含量较多,是寻找铜金矿的有利靶区;②C2磁异常位置和求雨庙及其以东一带是勘查区寻找铅锌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16.
刘鹤  姚敬金  任宏  刘碧洪 《地球学报》2014,35(6):683-692
福建铁帽山钼矿床位于闽西南拗陷带,是一个与晚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产出于花岗杂岩体中,杂岩体由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和少量石英闪长岩组成,钼矿体围绕着矿区中部的花岗斑岩岩株近似呈环状分布,主要赋存于蚀变的二长花岗岩中。矿体受到后期断裂构造的破坏而被截断。矿区的围岩蚀变作用强烈,并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自下而上、由内到外可划分为钾化带、石英-伊利石化带、蒙脱石化带和高岭石化带。其中,石英-伊利石化作用与钼矿化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Mo元素对数值的频率统计呈双峰式分布,异常下限为12.2×10–6,由此圈定的Mo元素异常近似呈环状分布,与矿体分布范围总体上相一致;而低温成矿元素Zn、Ag元素和高温成矿元素Sn的异常多数分布于Mo元素环状异常的外围和中心低值区。在勘查工作中,石英-伊利石化蚀变和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可以作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同时要特别注意断层对矿体的截断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壳元素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国华 《物探与化探》1999,23(1):54-59,63
地球演化引起物质分异加上人类活动使元素在地表的分布很不均匀.从局部到全球,地球化学异常分布具有谱系模式.元素不仅是生物的基本组成物质,而且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平衡是生物演化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因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谱系分布模式对应着相应的生物作用和生态效应.本文初步探讨了不同级次地球化学异常的生态环境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18.
依据1/20万、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异常特征,结合区域及矿区地质、构造等地质要素,综合评价各异常特征所反映的地质找矿信息及其在大横路铜钴矿床找矿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同时对该地区影响地球化学异常强度的各因素等加以讨论。总结出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找矿地球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芙蓉山破火山口构造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完美的环状断裂和环状岩墙,环形展布的航磁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显示出一个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相结合,岩相—构造配置较完整的典型破火山口模式。依壳、幔二元混合模型方法计算,火山岩和侵入岩源区物质组成为UC 71.16 DM 28.84和UC 70.84 DM 29.16。根据元素分配理论定量模拟岩石的成岩过程,芙蓉山地区的火山—侵入杂岩的初始岩浆,是源区约31%的物质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20.
左仁广 《地学前缘》2019,26(4):67-75
我国积累的大量高质量、多元素、多尺度的地球化学数据,为矿产勘查与环境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再利用,提取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并带动找矿突破,是缓解当前矿产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覆盖区和深部的找矿实践中,由于矿体埋深和覆盖层的影响,往往在表生介质中形成弱小的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和评价弱小地球化学异常是当前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围绕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的提取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异常识别方法和模型,勘查地球化学数据闭合效应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以及弱小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和评价。研究发现,在地质环境的约束下,基于大数据思维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地球化学空间分布模式与已发现矿床的相关关系,同时使用所有地球化学变量能有效刻画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模式,可识别出传统方法无法识别的异常,为开展地球化学空间模式识别与异常提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