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辽东古元古宙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古元古宙克拉通裂谷是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受地壳的拉伸作用而形成的巨大裂谷带,西起郯庐断裂,向东经盖县、宽甸、桓仁进入吉林和朝鲜。古裂谷内赋存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它们受特定层位——盖县岩组中下部及大石桥岩组顶部层位,岩性——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含金岩系,韧性剪切变形及中生代岩浆活动等因素复合控制,具有明显的层控成矿特征。系统总结该成矿带内金矿地质特征,明确异同性,建立成矿模式,旨在探讨不同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寻找同类型新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沂沭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深大断裂,由4条大断裂组成,沂水-汤头断裂是其4条主干断裂之一。近几年来,在该断裂上发现了龙泉站、牛家小河、南小尧等金矿,使沂沭断裂带金矿找矿取得了突破。该文在研究金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金矿类型、成矿规律,认为沂沭断裂带不但导矿,而且储矿,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为沂沭断裂带乃至整个郯庐断裂带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胶西北NNE向断裂构造带弧形控矿断裂系统,直接控制了胶东特大型、大型金矿床及大部分中小型金矿床。张家断裂为胶东东北部NNE向弧形控矿断裂的伴生构造,断裂沿走向、倾向具波状变化,发育有倾斜擦痕,并有厚度0.3~0.5m灰色、灰绿色断层泥。已发现中型金矿张家金矿、小型金矿汪家沟金矿即赋存于该断裂之中。研究发现张家断裂弧形构造沿走向、倾向变化较大的区域为“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有利区域,矿床沿断裂走向大体以2~3km等距分布;在弧形断裂弧顶西侧300~500m为“河西式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金矿”成矿有利区域,与东侧“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对应分布。  相似文献   

4.
喀喇昆仑断裂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昆仑断裂(KKF)在普兰裂谷以东的存在状况有两种推论:1大陆逃逸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状况在普兰裂谷以东和以西没有差别,都是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经历长时间、大尺度的右旋走滑;2分散变形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终止于普兰裂谷,断裂的走滑错距均被普兰裂谷吸收。然而,长久以来并没有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裂谷以东活动的野外调查。近年来,在普兰—仲巴一线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展开了详细的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普兰—仲巴一线断层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显著,如线性排列的断层三角面和断层陡坎、断塞塘、错断脊以及不同级别的水系右旋弯曲等,表明活动的喀喇昆仑断裂不仅仅局限于普兰裂谷以西。冲沟和错断脊显示霍尔地区喀喇昆仑断裂最大右旋错距为(11±1)km,而马攸木山以东的冈底斯花岗岩被右旋错断(7±1)km。喀喇昆仑断裂不同断层分支在马攸木山侧接,形成局部的挤压区。该挤压区吸收了约4km的走滑错距,造成马攸木山成为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的分水岭。仲巴地区罗布岗日峰以东,喀喇昆仑断裂失去其地表踪迹,表明马攸木山附近的7km走滑错距完全被隆格尔裂谷—罗布岗日峰—琼果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所吸收。霍尔附近一个右旋错距(84±2)m的错断脊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错断脊形成于(9.4±0.8)~(21.7±1.6)ka,由此计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的最大右旋走滑速率为每年(4.0±0.3)mm。如果晚新生代以来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均保持这样的走滑速率,则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仲巴一线的起始活动时间在3 Ma左右,远小于阿里地区喀喇昆仑断裂的12 Ma起始活动时间。因此,断裂在研究区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表明喀喇昆仑断裂在青藏高原陆内变形中具有分散变形的构造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5.
熊耳山地区不同级别的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具体表现为:深大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金矿成矿带的分布;深大断裂或不整合面与北东向断裂的交汇区控制金矿田、金矿床的分布;北东向断裂的等距性控制金矿床、矿脉群的分布。控制金矿(化)体的断裂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断裂交叉或分支处,断面产状变化处控制矿体或富矿体产出;容矿断裂在成矿期内的活动性质控制矿体、矿石的产出类型。  相似文献   

6.
招(远)平(度)断裂为胶东西北部三大控矿断裂之一。招平断裂北段玲珑金矿田范围内,向北分为NNE向九曲蒋家和NEE向破头青断裂,该文以它们的交会部位至2条断裂带在玲珑金矿田的结束部位及其所控金矿脉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招平断裂北段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招平断裂北段的形成和控矿机制,提出了破头青断裂不是控矿断裂的新认识,总结了该区金矿的赋存规律,预测成矿有利部位,提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淅川—西峡地区构造复杂 ,断裂发育 ,多期次岩浆活动强烈 ,为金矿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的探讨及地球化学测量成果的总结 ,认为陡岭群是本区的矿源层 ,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区内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受北东向次级断裂控制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受北西西向次级断裂控制 ,斑岩—爆破角砾岩型金矿与燕山期浅成—超浅成侵入 (爆破 )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据此 ,提出三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马超营断裂带为熊耳山南坡最大的NWW向区域性大断裂。该断裂带由三条逆冲断层组成,对金矿的形成起了决定性控制作用,既是金矿的导矿构造,也是金矿的容矿构造。在马超营断裂两侧,金矿东西成带、北东成行等间距分布。矿体一般赋存于主断裂与Ⅱ级断裂的交汇处,在大断裂带中也有中小型矿体赋存。因此,进一步研究深大断裂带的控矿特征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过渡带的南北界线大体为铁炉子—黑河断裂和石门—马超营断裂,称之为洛南—栾川过渡带。本文通过对熊耳群、栾川群大红口组和宽坪群下部火山岩的造岩元素、微量元素扣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表明,中晚元古时期,在华北地台南缘、洛南—栾川过渡带及北秦岭造山带上存在着三条不同性质的裂谷,它们分别为大陆内部裂谷、近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裂谷和弧后盆地拉张裂谷,从而也表明当时洛南—栾川过渡带所处大地构造环境及地壳性质就已介于南北两大构造单元之间。  相似文献   

10.
梧州市金山顶金矿产于黄塘、铁冲等岩体外接触带的EW向断裂中,赋矿围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的碎屑岩及矽卡岩。矿区金矿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EW向层间断裂是矿区主要容矿构造,成矿元素的矿化富集受其顶底板围岩岩性、岩脉侵入的产状和规模等因素影响。文章介绍了金山顶金矿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宋家沟金矿产于早白垩世莱阳群砾岩中 ,为受断裂、裂隙密集带控制的蚀变砾岩型金矿床。该金矿床为一隐伏矿床 ,与产于盆缘的蓬家夼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条件相似 ,控矿的主导因素为断裂构造 ,成矿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2.
The gold - silver complex ore field of Qingchengzi is located in Liaohe group of Liaodong rift. The gold - silver ore bodies mainly lie in Dashiqiao group and Gaixian group, which provides ore - forming materials for the mineralization. For taking place multi - period and multi - stage magmatic activities, the ore - forming materials in the formation had had dynamothermal metamorphism for a long time and enriched and formed ore bodies after magmatism in Indo- Chinese and Yanshan epoch. The ore 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stratigraphic formation and stored in the interformational faults and schistosity belts. Silicalite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searching them. Although the Pb - Zn and the gold - silver deposits are the same series of mineralized products, their positions are different, result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elements nature and mineralized conditions. The gold silver deposits belong to strata - bound and hysterogenetic mesothermal - epithermal deposit.  相似文献   

13.
蓬莱市蝎子顶金矿容矿构造为NW向断裂,具NW向成串分布的特点。NW向压扭性断裂与其派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是该区金矿床赋存空间的重要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中的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等蚀变是一种直接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普兰店元台逆冲推覆构造为典型双重逆冲构造,以上叠式扩展而成。在自南向北逆冲过程中,形成褶皱推覆体,滞后断层,撕裂断层,反冲断层,并进一步形成构造窗和飞来峰。推覆构造形成于 J2-J3,逆冲推覆后期,花岗闪长斑岩沿逆冲推覆构造就位,其所携带的成矿热液在有利部位富集成金矿。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乳山市宋家庄金矿区位于牟平-乳山金矿带中南部,受青虎山-唐家沟断裂及次级断裂构造和中生代玲珑花岗岩的共同控制,矿体赋存于NNE向断裂构造中,矿体的顶、底板围岩为含金硅化花岗碎裂岩。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床。根据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质量、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其成矿规律,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金矿床,一般具有延深大于延长的特点,该区深部找矿潜力较大,对青虎山-唐家沟断裂及次级断裂中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腊布陶勒盖金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巴彦乌拉山中段,金矿体均受韧性剪切带及EW向、NE向、近SN向断裂控制。赋矿层位为褐红色赤铁矿化绢云母石英糜棱岩,不论是石英脉型金矿,还是蚀变岩型金矿均产于这类岩石中,具有一定的层控特征。矿床经过了中元古代原始沉积地层预富集,后期经过改造富集形成了现在的金矿体。脉内矿物中强烈的热液蚀变和矿石中浸染状、角砾状的构造,显示了岩浆热液矿床的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内花岗斑岩和矿床特征,认为古腊布陶勒盖金矿床是古亚洲洋整体于三叠纪闭合、石炭纪末期至三叠纪发育了古亚洲地区规模宏大的成矿事件的响应,矿床类型应为花岗岩叠加改造的韧性剪切带金矿。  相似文献   

17.
威海罗家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家金矿为中低温热液黄铁绢英岩型金矿床。矿区NNE向断裂与其他方向断裂交会部位及其附近为金矿有利成矿部位,矿床具分带现象,花岗细晶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以黄铁绢英岩型为主,含金石英脉型次之,矿石含金品位较高,并伴生较高的Ag,Cu等有益元素。通过对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研究,在分析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提出应进一步查证物化探异常,加大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以期发现新的金矿体。  相似文献   

18.
杏山北钼矿床为胶东半岛一典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著名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和蓬莱-栖霞金成矿带之间,区域上位于胶东-辽东钼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比胶东地区其他典型钼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胶东半岛钼矿床存在两期成矿时代;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断裂构造控制,斑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与NE向断裂复合构造控制。通过物探异常预测,认为杏山北钼矿床深部是寻找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山东省地质调查工作进展和主要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山东省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查明了苏鲁造山带(东段)的北西边界为牟(平)-即(墨)断裂带,在其东侧牟平区通海-王格庄一带发现榴辉岩;在青海省囊谦县寺红乡四荣赛发现层状铜矿;胶南七宝山发现铅、银多金属矿和萤石矿;平邑铜石地区发现3处金矿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