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挤扩支盘支护桩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启民  何满潮  唐业清 《岩土力学》2005,26(10):1667-1670
介绍了一种新型基坑支护桩--挤扩支盘桩,探讨了挤扩支盘支护桩的挤密效应、受力机理、合理的结构形式以及作为支护桩的工作特性。土工模型试验表明:(1)与普通悬臂支护桩相比较,挤扩支盘支护桩的嵌固深度可减小15 %~30 %,弯矩分布比较均匀;(2)最大弯矩可减小40 %~80 %;(3)桩顶总位移减小30 %~60 %;(4)支护高度可增加20 %~30 %。挤扩支盘支护桩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并能降低风险,为中等深度基坑工程提供了一种经济合理的支护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分析相互验证方法,对单排挤扩桩和悬臂直桩基坑支护的桩顶位移和受力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基坑双排挤扩桩支护特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悬臂直桩相比,挤扩桩支护桩顶位移小,挤扩桩支盘提供的抗倾覆力矩有效地改善了挤扩桩的工作性状;与单排挤扩桩相比,双排挤扩桩基坑支护结构刚度大,在桩身内力分配以及控制基坑变形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是深基坑工程中经济合理的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3.
李启民  唐业清  何满潮 《岩土力学》2008,29(11):3139-3143
挤扩支护桩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支护桩。通过掺入膨胀剂的钢筋混凝土扇形挤扩支护桩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其工作特性以及桩周土体挤密效应等,探讨了该桩在支护高度、桩身内力分配、内力计算等方面的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扇形挤扩支护桩相比较,掺入膨胀剂的扇形挤扩支护桩弯矩最大值可减少20 %~30 %,桩顶位移平均减小33.5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地面荷载提高13 %。掺入膨胀剂的挤扩支护桩克服了普通挤扩支护桩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缺点,有效地加固了桩周土体。  相似文献   

4.
深基坑双排桩结构支护效果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日成 《地质与勘探》2012,48(2):1900-12-31-373
[摘 要] 由两排平行的钢筋混凝土桩以及桩顶冠梁形成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基坑侧 向变形,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设计中。本文以济南市西区文化中心项目大剧院为工程背景,对双排桩 支护结构下基坑坡面水平位移,坑底隆起,桩身弯矩、剪力,桩土接触面切向刚度和法向刚度等特征进行 研究,并通过“实体单元桩冶和“结构单元桩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桩与土体相互作用 力学模型能较好模拟双排桩支护施工过程,计算精度较高;桩顶的水平位移最大,基坑开挖底面的弯矩 和剪力最大;计算结果可为双排支护桩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光宏 《探矿工程》2018,45(9):80-83
城市建筑基坑附近工程地质环境大都比较复杂,施工空间狭小。采用一般支护方法如桩锚结构,由于受基坑附近建筑物地基中桩体的影响而无法施工;对于基坑边坡土层抗剪强度较低,支护桩嵌入长度较长的,施工难度就更大。本文结合邢台市东部某场地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设计,采用双排桩+桩中间设置止水帷幕+地基加固,进行基坑支护。双排桩可以提高边坡刚度,桩中间设置止水帷幕可以节约施工空间,有利于解决施工空间的限制问题,可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缩短支护桩长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适用于敏感环境下基坑数值分析的硬化类弹塑性本构模型,针对锚杆对双排桩变形和受力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锚固角度的增加能有效减小双排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后排桩的桩身控制弯矩,但减小幅度随锚固角度增大而减小;在实际设计中,在周边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加锚杆与后排桩的夹角。锚固力的增加对双排桩结构的变形控制作用明显,能显著降低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减小幅度也随锚固力的增加而减小;锚固力较大时会增大桩的控制弯矩,使桩的截面或配筋增加;在实际设计中,锚固力不应过大,可随信息化施工对基坑变形进行主动控制。  相似文献   

7.
常规桩锚支护体系中支护桩主筋不能回收,支护任务完成后成为建筑垃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提出一种新型可回收主筋的预应力支护桩。对该新型支护桩的结构构造、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流程、回收主筋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对其受力方式和工作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传统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新的配筋计算方法。为了确定新方法中张拉控制应力的合理取值范围,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不同工况下新型支护桩的抗弯承载力,并将其与新的配筋计算方法得出的抗弯承载力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的配筋方法仅适用于张拉控制应力不超过300 MPa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唐德琪  俞峰  陈奕天  刘念武 《岩土力学》2019,40(3):1039-1048
在既有地下室以下增设地下空间,常面临既有支护桩与新增支护桩构成双层支挡结构的开挖工况,这是传统开挖设计方法未涉及的新问题。通过大比尺模型试验,以内外双层支护桩排间距为主要参数,研究其对支护结构性能演变、排间土压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排间距减小,新增支护桩位移与弯矩逐渐增大,由嵌固作用转变为主要受力结构。开挖至既有支护桩失效退出工作后,新增支护桩位移与弯矩突增,最大弯矩点下移。既有支护桩背单位土压力随开挖逐渐减小,达到主动极限状态后主动土压力随排间距增大而增大,并接近朗肯主动土压力分布线。通过各试验桩背主动土压力数据分析拟合,建立了以排间距、土体内摩擦角、桩土摩擦角为参数并考虑土拱效应的既有支护桩背主动土压力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坑开挖规模朝更大更深方向发展,传统的单排桩、桩锚、桩撑支护结构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变形控制要求较高,又不宜采用内支撑和锚杆的情况下,双排桩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双排桩是由两排平行的支护桩、水平压顶梁和前后联系梁形成的空间围护结构体系,具有刚度大、稳定性好、变形小、便于直立开挖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新的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中增加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相关章节,提出了双排桩的设计与计算模型。针对湖北省新基坑规范中提出的双排桩支护计算模型,应用VB.NET语言开发出一款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基坑双排桩设计计算软件(DESDROP),本软件的开发与研究是为配合湖北省新基坑规程实施而进行的。该软件能对双排桩前后桩的位移、内力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可以通过查询结果图看到任一工况条件下的土压力、位移、弯矩、剪力图。将该软件应用于金地名郡基坑工程,结果表明,DESDROP软件运算速度快,计算结果能满足双排桩支护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对某双排桩深基坑的开挖和支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土体位移场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支护结构和土体的空间受力性状、土与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施工开挖过程等均会对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还讨论了双排桩之间土体刚度的变化对位移和沉降的影响,表明适当地增加两排桩之间土体的刚度能有效地减小基坑外侧土体的位移。  相似文献   

11.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内力计算是其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双排支护桩结构是由前排桩、后排桩及桩顶连系梁组成的空间门架式结构。在承受水平荷载时,后排桩向坑内发生挠曲变形,挤压桩间土体,同时桩间土体又对前排桩产生推力,使得前排桩向坑内发生挠曲变形,挤压前排桩桩前土体,以致该支护结构在传递水平荷载时,前后排桩及桩间土体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基于上述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将前、后排桩均视为竖向放置的弹性地基梁,以欧拉伯努利双层梁理论考虑前后排桩的相互作用,以水平向弹簧模拟桩间土相互作用,以朗肯土压力计算作用于后排桩的主动土压力,以弹性抗力法计算作用于前排桩基坑底面以下的被动土压力,以基坑底面为界人为将前、后排桩分为上下部分,并通过桩身各段的受力平衡建立前后排桩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然后通过桩端约束及基坑坑底平面处的连续条件得到方程的解析解,给出了一种考虑桩桩相互作用以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双排桩支护结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两个实例,将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实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工程中的设计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和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庆科  胡建敏  吴刚 《岩土力学》2008,29(11):3089-3094
根据某大型深基坑工程的实测资料,对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截面弯矩、变形和土压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冠梁刚度对土压力的影响、支护结构变形与土压力分布的关系、双排桩支护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是十分复杂的,用传统的土压力计算方法估算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存在较大偏差。其研究结果为双排桩支护结构上土压力设计计算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双排护坡桩支护体系具有较好的侧向刚度及限制变形的能力.以北京市朝阳区某基坑为例,介绍了双排护坡桩支护体系在复杂周围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并通过工程实测及数值模拟,对双排护坡桩支护体系的变形特征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目前基于弹性土抗力法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常用计算模型,分别编制了平面杆系有限差分法计算程序,介绍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在某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比较了这些模型之间计算结果的差异。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模型,并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所得结论对双排桩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易星  何成燕 《探矿工程》2015,42(2):79-81
昆明地区地下土层多为古滇池沉积而成,地下多存在较厚的淤泥质土。该地区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为桩锚结构,在昆明二环东路的昙华山水园项目,创新性地在该地区使用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该工程分析了双排桩的支护特点、计算模型及施工效果,总结了施工技术经验,并提出了淤泥质软土地层采用双排桩进行支护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