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的调查研究是海洋环境放射性调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环境一般都不是被单一核素所沾污,为了快速监测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污染,以便尽快制定防护措施,通常采用总B放射性分析方法.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一般是测定表层(0-5厘米)沉积物样品,很少涉及沉积物中放射性垂直分布的问题.沉积物中放射性垂直分布的探讨,不但对特定海区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对放射性核素在海洋中迁移规律的研究以及对搞好海洋环境放射性质量评价工作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海洋走航式放射性探测仪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核事件以来,海洋放射性污染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海洋放射性探测成为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内容。新研制的海洋走航式放射性探测仪能够实时、快速地获得海洋放射性污染程度、扩散范围等现场数据,也可以用于大范围海洋放射背景场的调查研究。仪器软件以Windows为平台,采用人机交互式界面设计。仪器的稳定性良好,分辨率满足野外测量要求,进一步改进并充分试验后,可用于海洋环境放射性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由原子武器和热核武器试验、核动力舰船运转、原子燃料工厂的生产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大部分进入海洋,致使海洋的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因此,对海洋放射性污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调查研究中,主要是调查锶-90、铯-137等,其分析方法探讨者较多,但对海水总β放射性的测定方法的报道却较少。Kifer Hans 曾介绍了直接向海水加三氯化铁测定总β放射性的方法,虽然效果达  相似文献   

4.
刘怀  苏喜玲  陈炽  郭敏  梁谦林 《海洋学报》1988,10(5):575-581
通过对珠江口海区和珠江入海口处水体、表层沉积物和部分海洋生物的放射性调查,研究了总β、总α放射性、人工放射性核素90Sr、137Cs和U在该海区海水和沉积物中的含量、来源、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并讨论了部分海洋生物体中的放射性含量,通过对海洋沉积物进行γ谱分析,研究了珠江口海区主要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造成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放射性物质是由珠江径流携带入海的近代工业所产生的天然放射性铀、钍系列和天然放射性元素40K。  相似文献   

5.
1965年5月14日我国又成功地在西部地区(40°N、90°E)进行了第二次原子弹试验,它标志着我国的核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了研究海洋放射性污染和探讨放射性沉降与海洋放射性水平的关系,我们从5月15日开始连续10天测定了青岛地区大气沉降物的总β放射性。与此同时,日本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本文仅主要根据大气沉降物的部分测定资料,结合国外有关研究,讨论青岛地区大气沉降物的放射性污染及污染云团的运动规律等有关问题,其它与海洋有关的问题将在其它文章中讨论。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与其他海洋环境监测的异同点,介绍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处理的特点,标准差、仪器与方法探测限的推导方法和计算模式,提出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科学表征和科学判断模式,为准确评价海洋环境放射性污染提供重要依据,为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数据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贻贝作为海区90Sr污染指示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福龙  陈英  黄凌毅 《海洋学报》1990,12(2):261-264
利用海洋生物积累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监测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水平,能克服利用海水进行监测需要大量水样的缺点,达到快速、简便、节约人力、财力的优点.因此,生物监测在国际上普遍受到重视,是当前监测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众所周知,贻贝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监测海洋污染[1,2],而在放射性监测方面也有过一些报道[3,4],多数集中于监测活化产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渤海近岸海水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迅速发展,研究和解决近岸海水扩散及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注意,许多国家相继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六十年代初,考虑到美苏核试验的影响,我国就开展了海洋放射性污染的调查。七十年代又开展了石油和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目前,这项工作已成为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研究污染物质的通量、变化、形态和海水对污染物质的容量,及其稀释扩散规律都是这项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永祺 《海洋科学》1980,4(3):38-42
人类已进入了原子能(核能)时代。核能在工业、农业、交通、军事、宇宙空间、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伴随着核能的大规模应用,也出现了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问题。就海洋环境来说,受人工放射性  相似文献   

10.
海水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变化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元素或其化合物在海洋环境中的存在形式——简单的或是络合的离子,中性分子和悬浮颗粒。 海洋放射性的研究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必须先弄清有关核素在海洋的分布情况,而这种分布  相似文献   

11.
海洋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核素(或元素)在海洋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或元素)及放射性示踪剂(也称示踪原子或示踪剂等)在海洋学中的应用。它的研究首先是从1908年发现海底沉积物中含有镭开始的。而海洋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研究,则开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后,由于美、苏等国不断进行各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厦门成为一个宜居和滨海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石。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和福建省核电站陆续运行之后,厦门邻近海域潜在的核污染风险受到公众和管理部门的关注。本研究测定了2015年2月和8月厦门邻近海域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主要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水平,并据此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放射性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海水中总铀、90Sr、226Ra、137Cs处于我国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范围以内,无明显季节差异,其他放射性核素58Co、60Co、134Cs、110mAg、59Fe、54Mn、65Zn均未检出,海水中90Sr和137Cs的活度最大值远低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限值,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亦在我国海洋放射性水平变化范围以内。利用我国现有的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对厦门邻近海域放射性质量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得出其海水放射性质量为2级,海洋沉积物放射性环境质量为1级,均属于安全级别。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在厦门附近海域未观测到放射性污染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的研究虽有很久的历史(如1873-1876年“挑战者”号的科学考察),但对该区开展深入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却是六十年代以后的事.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和进步,已积累了关于该区深海沉积物的大量资料.目前我国的海洋工作者也正在努力开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论“九五”海洋科技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洪 《海洋与湖沼》1998,29(5):453-457
MANAGEMENTSTRATEGIESFORTHEDEVELOPMENTOFMARINESCIENCEANDTECHNOLOGYDURINGCHINA'S(SUNHong)"NINTH5-YEARPLAN"(DeparrmentofScience&TechnologyfbrhocialDevelopment,M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Beijing,100862)为了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科技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海洋科技战略方面的研究工作,制定了国家“九五”海洋科技发展规划。从1996年开始实施海洋科技攻关计划、海洋高技术计划、“科技兴海”计划以及海洋基础性研究和基础性工作项目。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海洋沉积物对海水中放射性核素吸附性能及海水对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解吸性能的实验室研究基础上,结合核企业近岸海区沉积物放射性污染状况的实际调查资料,论述了近岸沉积物与沿岸核企业对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关系,并就核企业排污工程设计中如何减少近岸污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培泉 《海洋科学》1982,6(3):48-49
在研究海洋放射性污染时,~(141)Ce(T1/2=32.5天),~(144)Ce(T1/2=285天)的放射性测定也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因为它们在核裂变过程中产额较高,而且在1—3年内的大气沉降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为了研究达两个同位素进入海洋后的运动规律,需要对天然铈的含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海洋石油的开发与运输,对海洋生态及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此,许多国家发展了模拟海上溢油扩散技术,并制定了模拟溢油扩散过程的计算机规范。关于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我国也属开始较早的国家之一。与此相比,海上危险化学物质扩散模拟的研究开展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海上运输  相似文献   

18.
以某滨海核电厂为例,分析确定58 Co、60Co、90Sr、134 Cs、137 Cs和110m Ag等放射性核素为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中的主要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评估模式预测了上述放射性核素排海后对电厂排放口海域环境(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该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正常排放后,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中的58 Co、60Co、134Cs、1 10m Ag比活度低于放射性核素比活度背景值检测限2~3个数量级;90Sr低于背景值4个数量级;137Cs略高于背景值,对周围海水环境未造成放射性污染.但58 Co、60Co、134Cs、137Cs、110m Ag在排放口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的沉积量分别比背景值检测限高2~5个数量级,其中60Co和110m Ag沉积量最大;90Sr沉积量低于放射性背景值2个数量级.最后提出可以从生物辐射评价和核素的迁移转化规律、联合效应(综合考虑温排水、低放射性废水和余氯)和选取合适的指示生物3个方面进行跟进研究的建议,以便更完善和全面地评价核电厂低放射性废水对排放口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86年5月2日青岛地区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站发现大气沉降灰的总β放射性明显增高,为了保护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我们对青岛地区海洋及陆地环境的放射性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核电工业的迅猛发展,海洋放射性污染压力日益严峻。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人们对海洋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愈加重视。本研究介绍了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方法的基础假设、整体框架、参考依据以及海洋放射性环境效应、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分级和低放废物长期排放的潜在风险这3部分详细的评价方法。整套方法参考了国际上重要的生态放射性评估方法,结合我们自身海洋放射性环境管理和评价需求,通过“学习 吸收 创新”的方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海洋放射性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实现了我国从无到有的突破,最终形成了一套专门的评价软件MREQA V1.0,能够简化工作、提高效率,可服务于后续的管理及评价,并供同行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