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么枕生 《地理研究》1990,9(1):59-77
我国于1912年在北京设立了中央观象台(包括天文与气象),但只限于气候观测,谈不到气候学的研究。我国气候学研究迄今可以说有两个转折点。一个转折点就是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始了气候学的研究。第二个转折点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大学气象系于1952年设立了气候专业。国际上的气候学发展在70年代确已从描述性进入定量性的阶段,发展了动力气候学与统计气候学数值模拟,并且向气候预报方向逐渐发展,尤其是统计预报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渐为各界所重视,旅游气候学也因此成为旅游和气候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文献总量、结构,研究阶段划分,研究内容和方法4个方面回顾我国旅游气候学的研究进展。对我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的综述表明:目前,我国旅游气候学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方法体系还没建立;旅游气候学研究也没得到旅游学界充分认可,研究领域“留白”较多。未来旅游界要更加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更多地投入到该领域研究中来;加强旅游气候学理论研究,不断拓宽研究的领域、视角,深入研究旅游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厘清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对策,不断丰富、完善旅游气候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包括以下内容:(1)从气候概念的历史源流、感性基础、气候与天气的关系及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气候形成过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人类对气候认识的发展情况。(2)把现代气候的概念总结为: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地理气候学和动力气候学四个方面。(3)在批判流行多年的鲁宾施晋和特洛兹多夫气候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气候的新定义,即气候是宏观的大气物理过程。(4)明确指出气候学不是地理学的部门学科,它们在科学分类中是并列的。  相似文献   

4.
干湿气候区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干湿气候区划是气候学、地理学、生态学和农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自190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干湿气候等级、干湿气候区划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综述了近10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干湿气候区划指标、潜在蒸散量计算方法、干湿气候等级及其命名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树木车轮资料重建西藏中部过去气候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可靠地利用年轮气候学方法重建过去气候,本文依据西藏中部,四个经过合适取样和精确定年的树木年轮年表,首先确立了它们各自生长状况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函数,进一步明确年轮宽度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接着,选择可被重建的气候因子,并建立包括前期生长在内的、经过正交变换的转换函数,达到重建过去气温和降水的目的。此外,还划出不同的校准期和验证期,采用统计方法和其它类型代用资料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6.
十五万年来临夏黄土粒度变化的气候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成黄土沉积的粒度变化受控于风力强度及大气环流,具有气候学意义。根据临夏北塬黄土剖面的粒度资料,结合沉积物的年代测定,研究了粒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恃征,表明临夏黄土自150ka以来,粒度参数反映的气候变化经历了8个主要阶段,完全可以与南极东方站冰岩芯温度记录及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对比。但气候阶段的始末在时间上有一些差异。可能反映不同气候区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而粒度参数与全球海面变化却非常一致;海面的升降及温度变化也控制和影响着大陆环流系统。最后,从粒度变化讨论了冰期、间冰期影响中国大陆环流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南极冰雪与气候的若干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气候受大气中长期物理过程的制约,而且总是与具体的自然地理环境相联系。因此,在研究气候演变规律时,既要分析制约它的物理过程,又要考察孕育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学中往往将后者称作下垫面。下垫面在气候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注意,但本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下垫面的含义和研究深度是不同的。经典气候学只注意不同地形、土壤和植被条件对气候的影响。近卅年来已将海洋看作下垫面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8.
张亚华 《地理研究》1994,13(2):95-97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它既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之长期以来,气候学研究的科学论文,多刊登在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学术刊物上,其中以气象学刊物为最多。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地理事业在党的英明领导下蓬勃发展,也大大推进了我国气候学的研究。气候是许多建设项目中必须考虑的自然因子之一,各生产部门对气候学研究的要求愈来愈迫切。我国的气候学声这一新的阶段中,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取得不少成绩。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9,(2):F0003-F0003
气候变暖绝不仅仅是“摄氏度”升高,而是对国民经济产生明显影响,“其影响比加入WTO更大,还会降低百姓生活水平”。昨天,我国著名气候学家、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院士受邀“文汇讲堂”,向公众做了《与暖共舞——认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发展观》演讲,与上海气候学同行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1.
北冰洋海冰/气候系统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前人对北冰洋海冰、气候系统的研究成果和 1 999年 8月在北冰洋对海冰的现场观测 ,本文综述了海冰分布、厚度的变化 ,海冰表面特征、积雪变化及北冰洋天气、气候特征和分区。讨论了北极海冰与南极海冰的差异。文章认为 ,北冰洋与周围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的不一致 ,主要是由于夏季在北冰洋海冰与开阔水域的相间分布、海冰漂移、融化吸热 ,均衡了周围大气、海洋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967年底我们写信给竺副院长,向他请教有关地理所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竺老于1968年1月5日在他办公室接见我们。1970年11月26日竺老又来函约我们于11月29日到他家里谈农业气候和物候学问题。这样,我们先后有两次机会倾听竺老对地理学、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的意见。两次谈话的方式略有不同,第一次是我们主动求见竺老的,所以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第二次是竺老约见我们的,因此先由竺老询问当时气候室和地理所的研究工作情况,我们一一作了汇报,然后竺老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山地气候带和气候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毛政旦 《地理研究》1989,8(3):21-29
本文论述了山地高度气候带与纬度气候带在形式上的联系和物理成因上的区别;在达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山地高度气候带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山地最基本的气候型有四个,即高山气候,谷地气候,坡地气侯和高原气候。  相似文献   

14.
Elevation dependency amongst climate change signals has been found in major mountain ranges around the world, but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this dependency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In this study, four different datasets of observation and reanalysis for China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elevation dependency of climate change. A lack of consistency was found in dependency between warming magnitude and elevation a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China. However, a dependency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vapor was detected whereby the temperature trend initially increased at low specific humidity, and then decreased as specific humidity increased. At ground level the maximum trend in temperature appeared in the specific humidity range 2.0-3.0 g kg-1. This suggests that water vapor is a mediator of climate change and may be responsible for elevation-dependent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未来100年气候变暖速度将比上一世纪提高2-10倍,势必对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当前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对其响应和适应的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进展缓慢。本文在阐明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的现状、方法,归纳和介绍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以及类比研究,指出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古气候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大大增进了人们对全球气候系统或地球系统的了解。对国际上古气候研究最新进展的几个侧面作了介绍,对目前这些方面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Assessment of climate change or climate variability is a significant topic in most geophysical disciplines. In this study, the flood frequency approach was selected to analyze changes in flood series. Discharge data from 55 gaging stations in Slovenia were used. The annual maximum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fine the samples. The data sets were divided into 30-year periods based on a 10-year moving window. For each part of the data-set, the flood frequenc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Changes in the estimated design discharge values with a 10-year return period,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engineering design, were observed for the two selected 30-year periods, namely 1961–1990 and 1981–2010,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Mann–Kendall (MK) tes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o uniform pattern can be found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stimated design discharge values for the two selected periods. The same applies to the MK trend test results, which were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the chosen significance level of 0.05 only for approximately 5% of stations. However, our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flood frequency analyses among different 30-year periods showed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the design discharge for some stations.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然地理学中的气候变化研究前沿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候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气候变化和当代气候增暖的影响与适应研究是中国自然地理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2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这2个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别简述研究的意义、发展历程与主要科学问题;梳理总结中国过去气候变化重建与时空特征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气候区划变动特征,全球增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等方面影响的区域差异,气候变化的综合风险区划等方面的前沿进展,特别是在各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学认识;以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编制相关领域和学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