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收集整理资料入手,阐述了羊草沟盆地的形成、沉积及演化过程,即羊草沟煤田成煤环境是在火山活动间歇期形成的。分析了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即盆地中心为湖相转化为泥炭沼泽相成煤,向盆地边缘则由扇三角洲转化为泥炭沼泽相的成煤,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发展:即厚煤带到分叉变薄带,最后无煤带。沉积与中心与聚煤中心重合。  相似文献   

2.
根据盘南矿区马依西井田大量地质资料分析,认为龙潭组形成于潮坪、三角洲及海湾—泻湖沉积体系,下部为潮坪—潮道沉积组合,主要由潮坪相、潮道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形成的煤层硫分高,连续性差;中部为三角洲沉积组合,主要由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及三角洲平原相组成,其煤层硫分低,稳定性好,分叉少;上部为海湾—潟湖相沉积组合,由潟湖相局部海湾相及沙洲砂坝相组成。分流河道的泛滥盆地、支流间湾、废弃河道、潮坪—潮道为本区煤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至环河华池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构造背景、野外露头、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和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和总结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至环河华池组沉积相、相带分布范围和沉积特征。洛河组主要沉积了冲积扇相、风成沉积相、辫状河相和沙漠相;而在环河华池组主要沉积了湖相、三角洲相、曲流河相及风成砂岩夹层。平面上沉积相带的变化规律性较强,由盆地边缘的冲积相、冲积—河流相砾岩向盆内渐变为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相泥岩。沉积特征受构造运动影响和沉积相带控制,洛河组是从山缘向盆地内砂岩厚度迅速变薄、尖灭;环河华池组岩性变化表现为北粗南细、东粗西细,在北部砂体呈现东薄西厚,东北向西南增厚,在南部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东薄西厚,南薄北厚。  相似文献   

4.
鸡西盆地早白垩世烃源岩的岩石类型是湖相泥岩、碳质泥岩和煤。根据其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特征,将该区沉积有机相划分为3种类型:高位沼泽有机相、滨浅湖-沼泽有机相和半深湖-深湖有机相。其中滨浅湖-沼泽有机相分布面积广泛,是最重要的生烃相带,有机质以Ⅲ型为主,生烃性能变化大,既可生油又可生气;半深湖-深湖有机相有机质为Ⅱ型,部分Ⅲ型,生烃性能良好并以生油为主,但分布面积局限;高位沼泽有机相由于处于盆地边缘,对生烃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油页岩形成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是我国油页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仅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额济纳旗—银根等大型沉积盆地广泛分布,而且在大青山、阴山地区的海流图、固阳、石拐沟、卓资及乌兰花等陆相山间盆地,祁连—河西走廊地区的盆地群(西起敦煌盆地,东至六盘山盆地—巴音浩特盆地,南抵柴达木盆地包括了众多的以古生界为基底的中新生代中小型沉积盆地)的许多中小型盆地也广泛分布。通过对西北地区不同沉积盆地油页岩形成条件与成因类型分析,总结了西北地区油页岩的3种成因类型,即深湖-半深湖相成因;海陆交替相成因和沼泽相成因。认为大型内陆湖盆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由于沉积环境稳定,富含有机质,形成的油页岩矿床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含油率稳定的特点,往往形成大型油页岩矿床,为最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沉积充填与沉积演化分析,昌都盆地中生代为一个叠合型盆地,晚三叠世为一个陆内断陷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萎缩期,侏罗纪为一个受东、西两侧造山带挤压而形成的山间坳陷盆地。喜山期,昌都盆地经历了强烈的改造。昌都盆地存在3套烃源岩,即阿堵拉组和夺盖拉组潟湖相泥岩和沼泽相含煤岩系、中侏罗统东大桥组深湖相泥岩和灰岩; 4套储集岩,即甲丕拉组河流相碎屑岩、阿都拉和夺盖拉组滨岸相和三角洲相碎屑岩、波里拉组颗粒灰岩和白云岩。有利油气构造均形成于侏罗纪末,与三叠系的生油阶段基本吻合,可形成较好的油气成藏,其中昌都-察雅香堆为最有利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地台区古近系—新近系在渤海湾盆地非常发育,在南华北地区也有较大厚度,而在鄂尔多斯盆地则不甚发育,仅在西北部有少量沉积。渤海湾盆地古近纪以断陷型沉积为主,主要为滨浅湖相沉积,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如北部的燕山褶皱带、西部的太行山隆起、南部的鲁西隆起、东部的辽东隆起区以及盆地内部的沧县隆起和埕宁隆起等。南华北地区古近纪发育大小不一多个沉积中心,以河流相沉积为主;鄂尔多斯盆地古近纪仅在西北部出现沉积,发育河流相,缺失古新统—始新统沉积。新近系沉积区主要位于渤海湾盆地、南华北地区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外围的地堑中,主要为河流相和滨浅湖相沉积。新近纪早期渤海湾盆地大面积隆升,导致湖盆收缩,部分地区遭受剥蚀夷平,中晚期盆地整体形成统一坳陷,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局部发育滨浅湖相;南华北地区进入裂谷期后坳陷发育阶段,大面积接受沉积,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华北地台区西部沿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形成了一套以河流相与滨浅湖相为主的山前盆地沉积。华北地台区古近纪—新近纪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域为渤海湾盆地。  相似文献   

8.
沔阳—当阳前陆盆地自北而南可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 :桐柏山—大别山基底卷入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大洪山叠瓦逆冲断裂构造带、沔阳—当阳拗陷变形带、宜昌—沙市前陆斜坡带、黄陵—松滋前缘隆起带。盆地的形成与南大巴山—大洪山造山带的发育密切相关。盆地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南秦岭洋盆、北华南洋盆的两次“开 (降 )、合 (升 )” ,燕山早期陆内俯冲造山成盆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陆内伸展断陷的演化。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具三套有效烃源岩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广海陆棚相泥页岩 ,二叠纪滨岸沼泽相含煤泥岩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湖泊—沼泽相暗色泥页岩、煤系泥岩和煤岩。中三叠世—早第三纪为油气生成高峰期。油气运移指向主要为南西方向的前缘隆起  相似文献   

9.
杨家静  胡伯良 《沉积学报》1997,15(2):207-211
本文测定了吐哈盆地原油和部分烃源岩的单烃碳同位素组成,利用单烃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模式和样品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和组合特征研究沉积环境和母质输入特征,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和油源对比探索。吐哈盆地原油可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典型沼泽相-湖沼相煤成油,如台北凹陷各油田侏罗系原油;二类是湖相原油,如托参1井三叠系原油;三类是浅湖相原油,如胜金口油田中侏罗统原油。油源对比认为目前吐哈盆地侏罗系产出的原油由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有机质生成,而托克逊凹陷三叠系原油由上二叠统湖相泥岩生成。  相似文献   

10.
李舜贤  陆永潮 《云南地质》1991,10(4):362-384
山寨盆地位于腾冲-梁河锡矿带小龙河含锡岩体的东侧。盆地中充填有第四纪湖相-冲积相厚层沉积,有砂锡聚集,局部富集成矿床。本文论述了该盆地的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和沉积相、砂锡矿物质成分等。 1.山寨盆地为-断陷盆地,并严格地受到NE和NW向两组断裂的控制,从而使盆地具菱形平面形态,并在盆内发育有NE、NW向展布的新生代地堑和地垒的基本格局。 2.控制山寨盆地发展演化有两个因素:一是第四纪新构造拉张运动和岩浆侵出;二是盆地西侧火山岩源区沉积物的大量供给。 3.盆地的沉积物可分出老湖相和新湖相。沉积相可分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河流相和沼泽相。 4.砂锡矿类型有:残坡积型,洪积型,洪冲积型,河床-河漫滩型,古河道型,湖积型。盆内聚锡的有利部位为:(1)盆缘同沉积断裂带内冲积扇复合体;(2)扇三角洲河口沙坝;(3)活跃湖泊边缘—湖滨带;(4)湖盆内古河道。 5.砂锡矿物组合和锡矿化程度在不同的流域中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和成熟程度,与源区母岩成分及其搬运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6.不同流域的锡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特征和组合类型有明显的差异,据石英颗粒的表面特征可划分出上、中、下游河床和不同的河流阶地。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依兰盆地是我国典型的煤与油页岩共生盆地,通过对盆地古近系达连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下煤与油页岩共生特征进行研究,识别出四种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即煤层/油页岩/煤层组合、油页岩/煤层/油页岩组合、油页岩/其它沉积腺层组合及油页岩/煤层组合。将达连河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内部可以识别出4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LST)沉积期,在地势低洼处发育厚度不大、分布局限的油页岩,向隆起区尖灭;湖扩张体系域(EST)沉积期,4种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均有发育;湖扩张体系域从早期到晚期、从滨湖到湖中心,共生组合中煤层厚度逐渐减小,油页岩厚度逐渐增大;早期高水位体系域(EHST)沉积期,主要发育厚度巨大、分布稳定的油页岩;晚期高水位体系域(LHST)不发育煤层和油页岩。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相关关系控制了煤、油页岩的发育和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东部二龙山盆地是一新生代陆相聚煤盆地,中新世富锦组是其含煤地层。通过对富锦组沉积相、层序地层和聚煤作用特征的研究,可以看出:富锦组主要由凝灰质粉砂岩及中细砂岩、凝灰质砾岩及褐煤组成,发育滨浅湖相、深-半深湖相、冲积扇扇根相、扇中相及沼泽相,分别属于湖泊沉积体系和冲积扇沉积体系;富锦组是一个以区域不整合面为上下界的三级层序,其低位体系域对应底部砾岩段,湖侵体系域对应下部砂岩段和中部含煤段,高位体系域对应上部砂岩段;研究区煤层形成于湖侵体系域末期,且以盆地中部煤层厚度最大,向西北和西南方向煤层均变薄;聚煤作用明显受基底沉降作用影响,在湖侵体系域末期基底稳定沉降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了区内巨厚煤层。   相似文献   

13.
辽宁张强盆地聚煤与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强盆地是辽宁晚中生代半地堑式断拗盆地,呈萁状。同生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形成、沉积及演化。湖滨三角洲平原聚煤环境、湖泊环境的成油、富煤区与古构造、古气候、占地理的演化紧密相关。与邻区协尔苏盆地、三台子盆地沉积上有相似性及差异性。通过对沉积特征的分析,对今后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沉积相分析表明,平庄盆地五家矿区煤系由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和湖泊三角洲体系构成。其沉积环境演化经历了湖泊扩张、迅速萎缩、缓慢淤浅、消亡(冲积扇—辫状河为主要地理景观)4个阶段。湖泊缓慢淤浅阶段的湖滨和扇三角洲平原是聚煤的主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收集整理资料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协尔苏盆地聚煤环境与构造格架,即协尔苏盆地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堑式聚煤盆地;聚煤作用取决于盆地沉积环境与古构造环境;是湖泊淤浅沼泽化环境成煤;盆地垂向沉积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相一致;盆地沉降轴心与沉积中心均显示南北向展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陆相断陷盆地煤层与油页岩共生发育的地质现象,采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能源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煤与油页岩共生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陆相断陷盆地煤层与油页岩主要存在5种共生组合类型;煤和油页岩的发育均需要稳定的构造和较少的陆源碎屑物质供应,共生发育的煤和油页岩中均含有高等植物和藻类;盆地基底的幕式构造活动对煤和油页岩发育的沉积环境及其转化起到主要控制作用,气候条件、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有机质供应等起到次要控制作用;在层序地层格架下,各种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均可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从体系域早期到晚期、从滨湖到湖中心,共生组合中煤层厚度逐渐减小,油页岩厚度逐渐增大;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则主要发育厚度大、分布稳定的油页岩-煤层组合.可见,盆地基底幕式构造活动、沉积环境演化、气候条件、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有机质供应等因素共同控制了陆相断陷盆地煤与油页岩的共生发育,且共生组合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和早期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7.
依据鄂尔多斯煤盆地南部侏罗纪煤田地质特征,提出了层位标定法、波形分析法、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等适合本区的煤层横向预测方法。实践表明,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煤层横向预测方法,可精细描述埋深500m左右的煤层尖灭、冲刷带、变薄带、分又合并带、厚度变化等赋煤状态。  相似文献   

18.
鸡西盆地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已在多口钻井中发现油气显示。早白垩世城子河组为一套夹数个海相泥岩层的含煤岩系,形成于滨浅湖—沼泽的沉积环境,为该盆地主力烃源岩层。本次对该层位泥岩样品的常、微量元素全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盐度指标Sr/Ba在0.11~0.38之间,碱度指标(Ca+Mg)*20/(Si+Al)为0.2...  相似文献   

19.
义马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是河南省境内唯一可采的中生代煤田,位置特殊。为了揭示其中侏罗世阿林期-巴柔期的沉积相及其古地理演化特征,运用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等方法,以义马盆地中侏罗世含煤岩系为例,进行地层划分及沉积相和古地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属阿林期-巴柔期,该时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4种沉积相。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成煤期为节点,定量恢复了阿林期-巴柔期的古地理特征,从成煤期前到成煤期后,各优势古地理单元变化明显,具有冲积扇-三角洲-湖泊的变化规律,整体上是一个退积过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的煤层发育特征,首先建立延安组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而分析可容空间变化对煤层形成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野外露头、钻孔、测井等资料,识别延安组中发育的关键层序地层界面,将延安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层序由低位正常湖退、湖侵、高位正常湖退和强迫湖退4个体系域组成,并建立了全盆地范围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发现: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中,煤层主要发育在层序I、层序Ⅱ湖侵和高位正常湖退体系域的中、晚期和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的晚期;在区域上,盆地北部地势较为平坦,发育中等厚度、区域稳定性较好的煤层,盆地南部发育稳定性较差的厚-巨厚煤层;从滨湖平原到三角洲平原再到河流泛滥平原,厚煤层从位于四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底部逐渐过渡到中上部。综上可知,不同沉积区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达到平衡的位置不同,厚煤层主要发育在二者近似处于平衡状态的位置,并且发育随着沉积相带变化有规律地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