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发现新观点新动态天然气非生物成因理论获最新佐证中科院兰州地质所王先彬等利用费-托反应,进一步证实了松辽平原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从而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也开拓了寻找天然气的新途径。他们认为,在行星形成时期,地球从太阳星云俘获的原始烃类气体是非生物成因...  相似文献   

2.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构造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大地构造的角度论述了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构造成因类型,即伸展构造带非生物成因气(藏)、挤缩构造带非生物成因气(藏)、走滑构造带非生物成因气(藏)、旋转构造带非生物成因气(藏)以及陨击构造带非生物成因气(藏)。重点阐述上述构造作用及其构造带中非生物成因气(藏)的不同类别及其形成环境和条件,从而为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理论研究和预测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近代油气无机成因理论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T,戈尔博士的“石油与天然气的非生物成因理论”及杜乐天教授的“博物气圈假说”。通过对一些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分析归纳,发现在地球深部可能储藏着巨量的天然气。笔者认为,如果在石油无机成因理论的指导下,重新进行油气勘探,可能会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138-138
2004年11月27~29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在兰州举行了以“非生物(无机)油气成因和资源前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科院、中石油、中石化和有关高校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组织得短小精干,会议气氛热烈,学术报告精彩纷呈。戴金星院士做了题为“中国天然气发展趋势与地质理论”的报告,指出中国天然气工业从贫气国正走向产气大国,中国天然气勘探理论从一元论发展为多元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开拓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将成为人类第四代能源。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比常规天然气的资源量多一个量级以上。研究非常规天然气理论,开拓勘探新领域将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在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深层石油天然气和煤层等非常规天然气研究和勘探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对改变能源结构,满足未来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有重要战略意义。天然气的长距离传输要求储量在1000亿m^3以上,以确保满足生产量为300-500万m^3的输气量,维持30年以上,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长江和古淮河沉积覆盖全省面积的32.6%,第四系和上第三系天然气(通常称为浅层天然气)十分发育。第四系天然气主要为生物分解的甲烷气,气层埋深浅,易于开发利用。上第三系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复杂,有生物分解的有机气,也有非生物成因的无机气,周庄气田和溪桥气田分别是2种不同成因类型气田的代表,它们的赋存状态反映了上第三系天然气的一般地质特征。展示了江苏具有广阔的浅层天然  相似文献   

7.
李春园  王先彬 《沉积学报》1999,17(2):306-311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天然气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的δ13C排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具正序分布特征的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可产生具反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相应地,两种具反序分布特征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也可产生具正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对于前者而言,作为混合的两个端元天然气,它们必须具有不同的成因或来源,或它们是明显不同的演化阶段的产物.关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若干口天然气井甲、乙、丙、丁烷碳同位素排序特征的讨论表明,用两种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的观点很难解释这种反序排列.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天然气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的δ13C排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具正序分布特征的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可产生具反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相应地,两种具反序分布特征的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后也可产生具正序分布特征的天然气。对于前者而言,作为混合的两个端元天然气,它们必须具有不同的成因或来源,或它们是明显不同的演化阶段的产物。关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若干口天然气井甲、乙、丙、丁烷碳同位素排序特征的讨论表明,用两种生物成因天然气混合的观点很难解释这种反序排列。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非生物成因气聚集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综合分析深部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分布特征,认为超塑性流动变形机制对于济阳坳陷地壳岩石流变和深部结构调整影响深刻。地幔物质上涌,中、下地壳特别是低速物性体的岩石流变以及表壳伸展破裂,制约着含气构造按照表壳脆裂与深部流变的组合样式发展。岩浆活动受到韧性地壳分层的阻隔,通过深熔作用同化岩石圈物质,通过侵位地壳改造壳层性质。在低速体所在层位,流体(包括二氧化碳)在聚集的同时促进了地壳岩层的变质、弱化。整个地壳层次上的深部顺层断裂、构造折离及断裂根部扩容是区内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有利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未来能源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人类目前面临的能源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人类在经历了生物质(以木材为主)、煤和石油三代能源之后,天然气将是人类第四代能源的最佳候选对象。在天然气资源中,除常规天然气以外,非常规天然气将会在人类未来的能源构成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深成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及煤层甲烷将是未来能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基于对未来能源的选择和对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若干建议,即:近期开展西北油气地质基础理论研究;中期开展天然气,特别是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研究;远期开展月球3 He同位素资源(核聚变原料)开发技术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含气系统的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油气系统的理论,划分了塔里木盆地含气系统,首次提出了天然气成因系统的概念,并进一步从剖面上划分了其含气组合,从平面上划分了天然气成因系统,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含气系统的特征,对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天然气在能源中所占的地位显著提高,对天然气成因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六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煤成气的开发”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对开发我国天然气资源作出重大的贡献。它有力地表明:从天然气的多种成因观点出发,探索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存  相似文献   

13.
主编王涛,作者有戴金星、徐永昌、傅家谟、程克明、刘德汉、应凤祥、陈丽华、郝石生、宋岩等,由石油工业出版社于1997年7月出版。本书是在我国天然气勘探上“三增”(气田储量和产量、发现气田的盆地、发现大中型气田)和研究上“两发展”(从事天然气的地质研究人员和天然气成因理论大发展)的基础上成书的。作者是一批长期从事天然气科技攻关和勘探的骨干,在总结和综合升华后,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天然气地质新发现、新规律和新理论。该书着重总结了近15年来中国天然气地质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在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分类的基础上,突出了有机成因气的划分和研究。在论述中国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赋存状态烃类气体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赋存状态烃类气体(包括游离的天然气、吸附气、酸解气、水溶气和油溶气)研究对于烃源岩评价、天然气成因判识、油气复合关系研究,油气源对比和油气勘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我国经过“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组织天然气地学攻关,在该领域内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了我国不同赋存状态烃类气体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展望了其理论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石油和天然气完全是生物成因的这种盛行观点,使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化石燃料”。然而,查阅现有关于石油成因的文献,发现有两个对立的理论,一个赞同有机成因说,另一个却支持无机成因理论(Meinchein,1959;Porfir'ev,1974)。一个世纪以来,有机成因理论在北美、南美和西欧已普遍接受。然而,我们的实验结果上却清楚地表明,至少一些石油和天然气聚集可能是无机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综合分析深部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和非生物成因天然气分布特征, 认为超塑性流动变形机制对于济阳坳陷地壳岩石流变和深部结构调整影响深刻.地幔物质上涌, 中、下地壳特别是低速物性体的岩石流变以及表壳伸展破裂, 制约着含气构造按照表壳脆裂与深部流变的组合样式发展.岩浆活动受到韧性地壳分层的阻隔, 通过深熔作用同化岩石圈物质, 通过侵位地壳改造壳层性质.在低速体所在层位, 流体(包括二氧化碳) 在聚集的同时促进了地壳岩层的变质、弱化.整个地壳层次上的深部顺层断裂、构造折离及断裂根部扩容是区内非生物成因气聚储的有利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十年来中国天然气地球化学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天然气生成理论(生物气-低熟气成因、海相有机质和煤系气源岩高演化阶段生气潜力)、大气田成藏过程示踪研究(海相叠合盆地深层、陆相深层砂岩和火成岩大气田)、非烃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CO2等H2S)、非常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和煤层气)、天然气实验新技术和新方法等。这些研究进展丰富了天然气地质学理论,促进了中国大气田的发现。但是随着中国天然气勘探向复杂地质环境区域、深部层系和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发展,地质条件下全过程天然气生排运聚地球化学模型、深部天然气生成和运移及成藏地球化学、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等是今后天然气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天然气组分以及碳同位素和轻烃特征等资料,运用天然气成因理论并结合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图版和成藏条件,探讨了潍北凹陷孔店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天然气CH4体积分数大,重烃体积分数小,非烃组分极少;南部斜坡带的疃4井天然气属生物气;灶户鼻状构造带南部产出的天然气为混有生物气的油型伴生气;灶户鼻状构造带中部地区属典型的油型伴生气;北部洼陷区的东部和南缘产出的天然气具有煤型气,并有油型气混入;以昌1井为代表的北部深洼陷区是煤型气发育的有利地区。总之,潍北凹陷天然气可以划分为生物气、混有生物气的油型伴生气、典型的油型伴生气、混有油型气的煤型气、典型的煤型气等5种成因类型;孔店组天然气类型多样、分布复杂,这些与该区的烃源岩类型、成熟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试论轻烃形成过程中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轻烃和天然气是由富含干酪根矿物基质上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形成,而不是干酪根和重质烃的热催化作用所致。催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碳数闭作用,碳-碳及碳-金属键的断裂作用来实现的,它在轻烃形成的几个重要转化反应中起重作用,本文围绕着过渡金属的催化机理和轻烃的催化成因等基本问题展开经,目的在于不断探讨油气成因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和认识秦南地区有重大勘探突破的陡坡带和该区的勘探潜力,利用该地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资料、伴生原油的油源对比以及油气运移模拟,定量刻画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和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凸起带天然气为新近系溶解气且以干气为主,陡坡带天然气为古近系凝析气且为湿气;陡坡带天然气主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