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闻一多的《红烛》表现出极其的浪漫和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他从生命的琴弦上弹奏出的青春般的激情澎拜之歌。然而,追求形式和唯美并不妨碍表现内容,他在《剑匣》、《李白之死》、《秋色》、《忆菊》和《太阳吟》等诗中或表现艺术追求,或表现爱国情感等,即使其思妇诗,至少也体现出个性解放的思想。从这意义上说,闻一多的《红烛》之诗,确实是从他之“建在现实的人生的基石上”的生命里流淌出来的至情至性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论稿》,就闻一多的文艺思想、新诗创作和诗美追求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其特色,一是关注前人研究成果,着力于学术史的清理,资料丰富;二是遵循辩证思维的方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找新的交叉地带或边缘领域,发现和研究新的问题;三是打通学科分界,从古今联系中探讨闻一多的思想转变。这本专著贯彻了创新精神,在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上做了可贵的探索,在一些问题上把人们对闻一多的认识深化了。  相似文献   

3.
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高骈的心态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效忠朝廷,积极镇压;第二,等待观望,握兵自保;第三,背叛朝廷,割据称雄。前期,他不断被加官晋爵,位高权重;后期,他权柄既失,众叛亲离,最后被部下斩首。高骈在晚唐农民战争中的心态表现与命运,既与他的思想、地位等主观因素有关,也与晚唐社会和农民战争的现实等客观因素相关,颇具典型意义。高骈流传下来的诗虽然不多,但内容却相当丰富,不仅反映了自身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而且表现了晚唐社会的一些重要史实,大体可分为遣兴言怀、边塞闺怨、酬赠送别、纪事写景、咏史怀古等几个方面。他的诗尤其是早年仕途顺达时创作的,多表现建功立业戍边报国的雄心社志,一些诗作还表现了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但具有较浓的忠君恋阙思想,晚年失意时更多地表现饮酒作乐流连光景的消极情绪。高骈诗歌思想的复杂性与其人生行迹、心态命运的复杂性互为表里。在艺术形式上,他的50首诗多是近体尤以七言绝句居多,一些诗如有关边塞诗写得苍凉悲壮韵味悠长,不失盛唐之风;一些写景小诗则写得细致入微、清新可喜。  相似文献   

4.
正在漯河市国土资源系统和当地权威媒体,刘风明可以说是小有名气。作为临颍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副主任,刘风明坚持搞业余新闻报道已有36年之久。靠着矢志不移的追求,他孜孜不倦地用心报道身边的新人新事。抨击丑恶现象,"写"出了令人折服的业绩和不一般的人生。他先后在《人民铁道报》《河南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资源导刊》等报刊以及各级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上累计发表稿件4000多篇。  相似文献   

5.
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旧元夜遐思》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赠》均是忧愁之作。但在诗学主张上 ,一个注重理智 ,一个注重情感 ;意象体系上一个呈复杂化、多样性 ,一个呈定型化、相似性 ;审美标准、结构形式等都有较大的区别。从这两首诗的具体比较可看出新旧诗歌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6.
作为韦寿增的同乡、同事,我对他的为人处事已经相当了解,但是读了《生命大地上闪光》后,我对他的理解更深刻了,韦寿增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如何在奉献中让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臧棣很注重诗歌语言,他把寻找语言的可能性当作诗歌成立的基本主旨。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大量使用叙事、戏剧化、修辞等技艺编织语言,成就诗篇。在臧棣诗歌有意味的形式之下,让人体会到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批判。《木匠活》一诗鲜明体现了臧棣的诗歌特色。此诗采用叙事、反讽、戏剧化、比喻、对比等手段描写了虚伪丑陋的现代夫妻生活,揭示出现代人情感、婚姻乃至人生的虚假性。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及其越来越现实化的今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缺失什么,追求什么,也许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也许是纠缠不清的问题,当然更有众说纷纭的答案.对此,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平凡的劳动者交上了一份完满的答卷,这就是韦寿增用年轻的生命与一生的追求交上的完满的答卷. 感动:以生命答卷感动广西、感动中国 学习韦寿增先进事迹,我们收获的是感动.《生命的答卷》记载了韦寿增的许许多多动人的先进事迹,也记载了他平凡而又灿烂的生命心路痕迹.令人感动的不仅是他因劳累过度倒在工作岗位上,以年轻的生命实现他作为共产党员为事业理想献身的诺言,而且也是他用短暂的一生拼命做出的超越生命极限的业绩.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韦寿增的同乡、同事,我对他的为人处事已经相当了解,但是读了《生命大地上闪光》后,我对他的理解更深刻了,韦寿增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如何在奉献中让生命绽放出耀眼的光彩。从韦寿增身上,我学到了对人民的热爱与敬畏,对党和事业的忠诚与信仰。学习韦寿增,就是要像他那样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誓言,维护好人  相似文献   

10.
正陈汉江是我土地督察系统的战友、同事,也是一位感情丰富、情思致远的诗人。今年初,我收到了他寄给我的一本诗歌集——《沉思韶山冲》。这本散发着油墨香、装帧精美的诗歌集,共收录了他27首诗歌。从1986年年底创作、于翌年元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钻杆之歌》,到2013年6月创作的《我的理想我的梦》,可谓是作者20余年笔耕不辍的经典之作。翻看着这一篇篇作品,欣赏着其别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所表现出的意境演绎、深层  相似文献   

11.
刘勰倾注其毕生的追求与思索而创作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正是其美学生命与心理体验的显现。刘勰将其在独特的人生旅途中获得的心理体验贯穿于《文心雕龙》的文道论、创作论、鉴赏批评论和文体论之中,其中,"割情析采"中的鉴赏批评论蕴含了刘勰的"觇文见心"的同情体验、"贵古贱今"的孤独体验以及这两种体验的实践与超越,这些共同构成了其丰富深刻又灵动精妙的心理体验与美学生命。  相似文献   

12.
柳亚子是辛亥革命前后诗坛上影响最大的革命诗人之一.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创作的大量诗词,追求理想,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爱"恨"交织;并以慷慨激昂,苍凉沉郁调子组成一曲曲激荡着宏音巨响的时代之歌,在中国近代的茫茫夜空中激荡震响,这些裹夹着雷霆风云与宏音巨响的诗歌创作在我国民主革命史和近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解析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信息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尝试利用2类方法解析古诗词文本空间信息,即“基于古今地名关系的明确定位法”和“方位推测定位、近似替代定位、时空推测定位等近似地名定位方法”;设计了能表达古诗词作者、诗词文本、诗词地名和相关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库,以唐李白诗词为例,收集诗词967首,对其中563首的创作地、所描述的地名或景观进行了空间定位,初步建成了诗词地理数据库。在GIS中,对于李白诗词创作的地点、诗词中描述的地名及作者联想到的地名等位置信息进行地理制图,并归纳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能清晰展现李白的创作空间和诗词文本表征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应用GIS技术对文学作品进行空间分析是可行的,从地理空间视角研究古诗词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有儒家"兼济"与"独善"的思想,但其中更多的是渗透着道家的"避世"和"全生"思想,其人生道路是从"兼济"到"谋食"再到"归隐"。既然在乱世中"兼济"无成,只能求生,包括避祸与谋食。避祸是既避"人间刑戮",也避"天刑"。而当谋食与人格发生冲突时,只能是归隐。陶渊明在归隐中借助诗与酒"顺物"游心",从另一意义上成就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论苏轼诗歌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渗透着诗人的情才和画家的技艺.诗歌在描写景物时浓墨淡写,构图简括,达到了虚与实精妙结合的境界;善于刻画自然事物的运动状态,写出景物运动的时间感、距离感、立体感,或变静为动,赋予景物运动情态;并且还描写景物的的新鲜色彩,使作者之情融于景物,唤起读者的色彩感觉,从而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苏曼殊以出家人身份混迹俗世,并创作小说,专写男女之情.从他的"革命和尚"和"情僧"称号可见其性格的挣扎和矛盾.但结合他的身世和民主革命思想来看,其"情僧"之"情"却有着丰富的含义,既指爱情的情,又指爱国和反封建;"革命和尚"和"情僧"的称号是对立统一的,既矛盾又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17.
苏曼殊以出家人身份混迹俗世.并创作小说,专写男女之情。从他的“革命和尚”和“情僧”称号可见其性格的挣扎和矛盾。但结合他的身世和民主革命思想来看,其“情僧”之“情”却有着丰富的含义.既指爱情的情,又指爱国和反封建;“革命和尚”和“情僧”的称号是对立统一的.既矛盾又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18.
张九龄是唐代岭南诗人之宗,他留传下来的200余首诗中,题咏或咏及岭南的诗篇将近50首.与唐代绝大多数岭南诗不同,张九龄的岭南诗流露出明确的“岭南”乡邦意识,在他的笔下,岭南不是蛮烟瘴雨,而是环境优美,山川明秀,风物宜人.透过这些诗作,我们可以把握张九龄对于岭南乡邦所抱有的完全不同于非粤籍诗人的特定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