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地震动态》2012,(4):49-5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于2011年12月26-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地震电磁扰动专题研讨会.参加本次专题研讨会的有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蔡晋安,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杨树新,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钱家栋、赵家骝、关华平、副研究员席继楼,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杜学彬、副研究员谭大诚,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卢军,上海市地震局研究员马钦忠,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吴荣辉、田家勇、王兰炜、副研究员张世中以及该所其他从事电磁扰动观测研究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2.
《震灾防御技术》2006,1(3):283-284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李四光教授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倡导组建的,1971年划归地震局,1986年2月改建为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1998年改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所现已被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地壳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以地壳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与预报、地震与地质灾害等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项目成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大陆地壳应力环境基础数据库”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第四届全国地应力会议的推动下,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共同发起,由来自全国13个科研单位和工程部门的47名科研工作者组成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岩石圈应力  相似文献   

5.
引言2013年11月18日-11月20日,“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壳工程中心、地震台网中心、武汉地震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八院、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航天503所、上海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的8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接中国地震局文件—“关于 2 0 0 2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励项目的通报” ,全国共有 5 1个项目获奖。四川省地震局申报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励的 2个项目 ,经中国地震局评审决定给予奖励。其项目名称等情况如下 :1 活动断裂的破裂分段理论与地震危险性的定量预测方法 ,二等 ,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江苏省地震局 ,闻学泽、江娃利、易桂喜、侯康明、谢新生、王焕贞、范军、肖振敏、杜方。2 多制式高次群复接分接设备 ,三等 ,四川省地震局 ,邱西征、黄敏。四川省地震局获2002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唐荣余研究员为团长,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郝记川为副团长兼领队共29人组成的代表团,于2004年6月10-17日参加了海峡两岸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8.
《震灾防御技术》2012,7(3):334-334
《震灾防御技术》为季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地质所、地壳所、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协办。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13日至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与河南省地震学会联合举办,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河南省地震局及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为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协助.中国地质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与中心,部分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市县地震局、企业台站、公司等地震相关部门20多个单位50余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23日—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岩石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第6届亚洲岩石力学大会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召开理事会议,正式批准地壳应力与地震国际专业委员会成立。该国际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委员会主任由地壳应力研究所谢富仁研究员担任,委员包括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现任主席Hudson教授、  相似文献   

11.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地震学中的"暗物质"—"静地震"与地震预测研究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暗物质的研究是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静地震的研究也将为地震预测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New" water     
Wood WW 《Ground water》2008,46(4):517-517
  相似文献   

14.
"译编"序     
《内陆地震》2005,19(4)
  相似文献   

15.
根据邢台直接前震N-t图(与M-t图完全一致)和5次MS≥6.0地震活动时序相关性,采用“震情三分律”方法可分别得到大震前82 d,59 d的短期预测和30 h的临震预测;与此同时,若条件许可再采用“对称填补”方法又可作出强震到来前的“活动范围”预测区。指出,此二者都与当代数学理论有某些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灾害社会学>一书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罢《灾害社会学》全书,掩卷而思,感到由衷的兴奋和喜悦。这是一部具有多方面价值的著作。它不仅在学术上填补了灾害理论研究的一项空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思想,而且它所阐述的那些原理和战略性对策,将会在中国减灾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该书恰当地规定了...  相似文献   

17.
中强地震空间分布“X”图像及其含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下俯冲产生的推挤,造成黑龙江亚板块地下的地幔物质上涌,使其上覆岩石圈受到垂直方向上涌力的作用。通过分析"X"节理的形成、与断层的关系、火山群"X"型断裂构造的特点,对黑龙江亚板块1999年以来中强地震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呈网格化特征分布。根据构造类比法和历史地震比拟法,网格化交汇处缺震区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即内蒙古扎兰屯,通辽和黑龙江五大连池,绥化历史老震区;尤其是2008年6月10日内蒙古扎兰屯附近(阿荣旗境内)发生M 5.2地震后该地区可能再次成为未来地震的危险区。本文研究结果对区域地震危险区的判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狩野谦一和村田明广厶合著的《构造地质学》正像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它是“野外构造地质学家们研究构造地质学基础”的总结。出版虽然仅半年,但已成为周围许多地质学家爱不释手的一本书。这也许因为它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用日语写成的构造地质学教科书的缘故吧。说到地质学,总会有集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领域相当宽的综合性学科的感觉,其中,与地震学最接近的领域或许就是该书标题的构造地质学了。特别是近来,地震地质学、古地震学的提法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它们也作为了构造地质学的主要基础。该书由11章构成:第1章,…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