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由于震源移入不同的地层及由于井孔环境的变化,井孔震源的辐射图形有很大变化,同样,地震检波器也有能够影响记录波形的接收图形。我们用两种方式将这些振幅和相位以合成震波图中。首先,由3-D有限并分的直接解为相对较小的地球模型提供精确的全波形解。对于震源/接收器大间距的模拟,我们将震源辐射的静止相位解与射线追踪的接收图形相结合。有限差分震波图与从均匀试验介质中计算出射线追踪结果的比较表明:根据射线计算出的  相似文献   

2.
激发地震波的震源是地震勘探的关键因素,只有在震源激发出的地震波信号具有足够的能量和宽频带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接收到地下界面产生的反射波,也才使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具有实际意义。这里介绍了二种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激发震源,并就其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激发参数和对比试验效果进行了阐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夯击震源和可控震源均能满足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需要。虽然如此,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尤其在城市特定环境下(不允许炸药震源激发、各种外界干扰十分严重),仍需根据工作需要和测区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激发震源。  相似文献   

3.
为探测掘进巷道前方地质构造,研制一套矿井分布式地震超前探测系统。系统基于地震波反射理论,通过检波器分布式接收或震源分布式激发确定地质异常体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采掘过程中构造的预测预报精度,采用分布式观测系统和孔中胶囊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以提高设备的灵敏度,通过负视速度原理排除侧帮和后方地质异常体的干扰,利用绕射共偏移算法优化数据反演成果。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和归纳总结,该系统采用人工锤击震源可有效探测出前方70 m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信息,采用人工炸药激发震源可有效探测出前方150~200 m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矿井分布式地震超前探测系统通过从硬件到软件优化,可实现采掘过程中对地质构造的探测精度,并提高探测效率。   相似文献   

4.
井外爆炸点源激发井孔声波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井外爆炸点源激发的声波场与井孔的相互作用模拟井间地震的物理过程,推导了全频域井孔内外声波场的理论计算公式,并针对不同震源主频、不同源距(震源到井轴的径向距离)和软硬地层进行了井内声场的全波模拟与频率-相速度分析。结果表明:井外爆炸点源激发井孔内外的声场等效于无穷多级声场迭加的结果;震源靠近井壁时的频率-相速度图与震源在井内时相似;震源的主频越高、源距和接收器离井轴的径向距离越大、地层越硬,则顾及的多级声场的项数就要越多;震源主频越低、源距越小,井中激发的斯通利波则越强。  相似文献   

5.
调节方向接收法(The Method of Controlled Directional Reception,简称CDR法)用于确定在已知的震源和接收器之间波传播的旅行时间和射线参数,通过自动拾取方法,从常规的地震数据中求出射线及旅行时参数(统称力CDR参数),然后层析反演出个质的速度结构。对于反射界面的形态及连续性没有作什么假设,本方法对弯曲,倾斜、横向非均匀反射模型的合成数据成功地进行了层析反演。  相似文献   

6.
井中地震CT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接近探测目标等优点,在各类工程中得到较多应用。在震源确定情况下,地震数据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观测系统的合理设计。本文通过理论模型正演得到相应的观测数据并进行CT成像反演,阐述了观测系统中射线角度、射线密度等因素对CT成像结果的影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这里通过生产试验数据,分析了震源能量的大小、地质情况差异、以及声波噪音是如何影响地震波信号质量从而影响探测距离的。通过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较有效地提高探测距离的办法。首先可通过生产试验确定炸药用量,使激发能量既不对支护造成伤害,又能达到较远的探测距离;地质情况通过影响采集数据长度影响探测距离,该因素是客观因素无法控制的;声波噪音是最难控制也是对探测距离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根据声波能量和叠加到有效信号的时间,计算出不受声波干扰的预报距离,为评价预报结果提供参考依据。减小声波的影响可通过增加偏移距和压制声波能量的方法,压制声波能量可通过控制炮孔深度和倾角,炮孔的封堵,接收器的合理安装来实现。在实践中控制好声波噪音的影响,是提高探测距离的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干扰和震源问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采用了横波、纵波联合探测的方法。对野外数据采集横波激发采用了150 kg冲击锤的机械震源多次叠加,纵波激发采用了Bidirectional,TRacToR9030型3T可控震源多次叠加,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煤矿智能化背景下,随掘地震已经成为掘进工作面安全掘进的地质保障关键技术之一,可实时、超前、精细探明掘进前方的隐蔽地质构造,如采空区、断层、陷落柱等,有效促进掘进生产安全高效。不同于广泛采用的反射槽波超前探测技术,随掘地震采用了掘进机掘进时震动信号作为激发源,替代了常规地震勘探中的炸药震源,具有震源绿色、安全、成本低、可重复、探掘同步等优点。由于掘进机震源在激发方式、能量、频率、带宽等方面与炸药震源差别较大,因此其探测性能受到很多关注。从随掘地震的震源机制、波场特征、传播距离、成像准确率等方面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其探测性能,认为随掘地震波场中槽波和横波发育,可利用槽波或横波进行超前探测;Y分量具有更好的信噪比优势,但在实际应用时考虑到反射面的走向,相同设备量情况下,Z分量更有优势;随掘地震的直达横波传播距离可达700 m以上,横波超前探测距离可达到300 m以上;随掘地震的直达槽波传播距离可达400 m 以上,槽波超前探测距离可达到170 m以上;常规掘进速度下,反射波叠加次数可达到16次,相比常规的一次探测,信噪比可提升4倍,有效提高了探测精度和准确度。后续将通过大量的随掘应用数据进一步修正随掘地震技术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的工程岩体探测震源──超磁致伸缩声波发射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柏勋  刘明贵 《地学前缘》1996,3(2):198-202
针对工程岩体质量快速精细检测中极为关键的震源问题,提出并采用新型的超磁致伸缩材料,研制成一种特殊的工程岩体探测大功率声波震源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岩体的探测之中。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及其声波发射器的设计制作思路以及应用情况,并给出了实例。这种新型的震源具有小体积、大功率、高频率、短余振等优点,在工程岩体检测中有着其它现有各种震源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探测震源。该震源系统除直接应用于工程岩体的地面检测之外,还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鉴于煤矿井下环境的封闭性及对安全生产的高要求特点,炸药震源在煤矿井下地震勘探施工中存在众多局限性,而以采煤机作为震源可以规避炸药震源的许多固有缺陷,具有可以在不影响回采工作面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对工作面内部构造及应力开展实时探测的优势。但由于采煤机产生的能量远小于炸药震源,因此采集到信号的质量通常受到环境噪声影响,通过分析大量实际数据发现噪声中能量占比较多的为单频噪声和随机噪声,严重影响探测精度。为提高随采地震数据信噪比,提出了同时衰减单频噪声和随机噪声的方法,首先基于互相关技术在构建常规炮集记录的同时衰减单频噪声,然后通过小波变换衰减随机和残余单频噪声,通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证实,该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2.
韩晨  鲁来玉  梁锋 《地质论评》2023,69(S1):357-359
<正>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介质物理属性和地下结构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从震源角度划分,地震学探测主要分为主动源探测和被动源探测。主动源探测是应用人工激发产生的能量进行探测的方法技术,具有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已知、激发能量可控等优点。但主动源探测由于其成本高,破坏性大等问题,并不适合在城市等区域大规模布设。  相似文献   

13.
依据人工主动震源的可控性,引入通讯中的编码原理,采用震源编码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小当量人工震源的探测深度和信号接收距离。笔者分析研究了主动源勘探中的震源编码与解码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分析研究了震源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基本性质,探讨了利用自相关函数峰值间的零值区进行信号检测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编码方法能够通过相关增加有效信息的检测范围,提高监测能力;②研究了震源编码的三种基本方式,分析了它们的旁瓣压制效果,通过不同激发能量的源在不同时刻重复激发建立编码震源,信号能够在相关峰值和相关旁瓣间有效检测出;③探讨了迭代相关法解码的基本原理,编码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探测能力,利用小能量震源获得大的探测距离和高分辨率,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透明工作面是煤矿智能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智能开采提供工作面的详细地质构造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孔间地震密集动态探测的透明工作面方法,能够实现工作面的渐进式精细探测。该方法是以采煤机为震源的随采地震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利用平行于切眼的一系列水平孔对工作面进行细分探测,随着采煤工作的逐渐推进,利用孔间地震方法对细分区域进行精细成像。与已有的随采地震方法比较,本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首先,射线覆盖更加均匀且无盲区。第二,探测区域被细分所以探测精度更高。第三,因为利用地震干涉的"虚"震源方法能得到高信噪比的单炮,可进一步提高探测精度。该方法能够适应智能开采透明工作面的目标要求,有望成为智能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速度结构误差对双差地震定位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双差法获取地震相对位置时,需要对研究区域的速度结构有准确的认识,以防止在定位时得到人为的震源相对位置。速度结构决定震源和台站之间的射线路径,射线路径以及震源处离源角决定走时相对于震源坐标系的偏导数,这是反演过程的核心,即将双差映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震源车压制背景噪声的效果进行分析,本文基于震源车工作原理及互相关理论,对地质模型产生的反射信号分别加入随机高斯白噪声和实际道路交通干扰噪声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震源车从单次激发到8次重复激发,可压制相当于反射波信号强度27~81倍的随机噪声,或5~27倍的实际道路交通干扰噪声。工程地震勘探实例表明,在强烈交通干扰的城市环境中,以震源车作为激发源,无论是勘探精度还是勘探深度,均可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7.
人工地震勘探是目前公认最为有效的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手段之一,但其受限于激发震源和城市高干扰环境背景,在高度城市化区域往往难以获取良好的地震勘探资料。文章通过利用上海市城市水网发育的优势,在大治河水域开展大功率电火花震源激发方式的地震探测,对电火花震源激发能量、放电水深、不同震源的地震成像效果等对比试验,获得了上海地区内河水域(大治河东段)最佳地震勘探激发参数,确认了在城市水网开展电火花震源激发地震勘探方式的有效性。与其他常规激发方式相比,电火花激发地震勘探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并且可以达到较深的勘探深度,对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槽波的赋存特性在一个地区的某个煤层是一定的,因而其探测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震源和检波器的布置。本文从激发(震源)和接收(检波器)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大同保罗纪煤田槽波地震探测的优化布置。  相似文献   

19.
地震勘探对地下地质结构的调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地区不适合采用炸药震源,而且炸药震源费用高、危险大。采用电磁驱动的高频可控震源,震源采用全新的电磁驱动方式,频率从10H z到1000H z,向地下发送可变频率振动。为验证高频可控震源野外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性,在鞍山东山隧道上进行了实际探测,与已知资料相比,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克希霍夫偏移中,为了计算用真振幅恢复震源脉冲所必需的复变的加权函数,需要进行两步动学射线追踪计算。一是从激发点成像点,另一是从接点到成像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